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关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告
时间:2022-03-07 06:31:00
导语:省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关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社区就业指导处于7月19日至27日参加了吉林省公益性岗开发管理经验交流会,并对长春、通化、白城市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小额担保贷款等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听取了吉林省、长春市、通化市劳动保障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并实地考察了白城市、通化市、集安市、梅河口市及长春市的双阳区、朝阳区的街道社区及县以下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全文刊登,供各地学习参考。
一、会议基本情况
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于7月19日在白城市召开,共有9个市、州的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吉林省两年多来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交流了各市的经验,并组织了现场观摩,对下一步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进行了部署。此次会议是吉林省贯彻落实沈阳会议的一个具体措施,会议开得很实,效果很好。吉林省的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吉林省的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对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数量上达到规模,管理上规范有序。为了落实好省政府"三年开发十万个公益性岗位"项目,吉林省自2005年以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省统一开发与各市州自行开发相结合,已开发了7.17万个公益性岗位,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的制度、职责,建立了运作规范、监管到位、进出畅通的管理机制。目前,省劳动保障厅会同财政厅起草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拟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四是稳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有效地降低灵活就业比例。
二、调研情况
1、关于吉林省零就业家庭工作进展情况
吉林省自2006年推进此项工作,通过努力,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4.6万多户零就业家庭均得到援助,安置就业近6.3万人,提前实现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他们的做法: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和有关政策。今年,吉林省将零就业家庭援助列入省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下发了《2007年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工程方案》,明确了"源头控制、全程服务、政策扶持、托底安置"的工作原则,确定了全年援助任务。2006年,吉林省劳动保障厅与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为零就业家庭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公益性岗位安置、组织劳务派遣、扶持自主创业、实行责任包保、建立援助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今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协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增加了9条扶持政策,完善了申报认定制度、建立援助长效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措施。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为零就业家庭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在公益性岗位中强调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开发了治安巡逻、交通协管、环卫保洁等大量适合零就业家庭就业的岗位,成为安置零就业家庭的主要渠道。三是以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为抓手,推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2006年全国在辽宁召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会议后,吉林省启动了创建工作,他们首先把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指标。截止去年底,吉林省共有612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评估标准,占全省社区总数的39.9%。拟在年底前达到55%。四是实行零就业家庭援助预案机制,探索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长效机制。各市州、县、街道、社区层层制定预案,层层落实责任,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申报认定后,层层启动援助预案。社区、街道(乡镇)启动预案6天内解决不了的,上报县,县里7天解决不了的上报市州,市州在7天内给予托底安置,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动态为零的目标。五是着手推动零就业家庭实现"双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使零就业家庭就业更加稳定。
吉林省在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方面,给我们的体会有:一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稳定就业上,避免出现就业后短期内又重新失业的现象。吉林省把最好的公益性岗位用于零就业家庭就业中就是这个原因。二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不能以一个人实现就业为目标,而是以是否使这个家庭脱贫为目标。他们采取与低保联动的作法,效果很好。三是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如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再就业的,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其子女就业上。吉林省在解决子女就业过程中重点放在技能就业上,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或进技工学校学习技能,很受零就业家庭欢迎。四是抓好平台队伍建设,推动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吉林省街道平均配备3-4人,社区平均配备4-5人,在全国属工作人员数量较多的省份。吉林省的平台工作人员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2003年配备的第一批专兼职人员,称为劳动保障协理员。这部分人员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考核择优录用和当地事业单位带编调剂及由县级就业服务局派出来解决的。这一批人员文化素质高(大部分为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经过几年的工作,已成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的骨干,工作稳定。目前,全省没有一个离开岗位的平台工作人员,这与吉林省在稳定这支队伍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很大关系。目前,全国有不少地方出现了能力强的平台工作人员不稳定,离开岗位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推广吉林省在这方面的做法。另一部分是公益性岗位补充人员,称为劳动保障服务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为解决平台工作人员不足问题,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3-7名专职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在第一批招聘来的协理员带领下,包楼包户,分片负责,协助完成平台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吉林省自2003年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来,呈现连年上升势头,取得了好的成效。截止今年6月底,累计发放7.8亿元,筹集担保基金2.94亿元,累计带动12万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其工作特点有:一是发放率高。申请贷款人员中,实际得到贷款的占99%以上。二是带动创业成功率高,平均6429元小额贷款创造一个就业岗位,比全国最好的省还低3000元。三是担保基金到位。1-6月,筹集担保基金6393万元,完成计划的159.8%。四是放宽政策范围,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如放大贷款比例,从2万元放大到3-10万元;又如,省政府出台文件,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进城务工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五是回收率高。目前,吉林省的回收率为97.5%,其中省本级的回收率为100%。六是组织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专项行动。劳动保障、财政、银行联合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百日攻坚战"活动、宣传周活动、宣传月活动,连续两年三个部门组织开展了"促就业、贷惠捷"小额担保贷款活动。为此,省政府在劳动保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比中给予了创新奖。
