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报告
时间:2022-07-12 11:37:00
导语: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文成县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有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不断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逐步形成了具有文成特色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以规范入党程序、强化党员教育与管理为目标,建立健全“两评一议”、跟踪培养、党员预审等8项长效机制。
文成县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各级党组织不仅把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还将其作为整改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近半年的探索,建立健全了“两评一议”、跟踪培养、党员预审等9项长效机制,规范入党程序,强化党员教育与管理,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两评一议”机制。首先,把好干部群众民主测评关。通过召开全体干部、服务对象代表大会,对入党申请人进行满意度民主测评。入党申请人群众满意票数达到应参加测评人数的70%以上,方可列入党内民主测评的人选。2006年6个月以来,全县共有33名入党申请人未通过干部、服务对象代表评议关而被涮下来。其次,把好党内民主测评关。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对干部、服务对象代表民主测评确定的人选进行测评。入党申请人所得满意票未超过实到党员50%的,不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三,把好支部大会审议关。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根据“两评”的情况,对入党申请人的思想、学习、工作和作风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目前,全县已经建立了2000多名政治强、年纪轻、有文化、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二是建立发展党员跟踪培养机制。党组织负责了解入党人员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生活作风,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564”全程跟踪培养教育。入党人员在不同时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及生活情况,在双向了解交流中,增强两者的主动性,端正入党人员入党动机。三是建立发展党员公示机制。党组织将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考察情况等方面内容,在支委会(支部大会)同意接收其为预备党员之后,上级党组织同意发给《入党志愿书》之前以张榜公布或以其他形式向党内外干部、群众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一般为7天。经公示对8名不具备条件的考察对象取消了资格,扩大了党内外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渠道,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四是建立发展党员预审机制。通过对发展对象或预备党员进行全面的预审,使党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避免了入党程序违规、材料填写不规范等问题,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据统计,上半年对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材料内容填写不完整准确、符合要求的32份入党材料予以退补、修改。五是建立发展党员过失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介绍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员发展程序,未坚持党员标准发展党员等14种情况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内负责人,给予过失责任追究,明确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分工和责任,解决了以往责任不清晰,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六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预警机制。明确乡镇党群副书记、部门分管党务工作负责人为发展党员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组织委员、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制,对出现连续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县委组织部及时进行预警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限期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否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各级党组织评优评先相挂钩。七是建立党员工作通报机制。县委对照《党员工作责任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情况以组工通讯和“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一封信”形式予以通报,引起各级党组织把党组织工作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八是建立党员管理亮黄牌机制。各级党组织对个人主观上有能力和条件,在生产、生活和各项社会活动中,不履行党员义务,丧失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不作为”党员。按照“不作为”党员认定程序亮黄牌,并指派专人与“不作为”党员进行谈话、告诫,严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提高认识,及时改正。对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没有明显转变,或拒不改正错误的,采取组织处置,予以劝退或除名。
二、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员外出行前报告、外出党员登记、节日联系等5项机制。
