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干部走读现象的实践报告

时间:2022-07-11 03:54:00

导语:解决干部走读现象的实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解决干部走读现象的实践报告

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顽症,干部“走读”疏远了干群关系,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毗邻县城仅1.5公里的石庄乡从建章立制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干部“走读”现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主要措施

以前石庄乡大部分干部都有“走读”现象,群众称:“乡镇干部像候鸟,机关只是临时窝,白天农民找不到,晚上全都进城了”,被戏称为“走读官”。针对这种状况,乡党委、政府从教育、制度、环境、督促检查和人员分流等方面入手采取强有力措施,使“走读”变为“住读”,使“飞鸽”变“永久”。

1、抓思想转变,从观念上拒“走读”。一些乡干部认为8小时以外时间纯属个人自由支配,早出晚归,情理之中。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结合开展的“三民”班子创建和“转变作风年”活动,引导干部充分认识“走读”的危害性和“住读”的必要性,切实解决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问题,在全乡干部中开展了“为什么要‘住读’”的大讨论,对走读的危害进行深入剖析,对如何扎根乡村干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增强乡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奠定干部安心“住读”的思想基础。

2、抓制度创新,用机制管“走读”。要解决“走读”问题,必须靠制度,建立“住读”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推行“543”工作制。要求党政班子成员和乡干部每周在乡镇工作不少于5天,住宿不少于4个晚上,入村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天。并建立班子成员和乡干部住乡工作情况档案,将落实“543”工作制与住宿、考核、公示、民情日记、干部评议、请销假制度等方面的情况一并存入档案。二是实行签到制度。干部上下班、值班和“夜宿”实行签到登记。签到实行“三定点”,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次数。签到时间为早上8:00,下午2:30,晚上7:30,一日三次,签到地点为乡党政办公室。没有严格按照“三定点”的签到为无效,并派专人管理,记录在档。三是推行公示、点评制度。月初,将干部上下班、值班和“夜宿”情况在干部出勤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签到时间、签到次数和请销假、缺勤等情况。同时,对干部考勤情况进行“三点评”,即“自评”、“互评”和“群众评”。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要求班子成员不仅要管好事,还要管住自己的人,对“下属”走读要负“连带”责任,并且将被追究责任的情况记录档案。五是建立了“两改三带五不准”制度。即改“走读”为“走访”,改“驻乡”为“驻村”,除星期五下午在乡集中学习,其他时间必须到所包村蹲点工作;要求自带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钱粮,驻村期间不忧民,不放松学习;驻村期间不准饮酒,不准打牌,不准接受特殊招待,无特殊事情不准离开村,不准到乡里参加接待活动。

3、抓环境改善,创造条件留“住读”。乡党委、政府从切实关心解决干部的食、住、行着手,为乡干部创造良好的“住读”条件。一是改善住宿条件。近两年投入资金10余万元,对干部宿舍进行“修葺”,改善住宿条件,给每位干部住宿房间发放灭蚊器、电风扇、热水瓶等日常用品,添置竹席、毛毯等床上用品。二是丰富文化生活。投入近20万元资金,建立了干部娱乐室、乒乓球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购置了9台电脑、2台电视机、卡拉ok设备和象棋、围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活动室安装了立式空调、宽带网。三是建立廉政小灶。加强了食堂管理,严格来客接待制度,减少接待费用,每月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钱补贴干部伙食,保证乡干部一日三餐或加班工作之后能够吃上经济实惠的家常便饭,解除了干部后顾之忧。

4、抓监督检查,严格管理查“走读”。一是建立督查组。成立了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落实住宿制度等情况进行抽查、暗访;并要求督查组每月不少于两次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时如遇干部下村,则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进行核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查,及时查处。二是借助家属监督。每季度召开一次干部家属会,讲道理、提要求,请她(他)们理解并监督干部“住读”;同时,由乡党委、政府牵头,邀请乡干部家属参加集体活动,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主要领导上门走访慰问,让她(他)们亲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真正从心里支持并督促爱人安心“住读”,放心工作。三是接受群众监督。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和私营业主等为作风建设监督员。

