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报告

时间:2022-07-12 11:38:00

导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报告

文成县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造成农村党员年轻老化、能力弱化、文化低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文成县积极实施农村资源重组优化,按照“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的工作思路,把行政村撤并与推进合并村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人才、技术、资源的有序流动和有效组合,通过3年时间的撤并,把全县549个行政村撤并为384个,撤并率为29.5%,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撤并后农村集体经济明显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班子力量不断得到优化。但是实施农村基层组织资源优化组合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行政村撤并后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

一、行政村撤并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干群思想一时难统一。行政村规模调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生产结构、局部利益、风俗习惯、群众意愿、干部情绪和基层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这些问题在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中产生种种思想,严重阻碍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在以下两个层面作分析:农村干部的四种思想。一是“利益受损”思想。一些村干部就业门路不宽,缺乏发展经济的本领,把谋取误工报酬作为当干部的主要目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对自己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极力反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二是“官位不保”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的职数大大减少,部分农村干部“裁减”,出现富余农村干部,由于他们怕失去“位子”、怕失去“面子”,极力阻碍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三是“畏难求稳”思想。有些村干部认为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行政村的规模扩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了,量也大了,难度更大了,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资金的来源、项目的落实等问题会无从着手,感到力不从心,怕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畏难而却步,不愿进行行政村规模调整。四是“简单应付”思想。有些村干部认为行政规模调整工作上面一名话,靠的是行政命令进行,方法上很简单,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对行政村规模调整表现出“不支持,也不反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成效。农村群众的三种思想。一是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村民,知道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好处,但总觉得是自己的村被别人“吃”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有失面子,心理上难以接受,特别是小村并大村,反对撤并的情绪非常激烈。二是心理上怨干部。片面地认为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而没有看到这是农村的发展趋势,而有些群众甚至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不能与上级处理好关系,造成村被“吞并”,人为地造成村与村隔阂,造成群众不能很好地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三是观念上难转变。有些村民,对长久形成的宗族、血缘、地域等人文情结和村落文化难以割舍,不愿一下子放弃原有的管理背景甚至留传至今的村名,对新名一时还难以接受。

(二)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难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首要的工作任务是成立新村两委班子。在成立新村两委班子的过程中,由于新村规模并大了,人数变多了,实力变强了,村干部“选人”、“用人”范围扩大了,这是好事,但同时也给农村干部配备工作带来一些难度,“争当村干部”现象非常激烈,因为一些农村能人为争当村干部,采取种种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1)“争当村干部”现象十分突出。行政村撤并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二并一、三并一、四并一”等多并一的方式,由于新村干部职数变少了,原各村的村干部继续担任村干部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想方设法在新村中谋得职位。有些村在村两委选举前出现多个人争当一个职位现象,特别是村两委正职,使村两委改选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停止,使行政村规模调整成了一名空话。如樟台乡兴川村就因原两个村的多名村干部为“竞争”村两委正职,而导致行政村两委选举工作耽搁。(2)选举中“宗族、宗派、宗教”现象十分严重。有些村在村两委选举时,部分群众受宗族、宗派、宗教等狭隘封闭思想的影响,对原村干部特别是原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能否继续在新村中担任村干部非常敏感,广大村民出于本位主义,也极力支持原村干部继续任职,这就出现“各选各的”、“自己人选自己人”,导致村两委班子“选举一边倒”、“班子选不足”、原小村干部“选不上”或班子产生难分工等现象。如文成县金炉乡城中村由原三个村合并而成,在党支部选举后,产生5位党支部委员,由于5人中出现两派,各派2人,有1人中立,使党支部分工无法进行。又如文成县樟台乡鹤东村党支部选举,原定委员5人,只选上3人,班子选不足。又如樟岭村村委会选举,原小村在新村中连委员都选不上,更不用说村两委正职了,这给新村工作带来难度。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会直接影响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实施,也给农村稳定带来隐患。(3)村委会选举一时难以开展。按照法律规定,新村依法成立后,其原有村级组织自然撤消,应该依法产生新的村民委员会,因村民对新村干部的认可还有一段时间,各种关系尚未理顺,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因此,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要马上产生新的村民委员会还比较困难。

