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报告

时间:2022-07-11 06:02:00

导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报告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后组成的,是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进入新时期,随着干部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管理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干部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利用干部人事档案为干部工作服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了使干部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干部工作,我们对当前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思考。

调查显示: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在管档意识、管理机制、管理方法上与干部工作的要求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㈠管档意识滞后。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干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对于全面地了解干部,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具有重要意义。从事干部工作的许多同志,干部档案意识是比较强的,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是明确的。但也应清楚地看到,由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内部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并不引人注目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也存在四种错误意识:一是常常看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认为现在使用干部重在现实表现,干部档案没有多大作用;三是认为干部档案工作是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四是虽然口头上讲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够重视,这些情况表明,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意识还是不强的,使干部档案管理在对干部工作的服务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㈡管理机制滞后。

目前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各项制度,“计划”色彩浓厚,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机制滞后,已不能适应干部工作发展的需要。一是档案材料收集制度过分“行政”化。材料收集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主要是依赖于行政手段,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这项工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二是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材料收集范围和如何对进档材料进行鉴别等各项制度与干部考察任用时需提供材料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如对干部个人经历和基本情况的要求更加明确和细化,对离任审计、任前公示等材料应如何收集,收集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在制度上没有明确,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三是新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中的人事档案如何管理也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实践。

㈢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滞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重管理,轻服务,方法繁锁,不易操作,反应较慢,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传统模式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存在以下一些弊端:一是无法解决繁琐的手工劳动和低效率的矛盾;二是传统的服务方式已无法解决需求信息面大,提供数据快捷、准确、系统等诸多方面的矛盾;三是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难以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资料;四是由于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使一些企图伪造、篡改档案材料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影响了队伍纯洁性。五是传统管理模式使管理者以常规心态、常规思路分析问题,拘泥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管理工作将会始终打不开局面,只能导致事业的常规速度。

现实昭示:造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成因,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也有体制上的问题。因此,必须适应形势需要,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档案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管档人员队伍的培训,为干部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更新思想观念。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改革还落后于干部工作发展的需要,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已提上日程。因此,从领导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要跟形势的需要,就必须更新观念,深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更好地跟上干部人事工作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党的干部管理和中心工作服务,是个新课题,要实现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要冲破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模式,立足于干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的陈旧观念,调整宏观思路。要真正做到选贤任能,知人善任,选拔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就必须对干部进行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因此,要适应新形势对干部工作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

二、健全工作制度。

制度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头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制约,就会使我们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应结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在进档材料的鉴别上,对转进转出档案的把关下功夫,为干部考察任用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同时,强化安全保密管理,杜绝泄密、失密、窃密现象。建立应用计算机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让干部人事档案从“看堆式”的管理中解放出来。

三、改进管理方法。

保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一定时期有它的科学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干部工作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变化,就会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紧跟干部工作的需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1、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干部

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范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炼,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2、加快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努力开发利用干部档

案信息资源,为干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是干部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检验和衡量干部档案工作好坏的基本尺度。实现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干部档案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干部人事工作的需要和住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尽快开展干部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时不我待的重要任务。

(1)、利用计算机管理干部人事档案,为干部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快捷服务。要在开发利用(CMIS)多媒体软件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干部档案信息的综合汇编、专题分析等项工作,使干部档案信息成为能够自由检索、自由提取,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的信息系统,从而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在干部选拔、配置专业人才的工作中,利用干部档案的综合分析,可以迅速地提取各种信息,通过综合分析,科学准确地提供出所需要的人选。与此同时,不断增强计算机干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例如,利用计算机直接产生干部任免呈报表、审批表、基本情况表、干部名册,提高了干部工作运转速度。在干部工资审批工作中,利用计算机从干部档案信息库中直接调用部分干部的任职经历、参加工作时间和工资演变过程等,减少了查阅干部档案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对干部档案磨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又如,将计算机应用于选拔“三方面”干部工作,很快就能摸清女干部、非党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分布情况、年龄情况、文化结构等,为组织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计算机管理干部人事档案,为干部工作领导决策提供预测服务。计算机能够按所给条件分类检索、统计,迅速得到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分析的有关数据,随时为干部管理工作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再如,发挥信息化优势,为机构改革提供超前服务。充分发挥干部信息优势,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现状进行了分类检索和详实、准确的统计分析,形成以年龄、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数字表格和各类分析材料。为机构改革调整班子,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各级领导对机构改革调整班子做到了心中有数,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

(3)、利用计算机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日常档案工作的电脑化,逐步开发档案信息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的层面。经过实践运行,可以建立内部局域网,实现干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组织领导能够直观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各级干部队伍状况,有效地提高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要在搞好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工作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实现了档案编目、档案转递、材料收集等多项基础登记工作的计算机管理,逐步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从手工操作方式中解脱出来。

四、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一支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过得硬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队伍。

1、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纷繁复杂的,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好多工作是不为人知的。这就要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人员要淡泊名利,忠于职守,踏实工作,提高为档案事业建功的责任心,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作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其行为必须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要通过学习,使自身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要有较强的服务观念。档案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服务性较强的工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干部工作。

4、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作为一个干部人事档案干部要想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不仅要具备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根据形势的需要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操作技术,同时又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加大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满足干部人事工作的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重点,讲究实用;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同时,可安排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