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0 03:54:00
导语: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社区党员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以及党员队伍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社区党的工作领域、对象、重点、方法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分类管理是针对差异性,研究规律性,改进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要求。结合建德城市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情况,现就这一课题作一简要汇报。
实施分类教育管理的客观要求
与城市社区党员管理常遇的共性问题一样,我市在社区党员管理中也遇到了党员思想差异大、党员工作生活状况差异大、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党员流动性强等问题。我市社区党员管理个性问题还表现为:
1、扩张快。在城市化带来社区扩张的同时,党员属地化管理带来社区党员人数的迅速膨胀,从2002年788名党员到现在的2409人,4年间增加了2倍。规模的不断扩张带来组织设置的不断调整,客观上分散了工作精力,增加了工作难度。
2、层面多。存在“四个多”:一是年老体弱、离退休党员多,占社区党员总人数的40%;身体不佳的党员有262人,占到总数11%。二是下岗分流的多。我市过去国有中小企业较多,还有几个像横铁这样的原杭州市属以上企业,企业改制分流进社区的下岗职工党员达603人(企业新上岗198人,个体经营户168人,提前退休116人,空闲在家121人),占社区党员总数26%。这部分党员有的提前退休、有的干个体、有的打零工,职业较杂。三是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多,小学文化以下占18%。四是流动党员多,流出党员就达231名,占10%。各层面党员的工作、生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等差异性大,各层面党员的思想意识、组织观念、心理情绪、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3、底子薄。存在“三少一低”问题:一是经费少。经费来源渠道窄,总量小,除政府投入外,依靠社区共建单位共建费来维持,同时又要应付各条线的开支,党建经费有限。二是经验少。由于社区党组织建立时间短,社区党建实际工作经验少;社区工作者多为社会招聘,党务工作是边实践边摸索,有的同志还身兼数职,工作有时难免力不从心。二是活动场地少。17个社区自有办公用房的仅4个,无偿借用的3个,其余10个社区的办公用房都是租用的,80%的社区办公用房达不到“五室三站一校一场所”的规模要求。四是社区认同感低。由于社区工作起步晚,党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意识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够,新建社区犹为突出。
根据上述这些实际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及时总结、推广一些社区党建的好抓手、好做法,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对社区党员分类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
分类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我们在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正视党员工作生活状况、党员意识、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异性,把握不同类群党员教育管理的规律性,针对不要类群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设定不同目标和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管理方式,求得党员意识、党员作用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确保党员教育管理以及社区党建总体工作的有效性。
1、对流动党员实施登记管理,重点防止“断线”的问题。流动党员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容易忽视与组织保持联系;有的党员忙于生计,到处奔波,参加组织生活不正常,对组织的归属感较淡,成了教育管理的难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党员在组织关系转接过程中,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与党组织断了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下大力气狠抓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按照就就便、楼幢支部为主的原则,对社区党组织设置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党组织规模由原来的21个支部788名党员,扩大到目前11个党委、5个总支、119个支部、2409名党员,实现了百名以上党员的社区建党委,20人左右设置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在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制定了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台账,发放流动党员登记卡;要求流动党员做到“五个一”:参加一个会(年终总结双评会)、填好一份卡(流动党员联系卡)、不忘一条线(电话联系)、牢记一份费(按时交纳党费)、写好一份卷(年终总结)。目前社区共登记注册了231名流动党员,流动党员支部4个。通过党组织与流动党员间经常联系,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得到了强化。如在杭州打工的夫妻党员胡庆苏、江春凤,每个月攒八九百块钱工资,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接到支部召开动员大会的通知后,二话没说就爽快地从杭州赶回建德参加支部动员大会,开完会后夫妇俩拿上学习资料当天下午四点又登上了回杭州的客车。这样的流动党员事例很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市社区党员参学率达99.7%。
2、对体弱多病党员实施送访管理,重点解决“失落”的问题。据我们了解,现在一些老城区社区党员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有些党员年老体弱,还有部分党员疾病缠身,参加组织生活和社会活动行动不便,心里较为失落。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开展上门“四送”活动,即“送学习资料、送思想、送关怀、送信息”,并形成了走访联络党员制度,加强街道、社区、支部、党员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通过走访联络,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理清了思路,增进了理解,融洽了感情,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例。如罗桐社区二支部在走访老党员施秀英过程中,了解到施秀英因为儿子卢凯下岗失业而心事重重。支部把这一情况向社区党委汇报后,社区党委通过多方努力,帮卢凯找了份保洁员的工作,施秀英知道情况后,拄着拐杖来到社区党委,连连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
3、对下岗党员实施帮扶管理,重点解决“迷茫”的问题。建德市过去国有中小型企业较多,企业改制后,下岗失业党员较多。一些党员下岗后思想陷入了迷茫,生活上陷入了困境。对这部分党员,我们重点以鼓励帮扶为主?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同时,发挥组织部门的优势,牵头抓总,帮助下岗党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目前建立了17个社区劳动保障站,2005年,组织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社区各类劳动技能培训10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00余名,使60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培训实现了再就业,利用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34名。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共建单位的优势,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社区党员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再就业信息服务网,广泛收集用工信息,积极开展再就业工程。“暖心”工程使下岗党员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4、对年老党员实施职位管理,重点解决“闲散”的问题。年老党员基数大,占社区党员总数比例高,在社区党建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同志受党教育多年,党性观念很强,参加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由于时间相对空闲,参与各类活动较为方便。对这部份党员的管理,我们重点是利用他们的特长,设岗定职,促进其老有所为。