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创新方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0 04:25:00

导语:积极探索创新方法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积极探索创新方法的调研报告

淳安县38万农村人口中有近8万人外出务工经商,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他们在外出务工创业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转换观念,增长才干,逐渐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培养入党,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形式,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加入党组织一直存在着诸多难题,一方面农村发展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渠道不畅。近几年来,我县从加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教育管理入手,建立健全党组织管理网络,积极探索“1+1”的培养模式,着力破解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存在的难题

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确定对象难。一方面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虽有意愿向党组织靠拢,但不知道入党的具体程序,不知道向哪里递交入党申请,使党组织发展党员缺乏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少数青年尽管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长期在外务工经商,有的村党组织认为把他们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不放心不妥当。

二是联系培养难。按照入党程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要有2个培养联系人,每2个月进行一次教育谈话,但由于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在外,村党支部很难确定培养联系人;由于有些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务工经商单位不稳定、流动性大,培养联系人对培养对象在务工经商期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很难全面掌握,也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三是支部发展难。由于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长期在外,在村党员对他们的工作思想状况不甚了解,有的认为他们常年在外务工经商都是为自己小家庭赚钱,为村里做工作、作贡献少,对他们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存有疑问;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担心务工经商青年见识广、能力强、资本厚,吸收入党后难以管理,会成为换届时的竞争对手,威胁自己的地位,因此支部开会讨论时难以通过。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一大批年纪轻、文化高、观念新的优秀青年被拒在党组织大门之外,影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久而久之,造成“村强党弱”现象,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入党存在的难题,我县从加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教育管理入手,拓宽发展渠道,创新培养方法,积极开启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入党“大门”。

一是建立临时党支部,搭好发展平台。在2003年下半年六个乡镇先行试点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针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98%以上无法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实际,分三种类型构筑管理网络:对在县外长期务工经商(六个月以上)且从业相对稳定,同一乡镇同一城市有3名以上党员的,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并根据同一村党员或党员务工、居住就近原则下设若干党小组,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全县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建立了30个临时党支部,下设78个临时党小组;对不适宜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员农闲短期外出的,实行“双向联系”办法,乡镇、村建立流动党员联系登记台帐,村党支部确定一名党员担任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流动党员持统一印制的联系卡主动与乡村党组织联系,及时报告工作和思想情况;对县内流动“离土不离乡”的,实行外出报告登记和村党组织活动告知制度,遇到党组织活动时,外出党员按时返村参加活动。目前,80%以上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纳入了临时党支部管理,临时党支部实行流出地乡镇党委和流入地城市街道(乡镇)、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组织关系仍在村党支部,教育管理由村党支部和外出临时党支部双重管理。明确了临时党支部工作职责,建立了组织生活、党员学习、民主评议、党费收缴等制度,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活动专项基金,县委组织部每年从党费中向每个乡镇划拔3000元,乡镇配套3000元,确保临时党支部活动正常开展。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并加强管理,使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培养入党有了一个新平台。

二是采取“1+1”培养方式,创新发展路子。2003年开始,就制订了《淳安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和在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若干规则(试行)》,对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各个环节作出详细规定。明确临时党支部和村党组织共同负有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村党支部在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对象前,要向临时党支部提供入党积极分子初步人选,充分征求临时党支部的意见。外出务工经商青年有入党意向的,可直接向所在乡镇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临时党支部根据外出务工经商青年的现实表现,负责向其所在村的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建议人选,最后经村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发展党员程序,为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确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联系人,分不同类型,分别采取“1+1”培养联系方式,加以培养考察。对在同城有临时党支部的,由1名村党支部支委成员和1名临时党支部安排的同村党员负责培养联系工作;对同城临时党支部中无同村党员的,由1名村党支部支委成员和1名委托临时党支部指定的熟悉情况的党员负责培养联系工作;对在同城无临时党支部的,但同村在同城有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由这名党员和1名所在村党支部支委成员负责培养联系工作,并统一建立培养联系人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培养联系工作规范有序。

三是严格管理审批,确保发展质量。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格发展程序,确保发展质量。首先,严格汇报制度,准确掌握情况。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两个月向同城务工经商的培养联系人汇报一次,每季写出书面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寄给村党支部;同城务工经商的培养联系人实施谈话教育后,及时向村党支部的另一名培养联系人沟通信息,并由其每半年向党支部汇报一次。其次,抓好培训制度,促进思想提高。乡镇党委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利用外出务工经商青年春节返乡的机会,举办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教育培训班,组织学习《党章》和其他党的基本知识,使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切实加强个别谈话,村党支部对返乡的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要逐一走访和谈话,提出希望和要求,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第三,实行预审和列会制,确保发展质量。要求在接收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上,两个培养联系人都要到会介绍情况。乡镇党委提前介入,在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前,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联系、个人表现等情况进行审查,与少数有疑虑的党员交换思想;派员参加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对发展程序进行全程监督;在党委审批前,指派组织委员对入党申请书和两地培养联系的衔接情况进行审核,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的初步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县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许多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通过正常程序加入了党组织,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激发了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热情。通过加强临时党支部建设,经常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特别是由于县、乡(镇)两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每年一次亲自带队到杭州召集临时党支部负责人座谈会,去年还组织召开千人大会对在杭务工经商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动员,乡镇党委主要领导每年“七?一”期间到杭州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上党课,每年年底组织外出党员座谈慰问,党员热在心里,群众看在眼里,有效激发了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现在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有事向临时党支部报告的多了,向党组织咨询入党事项的多了。

二是畅通了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渠道。临时党支部主动向村党支部沟通,乡镇党委主动介入协调,村党支部主动承担责任,并采取“1+1”培养联系办法,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入党存在的培养联系难、教育考察难、支部接收难等问题。乡(镇)、村党组织高度重视,排出计划,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加强督促,使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建立了一支300余人的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新发展党员156名,及时补充了农村党员新鲜血液,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05年村党组织换届,有60余名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党员回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三是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大批年纪轻、文化高、观念新的优秀青年顺利加入党组织,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党员年龄、文化和能力等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避免了“村强党弱”现象。特别是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后,充分发挥见识广、有门路和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有利条件,或返乡创业,或为村里发展和项目建设出钱出力,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问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群众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有效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开展争当“六员”活动,即带动劳务输出的信息员、农副产品的贩销员、来料加工的经纪员、引资和项目的招商员、方便家乡群众进城办事的联络员和帮困扶贫的服务员,引领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和优秀青年努力为家乡经济发展办实事。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通过临时党支部和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带动农村劳务输出500人以上,年劳务工资收入800万元以上;许多外出务工经商青年积极给家乡经济发展提供致富信息、出谋划策,积极推荐农副产品、牵线招商引资、带头返乡创业,积极为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筹资捐款,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