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党务中心的实践与思考报告

时间:2022-07-12 08:40:00

导语:建立党务中心的实践与思考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立党务中心的实践与思考报告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级组织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要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党建工作载体,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使我们党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委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建立党务中心,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关怀和服务党员新方法、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新理念,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近期,我们深入该县部分乡(镇)、村、街道(社区)和县直单位党组织中,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走访等形式,对该县建立党务中心的实践进行专题调研和总结,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背景

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全县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淮滨县有党的基层组织856个,其中党委45个,总支部26个,支部785个;乡镇党委17个,村党支部289个,外建党支部34个,“两新”组织党支部18个。党员17946名,其中农民党员9326名,占52%,在岗干部职工中的党员6378名,占35.5%,其他类党员2242名,占12.5%。近年来,随着新社会阶层的大量涌现,党员诉求逐渐增多,党务工作力量相对薄弱,致使当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新社会阶层的涌现使当前党建工作模式无法实现“全覆盖”

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一直是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和管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党的这种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组织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的需要。

一是县直单位党组织找党员难。近几年,国有企业改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导致大量党员与原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流向社会,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成为没有组织管理的自由职业者。此外,还有一些返乡后柔性就业的城镇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是组织关系暂时无合适党组织接管的“口袋党员”。有部分县直单位党组织对本辖区具体有多少党员说不清楚,更难谈上有效管理。

二是部分党员找党组织难。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目前已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有51家,其中党员128人;个体工商户7393户,其中党员113人;非盈利性的群众组织15个,其中党员42人;中介组织2个,其中党员3人(尚未注册的“两新”组织还有不少)。这些“两新”组织中的党员,虽然有一部分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管理(如一些民间协会的党员成员),但是由于该县目前在“两新”组织中仅建立了18个党支部(有不少“两新”组织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有相当数量的党员不能被党组织所覆盖,“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据初步统计,2005年以来,该县有460多名党员找不到合适的党组织,不能参加党的活动,更不能履行党员义务。

三是农民党员流动性增大。目前,该县有近15万农民离开自己的责任田,涌入经济发达地区。据初步统计,该县每年外出的农民工中有党员1106名;因下岗失去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了寻找新的就业门路,也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其中党员有283名。这些党员有的居无定所,流动性大,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

四是新社会阶层人员入党难。2005年以来,该县共发展党员2119名,其中在岗干部职工1105名,占52.15%,在家农民979名,占46.2%。而成为“社会人”的自由职业者、“两新”组织员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新社会阶层人员加起来仅有35人,只占全县发展党员总数的1.65%。究其原因,不是这部分人员不愿意入党,而是他们难以找到发展其入党的党组织。

二、党员诉求增多,无合适的工作载体去有效解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日常工作中,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仅仅局限于“管”与“被管”的关系,具体体现是“我说你听”、“我安排你执行”。党组织只是把党员视作自己工作和管理的对象,没有考虑到在教育管理的基础上还应承担服务的职责。据调查,该县所有党支部能主动向党员提供政策咨询、科技培训、生活救助等项服务的不足10%。此外,由于现在正处于利益关系调整致使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的时期,党员的各种诉求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强烈要求落实党员的政治生活待遇。据调查,有60%以上的年轻党员积极要求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参与党组织的民主决策;80%以上的农民党员要求村务和党务公开;90%以上的下岗失业党员希望党组织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20%左右的60岁以上农民党员盼望党组织向他们提供生活救助,类似上述的各种诉求还很多。由于平时很少得到组织的温暖,而且向党组织提出的诉求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久而久之不少党员就淡化了应有的政治意识,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也缺乏了政治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三、机构改革后,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严重缺位

