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滨海新区感想的报告
时间:2022-07-11 05:12:00
导语:参观滨海新区感想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滨海新区,天津人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从一片滩涂荒地崛起一座现代新区,经济跃升成为占全市经济总量40%的最大经济增长点。承载起天津更加美好的希望,积蓄并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后劲。这是天津市人民十多年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是努力抢抓机遇、自我鞭策的结果。
滨海新区成立于1994年3月,位于天津市东部临海地区,地处环渤海的中心位置,规划面积为2270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140万。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尚感陌生的地方,十余年后的今天,它首次与经济特区、浦东新区相提并论,在2005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2005年6月,总理带领16个国家部委的主要负责人,对滨海新区进行了现场考察;时隔不到四个月,总书记在国庆期间也来到了滨海新区。在深入企业车间、居民小区、港口码头之后,他指出滨海新区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
在总书记视察的几天后,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天时间,我们对滨海新区有的只是简单的了解,但是首先,对十多年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肯定的。这十年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它在天津地区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所以天津市的代表每次在全国人代会上都提出来,希望把天津的滨海新区也变为一个国家的新区,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实现了。天津在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的交汇点,现在有一个货物的吞吐量相当于世界第九位的港口,70%的货是天津以外的,是北京、河北、山西的,山西的运量占港口的23%。天津是直辖市,距离首都北京市很近,还有西部的山西、内蒙,有很多能源。它的东部就是韩国,坐飞机一个小时不到,到东京两个小时,把这么好的优势集中在这个地方,可以说在国际上是少有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2005年,滨海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500亿元,与浦东新区的2000亿元已相差不远。为此,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曾在一个会议上对中外企业家自信地说,滨海新区将用10年时间,赶上10年后的浦东。
滨海新区的发展有何创新之举?
一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时代课题,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超越,是创造性的实践。时代呼唤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丰富知识的支撑,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十几年的发展,滨海新区从一片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到今天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的43%;从一项地方性决策,到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可以说,没有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的决策勇气和决策智慧,没有知识创新、机制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的具体操作实践,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天津发展史上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不可能成为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棋,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二是服务。十年风雨,沧海桑田,滨海新区发生了巨变,“国家的宝贵资源”更加凸显战略性作用。滨海新区不仅在发展中夯实了基础,壮大了家底,也拓展了服务的功能、延伸了服务的本领。特别是“在服务中发展”、“以服务赢得竞争力”、“服务就是生产力”这些新的理念,日益树立了一个开放性中心城市的品牌形象,培育了“坚持服务第一”的意识、胸怀和境界。坚持服务第一,成了新区十几年发展中始终遵循的准则;进一步,十几年发展历程愈发证明了,坚持服务第一,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必由之路。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服务第一,才能在区域经济中不断增强辐射力。打好“服务牌”、坚持服务第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有这种意识、胸怀和境界。滨海新区的“服务牌”,带来了更高的开放度、带来了更高的技术水平、带来了更高的聚集效益;滨海新区在延伸服务中,不断增强了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强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古人讲:“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对一种理念的认识是具体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具体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对认识的深入和升华。越期盼辉煌灿烂的战略远景,就越要从脚下一步一步踏实做起;越是能低头向下、耐心细致地搞好服务,就越能产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澎湃画面。
三是狠抓机遇。构成机遇的因素有时是多元的,但总会有一种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主动创造条件,为机遇的到来做好准备。因为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表明,国家要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而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做出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滨海新区具备了较好的条件。而这些较好条件,并非都是客观存在,并非都是早已具备,其中有许多是他们不断地开拓进取,主动创造获得的。
当年天津市提出建设滨海新区的战略构想时,有一些有利条件,比如这里地处渤海湾中心,有大片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国家率先下放了天津港的管理权限,首批建立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较早设立了天津港保税区等。但是也存在着靠他们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当时的发展环境中,很难争取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在那种情况下,是等着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再启动滨海新区建设,还是利用已有的一些条件,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建设滨海新区,成为当时面临的重大抉择。决策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论证,把握时展的大势,毅然选择了后者,果断作出了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的历史性决策。十多年来,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在这里基本建成了现代化工业基地,增强了辐射和服务功能,提前实现了滨海新区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天津的综合实力,拓展了天津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天津的城市地位,成为加快天津发展的制胜一招。“只有愚者才等待机遇,而智者则造就机遇”,这是历史上一位哲人关于机遇的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津滨海新区崛起的过程也正是“造就机遇”的过程。
我们从中能够借鉴的经验还很多,比如土地的合理规划和使用。确实天津滨海新区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盐碱荒地,但是绝不是说把这一千多平方公里都变成建设用地,有一部分要变成生态用地,有一部分改造了,或者还可以做一部分农用地,而真正变成工业建设用地毕竟是比较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天津市滨海新区有地,可以放手使用,规定能够搞三层楼的工厂绝不能搞两层,同时对土地的价格也要合理地确定。另外,整个土地的规划是高度统一的,而且国家规定非常严格,应该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申请用地,用好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量。
我市开发区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带动和辐射能力还较弱,特别是产业集聚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与跨越发展的形势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区域发展环境仍需不断优化;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我们完全有责任也有条件肩负起加快开发区发展的重任。能不能抓住机遇,更快更好的发展,关键靠我们的工作。我们要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服务第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提速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绿色、和谐、活力、魅力秦皇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腿姿表现人的情绪和意识
- 下一篇:加强和改进全市干部考核工作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