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县乡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4-22 05:12:00

导语:当前县乡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县乡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若干问题的决定》,近期我们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总体来看,县乡干部对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非常欢迎和拥护,他们纷纷表示看到了希望、振奋了精神、增添了信心,同时也自加压力、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当前县乡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挫伤了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县乡干部中普遍存在着一股怨气,若处理不好,将影响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主要问题

1、收入差距大,干部怨气重。

近年来,县乡干部收入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与市级部门比较,差距却明显拉大。一是不少地方县乡干部应该享受的国家政策性奖金、福利无法兑现。特别是丘区县和山区县,每人每月99元的地方津补贴、菜蓝子补贴、公务员考核称职后每年一个月的奖励工资,长期无力发放;年终目标考核奖励标准也非常低,如三台县多年来年终目标奖最高只有420元。二是市级机关实行“阳光补贴”本意是要规范补贴发放标准,杜绝灰色收入,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市和县乡干部收入差距显性化,县乡干部怨气非常大。同样的级别,市上干部的月收入比县乡干部至少高出1倍以上,如县乡正科级一般为800-900元,而市上则为2100-2300元。三是由于财力极度紧张,许多地方的公业务经费,仍然执行的是90年代初的标准,致使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尽管如此,一些干部有时还不得不借垫资金开展工作,有的区市县还由财政统一借支职工工资以支持企业改革和确保建设项目开工,使本就很少的收入变得更少,生活艰难,工作热情不高,精神面貌较差。

2、上升空间小,干部进步难。

一度时期以来,我们的用人导向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省市下派了大量干部到区市县担任领导职务。勿容置疑,这些下派干部的到来优化了县级干部的结构,对促进当地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上级下派到区市县担任领导职务的越来越多,本地干部提拔起来的却越来越少。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当一个地方好不容易腾出一个领导干部位置,众多的基层干部正翘首以待,突然间上级下派的干部填补了这个位置,瞬间浇灭了众多基层干部的希望。基层干部在当地得不到提拔,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异地交流上,而近年来交流到外地任职的也很少,上升空间变小,进步希望渺茫。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变动频繁,影响了长远发展;个别下派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政绩平平却官气十足、霸气逼人,基层意见很大。另外,干部任职期满,下派领导普遍都能上调任职,而本地领导和干部只能转任同级领导或非领导职务,工作情绪受到很大影响。

3、乡镇改革难度大,改革成本难承担。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弱化,乡镇改革确有必要,但难度很大。一方面,乡镇干部年龄构成“中间大、两头小”的矛盾突出,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较少,30-50岁年龄段的居多。随着乡镇个数、领导职数和干部编制的减少,将有约20-30%左右的干部需要分流,其分流政策的制定和分流方案的拟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县乡难以承担改革成本。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必须为其建立养老保险、补交社保基金,了断干部职工身份,具体到每个县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大多数县和乡镇无法承受,尤其是财政困难县根本难以安排,处于两难境地。

4、市级业务部门感情淡漠,对区市县帮助支持不够。

在区市县的发展过程中,多数市级业务部门非常注重基层业务部门的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和帮助。但是,基层反映也有少数部门特别是一些权力部门,对基层感情冷漠,不理解基层工作,不关心基层发展,办事效率低,业务指导少,信息不畅通,服务不热情。突出表现在:布置任务要求多,积极主动、具体帮助少;传达文件会议精神多,帮助基层出主意、出点子、加强业务指导少;要求上报项目多,帮助基层争取立项少。具体办事人员高高在上,办事拖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有一些同志凭个人感情办事,不讲原则,一不如意,动辄“制裁”、“处罚”,大耍权威,基层无可奈何,甚是反感。

二、建议

同志指出“政策和策略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实施“三大要务”,干好“十件大事”,关键在“落实、落实、再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在人,在于各级领导和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既要向各级领导和干部压任务、加担子,也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县乡干部的成长进步,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政务环境。

1、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财政支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区市县发展最明显的两大特征。今年,市上为支持区市县加快发展,已经安排了4亿多元财政资金,尽了最大努力。但鉴于区市县财政困难的实际,建议市财政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将一部分资金作为地方财力性补助,直接补给财政困难县,解决“保吃饭、保运转”问题,以增强其内在发展动力;将一部分资金作为发展项目资金,根据项目优劣和效益大小,对重点项目给予集中支持,帮助区市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

2、逐步提高县乡干部待遇,保证工资福利全面兑现。

同志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的权利。要巩固基层政权,调动基层干部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必须首先将县乡干部的国家政策性工资、福利、奖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全面推行工资直发制,保证按时兑现。其次,要逐步提高公业务费标准,保证正常业务所需。不能只布置工作,不考虑工作经费。对政府公益性业务,可逐步推行政府“购买制”。第三,要逐步研究和建立基本统一的工资福利政策制度,逐步缩小县乡干部和市级干部的收入差距。

3、注重基层,选贤任能。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德才兼备,选贤任能”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基本方针,“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在推进绵阳发展新跨越过程中,谭力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持强化主干线和注重从主干线上选人的原则,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去”。当前,选好县乡领导,配强领导班子,一是要注重从基层优秀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努力把在一线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成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包括异地任职),以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拓宽县乡干部进步的空间。二是选准选好下派领导,尽可能增强下派干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县乡党政领导干部中下派干部不能突破一定的比例。三是注意发挥非领导职务的作用。建议适当增加县乡非领导职务,让那些成绩突出但因年龄学历限制、不能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能有所追求,能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明确非领导职务的工作职责,让他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

4、加强干部交流,促进水平提高。

多年实践表明,干部上挂下派锻炼、交流学习,是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后,一是要继续坚持选派县乡优秀干部到县外及市级有关部门学习锻炼的制度,让他们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对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者,可直接选拔到市、县有关部门任职。二是要增加市级干部到县级业务部门和乡镇下派锻炼的机会。市上干部下派不能光到县上担任领导职务,更要到基层对口业务部门、到乡镇接受锻炼,让他们在一线上去磨练、打拼、提高,增强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感情。三是市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同基层业务部门的感情联系和业务指导,既在具体项目上关心支持区市县的发展,又加强对基层业务的指导和联系,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基层业务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

5、深入研究乡镇改革政策,合理分担乡镇改革成本。

此次乡镇改革,既涉及到区划调整,又涉及到机构和人员的调整分流,必须积极稳妥推进。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全市改革政策方案应基本统一,在具体制定时既要考虑上级的有关规定,更要充分考虑绵阳和各区市县的的实际,多方面听取意见。尤其在人员分流政策上,要有比较优惠的具体措施,既鼓励分流,又保护分流人员的合法权益;既降低改革成本,又避免出现大的振荡和不稳定因素。二是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并及时到位。要对改革成本进行认真测算,制定出市和区市县合理分担的比例,加大对丘区县和财政困难县的支持力度。三是要严肃改革纪律。鉴于目前准备到实施改革尚有一段时间,建议市上有关部门尽快制发文件,明确冻结人员进出、资金、资产、债权、债务、文件档案的有关规定,防止干部突击调动,避免资产、档案流失;明确改革工作纪律的具体要求,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各项工作的够顺利开展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