在乡镇机构改革时,大都强调单位业务机构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党务工作,设置机构时大多没有设置专门的党务工作机构。究其原因,不是乡镇党委不重视党建工作,而是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迫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党的建设。虽说乡镇党委副书记是主抓党务工作的领导,但是党委书记、乡镇长不直接管的政务工作,党委副书记都得管,即使是党委书记、乡镇长直接管的一些工作,党委副书记也要全身心地配合着管,致使其工作负荷重,事务太繁杂,时常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党的建设。至于负责组织、宣传、统战的专职党委委员,每人都分管某一方面甚至几方面的行政工作。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加之行政工作基本上都是目标明确、易于考评的硬任务,专职党委委员们只能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分管的行政工作和乡镇中心任务上,而分配在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至于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则更少。县直单位经过多次机构改革后,原来的人事股(政工科)大都被裁并,这样一来,基层党建工作由于没人专职全身心地抓,其结果是不少党的基层组织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很多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少影响。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尽快建立一支面向全社会的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专职从事党务工作,以解决党建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

四、基层党务工作缺少规范的指导

由于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严重缺位,致使基层党务工作缺乏规范化指导,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组织建设不能做到全覆盖。据调查,该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还不健全,民营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还很低。在一些乡镇,对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有的应建未建、有的建而不管,忽视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有些乡镇把《流动党员活动证》领回去了,却还放在党委委员屋里,没有及时发放到流动党员手中。在个别县直单位,只重视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对离退休老党员和分配到单位的复转军人中的党员活动情况不管不问,还存在着“灯下黑”现象。

二是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有待加强。有的乡镇党委和县直单位党组织忽视经常性的基础建设,对基层党支部的阵地建设不能做到常抓不懈,习惯于搞几次突击整顿,开展几项活动来代替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平时不抓评时抓”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流于形式。就该县以前的情况看,党员教育管理还不够严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缺乏有效的引导。有的支部对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不足,认为党员基本素质相对较高,各项管理制度也比较健全,因此忽视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的监督。有的支部抓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单一、组织活动不够经常,“”也只是单纯的组织党员读读报纸、学学文件,除此外很少组织党员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有的支部对党员管理的各项制度抓落实不够,怕麻烦,怕得罪人,以致一些制度没能得到有效落实。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专人去做,不仅导致普通党员工作简单粗暴,不注重方式方法,不愿和群众交朋友,由此还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也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削弱,一些党员将自己混同为一般老百姓,未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重影响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单位和乡镇开展党员活动时只局限于在岗党员,无人去组织那些下岗的党员、离退休的老党员、流动党员组织活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有些老党员反映,单位党组织一年甚至几年不开一个会、不过一次组织生活,只交党费有什么意思?这种状况极不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

四是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基层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临时抽调人员整理发展党员材料,导致发展党员材料不规范,有个别甚至违反程序发展党员,由此也引起部分党员上访,造成了新的不安定因素。

做法

淮滨县委结合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现有党的组织架构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党务中心,并在各基层支部设1名党务工作联络员,成为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设置机构,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2006年7月份开始,淮滨县委组成6个调研组,分别深入17个乡镇中的187个农村党支部和28个县直单位有关基层支部,就目前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充分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机构设置情况,2006年9月起,县委下发文件,在17个乡镇建立了直属于乡镇党委,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办事机构,负责辖区内党务工作的党务中心。县委组织部成立了与县直机关工委性质相同的县党务中心,负责教育、管理、服务除县直工委职责范围内的全县党组织和党员(包括乡镇党务中心、“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和其他党员)。目前,该县已建成县党务中心1个,乡镇党务中心17个。

二、建立队伍,解决“谁去做”的问题

针对过去党建工作者专职人员严重缺位的现状,该县县委决定在不增加编制、不增加人员的条件下,从乡镇和县直单位现有在编在岗人员中分别抽调综合素质较好、热爱党务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到各党务中心工作。乡镇党务中心工作人员3-5人,县党务中心工作人员5人,并及时调整好办公用房、配置办公用具、开通服务电话,县委组织部还从县管党费中拨出经费,为各党务中心统一配置了电脑,接入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目前,该县近200人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工作者队伍已全部组建完成。

