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报告
时间:2022-07-10 03:47:00
导语:大力推进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广大党员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党员的生存状况、思想观念、价值趋向也发生着变化,主要呈现出党员的思想活跃化、工作流动化、从业多样化、分布分散化等特征。因此,在新的形势背景下,仅以传统单一的方式和要求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显然已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就业方式和生存状况党员的多样化需求。要提高教育管理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要适应形势特征,贴近党员实际,有针对性地将静态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分类管理模式。
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学习培训、教育引导、谈心谈话、组织活动、考核评比等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2003年先进性教育试点活动期间,我们就提出了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实施办法,把城市基层党员分为7大类32个层面,对每个层面的党员制定了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体制和发挥作用载体,构建了我区开展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框架。近年来,党建理论层面和各级党组织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也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总结了许多新经验,取得了许多新成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回顾这些年来我区的工作,通过学习建党85周年同志的重要讲话,对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重点研究和探索:
一、党员分类教育管理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结合起来,科学把握分类的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也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因此,尽管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可以有很多的原则,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和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把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落实到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中,在把握分类的基本原则上,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把握“以人为本、提升聚力”、“相对稳定、增强效力”和“注重实效、激发活力”等三个方面的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把握好“以人为本、提升聚力”原则。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在进行党员分类分层教育管理时,要注意以人为本,使分类教育的过程成为提升党组织对党员凝聚力的过程。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分类分层的标准要按照一定的位序,涵盖所有的党员,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够在组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支部;二是经过分类和调整后,党员在每一个分类支部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在推行分类分层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使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例如,西湖区推行社区个私支部分层分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在确定党员分类上,坚持党组织指定与党员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大多数党员的意愿,不搞强制划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把握好“相对稳定、增强效力”原则。构建和谐社会要防止差异扩大,减少对立和矛盾,因此,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要把握好“相对稳定、增强效力”原则。这条原则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党组织的分类应该相对稳定,避免党员频繁地从一个组织转到另一个组织,增强教育管理的持续性和长效性;二是党组织的分类设置应该循序渐进,在现有组织设置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三是党组织的分类不应过细,分类过细,会强化各类党员之间的差异特征,影响社会各个层面互相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利于和谐社会防止差异扩大的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把握好“注重实效、激发活力”原则。构建和谐社会,要使社会成员能够较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注重实效、激发活力”原则,怎样有利于增加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效能,就怎样进行分类。比如西湖区推行的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立了宣传教育岗、绿化养护岗、民事调解岗等8个岗位,党员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认领1-2个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特长,激发党员干事创业、奉献社会的热情,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二、党员分类教育管理要与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基层组织设置。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应该说,我们一直沿用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还是能够基本符合党建工作需要的。但是一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经济组织以及一些与市场经济密切联系的党员群体,在面对生存、发展要求时,变动得更为频繁,我们在对这部分党员进行分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同志提出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
要根据经济组织的集散规律创新组织设置。经济组织有追逐利益的本能,会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发生变化,处在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也随之而变。西湖区积极鼓励基层党组织在调查研究,摸准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组织的集散规律来创新组织设置,加强对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的工作覆盖。西湖区古荡街道帮助从各地集中到农贸市场来的摊主党员成立了古荡农贸市场党支部,党员摊主亮牌上岗,带头模范经营,带头创建文明市场。灵隐街道黄龙商圈范围内有嘉华国际、绿城世纪广场等商业楼宇,根据这些高档商务楼宇白领党员较多,其所在的公司本身又没有成立党组织的情况,西湖区拟成立黄龙商圈党委,一方面为这些白领党员找到“家”的温暖,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为楼宇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要根据人才的流动规律创新组织设置。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市场的调配机制下,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而流动。党组织的设置应该符合党员人才的流动规律,以其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分类分层管理的一个依据。西湖区把一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外来创业党员从一般的村社党员群体中分出来,成立了13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构建“规范化的组织网络机制、多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机制”等三个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一站、一证、一库”、“一访、一信、一会”、“一坛、一册、一卡”九项服务管理载体,延伸党的工作手臂,传递“家”的温暖,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要根据人的需求层次规律创新组织设置。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西湖区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注意根据党员需求层次规律来创新组织设置,对要解决生存问题的党员,有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党员分类设置了党组织。比如西湖区灵隐街道庆丰、曙光等四个社区分别成立了创业支部,86名下岗失业党员和二次就业党员组合到一起,互相吸取经验教训,互相激励从头再来的勇气和信念。再比如,我区各个街道社区把社区个体工商户和没有党组织的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从按照楼群分类的党支部中分离出来,成立了32个个私支部,这些个私经济的从业人员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知识需求都比较相似,把他们单独成立一个支部,有效地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三、党员分类教育管理要与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基层的实践探索。