近年来,文成县注重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健全机制入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措施,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一是党员外出行前报告机制。报告的内容包括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联系的方式等。制度同时要求对外出党同进行行前教育,针对外出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外出党员登记机制。近年以来,我县较好地坚持了外出党员登记制度。各基层党委都建立了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帐,将外出流动党员的去向、外出时间、从事行业、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及时掌握动态情况。三是流动党员节日联系机制。确定“元旦”、“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为“文成县流动党员联系日”,各基层党委通过一封信、一个电话等各种方式,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同时要求外出流动党员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思想和外出活动情况,按时交纳党费。四是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实现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就业比较稳定、人员比较集中的,加大建立流动党组织工作的力度,如巨屿镇、公阳乡在瑞安飞云镇东风村相继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设立流动党员活动室;对从事行业复杂、人员流动性大、不便于建立党组织的,采取迁出组织关系、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开具党员证明信等措施切实加强管理。对外来流动党员,也建立相应的分类管理措施,加强管理,确保他们都能参加党组织生活,如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等。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机制。县委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各乡镇各部门党组织设立相应的流动党员服务站。各服务站公开挂牌,负责流动党员和其它组织关系未落实党员教育管理总体规划的制订、指导和督查工作,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负责流动党组织组建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各级党组织选派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细致的同志,从事流动党员服务工作,确保流动党员和其它组织关系未落实党员有“家”可安,过上稳定的党组织活动。如玉壶镇出台《玉壶镇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联系、登记、教育、组织生活、处置不合格流动党员等八个方面作出规定,建立“三卡三簿”,一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学习记录卡,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卡。
三、以关爱党员、帮扶党员为目标,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建立党员发展扶持基金等3项长效机制。
近年来,文成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贫困党员进行关心扶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一是开展党员关爱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民政部门共拨出经费650多万元,用于帮助、慰问农村老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使这些党员得以度过暂时的困难。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委实施“党员关爱”行动,建立关爱困难党员基金,加大对农村老弱病残和生活贫困党员的关爱扶助力度,努力做到党员“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二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关心帮扶机制,实行县机关单位结对帮扶贫困党员制度,组织先富党员与贫困党员“一对一”帮扶,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贫困党员以帮助。深入实施以“双培双带”为主要内容党员富民工程,通过技术培训、政策优惠、树立典型等措施,帮助贫困党员脱贫致富。通过拍摄“十大富民支部书记”电教片,编写《我们的领头雁》、《先锋之歌》小册子,举办党员致富先锋事迹展,开展县优秀村党员干部创业事迹巡回演讲等,扩大了典型示范效应,激发了全县党员群众的创业致富热情。全县拥有党员发展项目1250多个,党员致富示范实践基地60多个,涌现出一批富民书记和双带好党员,带动一批贫困党员和农民脱贫致富。三是建立党员发展扶持基金。通过挂钩扶贫单位帮一点、乡镇财政拨一点、村级集体支一点、党员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建立党员发展扶持基金。通过无息借贷的形式,帮助缺少资金的贫困党员发展有潜力的项目,帮助其脱贫致富。文成县自2002年起在有关乡镇试行建立党员发展基金,目前已推广到8个乡镇,涵盖党员5000多人。据近两年的实践看,该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我县贫困党员发展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扶持了一批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四、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建立健全为民务实的服务群众机制。
文成县坚持分类指导,在努力建成“群众满意工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党员、社区党员、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树立爱民形象,建立党员领导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
一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党员领导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坚持实行了县领导干部“联乡挂村”制度和县部门“包村挂户”制度,通过开展了“听意见、访民情、送服务、办实事”、“党员电教科技富民工程”、“一人学一技”等一系列活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建成了仰山东魁杨梅、平和茶叶等高效农业示范服务基地,一大批的农民依靠开发效益农业鼓起了钱袋子,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目的。二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工作制度。各窗口服务部门和乡镇普遍建立“领导干部接待日”、“民情调查日”等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实行工作日专人接待群众、节假日轮流接待群众,确保民情反映渠道畅通。三、建立首问责任制度。各窗口服务部门和乡镇普遍建立“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人接待来办事的人员,负有为其服务的责任,必须做到使用文明、规范的用语;耐心听讲,认真受理,服务周到。三、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结对扶助生活困难群众制度。全县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户生活困难群众,结成长期帮带对子。
(二)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机关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
