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时间:2022-06-13 08:46:00
导语:自觉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干部队伍的整体性建设
整体性是系统的首要特征,要求观察和处理问题时着眼于有机整体,把发挥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避免局部、个别、孤立地看问题。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应将干部队伍当作一个整体,并进行整体性建设。
1、根本指导方针的整体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其中革命化是前提,指明干部队伍建设的方向;知识化是革命化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果缺少知识化,革命化和专业化无从谈起;专业化侧重的专业结构和专业素养,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化、知识化和年轻化的作用,没有专业化,革命化将失去依托,知识化将脱离实际,年轻化变得毫无意义;革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需要有物质载体,而年轻化包含了身体素质、自然规律和未来,是最佳的物质载体。上述四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化”方针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干部工作中立足于整体把握,四方面都要打好础,培养提高。
2、队伍组成的整体性。同志明确指出,党的干部队伍应当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宏大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三支队伍一起抓的思想,在下大力抓好党政干部建设的同时,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队伍的建设。早在年中央就要求:“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一支包括这些人才在内的,门类齐全、成为配套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的宏大队伍。”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后两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影响更大,忽视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这两支队伍建设将严重影响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性,进而影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3、建设要素的整体性。干部队伍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要素,整体性原理要求干部队伍建设三大要素并举。思想建设处在干部建设的首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证,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作风建设是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外在体现,是对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检验。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必定是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完全过硬,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具备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力的队伍。一段时间,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忽视了建设要素的整体性,重组织建设,轻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致使干部队伍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
要使干部队伍这个系统发挥最大的功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目标,应当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
1、专业结构的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因而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应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注意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认为要推进党的事业,必须拥有各种专业的人才。
2、年龄结构的优化。为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客观上需要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分布,既要有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具备潜能的中年骨干,也要有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干部,从而形成老中青的梯形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在他们能力、经验、体质、精神状态最佳的年龄段担任合适领导职务。这样一个由老中青三支队伍组成、在他们最佳使用期得到合理使用的干部结构,不仅能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长处,克服各自的短处,而且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保证领导干部的稳定、连续和活力。
3、知识结构的优化。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功能优化。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知识结构,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他指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识结构,应当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以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体。
4、能力和气质结构的优化。不同的干部,能力特点和气质类型也有差别。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充分注意不同能力特点和不同类型气质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协调组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更要注意能力和气质结构的优化。同一类型气质或能力特点组成的班子,很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三、干部队伍的层次性建设
从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看,干部队伍可以自上而下分成五个层次,即中央、省、地、县、乡,中央处于系统的最高层,乡处于系统的最低层。由于层次等级的差异,产生了不同层次干部地位与作用的差异。运用系统科学的层次性原理,有助于我们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队伍功能的层次性建设。中央、省、地、县、乡五个层次从功能上相应可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决策层主要是决定干部队伍建设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目标,协调层主要是起到参谋助手和桥梁作用,执行层直接负责人、财、物的调动和组织,操作层主要从事具体任务的完成。不同的层次,履行不同的功能,在干部工作中,运用层次性原理,通过制订并落实各自有针对性的内容,可以使整个干部队伍发挥最大的功能。
2、素质的层次性建设。由于层次和功能的不同,客观上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有所差异。对省级干部,中央提出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对县级干部,同志在今年高州“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对乡镇这一层次干部的素质主要是能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勤政廉洁、团结协作。从中央对省部级干部、县级、乡级干部的素质要求看,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这是符合系统的层次性原理的。
3、领导班子建设是每一层次建设的关键。系统的层次性原理告诉我们,在同一层次中,也可再细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县级为例,一个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与一个厅机关下属的处级班子差别就很大,对此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但其共同点在于:关键是抓好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我们说的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也必须首先是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因此,从层次性角度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四、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建设
系统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系统能够在自身范围内不断进行调节,通过某种开放动态的交换过程保持一定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本来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表现出质的稳定性。干部队伍作为国家政治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1、坚持选人用人路线和标准的一贯性。1938年,同志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对“贤”的涵义作了具体的解释,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选集》第2卷,第527页)陈云同志在延安时期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时,继承和发扬了同志提出的干部路线和选人用人标准,把同志提出的德才标准进行了具体化,对任贤也作了进一步探索。邓小平同志在正确把握新历史条件下用人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选人要求。(《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0页)同志今年的广东讲话中提出了党的建设“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标准,即就是我们必须选拔任用能够贯彻“三个代表”的干部。通过三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选人用人的路线和标准是一贯的,不论革命和建设任务的变化,都把培养和选拔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这对保持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后仍需继续保持这种一贯性。
2、要重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系统科学认为,只有开放的系统才是稳定的,而封闭僵化的系统必将导致退化、瓦解。开放的过程也是新陈代谢的过程,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从而保持活力,达到系统的稳定性。干部队伍也一样,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不可抗拒,时刻面临新老交替与合作的任务,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我党一直重视这项工作,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着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的正常进行。但由于“”的冲击,干部队伍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断层,新老交替与合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引起了全党的高度关注。经过全党不懈的努力,20多年来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与合作的任务。但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必须时刻高度重视。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新老合作与交替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3、抓紧选拔和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干部新老交替与合作,必须要有一支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通过公开竞争、民主推荐、实践锻炼、压担考验等途径,加大了培养选拔的力度,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但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仍然非常紧迫。世纪之交,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又面临一次较大的新老交替,如果现在不抓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就会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从现在起,就必须抓紧时间,认真努力地办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