对吉林省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我们的体会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贷前和贷款后的跟踪服务是回收率高的重要原因。首先,他们对本社区贷款人员的信用情况清楚,把住了第一关。第二,跟踪发现贷款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街道和区里组成的专家指导团报告,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第三,他们对经营者反映出来的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问题,能及时向上级汇报,得到尽快落实,使贷款人有宽松的经营环境。第四,他们对到期还款人员进行跟踪,提供服务,使贷款能及时收回。座谈会上,各部门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3、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进展情况
吉林省自2004年开展此项活动以来,不断完善机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的较好成效。目前,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广泛参与、创业项目依托、政策资金扶持、典型带动引导"的创业促就业机制。几年来,全省共完成创业成功项目1.73万个,带动9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南昌会后,吉林省的该项活动有了新的进展,主要有:一是参与部门和项目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8个部门牵头开展11项活动发展到今年的24个部门35个项目。二是以"五个一批"为重点,建立长效机制。即培养一批创业骨干、征集一批创业项目、建设一批创业基地、推广一批创业成果、宣传一批创业典型。省政府还将每年5月确定为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月,其中一周为宣传周。三是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下发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考核评估试行办法》,对各地和牵头部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估,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四是影响逐步扩大。2006年与辽宁、黑龙江在长春市共同举办了"中国东北创业促就业项目推介暨劳务交流大会",展示了近年来东北三省创业促就业成果,集中推介创业项目,将影响从省内扩大到东北三省,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4、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及发挥作用情况
吉林省自2003年启动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以来,目前,623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1810人,还建立了农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已有60%的自然村聘请了劳动保障服务员。省政府对乡镇平台的机构、人员、场地、职能、经费来源都有明确的要求,吉林省乡镇平台基本上做到了有机构、有标识、有牌子、有职能、有人员、有场所、有电脑、有台帐,并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他们开展的工作有:一是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基础管理做到底数清,分门别类建立台帐,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库。今年,吉林省依托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抽调2.3万人进村入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在行政村建立了基础台帐。省里还统一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微机管理。二是组织和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配合市、区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乡镇、村社区培训信息,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三是促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和劳务经济发展以及劳务输出的规范有序。调研中发现,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充分发挥贴近农民、了解情况的优势,组织劳务输出,形成了输前、输中、输后的一套服务体系。吉林省在第一批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基础上,今年又以"三个体系、两个制度"(覆盖城乡的管理组织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内容,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全省每个行政村每年补助1000元的工作经费,调动行政村开展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5、对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工作建议
自去年以来,我们主要利用参加会议的机会,分别对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安徽、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9个省的24个城市的县以下45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59个村劳动保障站(信息站)进行了调研。这些省、城市的平台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与吉林省大体相同。我们总的感觉:一是县以下乡镇劳动保障站在硬件建设方面,自2003年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二是平台的工作人员素质好,文化程度比较高,主要是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乡镇青年干部中选拔出来或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来的,并经过了业务培训。其中,相当一部分平台工作人员参加了部里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鉴定,取得了证书,实现了持证上岗。三是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台帐和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到位,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四是乡镇平台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所到的县、乡镇的党政领导对平台的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平台提供了较好的办公室和设备,对平台发挥的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一再表示,平台已经成了他们工作不可或缺的部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这支队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是工作较好的乡镇平台已将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纳入管理,及时与县和输入单位联合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对接,实现技能输出,技能就业,很受欢迎。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各地对县以下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力度加大,抓得快,抓得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乡镇平台发展到了城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第二阶段,部分发展快的乡镇平台已进入第三个阶段。我们认为,落实小建副部长在今年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援助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借鉴城市工作经验,运用乡镇平台带动重点乡创建活动的"指示,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抽出一部分精力来抓乡镇平台的工作。自2003年以来,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抓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规范和发挥作用上,县以下重点乡镇平台建设及发挥作用主要靠地方自己来抓。几年来,地方上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很好,为下一步部里推动全国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在调研期间,省、市、县尤其是乡镇的党政领导希望部里对乡镇平台工作给予指导。我们认为,应把这项工作列入2008年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
二是建议今年底以前总结一批乡镇平台建设和发挥作用的经验,运用典型推动全国乡镇平台的工作开展。
三是建议2008年5月底前,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范围在100个重点联系城市,如有可能,召开一次全国会议为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