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进村党组织长期保持先进的调查

时间:2022-04-22 05:19:00

导语:对先进村党组织长期保持先进的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先进村党组织长期保持先进的调查

最近,中共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对我市一些先进村党组织长期保持先进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又重点剖析了一些曾经是先进村,而现在工作出现了滑坡现象的村。

(一)

1995年以来,石家庄市共有298个行政村党组织连续3年(届)以上受到县级以上党委表彰,其中连续5年(届)以上受表彰的129个,占43.3%;一直保持荣誉称号的63个,占21%。这些村,既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城市近郊村,又有交通不便、自然环境较差的深山村;既有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又有工商业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农村。这些村的基础条件不同,发展模式各异,之所以能长期保持先进,走在前列,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村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强、群众威信高,村党组织班子相对稳定。对129个连续5年以上受到表彰、现仍保持荣誉称号的村进行调查统计,67%的村党支部书记连续任职年限超过5年,其中连续任职15年以上的占31%,村党支部班子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晋州市吕家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里办有10家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多元。村党支部书记在外出考察项目期间摔残了腿,没有领过一分钱补助,任党支部书记45年来,每次都高票当选,被群众誉为“信得过的当家人”。

村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强。调查发现,这些村的集体企业,大部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办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村办企业的发展受到冲击,经济效益逐步下滑。这些先进村的党组织能够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积极对村办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村办企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集体经济发展成功走出困境。辛集市新垒头村党支部采取协商承包、租赁、控股经营多种方式,对村里的10多家集体企业进行改制,集体企业不但没有“垮台”,还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这个村的集体年收入稳定保持在100万元以上,村党支部连年受到省、市委表彰。先进村还能够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栾城县范台村2001年以前只有十几户种植草莓,新的支部班子上任后,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建起了全国第一家精准农业实验站,开办了“阳春草莓采摘节”,3年多时间,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1/3,成为石家庄市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专业村。2004年,草莓产业实现收入150多万元,人均增收750多元。

村党组织注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能正确处理“两委”关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先进村的党组织一般都很重视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辛集市豆家庄村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班子成员学习会,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生活会,20多年来会议记录、重大事项决议等依然保存完整。先进村党组织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些村自发地探索村务公开的新形式、新办法,采取个案公开的形式,按照群众要求及时公开集体资产管理、重大决策、建设项目等敏感问题;一些村围绕解决好村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了财务审计等配套制度;一些村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对群众参与村务工作民主管理的范围、内容、方式予以细化规范。

(二)

调查统计,1995年以来,石家庄市共有18个曾受表彰的村党组织滑坡为后进村;14个村党组织被取消荣誉称号;18个村的党组织书记因违法违纪受到处理。综合分析发现,这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滞后”和“三个不足”: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发展动力不足。有些先进村之所以“昙花一现”,不能长期保持先进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后,村干部中“小富即安”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二是制度建设滞后,科学决策不足。一些村的党支部书记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对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他班子成员认同了他的决策能力,往往把自己置于书记的从属地位,习惯于服从,很少提不同意见,致使民主决策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形成“一言堂”、“家长制”。无极县东庄村原是一个有100多家个体摊点、年集体收入20余万元的先进村,多次获得县委表彰。但这个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一直不健全,上项目、各业承包等都是村党支部书记一个人说了算,不仅不征求群众意见,甚至不召开党员大会通报情况。1997年,盲目决策贷款190万元入股联合收割机厂,集体损失了20多万元,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村党支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智力支持不足。一些村办企业比较发达的村,村党组织依靠科技和人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虽然不同程度地引进了一些科技和管理人才,但真正进入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并不多。在一些先进村,由于村党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的经验不足、能力不强,难以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效的服务。一些村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不注重在农村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甚至担心一些群众公认的能人入党后会冲击自己的地位。调查统计,298个连续3年受到表彰的村中,没有后备干部或后备力量明显不足的有30个村,占10%。

调查表明,先进村出现滑坡问题与上级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对这些村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也有一定的关系。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关心照顾多,管理监督少。随着一些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乡镇党委对这些“老典型”逐渐由“管”变为“宠”,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监督。“求稳怕乱”多,高标准严要求少。有的乡镇党委为了保住“典型”,不仅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照顾,甚至片面强调特殊性,在一些工作上放松了要求。片面追求高速度多,指导村班子科学发展少。有的一味强调发展速度,致使一些先进村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发展陷入困境。

(三)

加强对先进村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促进和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一项紧迫而现实的工作任务。为此,建议从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这个最基础的环节抓起,把老典型的发展提高和新典型的挖掘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树立一批时代感强、生命力强的先进典型群体。围绕我市实施的“示范工程”,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推进措施,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一是统一评价标准。按照中央提出的乡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项研究制定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形成科学规范、完善配套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典型的先进性,防止出现个别典型“先天不足”的现象。二是统一创建规划。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创建规划的村党组织,要列为实施示范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及时调整和完善“三级联创”活动的创建规划。三是统一考核奖惩。把先进村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价县乡党委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选树典型群体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滑坡村”、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评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和“五个好”乡镇党委的资格。

2.建立健全先进村党组织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典型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实行台账管理,建立跟踪培养制度。市、县、乡三级党委分别建立先进典型台账,详细记载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经济发展和村风民情等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领导干部分包,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制度。选择一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势头好的村党组织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由县乡党委的班子成员分包,并选派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全程指导示范点的各项创建工作。三是加强防滑预警,建立挂账督导制度。对出现先进村滑坡现象的县乡党委,及时向其通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跟踪督导,直至问题解决;问题突出、落实责任制不到位的,进行点名通报批评;长期不能转变先进村落后局面、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组织调整。

3.解决好制约先进村长期保持先进的突出问题。一是完善村级民主制度,解决好村党组织书记监督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促使党组织书记自觉养成民主意识和作风。当前,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以民主议事为主要形式的科学决策制度,以民主理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以村务公开为主要途径的社会事务管理制度,提高先进村以法治村、以制治村的水平。二是要加强农村优秀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先进村党支部班子正常交替难的问题。要打破地域、身份、部门、行业界限,采取内部培养、组织选派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办法,为先进村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保证每个村常年保持3—5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同时,要重视做好现任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调动他们培养“接班人”的积极性。可试行村干部退休制度,以增强以老带新的紧迫感;也可试行村务顾问制度,消除他们思想上的失落感,为村党支部班子正常交替创造良好环境。三是要转变村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解决一些先进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对集体企业规模较大的村,要引导他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村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使村党组织从直接抓村办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变到抓资产、抓管理上来。对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村,要积极推行“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为群众发展生产提供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先进村党组织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