组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文艺队伍共87支,把老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开展文体活动、公益活动结合起来。如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中,为了让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尽快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府东社区南片支部委员蒋桂香谱写出了一首《“八荣八耻”歌》,在社区党员中广为传唱。我们还十分重视引导和鼓励老党员发挥余热,服务重点工作。如在创国家卫生城市期间,许多社区退休党员在社区的组织下,参与了卫生劝导队和清理“牛皮癣”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5、对在职党员实施通报管理,重点解决“无为”的问题。在职党员工作稳定,受单位的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余地很大,是社区党组织抓好党建可供挖掘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市出台多项措施,挖掘现有资源,通过党组织共建、党员“双岗”等途径,从人力、财力、智力上帮助社区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建立市领导联系社区党建制度;60个市级机关单位支部与60个社区支部结对帮扶;223个共建单位与17社区结对帮扶;各社区支部与生活困难党员家庭结对帮扶;516名党员志愿者纳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管理。组织、动员了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有效缓解了社区党建工作力量、工作经费薄弱的问题。广大在职党员到社区党委填表登记注册,社区党委组织、通知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公益活动,通过电话、寄信、登门拜访等向党员所在单位通报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党员工作单位间的双向交流。为切实抓好驻社区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企业属地化管理后,除了企业党委由街道党工委直接管理外,39个支部级企业党组织均划归社区党委管理,这样既方便了管理,又推进了共建。社区党委通过工作例会、走访企业、联谊活动和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对企业发挥党组织作用、支持党建工作提出要求,为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便利。为方便沟通联络,我市还较早在街道、社区建起局域网,建立了社区e家人网站,拓展了党建工作阵地。
除了重点解决不同类型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一些具体环节的操作上,切实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普遍要求与类群特点的关系,教育管理与实践参与的关系,社区努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正视差异性、不搞一刀切,体现类别化、防止一般化。如在学习教育上,坚持统分结合,既落实支部“一月两课”制度,又在学习时间和内容形式上分类要求,不强求一律;在层面要求上,突出抓好社区党委和支部成员为主的骨干队伍,同时注意把党员推选为居委会楼幢负责人,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制度设计上,既强调必须的“刚性”,又设置必要的“弹性”;在作用发挥上,注意根据党员特点和特长,设岗定责,提倡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同时,注意表彰先进,帮教后进。
通过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有力促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确保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和社区党的工作正常、有效开展。去年城市社区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由于基础工作扎实,较好地运用了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一些既有成果,创新了一些工作举措和方法,我市社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克服了教育对象基数大、人员杂等客观困难,不但“规定动作”到位,而且形式活泼,亮点纷呈,成效明显,党员的党性观念、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社区党员成为教育活动成效最明显的层面之一。
几点体会
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目的在于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服务居民群众,实践党员先进性。我们体会,抓好这项工作:
基础是确保组织工作的正常化。党员关系转接、党费收缴、过组织生活等等一些基础工作,虽很平常,但对普遍党员而言,却是组织上关注的重要表现。如果我们在这些基础工作上松一松,其他工作再出彩,再有创意,实际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分类管理是手段,目的是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得到组织的关心,都能在组织中参与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严格规范和切实加强基础工作。
根本是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基本没有行政资源可供调配,主要靠事业心、责任心来工作。虽然我市社区党建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工作发展很快,形势较好,我们觉得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有一支充满工作热情、积极主动、任劳任怨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社区党务工作者无论是老同志还是年轻的同志,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齐抓共管的氛围非常好。可以说,一支肯吃苦、不怕受委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事业执着追求的队伍,是我们抓好分类管理、抓好社区各项工作最重要的保证。
关键是创设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实践载体。组织要活,党员要动。载体是形式、是方法、是平台,必须贴近不同类别党员实际,力求丰富多样、简朴经济。使党员活动有角色,参与有渠道,实践有成就。如学习教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载体单一、形式呆板、内容单薄的问题,设计主题宣讲、时事讨论、互动交流、典型报告等各种形式,使党员参与有热情,被动变主动。又如实践活动,应细化类别、注重个性,做到统一要求与个人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发挥主体性、有效性。只有结合实际、生动活泼,才能提升党员在群众中的先进性形象,提升党组织活动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存在问题
1、硬件条件有待改善。县级城市社区党建硬件条件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随着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展,活动的增加,事务的增多,乃至于社区党员老龄化,活动场地缺少,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更加凸现。
2、分类管理仍有待实践创新。如何分类才科学合理?分类教育管理之后能否有效保证每一位党员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作用?实际操作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简单的划类管理往往达不到分类管理尊重差异性、强调党员管理精细化的初衷。同时,分类管理不是万能钥匙,党员教育管理仍有许多难点要突破,如分类管理之后,仍然需要了解掌握党员个体的具体情况,通过学习活动、座谈交流、激励约束、思想工作等各种手段,真正使教育管理到边到角,覆盖全员,这不仅需要基层党务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好的领导艺术水平。又如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光是寄寄书本、打打电话就能起到实质性效果。这些都有待不断实践探索。
3、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探索。一方面是如何加强社区党委班子的建设。社区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社区党支部书记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队伍,他们有位无权,有责无钱,完全是凭责任心、凭热情做工作,对于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4、少数党员工作难做的问题有待破解。党员教育管理实际工作中,我们碰到仍有极个别党员思想转化难,工作难做,已不符合党员要求,但如果对他们进行组织除名,可能会使其更加自暴自弃,在社会上造成更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