三、明确职能,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结合当前党务工作实际,该县县委把党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在“面向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基层党组织,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帮困和培训等党内服务载体”。努力把党务中心建成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非公经济组织等构建党组织的“孵化器”、基层党组织的“资源平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窗口”。根据功能定位,党务中心具有六项服务项目和十项主要工作任务。

六项服务项目是: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根据授权办理接转组织关系;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党外群众,帮助其落实培养、教育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政策咨询。提供上级有关领导同志讲话、可公开的党内文件资料查询;提供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工作的各类政策咨询;收集、整理组织生活等党内教育活动的经验、案例供基层党组织选用。实施党内救助。对党员和群众提出的求助要求予以帮助;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协调有关单位和组织解决党员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承办服务。对党员缴纳党费等提供受理服务;组织档案代管服务;提供发放党内有关报表、书籍、材料、证卡的服务。党员志愿者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开展组织生活提供协助服务。对所在辖区内非公经济、社会组织等建立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务工作提供咨询和协助服务;帮助外出务工党员办理证件、建立组织、提供服务;为各单位开展党组织生活、党员教育、党建工作培训或党内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和相关配套服务,使党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依托。

十项主要任务是: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经常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党性党纪党风教育等。制订“三级党建联创”工作规划,指导“三级党建联创”工作的开展;督导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督导基层党支部正常开展党组织生活;围绕服务项目,确保流动在本乡(镇)的所有党员都能就近找到党组织,确保外出党员都能有组织依靠,并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确保缺乏资源的基层党组织有活动场地;整合和利用本地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广大党员进行科普教育、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党员发展生产,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增收致富信息,督查党员在帮困扶贫中落实责任制的情况等;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等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他们发展党员及开展各项党建活动;依托村、街道(社区),为村、街道(社区)离退休干部和老弱病残党员及其他困难党员排忧解难;负责搞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负责干部人事政策的咨询、服务,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和动态管理;围绕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四、规范运作,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该县县委组织部先后3次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党务中心建设座谈会,并印制《淮滨县乡镇党务中心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全县,同时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要采取会议、印发书面材料、深入基层宣讲等形式,向广大党员群众大力宣传建立党务中心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为建立党务中心奠定基础。党务中心建立后,县委组织部确保其工作运行规范高效,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监督指导。一是对选配的党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制定了《党务中心服务宗旨》、《工作原则》、《工作人员守则》、《工作制度》、《党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及办事程序》等制度和措施,并统一制成版面悬挂上墙,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三是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统一印制了《党务中心规范化手册》,《党务中心日志》、《党务中心党员热线电话记录簿》、《党务中心来信来访情况记录簿》、《党务中心资料借阅登记簿》、《党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登记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记录簿》,明确了党务中心的具体任务,规范了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

成效

通过党务中心一年多的工作运转,拓展了服务功能,卓有成效地实施了对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保了所有党员都能被党组织所覆盖。通过打造党务中心这个专门从事党建和为党员服务的工作新平台,可以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切实做好党的全部工作,全身心地为党组织和党员搞好服务,尽可能地落实他们的政治和生活诉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了对基层组织建设的业务指导

党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对23个软弱涣散的基层支部进行了整建。如邓湾乡龙岗村过去一直不稳定,支部班子建不起来,党务中心成立后,乡党委派出中心专职副主任徐金生带领2名工作人员深入到村连续走访全村31名党员和近百名群众认真听取意见,最后通过双推双选配齐了班子,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使该村支部的工作走向正规。同时加强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共建立“两新”组织党支部21个,进一步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二、强化了对党员队伍的有效管理

