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入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报告

时间:2022-07-11 06:01:00

导语:农民入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入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报告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能否培养造就一批可靠的接班人,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保证。为全面了解我县青年农民入党现状,笔者在全县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攸县下辖3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农村党员24793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党员4314名。近年来,县委把培养和发展青年农民入党作为改善农村党员结构的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委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在争创“六好”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的工作中,对青年农民入党问题不仅十分重视,而且把培养和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作为考核镇、村两级党组织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的重要内容。二是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在具体的发展农民党员的工作中,县委紧扣改善结构这一主弦,积极探索新途径,拓宽渠道,实行“三个倾斜”,把发展的范围延伸到农村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农民,每年有近百名外出务工经商的先富青年跨入了党组织的大门。三是严格程序,保证质量。县委始终抓住“发展党员,质量就是生命”这一准绳。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的组织培养程序和发展程序,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着手,注重做到“四早”:即早摸底、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同时还坚决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了发展青年农民党员的质量。经过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从1998年--2003年,全县平均每年都有215名青年农民跨入党组织的大门(其中流动人员中发展45名),并有相当一批青年农民党员进入了村级班子,成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骨干。

二、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工作中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认识偏低,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发展工作不平衡

一是个别乡镇党委重视不够。有的乡镇把发展党员工作当成“软任务”,没有明确的计划,随意性太大;有的乡镇党委对当前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缺乏足够的警觉,“忧患”意识不强,工作措施不力;有的乡镇组织委员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工作上,对发展农民党员心中无数。二是少数村党支部落实不力。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不主动,存在“坐门等客”的现象。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妒贤嫉能,害怕优秀青年入党后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担心“坐了自已的位置,夺了自已的权把子”,因而不愿发展党员。据统计,全县每年新发展青年农民党员中有78%的是来自基础条件较好的镇村,基础条件较差的镇村党组织发展的青年农民党员数量很少,有个别村,甚至连续几年都不发展党员,更谈不上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如凉江乡谷星村,就连续4年没有发展新党员。

(二)部分青年农民入党的愿望不强、热情减退

一是群众价值观念的复杂变化,导致青年农民对党的认识产生偏差。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目前许多人都想发家致富,特别是那些青年农民,对于那些已富裕起来的村民羡慕不已,相当数量的农村青年把金钱放在第一位,重利益轻理想,实用主义、利己主义至上,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有的认为“党员不党员,只要能赚钱”,“田地分到户,各走各的路”,“入党不入党,全靠自己闯”;有的认为“入了党就不自由”,怕“入了党,就会选上村干部,出不了远门,不好到外面去挣钱”,使他们对申请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减弱。调查中有42%的青年农民认为“入党不如办厂”;而认为“加入党组织后能更好地去发展经济”的仅有58%。二是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失衡,致使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愿望不强烈。一些党组织对党员提要求的多,关心帮助的少;交任务让其尽义务的多,给党员创造享受民主权利的机会少,影响了青年人入党的进取心。三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形象不佳,挫伤了部分青年农民的入党热情。近些年来,农村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村的基层干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有的党员的言行还不如群众,更有个别农村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严重扭曲了党的形象,使得一些正派、有为的青年农民不愿靠近党组织,不主动提出入党要求。

