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报告

时间:2022-07-11 05:51:00

导语: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客观上放松了发展党员工作,致使有的农村村级党支部几年来未培养发展一名党员。同时,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党员增多,使整个农村党员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据统计,我县共有农村党员24409人,其中56岁以上的10067人,占41.2%;35岁以下的2841人,仅占11.6%;全县农村党员平均年龄为54岁,个别乡镇的农村党员平均年龄高达58岁。有的村党支部被群众称为老龄委,支委班子被形容为“五个支委八颗牙”;一些村只有60岁以上的党员和妇女党员在家,被群众戏称为“三八六0”部队。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给农村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如果不尽快改善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利于村级事务管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精力有限,身体状况差,不能参与村里的事务管理,更不能进行有效监督。村里的重大活动,如办一个集体经济实休、改善公益设施,一些老党员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既不能带头干,也不能很好地做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有些老党员带头反对甚至上访。二是党员队伍“双带”作用乏力。由于年龄偏大,不少农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家庭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不多,有的还属“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不如当地非党群众,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三是村干部队伍人难选。当前农村挑选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难,如按照能力强、年纪轻、家庭负担轻、文化程度高、群众威信高、政治素质高“一强二轻三高”的标准选村支部书记,符合标准的人选更是“凤毛麟角”,有时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一下。据调查,我县至今还有8个村空缺支部书记。某乡有一个村,全村只有12名党员,人人都当过村支部书记,没有一个能当好,但又互不买帐,村里工作始终槁不上去。

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的削弱,使得群众入党的“引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一方面不少基层党组织干部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发展地方经济的能力不强,因而导致不少村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不仅元力兴办群众要求的公益事业,甚至连正常运转也不能保证。要办一点事情,还得动不动向群众摊派,根本谈不上什么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另一方面,少数基层党组织为政不廉,作风不实,形象不佳,更是直接导致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丧失。如有的地方村务不公开,党员干部贪污挪用严重,有的地方党员干部不实事求是,不脚踏实地,作风漂浮,还有的不注重自身形象,贪赌贪玩,大吃大喝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党的先进性格格不入,直按影响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农民对党的追求和政治热情。

二是党员的权利、义务的失衡,使得群众要求入党的“动力”不大。表现在:一些地方党组织往往对党员号召多、要求多,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少,交任务让其尽义务的时候多,给党员创造享受民主权利的机会少。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曾经为党的事业付出了不少心血的老党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有的甚至在为集体利益而遭受别人打击报复时,党组织也未能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这些既伤害了现有党员的感情,又挫伤了其他人入党的积极性。因而使得不少群众对党的认识产生了不少误区。一些地方的青年人更是认为“入党吃亏”、“入党元用”、“入党不自由”,自觉不自觉对党组织疏而远之。

三是党建机制的不健全,使得群众入党的“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偏差。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还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问题上观念滞后,对党员标准进行僵化的理解,如有的支部把“老实”、“听话”作为发展青年党员的唯一标准,对一些有能力敢闯敢冒的青年却视为“异己”,不闻不问,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无论是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管理上对如何根据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无职党员、从事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不严,导致队伍出口不畅,活力不足。三是个别人为设阻。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嫉贤妒能,故意压制人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置重重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党员队伍的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

要切实改变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就必须从完善机制人手,在加强农村现有党员管理的基础上,真正把发展农村新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作为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一要建立农村党员发展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农村党员发展目标责任制,对各乡镇每年的党员发展数实行宏观控制,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量化,年终进行考核,对能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出发,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村支部给予表彰奖励,对常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要提出批评,年终不评先评优,并把党员发展工作列入双文明建设考核的内容。

二要建立农村党员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农村党员激励机制。积极拓宽农村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加快村级民主政治进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要经常开展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如主题党日、富裕户党员和贫困户党员“1+1结对,一对红”、“七一”评优表彰等活动。要建立农村党员约束机制。着重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和党员量化管理。要根据乡村实际,结合农村党员的工作岗位和年度目标责任,具体进行分解,每年七月份和年底,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对照量化管理的内容标准,根据党员平时表现及工作实绩,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处置,淘汰出党,使农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农村党员热爱自己的组织,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激发青年农民对党的追求和政治热情。

三要建立农村党员的培养教育机制。要坚持与时俱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把发展重点放在那些在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起带头作用的青年农民,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运输专业户等,组织产品进入市场的农民经纪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个体经营者以及乡村各类企业中的生产骨干和乡上人才上。耍建立培养教育机制,把那些在生产、社会生活中表现较好,并已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农民,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培养。把虽然暂时还没有入党要求但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农民,也要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教育引导,确定培养联系人,以保证发展党员的工作后劲有力。

四要建立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动力支持的有效途径。根据年龄、工作特点把农村党员分为年老体弱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中青年党员、企业党员等五类,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考核管理办法,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党员的管理,发挥这类党员的中坚作用。实施党员分类管理过程中应把握几个关系、即分类管理与统一管理、坚持党员标准与发挥作用、保障党员权利与履行义务、新老党员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