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人才创业平台有效途径问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07-12 11:07:00
导语:开放式人才创业平台有效途径问题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昌黎县立足全县发展的高度,从区域经济特点出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正确的人才选用标准,不断优化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广泛宣传产业发展政策,努力构筑人才创业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较好地发挥了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人才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选用标准,注重岗尽其能,努力搭建人才全面发展舞台。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断创新人才选用工作新机制,以“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努力造就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中,严格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识能力用干部,凭业绩选干部,切实将那些工作实绩突出、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公务员录用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一年来,有80余名干部被选拔到科级领导岗位,有10名具有大学学历、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终身制”,实行“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任,聘约管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在全县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制,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比干劲的工作热情,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分行业、分层次建立了优秀人才选拔机制,县委、县政府制定实行了《昌黎县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昌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先后评选出学科带头人80名、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名。
二是建设工农业园区,发展支柱企业,为人才创业提供有效载体。为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吸引外来人才,县委、县政府把工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作为人才创业的载体。99年以来,先后建设和规划了黄金海岸生态工业园、西部工业园、东部工业园、后双坨工业园、中部工业园和南部工业园,制定实行了“经济通道”、“经济110”和项目建设领办制度及一系列优惠政策,依托园区引进项目,聚集人才到园区创业,近几年来,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0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有3家落户昌黎,聚集了千余名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园区创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县直单位及农业科技人员创办或领办示范园区,并从占用土地、税费减免、收益分配等方面予以优惠。目前全县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45个,到园区创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达500多人。人事部门开辟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完善了人才引进人事、交纳养老保险、职称评定、档案接转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企业作为吸引人才的主体地位。近几年来,我县仅顶大公司、玉龙集团、新安钢铁公司和干红酿酒企业先后引进80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来我县创业,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展示着技术才华。
三是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政策环境,创造广阔的人才释能空间。自1996年以来,我县组织建立了以涉农部门拔尖人才、专家、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为成员的科技服务团,数年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使全县14多万农户都接受了农业技术培训。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科技特派员活动。制定了《昌黎县科技特派员实施意见》,鼓励技术人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承包,并取得合法报酬,先期选派了47名科技人员进驻到农村开展工作,补充了基层专业人才队伍,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农村人才作用,全县各乡镇根据实际,指导农村人才建立行业协会组织,把行业协会建成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平台和培养乡土人才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聚集农村人才,整合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村人才作用的发挥。目前,农村经济行业协会已发展到了47个,会员总数达4000多名。为缓解基层人才短缺现状,我县还利用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岗位释放能量,将“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招录国家公务员限定条件,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信心。目前到村任职的乡镇机关干部共453名,其中大学学历的9人,大专学历的132人,中专(含高中、中技)学历的270人。
四是壮大优势产业,汇聚各类人才,构建人才与产业互动的事业平台。县委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全力培育和发展“八大立县”产业,大力实施借才兴业、以业立县战略,以产业培养和聚集人才,依靠人才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干红葡萄酒产业作为立县产业之一,年创产值12亿元,已成为我县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国内一流葡萄酿酒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全县拥有国家级评酒委员11人,葡萄酿酒企业发展到31家。高效种植业步入品牌经营阶段,全县360名农、林业类工程师和农艺师已成为推动种植业快速发展的领军集团。粮油食品加工业实现上档升级,加工企业达到1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畜禽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拥有畜牧兽医师近百人,规模养殖户发展到4610家。水产养殖业体系日趋完备,拥有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养殖户1300多家。到目前,八大立县产业汇集各类技术骨干近千人,为推动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影响人才创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总的看,在人才工作中我县注重加强人才载体建设,逐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人才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但从适应扩权县的形势和我县各项事业提速发展要求看,还存在一些影响人才创业动力、制约人才潜能全面发挥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创业综合环境不优,人才吸引力不强,存在人才流失现象。我县虽然地处沿海地区,但城市建设水平、人文环境、经济收益远比不上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因素制约,一些学术专业课题因缺少经费,研究活动难以开展,在有些人才政策落实上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造成我县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仅以专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教育、卫生系统为例,从2000年以来,流失到县外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0多人。同时,人才创业平台狭窄,难以承载人才,也决定了人才吸引力不强,制约了各类人才的引进。从吸引人才的主体——企业方面看,我县企业大多是规模小、效益较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小,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吸引和承载能力不足。
