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反腐倡廉 促进和谐地方建设
时间:2022-01-08 04:14:00
导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 促进和谐地方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反腐倡廉是党执政兴国的基础性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反腐倡廉目标一致,价值取向相同,实际效果互补。党的十7大以来,荆门市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拓宽思路,拓展领域,从关心民生、优化民风入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在教育防腐、源头治腐、惩治反腐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腐败现象传播腐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背道而驰,败坏了党风政风和民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既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又面向广大群众,广泛开展以“廉洁从政”、“廉洁从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着力从两方面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从思想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开展廉洁从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优良传统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是正面典型教育。近几年,先后多次举办大型勤政廉政典型事迹报告会,每年评选10个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让党员干部学有标杆,见贤思齐。二是革命传统教育。以烈士陵园为基地,依托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名录墙三大教育平台,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进行“重温入党誓词”、“弘扬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教育。每年春节前后,市委书记袁良宽都要带领全市副厅级以上领导参观先烈事迹展,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三是形势教育。每年组织召开全市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形势教育大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讲反腐倡廉形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坚定反腐信心。同时,将“一把手”讲廉政课制度化,使之进入常态,保持长效。各地、各单位“一把手”每年都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反腐倡廉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实践,结合本人对廉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率先学廉,现身说廉,向广大党员干部宣传党纪政纪法规。四是警示教育。利用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服刑人员服刑场所、听取职务犯罪人员忏悔演讲、观看服刑人员忏悔演出,通过实地感受,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两年来,共有3000人次在陈家山监狱接受了警示教育,产生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依托法制教育基地,通过旁听庭审、参观法制教育展厅,以案说法,教育和警示党员干部增强法制观念和拒腐防变意识。五是典型案例教育。每年组织召开典型案例通报会,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析因,以案说纪,以案施教,发挥办案工作治本功能,让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从中汲取教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带头廉洁自律,保持公仆本色。
面向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荣腐耻的良好社会氛围。200*年以来,我们注重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有力抓手,努力培植廉洁从政的社会根基,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成效,也抓出了影响。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创新载体,创新方法,采取点上探索、线上推开的办法,重点推进廉政文化“八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医院、进服务中心),着力培育了五个方面精品,构建了四种特色文化。“五类精品”:一是建立了警示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形成了集历史文化、法庭文化、监狱文化于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群。二是开办了“袁阿姨热线”,成立了“袁阿姨热线”工作室,开办了《袁阿姨热线》栏目,立足家庭、面向社会,构建了向家庭传播廉政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三是开展廉政文艺作品创作奖、表演奖的评选活动,推出一批精品节目,在全市展演,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建成了廉政文化广场和文化路,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廉政文化广告线路、白云大道景石铭言路、竹皮河石刻警言路等,以街道为载体传递廉政文化,构成了城市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风景线。五是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中心建立廉政网站,利用通讯网络搭建廉政短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经常播放廉政公益广告,使党员干部在感受现代气息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清风。“四种特色文化”即:街道文化。逐步完善与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街道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廉政文化路、景观路、公交车广告线路以及名师路等,从而创新了以“四路”为支撑的街道文化。基地文化。在建成警示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后,又依托市文联等单位建立廉政文化研究、创作基地,依托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等单位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基地,从而深化了基地文化。网络文化。构建市、区及市直部门、街办、社区四级廉政文化网络。市一级重点办好电子政务中心、便民信息亭、廉政文化网站、纪检监察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反腐倡廉网页等。区及市直部门、街办、社区凡建了网站、网页的都设立反腐倡廉或廉政文化网页、专栏(有的还设立了网站),从而拓展了网络文化。广场文化。在完善荆门市廉政文化广场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的改造与提升,红色旅游线路的布点与建设,开发红色资源等人文资源,建设具有较强思想内涵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纪念性广场,弘扬廉政文化。同时依托广场多层次、多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从而妆“亮”了广场文化。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制度意识、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随着正确的荣辱观的形成,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廉政认知水准得以提升,监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纪委、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各地同行的广泛关注,截止目前,全国12个省市500多人前来参观考察。