各乡镇机关普遍建立了机关党员走访联系群众和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制度。如龙川乡实行驻村干部承诺制。该制度要求驻村干部向群众做以下承诺:做到“四上门、五必到、六走访、七到户、八不准”。“四上门”:重大疾病上门看望;违法劣迹人员上门帮教;天灾人祸上门安慰;立功受奖等喜事上门祝贺。“五必到”:党日活动必到;村重要会议必到;处理、解决重大问题必到;举办重大活动必到;清理村级财务必到。“六走访”:种养、企业大户必访;老党员、老干部必访;贫困户、五保户必访;人大代表等各类代表必访;计划生育重点对象必访;军烈属必访。“七到户”: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户;乡党委、政府的决定、决议传达到户;解决重大民事纠纷调解到户;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户;致富信息送达到户;发展生产帮助到户;完成驻村任务督促到户。“八不准”:工作中不准带官腔,生活中不准摆官架,作风中不准搞形式,访民情不准走过场,办公事不准询私情,搞项目不准谋私利、遇民事不准踢皮球、讲政策不准失原味。为确保该制度落到实处,该乡党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督查落实:一是每月进行一次督查,对驻村干部没有按照承诺兑现的,给予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在公示栏予以公开曝光;二是对没按承诺兑现的,要以书面的形式予以解释;三是把该制度作为驻村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创新服务方式,建立村居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
一是在村居党员中普遍推行“两公开一承诺”。“两公开”,即公开社区党员身份、公开服务内容;“一承诺”,即承诺服务质量。大峃镇公开村居党员的姓名、住址、特长等基本情况,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开设治安巡逻等服务项目,搭建了服务社区群众的有效平台。二是在各乡镇机关在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玉壶镇根据村居群众的实际需要,设立了政策宣传、群众急难、扶贫帮困、就业咨询等6个村居党员服务岗,并明确相应职责。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周壤乡认真分析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及时解决等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中增设“回音壁”栏目,通过村两委干部将村民提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回音壁”中反映出来,通过回音壁定期向村民公开答复,并及时给予解决。
(四)以增强党员意识为主要内容,建立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黄坦镇把服务群众与加强党员管理结合起来,要求农村党员围绕“三争四做五带头”联系、服务和带动群众。“三争”,即:争当勤劳致富标兵,争当遵纪守法标兵,争当“三个文明”建设标兵;“四做”,即:做帮扶群众的模范,做结构调整的模范,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做树立新风的模范;“五带头”,即: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反对迷信,带头发展经济,带头维护稳定,带头推进民主。大峃镇建立农村党员服务群众岗位责任制,在各村普遍设立村务政务公开监督岗、计划生育工作监督岗、急难险情报告岗、村支两委执行各项政策情况监督岗等10多个岗位,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到岗义务履行服务群众职责,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积极探索村干部误工报酬,构建科学的激励保障机制。
农村工作离开了村级组织就不能正常开展,而村干部长期得不到报酬也不会白干活。文成县针对行政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低、资金来源渠道少等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出台《关于全县行政村报酬补助问题的若干意见》,将村干部的报酬所需资金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适当提高标准,实行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到县、控制到乡、落实到行政村。
1、拓宽来源,提高村两委主要干部的报酬标准。我们打破上级下拨的专项补贴、上级下拨的专项补贴加乡镇财政补贴、村集体经济收入等三种补助方式,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提高报酬标准,根据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分五类进行补助:一类,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每年每人补助800元,全部由县财政专项拨款负担;二类,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至5万元的行政村,每年每人补助800元,由县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各负担50%;三类,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至10万元的行政村,每年每人标准在800—1500元,全部由村集体经济负担;四类,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至20万元的行政村,每年每人标准在1500—3000元,全部由村集体经济负担;五类,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每年每人标准在3000—12000元,全部由村集体经济负担。根据这个标准,全县村干部报酬每年不少于800元,村集体经济好一些的,主要干部的报酬基本在1000元以上。
2、加强考核,努力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每年年终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对行政村干部进行综合考核,依据年度考核结果,由乡镇确定村干部报酬具体标准,把村干部考核结果与报酬补助直接挂钩。对工作实绩突出,获得县市以上先进表彰的优秀村干部,由乡镇考核评定后,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物质奖励;对年度内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以上处分的,年终不进行考核,取消当年补助;对全年有三分之二时间以上外出的,对村里工作不抓不管、对乡镇中心工作不配合、不落实,群众反映较差的村干部,取消当年补助;对工作表现较差、考核联评群众满意率较低的村干部,区别不同情况酌情发放补助。通过这种方式,较好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农村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地得到落实。
3、专款专用,确保村干部报酬逐年提高。县政府将本年度村干部补助资金在年初统一划入乡镇财政预算,由各地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合筹资方式建立了村干部报酬专项资金,按照村干部报酬补助标准进行分类发放。同时,积极加强监督,每年由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管理、监督和审计,确保村干部报酬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有足额资金兑现,把村主要干部的报酬达到逐年提高的目的。
4、逐步解决,建立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建立“政府财政补贴、乡镇集体经济补助、个人缴费”的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对离退职村干部应采取“区别对象,划分标准,分步实施,有先有后”的解决方案,逐步落实他们生活待遇的问题,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的报告
- 下一篇: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