(三)新村干部一时难以磨合。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的村两委班子刚产生,各位村干部之间的文化、年龄、性格等还不熟悉,他们在开展工作中还需要一个磨合、沟通和了解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和今后的工作开展。

(四)村级资产一时难理顺。一是新村资产“空壳”,难以开展各项工作。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部分村干部认为,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庄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二是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认为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心中无数。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也会被“合并”,对集体资产会不会被平分,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少数村也因此想出种种理由,在合并前把原来的积累的资金趁早用光,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五)办公场所难落实。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必然涉及村庄的重新规划、中心村建设、村部的设置地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中心村的选址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原来村规模较小时,村民到村办公室办事、请村干部办事都比较方便,撤并后村部搬到了新址,办事、找人增加了不便,也给农村各种会议的召集和召开带来不便。所以,村规模调整后,中心村的设置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二、解决行政村撤并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也是一项情况复杂、难度比较大、涉及面广的工作,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同时,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村级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要意义,教育各级干部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教育村干部及广大村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作贡献,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的主人翁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这项重要工作。要以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活动为契机,切实发挥各指导员的作用,要求广大指导员主动多深入到农村力所能及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新村建立后很多东西都改变了,而农民对一些新鲜的东西一时难以接受,这就需要广大指导员到农村多宣传,多解释,多说明,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行政村撤并工作带来的实效。

(二)依法选举,配强班子,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坚持依法选举,是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妥善安置好富余村干部,促进新村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按照《基层组织法》的规定,严把选举程序关,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力强、威信高的农村能人选到村干部的岗位上来。要根据“精简效能、交叉兼职”的原则,突出“选优”,充分考虑原来各村村干部的相对平衡,合理配置村干部,切实减少村干部数量,减少财务开支,减轻群众负担,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做到原来各村都有村干部进入新村两委班子,以利于新村工作的开展和村干部的磨合。要妥善安置好富余村干部,并在经济上给予补助,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村干部的思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证新村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

(三)清理财务,公开村务,提高村财村务的透明化、民主化程度。村务、财务问题是村民一直较为关心的问题,行政村调整后,新村干部要在这个问题上应引起高度重视。一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要组成清产核资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对原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向全体村民公开资产和财务情况,保证原村集体资产的安全,避免流失、私分等现象,并在撤并中对原村积累资金实行暂时冻结。要对集体资产的合并,坚持自愿原则,实行老帐分开、新帐统一的方法,严格杜绝简单平调、合并集体资产,并及时对原来各村财产财务进行及时接管。二要定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要对村里重大事务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并经常性邀请一些老干部、老党员座谈商讨、通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通过村务的公开,增强新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干部与群众间的亲和力,使他们更加支持新村的工作。

(四)加强培训,重视扶持,加快新村发展步伐。一要加强对新村干部的培训。要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函大等阵地,对新上任村干部进行上岗培训。要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提高用理论与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理顺新村两委关系,保证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二要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条件为新村群众办实事;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把新村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力集中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因此,要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办公楼等,尽快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三要加强团结。由于历史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在一定的阶段带来合并村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因此,团结尤为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就是生产力。所以,新村干部要拧成一股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新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切实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搞上去。

(五)加强联系,争取支持,更好地服务群众办事。行政村规模调整是一项工作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的全局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撤并后的新村尚无启动资金,生产发展需要有尖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大力支持,资金需要大力支持。特别是涉及群众户口迁移、户口登记,办理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出国公证、婚姻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这就要求乡镇要及时地与有关部门多联系,争取部门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坚持“一切以方便群众办事”为根本出发点,讲求速度、效率,及时办理更改有关手续,以便更好地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