二是人才分布不尽合理,人才缺乏与浪费并存。我县是农业大县,近几年八大立县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在专业技术人才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科技人才总量近1000人,仅占总数的8.4%;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也只有810人,占总数6.9%,而文化、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260人,占总数的70.8%,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比例较低;从产业分布看,从事第一产业的约占7.1%,从事第二产业的约占12.9%,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80%,第一、二产业人才比例不尽合理。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能影响一方,带动一片的顶尖人才还相当不足,制约着相关领域的发展;企业中缺乏真正懂得市场经营运作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由于受体制和观念的影响,还有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学非所用,“人不得其事、事不得其人、用不得其长”的人才浪费与闲置问题很大程度存在。
三是人才机制不活,难以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导致人才创业动力不强。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充分的用人自主权,急需人才、优秀人才和热门的专业人才因编制等方面的制约,人才进入难。在人才使用上,还不能彻底打破身份和所有制界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尚未完全形成,机关事业单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改进,因事设岗,以岗择人还不能够完全做到,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还不广泛,人才报酬分配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难以实现。受经济状况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人才培养、吸引、奖励和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足等问题。
创业平台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是人才和智力引进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为了更好地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各项事业发展的人才平台,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人才创业提供科学的政策体系支撑,同时要进一步扶持优势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宽松的人才创业环境。
1、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是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原则,打破计划调节、组织安排选拔人才的模式,努力形成县域内外、体制内外各类人才聚集荟萃的开放性人才选拔机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企事业单位内部中层干部的任用、单位进人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允许单位自主招聘所需的各类人才,形成竞争择优的人才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更多的机会。二是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制定人才供需计划,建立范围广泛的人才信息网和人才信息库,及时修订和出台有关政策,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人才流动中部门、身份、地域、户籍种种限制,引导人才向事业需要的领域流动,切实解决人才浪费与闲置问题,努力使适合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同时,鼓励各类人才在履行好本岗位工作职责和不侵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发挥特长优势开展兼职和有偿社会服务,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和人才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活力。要大力培育人才市场,由行政调配人员变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重视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让人才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发展空间。三是健全分配激励机制。要按照“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一流业绩获取一流报酬”的原则,坚持以价格为杠杆,形成公开、公正、平等的符合人才特点的分配机制和奖励机制。从政策上引导事业单位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事业单位探索按业绩定酬、按岗位定酬的分配方式,大力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绩效工资、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通过合理的高回报,让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2、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一是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事业平台。充分发展和利用现有的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扶持支柱企业,打造精、细、深加工产业集群,提高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人才政策要坚持与产业政策相配合,给人才创造产业升级、发展的条件,促使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形成产业积聚人才,人才支持产业、推动产业的良性循环。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加快工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坚持以项目引才和引才招商相结合,以园区引项目、以项目聚人才,通过建立行业产业基地、工农业园区等形式,为人才建立技术、项目、信息快速通递和网络平台,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工作空间。同时,大力支持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走产学研的道路,支持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以捐资助学方式定向培养急需专业的学生,吸引各类人才创业。三是以各种组织形式发挥人才作用。建立专家决策机构,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参谋、智囊作用。组织相关人才深入各经济部门,对各种经济问题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减少大项目建设的盲目性,降低经济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科技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重视离退休人才资源的使用,针对不同专业的离退休人才进行梳理、分类,有效的组织起来,采取激励政策,鼓励他们为经济发展再做贡献。要加强各类经济协会组织建设,发挥协会组织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桥梁作用。
3、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扩权县的产业政策,抓紧制定与产业政策相适应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有我县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流动、保障等整体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体制。同时,要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切实对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在工资待遇、成果奖励、课题研究、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二是创建适合人才创业的人文环境。加强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味,创造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人才生活环境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就企业而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精神吸纳聚集人才的能力。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满腔热情地关心人才,领导干部要主动与人才加强感情交流,与各类高层次人才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安心发展、乐于创业。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对人才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选树一批人才典型,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 上一篇:开展固垒工程活动的情况工作汇报
- 下一篇:理论武装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