二、深化源头治腐工作,把源头治腐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既是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从源头上逐步化解矛盾的过程,也是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依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过程。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坚持不懈地狠抓源头治腐、行政效能监察和执法纠风工作,促进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1、狠抓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源头治腐工作。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为主线,以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为重点,抓督办,抓提高,着力增强源头治腐的成效。突出重点,深化“四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出抓了现有审批事项的再清理、再整顿,促进政府逐步由审批型、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开展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会计管理等五大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实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全委会投票表决等制度的同时,在基层开展了任用干部群众提名、差额考核、差额票决的试点工作;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了专业化的政府投资责任主体,实现了政府工程项目投资、筹建、监管分离的社会化、市场化工程管理模式。注重配套,完善“四项制度”。在“四项制度”大的制度框架下,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了配套制度建设。如出台了《荆门市招标投标监管办法》、《荆门市推行农村财务集中服务的意见》、《荆门市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荆门市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荆门市关于规范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意见》、《荆门市关于建立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使“四项制度”既有大的制度框架设计,又有具体可操作办法。强化管理,规范“五个中心”。理顺招投标交易中心管理体制,强化了对招投标活动的全程监督,建立了全省通用共享的专家库资源网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纪检监察机关与招投标综合管理办公室、行业监管办公室的联系,形成监管合力,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不断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围绕“减项、提速、降标、放权、便民”目标,在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上下功夫;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完善帐户体系设置、规范收入收缴程序,将市直268家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单位帐户全部纳入中心,规范帐户设置、支付程序、支出管理;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依托行政服务中心,突出抓好信息反馈、抓好跟踪督办、抓好综合协调,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以政务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为主线,建立20多处便民电子信息亭,将便民服务项目划分为户籍、婚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类、59小类共902项在网上公开。创新手段,拓展“五个公开”。围绕加强民主监督,以推行“阳光工程”为抓手,全市市、县、乡三级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创新了公开的形式,提高了公开的覆盖面;厂务公开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村务公开不断深入,全省推广了钟祥市张集镇“六字会审”法、京山县的“两推一选”以及掇刀区的农村财务集中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把党务公开作为深化党内监督的有效形式,积极探索党务公开新途径,在公开内容的界定、公开形式的拓展、公开程序的规范、公开时机的选择上作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实效。
2、着眼依法行政、提高效能,推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200*年以来,我市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经过试点起步,立足“三个围绕”,实施“点、线、面”三层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开展效能监察。先后对行政许可文件、项目、主体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清理检查,共督促废止文件130多份,精减审批项目778项,转移、下放、合并124项,减幅达75%。同时,加强推进行政流程再造的监督检查。对涉及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进行全面清理,建立“一个窗口对外”的制度,使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尽可能地一个科室对外,对审批和许可事项发生频繁的重点部门专设科室,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有效地改变了以往以批代管、自批自管、只批不管的状况。二是围绕增强行政能力开展效能监察。紧贴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近年来,全市共收集涉及行政效能的问题63个,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125条,督促建立和完善责任制87项。三是围绕深化行政改革开展效能监察。完善了政务公开的监督管理,先后制订了《荆门市政务公开监察(考评)细则》、《荆门市政务公开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同时,建成了高标准的电子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便民信息亭,增强了政务公开工作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提高了政务公开的监督效果。
3、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执法纠风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开展了专项清理和行风评议工作,加大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力度,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了入股矿产、私建“农庄”和“小金库”的专项清理。200*年下半年,全市共清理出登记党员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入股矿产240人,入股资金1992.42万元,已撤资1785.42万元。清理出荆门城区及近郊农庄73家,对违法用地、违法经营、与民争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核实。清理出小金库金额7400多万元。二是围绕政风行风建设,开办了“政风行风热线”。改进评议方式,在抓好对重点部门和行业的行风评议工作的同时,200*年4月,在市电台开办了“政风行风热线”,截止目前,共有41个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轮流上线102人(次),参与节目制作272期,通过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方式共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3161件,已解决2886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节目参与人数也呈直线上升趋势,“热线”在我市正越来越“热”,为推动政府部门和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扎实开展“五个坚决纠正”工作。“五个坚决纠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稳定发展大局。200*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通过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付农民征地补偿费2.14亿元,占应付的100%,兑现居民拆迁补偿费7679万元,兑现企业重组改制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利益资金9.57亿元,查处损害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涉案金额774万元,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金额1416万元,切实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200*年,我们通过确定挂牌督办环境违法重点单位,制定清理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检查,企业违法排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把惩治腐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来抓。腐败现象破坏民主法治,有损公平正义,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诱因之一,许多群体性上访因此而起。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惩治腐败中,由关注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向关注民情民生拓展,既抓了社会比较关注、影响较大的“大腐败”,又抓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在毫不放松解决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的同时,把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查办案件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狠抓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的查处。全市纪委监察机关坚持依法依纪办案,对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200*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7668件(次),立案1041件;处分党员干部1067人(次),其中县处级干部33人,特别是去年上半年,我们集中力量查办了原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陶泽昌,原市商务局党组书记、招商局局长刘永宁,原市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彭金泰三个“一把手”收受贿赂、违纪违法案件,社会反响很大。通过办案,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08亿元。在查办案件中还坚持“一案三查”,既查案件,分析特点;又查案因,剖析危害;还查案责,追究领导疏于教育、管理、监督的责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和综合效应。