5、抓人员分流,竞聘上岗警“走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是滋生“走读”的温床。为此,乡党委、政府从抓人员分流入手,通过全员竞聘上岗,让那些不愿干事、不会干事,一心只想做“太平官”的干部“下”,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干部“走读”问题。

取得成效

解决了干部“走读”现象,石庄乡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工作作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群众意识、工作效率得到增强。

1、密切了干群关系。“走读”现象得到解决,干部扑下身子干工作,党群干群关系得到密切,工作得到群众支持,解开了长期横在干部群众之间的“隔心墙”,解开了干部群众之间的“千千结”。在今年的“征求意见月”活动期间,共发放征求意见稿3600多份,召开座谈会7个,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1065条,对征求到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疏理汇总妥善解决,并为农户送去致富技术12项,致富信息130多条,帮助解决发展资金80多万元。

2、改进了工作方法。过去,乡干部干工作都浮在上面,身子没有真正沉下去,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蜒点水。如今,通过解决干部“走读”现象,干部下基层围绕“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这一主线,把精力扑在工作上,把时间花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据统计,2003年以来,乡村干部共建立示范服务基地43个,科技示范户126户,共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560件,落实帮助项目25个。

3、提高了工作效率。乡干部变“走读”为“常住”,保证了工作时间和精力,“双休日”变成了接待上访和处理问题日,晚上变成了工作时间,一些突发性事情和应急工作得到了及时研究和处理。今年6月17号凌晨4点,老虎坑水库堤坝渗漏,出现管涌,正值值班的乡人武部长接到群众报险后,带领乡干部和村民200多人赶到现场,组织抢险工作,投入沙包500多个,土50多方。由于抢险及时,水库的堤坝得到加固,保住了下游近1000亩良田免遭洪水吞食。

4、加快了农村奔小康步伐。解决干部“走读”现象,有力地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该乡初步形成了以石庄村的田藕、富溪村的优质稻、官山村的红薯、尧家村的板栗、水库村的柿子等“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形成了七里亭村年产值50万元的建材企业、尧家村年创利10万元的碎石场和曾家村年销售额150万元的木竹加工厂三大支柱产业。

几点启示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特别今年中央、省1号文件下发后,给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石庄乡解决干部“走读”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给乡(镇)工作增添了活力,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思想解放是根本。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一些乡镇干部生活上图安逸,思想上群众观念淡化。石庄乡党委、政府从转变干部思想观念着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转变作风年”活动在干部中开展了一系列思想解放大讨论,在解决乡干部“走读”现象工作中击中要害,扭转了干部思想松懈这根弦,树立了为民意识,公仆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为解决干部“走读”打通了关节。

启示之二:领导带头是关键。解决乡镇干部“走读”现象,领导带头是关键,否则再好的一项制度,也只能是空有架势,发挥不了作用。石庄乡党委、政府深刻体会到领导带头的重要性,在出台解决“走读”现象的各项措施中都明确要求班子成员带好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要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启示之三:制度落实是前提。一项制度出台关键在了落实,若贯彻执行不力就是一纸空文。许多制度之所以执行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石庄乡解决“走读”现象工作中狠抓制度的落实,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制度落实督查机制,做好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工作。

启示之四:机构改革是动力。机构改革前,石庄乡拥有机关干职工44人,乡村教师100人,乡财政入不敷出,每年缺额达50多万元,干职工工资没有保障,失去了上进心,对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机构改革后,全乡共分流人员62人,有效解决了人浮于事问题,强化了“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增加了干部的责任意识。走上工作岗位的干部,深知有一份工作的不容易,使他们备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这客观上对治理干部“走读”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给治理乡镇干部“走读”下了一挤“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