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廉政文化 推进社会和谐

时间:2022-01-08 03:59:00

导语:建设廉政文化 推进社会和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廉政文化 推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7大提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同志在党的十7大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政教育,把它放在了与制度、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几年来,荆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方针,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在创新中发展,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廉政文化建设,既是新时期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倡廉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更是不断发展的反腐倡廉工作形势逼出的新举措。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优化党风、政风,纯化民风和社会风气。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现实呼唤。多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保持了对腐败分子高压态势,但是,腐败现象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反腐败的体制、机制等方面不完善、不健全之外,社会上蔓延着不健康的文化所带来的消极的和负面的影响不可小视,它严重削弱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纪检监察部门树立廉政典型,有些人口头上赞同,心里不认同,行为上不趋同;查处一些腐败分子,有人会认为他们运气不好;整治一些腐败风气,有人认为是小题大作。这些落后的、不健康的甚至腐朽没落的文化已经成为反腐倡廉的一股反动力量。因此,我们认为,反腐倡廉不单是政治问题,也是文化问题。运用先进的文化提升党员及领导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运用文化的影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已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发展不够的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全力抓好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一项主要工作。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实践表明,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抓发展的成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发展的环境好了,人才、资金才能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经济才能发展。相反,环境不好,腐败现象和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就会大行其道,人才、资金就进不来、留不住、业创不了,经济就会垮下去。因此,推动经济发展,培育优良的服务意识、科学的发展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意识,营造一种能够干事业、干得成事业的环境十分重要。廉政文化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之举。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营造和谐局面的必然选择。毫无疑问,腐败是社会进步事业中的不和谐之声,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行政的乱作为、慢作为和不作为,权力的滥用、寻租和谋私,服务态度的懈怠、质量的低劣和水平的低下等等,都直接和间接激发群众不满,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不稳定不和谐。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廉政文化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廉政文化的导向不力,使得社会不良风气如“荣辱不分”、“笑廉不笑贪”、“利己主义”、“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消极颓废思想盛行。因此,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致力于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人民群众的崇廉意识教育;必须把党风政风建设与改善民风、优化社会风气相结合,把廉政引入文化,建设全社会的廉洁文化,以文化的亲和力和渗透性,引导和感染全社会崇廉、护廉、助廉,形成风清政朴,和谐进步的社会局面。

开廉政文化建设,既要紧扣廉政要求,也要把握文化内涵,更要重点抓好“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重在以“建”树廉、以“建”兴廉、以“建”固廉,把廉政和文化糅合,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念。

以“建”树廉,就是从满足不同阶层文化需求着眼,引领大众参与,注重“三性”构建。一是从提高廉政教育感染力着眼,注重增加文化含量,构建廉政教育的文化性;二是从保持廉政文化建设生命力着眼,注重做好结合文章,构建廉政文化的实践性;三是从提高廉政文化的影响力着眼,注重多样化、通俗化,构建廉政文化的广泛性。从这三个方面着力,荆门市建设了廉政文化路、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网络、廉政教育基地等十个廉政文化项目,开展了廉政警句格言征集、“领导干部读书思廉”、“一把手”讲廉政课、廉政文艺节目汇演、警示教育基地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等十项活动。项目的建成和活动的开展,为廉政文化搭建了展示平台,提供了缤纷舞台,树立了基本模式,创造了廉政文化建设生动活泼的局面。

以“建”兴廉,就是着力探索如何把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到各个行业、各个系统、各个领域,真正解决“怎样进”、“进得了”的问题,培植廉政文化的社会根基。荆门市从两个方面开展了廉政文化“八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医院、进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一方面,对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分类定位,确定廉政文化建设的不同主题,解决“进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不同领域人员结构和人们活动特点,探索廉政文化进入的方式,解决“怎么进”的问题。“八进”实践表明,廉政文化要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必须把其触角向社会基层不断延伸,突出廉政文化的深刻性;廉政文化要起到敦风化俗的作用,必须与各行业职业道德相结合,突出特殊性;廉政文化建设要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和支持,必须紧贴生活需求,使之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感受它,接受它,突出廉政文化的导向性。只有这样,廉政文化才能显示出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以“建”固廉,就是把点线面结合起来,探究规律,培育品牌,固化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发挥文化在反腐防腐、倡廉扬廉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有三点必须把握,一是打造精品,充分体现廉政文化的先进性;二是形成模式,遵循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性;三是建立制度、机制,保持廉政文化功能的持久性。荆门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规律,从六个方面打造了一批廉政文化精品,初步形成了廉政文化建设模式。依托沙洋陈家山监狱建起了警示教育基地,利用职务犯罪审判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借助陆夫子祠等资源建立了传统教育基地(包括英烈馆、廉吏馆­­和乡贤馆)。形成了集历史文化、法庭文化、监狱文化、校园文化于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群。建立了“袁阿姨热线”工作室,开办了《袁阿姨热线》栏目,构建了向家庭传播廉洁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开展了创作和演出廉政文艺作品活动,推出了一批精品节目。建成了一批廉政文化广场和文化路,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廉政文化广告线路,构成了城市廉政文化风景线。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貌、友爱明理”教育,开展“不坐公车去上学”活动;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守纪、勤学向上”教育,开展“三尊(尊敬老师、尊重父母、尊爱同学)三好(好学生、好儿女、好少年)”活动;在大中专学生中开展“知恩图报、爱国明志”教育,开展“三常”(常思父母养育之恩;常立成才报国之志;常为好学勤学之事)活动。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利用电子政务中心建立廉政文化网站,公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承诺;利用通讯网络搭建廉政短信平台,适时给予领导干部以温馨的提醒;利用广播电视,经常播放廉政公益广告;利用电子触摸屏和电子显示屏,传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和宣传廉政文化。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具有代表意义的典籍和作品,廉政文化也是如此,需要打造一系列精品。有了这些文化精品,廉政文化才能更打动人、吸引人,才能够根植群众,落地生根。

廉政文化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其作用是间接的、隐性的、长期的,既不能过高地估价廉政文化建设的即时效应,同时也应当看到,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廉政文化建设给党风、政风和民风、社会风气的改进带来了一些可喜变化。

最为直接的是促进了正确的荣辱观形成。比如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过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但是有些工作总是不尽如人意。开展廉政廉洁文化后,领导干部通过开展“读书、思廉、写心、讲廉”活动,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和旁听职务犯罪审判等活动,自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有的领导干部这样说:接受廉政教育,为自己买一份政治保险。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不可能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份之想,只有在廉政的环境中才能做到。廉政文化建设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用不可低估。与此相对应,廉政文化建设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廉荣腐耻”社会氛围的形成,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廉政认知水准得以提高,监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廉政文化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还表现在推动了经济发展。起初,许多地方搞廉政文化建设都有一些顾虑,担心廉政文化建设影响发展环境,影响经济建设,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就荆门市来看,廉政文化建设的红火时期,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群众对党委政府比较满意的时期。客观地讲,廉政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间接的,但是它确实在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干事创业的环境方面,在形成一切围绕纳税人着想、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方面,在形成公开、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方面,作用又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发展才是社会和谐最坚固的基石。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在推动反腐倡廉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三年来,荆门市将廉政文化不断的推进机关、社区、企业、家庭、农村、学校、医院和各类服务中心,建设全社会的廉洁文化,美化了广场文化、道路文化,提升了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医院文化,净化了网络文化,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一些廉政文化基地和景点的建设,为城乡建设增添了新的历史人文景观。而且,通过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社会关系,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