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手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基层党组织处于时展的一线,对新鲜事物有最敏锐的触角,西湖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在实施分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西湖区积极鼓励基层党组织运用先进的平台和手段,丰富党建工作的时代内涵。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都是顺应时展潮流、丰富教育管理载体的有效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外出党员的教育管理。现代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也给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创设了新的载体和途径。西湖区许多基层党组织都比较敏锐地把握了这一点,利用网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金都房地产集团公司党支部投入了一定资金,为远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的党员们配备了摄像头、耳麦等设备,安装了特定的小软件,运用了网络视频技术,解决了党员异地活动、交流的困难。文新街道德加社区针对社区居民电脑比较普及的特点,开设了“网上党课”,实施了网上“党务公开”等,教育管理的效果非常好。
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网络,满足困难党员的服务需求。随着社会保障、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西湖区的社会便民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和健全,我们充分利用为民服务网络,为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中树威信、聚人心。在“访三难、送温暖”活动中?全区共慰问困难党员10422人,困难群众、困难拆迁户8232人(户),慰问金额9036200元,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先进性。西湖区在接收退休职工党员落户时,对社区党员群体进行了细分,注意采集信息,把“五类”党员(独居党员、流动党员、特困党员、残疾党员和高龄党员)作为重点群体,提供优先服务保障。根据老年党员行动不便,疾病较多的特点,在古荡街道居家养老工程试点工作基础上,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增设社区康复病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各街道还积极组织爱心超市的货源,每个月为生活困难的退休职工党员发放50-150元不等的爱心券,保证他们在爱心超市能够买到成本价供应的生活必需品。
充分利用辖区共建资源,拓展党建工作的发展空间。开展分类教育管理,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也给基层党组织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管理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充分整合辖区共建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拓展党建工作的发展空间。西湖区开展的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村社、联系企业、联系重点单位”活动,深受基层欢迎。各乡镇街道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共建单位中心组理论共学制度,辖区单位关心、支持党建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区委组织部利用辖区高校教学资源,联合省委党校、浙江工商大学举办了多期干部培训班,提高了干部培训工作的层次和水平。翠苑街道利用辖区单位共建资源,推出了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服务卡,使退休职工党员可以在辖区69个商业网点享受到消费优惠;西溪街道白荡海社区与省委党校结成共建对子,省委党校的图书室免费向白荡海社区居民开放;灵隐街道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卡,流动党员凭卡到辖区一一七医院就诊可享受一定的优惠。
四、党员分类教育管理要与破解组织工作的难题结合起来,推动党建工作的深层改革。
当前,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无论在农村基层党建、社区党建还是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都存在着许多有待探索的方面,就我区的实践来说,我们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需要通过实施分类教育管理,打破原来的体制,推动党建工作的深层改革来逐步解决。
针对农村地区青年党员难发展的问题,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分类发展机制。由于农村的宗族、家族观念等的影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青年党员难发展的问题,一些优秀的农村青年久久地徘徊在党的大门外,使得党在农村的基础有后继乏人的危机。西湖区在农村实施“三个培养”工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探索建立农村党员的分类发展机制。西湖区留下镇、袁浦镇探索成立了成人大专学历班党支部,帮助各村推荐到2年制大专班读书的优秀农村青年成立党支部,在这个支部中发现、培养和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为解决农村青年入党难问题探索了一条路子。
针对个人利益面前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探索建立党员百分考核机制。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中,西湖区开展了“四百一唱”活动中,共落实党课107场,放映电影127场次,发放先进性教育活动电教片224片,组织文艺演出115场,教唱革命歌曲12首。这些对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党性观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征地拆迁、拆除违章建筑等个人利益的抉择,出现了个人利益面前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西湖区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探索建立党员的百分制考核机制,探索解决个人利益面前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百分制考核涉及党员学习考勤、邻里团结、维护稳定、党风廉政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情况,特别规定了在个人利益面前教育好家庭成员的要求,年终根据考核得分高低排序,对连续两年排在村党支部末尾的两位党员,定为不合格党员,进行通报批评,对两次以上定为不合格党员的予以除名,这样就形成了对党员的制约机制。
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学习活动时间难保证的问题,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党员分类活动机制。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活动时间难保证的问题,康莱特集团创造出“四个结合”(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电化教育与专题辅导相结合、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和“五小学习”(小段时间学、小群党员学、小块内容学、小块园地学、小块场地学),较好地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员的工学矛盾,保障了党员学习、活动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非公企业尝试对党员进行分类,对企业主党员、中层干部党员和一线党员探索实行分类活动机制,保障学习活动时间。作为分类活动机制的一部分,西湖区在省委党校举办了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班,在浙江工商大学举办了企业总裁班,给117名非公企业的总裁、党务干部讲十一五规划、讲企业发展战略、讲贯彻学习《党章》,参训人员普遍反应既学到了东西又交到了朋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高校毕业生党员容易成为口袋党员的问题,探索建立社区党员分类教育机制。7月份,是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走上社会的集中期。去年,我们发现高校毕业生组织关系从高校开出后,在没有落实工作单位、也没有落实长久居住地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口袋党员。针对这个问题,西湖区把这些高校毕业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党员纳入到社区党员队伍中进行管理,形成了社区党员“纵向分类、横向分层”的教育管理体系。
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尽管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是很不够。我们的四个方面感受,有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有些还仅仅是我们粗浅的思考,还很不完善,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进行总结、提炼和创新,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队伍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