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9 09:06:00
导语: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区近期对区劳动保障局所属的职业中介组织――南京鼓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相关情况如下:
一、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及运作特点
南京鼓楼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在行政上隶属于南京市鼓楼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为全资国有企业,中心成立于2000年8月,经营地址在鼓楼区虎踞关8-9号,现有专兼职员工56人,外派员工11000多人。中心成立党支部,隶属区级机工委所属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总支领导,共有党员57名,其中专兼职人员中党员8名,外派员工中党员49名,预备党员9名。
中心运营立足鼓楼,面向全社会企事单位,主营业务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职业中介、人力资源派遣、劳务合作、劳动力信息咨询和职业培训等。2002年,中心经招投标成为中德双边合作项目的子项目“南京市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项目”的实施机构,运营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2004年,经严格考核,中心又成为南京市仅有的十家青年见习培训计划实施机构之一。
经过几年努力,中心建立了较为规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人员的外派化使用、内部化管理。引进德国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全新的用工形式,即人员租赁和劳务派遣模式,由企事业单位用工,服务中心全面管理。派遣员工与服务中心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实质作为中心的正式员工,实行外派岗位使用。2、用工管理规范化,工作流程标准化。设立招聘部、劳动关系部、社会保险部、财务部等业务部门,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如新进员工培训制度、员工考核制度、员工手册等,对外派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业务流程实现标准化操作。3、外派人员“下岗不失业、灵活有保障”。对非本人主观原因,如不适合工作岗位、患病、技能较低等被用人单位退回的外派员工,由中心负责,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然后重新调整推荐上岗,在此期间,中心承担其工资和社保费用,人性化操作,对下岗人员实行保障托底。
正是基于以上运营规范化机制,中心很快就赢得了用人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单位由本区逐渐拓展到全市,涵盖全省、辐射全国;外派员工由2000年的10家用人单位10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290家用人单位11000多人,派遣员工数列全市首位;青年见习培训工作开展顺利,实施见习计划648人次,名列南京市首位。2004年成立的南京市人员租赁行业协会,我中心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单位。
二、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中心运营管理的机制环境,是中心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员工管理的规范化、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形成了中心党建工作规范化推进的最大优势和特点。
1、依据用工流向,合理设置党小组。中心党支部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单位,将党员编为六个党小组,第一党小组为专兼职人员,共有党员8名;第二党小组为移动通信南京分公司党小组,共有党员16人;第三党小组为十四所党小组,共有党员16人;第四党小组为市公交公司党小组,共有党员7人;第五党小组为南京电信党小组,共有党员6人;第六党小组为鼓楼医院党小组,共有党员4人。每个党小组都明确了党小组长,负责对本小组党员的联络管理,及时了解员工表现及思想动态,工作重点是开展小组团队建设。
2、实施双重管理,进行动态跟踪。外派员工党员流动性大、分散不易集中,中心党支部一方面指定一名党员专门负责党员管理的日常工作,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安排组织生活等基础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外派单位及其党组织联系与配合,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要求外派党员主动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活动。根据实际用人单位每月工作情况反馈,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员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现实表现和思想状况,并与工作考核、工资发放及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对党员员工基本做到了情况透、思想清、表现明。尤其是对外派员工中的预备党员,始终坚持了用人单位和党支部“双考核、双满意”的转正标准,不断增强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党支部已为10名预备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
3、结合员工实际,开展组织活动。支部党员年龄轻,平均在25岁左右;学历高,本科学历占72%,大专学历占28%。学生党员特征明显,除3名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在编党员外,绝大多数党员为在校学习期间加入党组织,思想活跃,但波动较大,岗位流动性也相对较强。针对这些特点,中心支部在活动方式上,变集中活动为主为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活动形式上,由单纯会议活动转变为形式多样,小型简短,适时适情,寓教于乐的活动;在活动时间上,由过去停工停产的活动转变为与工作有机结合,利用班前班后等间隙与节假日等开展活动。同时,借助互联网络,传递党组织学习信息及材料,实现党员思想沟通以电子邮件为主。