各党务中心结合党员信息库建设,以党员信息采集为契机,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党员底子并按照便于管理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分类并及时调整所属支部,如期思镇各村小学的党员均有村支部管理,为工作上带来很大麻烦。通过重新分类,把所村级小学的党员一律纳入镇中心学校管理,理顺了关系,方便了工作。党务中心工作人员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积极深入基层,培训、引导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收看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党的方针政策等节目把科技致富的信息、技术送上门,在群众中受到好评。如王店乡北庙村的黄国亮在看了一期生猪养殖技术后,向村支部提出要经常播放这一类的节目的要求。据统计,该县共建成280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组织党员群众收看98000多人次。

三、提高了对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服务水平

在一些基层支部尤其是一些条管的职能部门党支部的党员工作调动频繁,但其组织关系却不能同步接转。针对这一问题,党务中心成立以来,中心人员专门对新调整工作岗位的党员下发通知,要求他们务必在10日内按要求接转组织关系,否则不允许其参加组织生活。党务中心成立以来共为237名党员接转了组织关系。有了党务中心专职人员的细心指导,农村基层支部的党建工作标准明显提升,过去农民党员的发展材料总是存在整理慢、缺项多、错项多。去年5月份以来,该县上报农民入党材料628份,有617份达到要求,合格率达98.1%,与过去比有了很大提高。

四、健全了党内救助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工作机制

每个党务中心均安装了服务党员的热线电话,党员有要求均可拨打热线电话。截止目前,各党务中心共受理热线电话2327次,其中党务知识咨询814次,科技致富信息咨询1237次,党员求助电话189次,对党务工作提建议意见电话87次。王家岗乡驻上海外建支部书记任松学,通过热线电话了解到家乡遭遇严重水灾后,及时为家乡捐出2万余元的物质,受到家乡群众的好评。过去党内救助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大都是散乱的,缺乏组织、缺少针对性。党务中心成立后,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党员群众的所需所盼,然后有针对性的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有专长的党员进行对口服务,效果很好。据调查,党务中心共组织236次党内救助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参与党员3587人,直接受益党员和群众达8.5万人次。

五、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去年7月份的抗洪抢险和今年元月份的抗击冰冻雪灾活动中,面对灾害,该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洪救灾和抗击冰冻雪灾的重大胜利,受到了国家防总、省委和市委的充分肯定。涌现出了张军等14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邓湾乡罗营村党支部等42个先进党组织,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此期间,各乡镇党务中心积极发挥作用,坚持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服务周到,受到广大党员的一致好评。

思考

在基层建立党务中心,是新形势下对党建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党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是党建工作只有始终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推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在发展大局中的关键作用。只有主动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努力探索和找准党建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才能真正做到围绕中心出思路、定目标、搞活动、做工作,才能有效深化党组织的活动内涵,拓展党组织的活动空间,党的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党的根基才会更牢固,党的各级组织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

二是党建工作只有始终立足于改革创新,构建民主开放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才能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时代在发展,人民的要求在变化。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建工作,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更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以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改革的精神筹划工作,不断加强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我们的工作才能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推出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果、开拓新境界。

三是党建工作只有始终立足于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真本领,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不断巩固执政的基础。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成效放在第一位,脱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党建工作就会变得空泛,就会变成花架子。因此,党建工作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把基础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带领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基础才能不断得到巩固。

四是党建工作只有始终立足于严格规范,才能真正形成长效机制,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党的建设,一定要坚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在实践中完善制度,在完善中实现长效。要在党务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业务制度建设,实行党务制度建设和业务制度建设两手抓。要立足于当前实际,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促进党员先进性发挥、班子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转变,形成长效机制,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是党务中心是探索建立专门从事基层党建工作机构的新尝试,是新生事物,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提高和完善。党务中心应成为基层党组织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常设机构,要有单独的编制、人员和办公经费。县级以上组织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党务中心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准确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和党建操作程序。增强党务中心的管党意识,提高管党能力,发挥好党务中心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强化党务工作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使其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增强自觉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通过整合优化各级各类党建资源配置,在县、乡(镇)、村搭建起新的党建工作平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真正实现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对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