(三)青年农民入党的渠道不宽、机制不畅、氛围不浓

一是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日趋增多,导致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渠道不宽。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有一技之长的农村青年,或是去当兵,或是到沿海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务工、经商。据县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外出务工的劳力178543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34.3%。外出的劳力中,35岁以下的占80%。加上部分镇村党组织对冲出镇村范围,以新时代的眼光发展新党员没有很好的办法和措施,因而造成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路子不宽、数量不多。二是党的后备军——共青团工作出现了“断档”,推优入党工作力度不够。调查中发现,18%的乡镇,66.7%的村的团组织是有名无实。有的村,根本没有团支部;即使有团支部,团支部也没有能力组织活动;有的团支部甚至连本村青年农民团员的实际数量都摸不清;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有33.6%的村,团支部书记是40岁以上的村党支部干部兼任。这样的团支部根本不可能组织青年开展正常的活动,引导青年积极上进,实施“推优入党”工作。三是部分镇村党组织和党员对培养和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存在着三个误区:第一是思想上忽视。调查中发现:部分镇、村党组织在工作指导思想上,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工作中忽视了或不重视发展青年农民入党这一根本性工作,没有为青年农民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据统计,全县有47.3%的村没有建立培养培养和青年农民入党的规划。第二是理论上模糊。少数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标准的理论上存在着误区:有的基层党组织把青年农民是否在村里工作作为入党的第一条件,把凡是在外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农民,挡在党组织的视线之外。第三是观念上陈旧。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老党员,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和观点看待年轻人,对青年农民的一些作法、想法很难接受,看不惯的地方太多,因而在推荐他们入党的时候,总认为他们与党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调查中,有一个山区村,3名支委的年龄都接近或超过了60岁,村支部想了要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培养后备力量,但对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总是通不过。

三、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培养和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各级党组织要站在长远的高度,从思想认识到:发展青年农民党员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实农村党员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工作,是培养新世纪农村接班人的前提,是我党在农村各项事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如果不重视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党的后备力量就会出现不足,村党支部班子就会后断乏人,势必会影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终会发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各级党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培养青年农民入党,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选拔新世纪党在农村工作的接班人要求为指导,统一认识,解放思想,认真克服影响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各种障碍,做好培养和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工作。

(二)加强领导,拓展培养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渠道

一是从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农民中选拔培养一批。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农民大多是素质高,脑子灵活,有发展经济头脑的优秀人才。各级党组织要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积极做好培养和发展工作,使他们早日加入党组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二是从回乡的退伍军人当中培养一批。退伍军人经过了解放军这座大熔炉的锻炼,见多识广,敢想敢干,思想比较成熟,意志坚定,有一定的领导工作能力,是农村青年农民党员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三是从农村中的青年妇女当中培养一批。针对农村的实际,农村中务农的妇女相对人数较多,且有一批人思想上进,积极进步,各级组织要适时地对她们进行分析,尽快纳入组织的培养对象。

(三)改进方法,激发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的热情

一是克服畏难情绪。当前,青年农民较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思想复杂,教育难度大,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这种畏难情绪,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工作;二是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要转变发展工作是“软指标”,可以“慢慢来”的观念,增强紧迫感,尤其是要把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工作做为当前加强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另一方面要转变“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的观念,正确掌握发展青年农民党员的标准,用发展的眼光、时代的眼光、前进的眼光看待青年农民,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真正把一批适应时展的青年农民吸收进党组织,成为合格的接班人;三是改进工作方法。要纠正“坐等上门”、“自然成熟”的思想,加强灌输,主动出击,千方百计引导青年进步,关心青年积极分子成长,使青年农民从思想上感受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关怀,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感恩之情,从而吸引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四)积极引导,营造青年农民入党的良好氛围

一是基地教育。把乡镇党校作为基地,建立青年农民业余党校,每季度组织积极要求进步的致富青年上一次党课,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培训。二是结对帮带。对每名申请入党的致富青年农民,都明确联系人,结成帮带对子,开展经常性教育。三是开展活动。组织致富青年农民开展以帮建文明户、帮带贫困户、帮促村务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三帮”活动,促使他们加强对党的认识。

(五)严格制度,保证青年农民入党的质量

发展青年农民入党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发展什么样的青年农民入党?发展对象能否成为合格的党的事业接班人尤为重要。以前,确有少数群众基础不好的青年农民进入党内;同时,有部分青年群众基础较好,有真才实学,心灵手巧,肯于钻研,头脑精明,由于与老党员的观念发生冲突,难以进入党内为党做贡献。因此,今后的工作当中要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三制,对凡是准备发展的青年农民党员通过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将其基本情况、有何特长、优缺点毫无保留地向老百姓和党员公布,保证新发展的青年农民党员的质量,使一批深受群众拥护的优秀青年农民及时迈进党组织的大门,维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形象,为农村后备人才的顺利成长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创造条件,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