4、开展主题实践,发挥模范作用。由于外派党员大多原籍不在南京,多为由家门到校门、由校门进单位门的“三门”党员,年龄较小,经历简单,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缺乏,尤其是忍受挫折失败的能力较差。为此,在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心党支部在外派员工党员中开展了“珍爱岗位强素质,创业创优树形象”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党员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立足本职岗位,创业、创新、创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外派员工党员除必要的政治理论集中学习外,全部参加了本单位组织的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有10名大专学历的党员还报考了本科学历的学习,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2005年,有5名党员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员工”。外派十四所党员徐律韵、高秋梅分别为所在部门聘任为助理医师和工程师;外派江苏移动南京分公司党员李雪倩,因为平时工作表现出色,一年由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晋升为值班经理。
5、维护合法权益,营造关爱之家。中心是所有外派员工的“娘家”,依据用工合同,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中心责任所在,也是支部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心对外派员工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所有员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二是工资必须按月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员工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将员工维权纳入法制化轨道,中心于2003年8月成立工会组织,形成中心行政、党支部、工会三力合一,切实保障包括党员在内的外派员工的合法权益。如,一些女员工考虑到岗位竞争性等因素,往往会减少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休息天数,个别甚至会瞒假不休。中心知道情况后,会及时与用工单位沟通,对其实行强制休假。去年,一名毕业不久的外派员工党员不幸因工死亡,中心党支部与工会一起,积极稳妥地处理其善后事宜,得到了其家人和用工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三、服务中心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受目前市场培育和发展的条件限制,中介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较大的被动性和不确定性。如,由于外派员工的分散性、流动性特点,虽然我们实行了紧密型管理,但仍然有很多情况不能全部掌握,客观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服务滞后性。由于用工单位多,人员进出频繁,工作时间、地点,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党员管理难度和集中开展活动难度可想而知;目前也有多名员工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但考察培养工作较难,基本处于停止状态,党员发展难也比较突出。
对此,我们就加强和改进中心党建工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实现统一规划和指导,理顺中介组织管理体制。政府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站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制订中介组织的总体发展思路,对中介组织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使社会中介组织在结构、规模、布局上更趋合理。针对中介组织的业务性质,可分别采取单位管理、社区管理、行业管理、挂靠管理等不同模式,建立完善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网络。由于我中心党员人数较多,分散面较广,与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密切,又隶属于政府部门。因此,我们建议成立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工委,加强党建工作领导力度,实现与机关党员、机关党建工作的区别管理、分类指导。
第二,进一步理顺党员组织隶属关系。虽然我们对外派党员实行中心党支部与实际用人单位的双重管理,但跟踪管理仍存在空白点。如果外派员工党员能很好地融入用人单位,我们希望将其组织关系转入实际用工单位,以便于全面接受管理。为此,建议各级党委加大党建工作及政策的宣传力度,要求实际用人单位党组织接纳聘用员工党员的组织关系。
第三,加大发展党员工作指导力度。我单位外派员工11000多人,其中40岁以上占3%,30-40岁的占18%,20-30岁的占79%;大专学历的占52%,本科的占20%,其他28%。人员多,年龄轻,文化层次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潜力非常大。但目前一般情况下,培养一名党员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程序较多,手续较繁,加上支部党务工作者是兼职,精力有限,导致发展党员工作不能很好开展。建议上级组织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发展党员的实际问题,对年度发展党员名额予以一定的倾斜。
第四,进一步增强对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支撑力。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要务求实效,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指导。上级党组织要针对中介组织不同类型的特点,突出各自的工作重点,对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定期督查、定期通报。要加大对中介组织中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对中介组织逐渐了解和认可,不断优化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环境。要在工作经费上予以适当的支持,最好能建立中介组织党建工作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