狠抓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案件查处。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狠刹不正之风,切实纠正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破产重组改制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大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纠正医疗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力度,解决好上学难、看病贵、负担重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案件。三年来,共查处此类案件609件,给以党纪政纪处分13人。
狠抓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查处。近年来,我们加大执法监察、行政效能监察和专项治理的力度,严肃查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自办、联办等形式先后立案查处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政效能监察案件81件,有3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43人受到通报批评,33人被进行诫勉谈话。
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来抓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龙头”。只有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才能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始终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这三个重点环节,切实将各级领导担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抓责任分解。结合实际,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和《中共荆门市委常委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提出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认真落实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责任的具体要求和考核细则,“一岗双责”的具体任务和责任目标。并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任务逐项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位班子成员和各相应的职能部门,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做到任务细化,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与县市区党委书记、部门及分管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过去一年一签改为一届或一任一签,强化了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如去年,我们把贯彻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省委《具体意见》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印发了《中共荆门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省委<具体意见>的实施意见》,将主要工作分为4大部分24项89个分项分解到全市100多个牵头、协助单位,有力保证了中央《实施纲要》和省委《具体意见》的顺利贯彻实施。
抓责任考核。责任考核既是一个综合评价,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还是实施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这个环节,我们一直抓得紧而又紧,做到了领导挂帅抓考核。每年底都组成若干个考核组,由市委常委带队,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专门考核。同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评定为优秀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评定为不合格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相关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每年初,市委、市政府都根据考核结果评选表彰了10个“荆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10名“荆门市勤政廉政先进个人”。
抓责任追究。落实责任制,严格追究是关键。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对工作不落实,任务不完成或因为失职、失误、失察等在责任范围内出现了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从严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200*年以来,我们共追究各类责任人130人,其中,县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42人,其它党员干部8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18人,受组织处理11人。去年元月,钟祥市两个磷矿先后发生四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该市分管副市长卓志龙等11人受到责任追究;去年11月,交通部门在城区出租车第三轮经营权有偿出让招标活动中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市交通局一名副局长实施了责任追究。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如何转变工作理念,找准工作切入点,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1、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者、组织者。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维护党的纪律、实行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担负着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理应成为重要参与者、促进者和推动者,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但是,如何准确定位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何协助党委抓好和谐社会构建?从哪些方面协助?怎样协助?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2、关于如何找准纪检监察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涉及大量的深层次的改革和各方面利益的调整,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去加以保障、协调和监督,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凸现期,纪检监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按照党章赋予纪委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如何调整思路,跳出“就反腐败工作抓反腐败工作”的圈子,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着眼,把握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3、关于纪检监察工作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对纪检监察工作既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和舞台。当前,各地都在加大工作力度,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对一个地方的纪检监察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究竟怎样衡量,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产生怎样的效果,目前还缺乏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缺少了这一点,纪检监察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就会缺乏目标,流于空泛。
- 上一篇:按党章要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 下一篇: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责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