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民参与热情  建设地方新农村

时间:2022-01-05 04:27:00

导语:激发农民参与热情  建设地方新农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激发农民参与热情  建设地方新农村

高坪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一切从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出发,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找准突破口,激发建设热情

建设初期,群众通过媒体了解到一些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在“多予”、“少取”、“放活”等政策的影响下,大多数农民有了严重的“等”、“靠”思想,也有不少农民害怕政府搞政绩工程而持观望态度。为及时改变这些看法,让农民这个新农村的建设主体迅速投身到建设中来,高坪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区级领导定点联系新村,负责指挥和协调各项工作,并及时通过政策宣讲会、墙报、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对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举措广泛宣传。同时,拨付一定资金,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发展思路,整合农业、交通、扶贫、教育、卫生、对口帮扶等项目资金,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路、水、电、通讯、闭路电视、气等基础设施入手,有重点分阶段予以优先解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帮助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并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区委、区政府实行区级机关与村、干部与农户一对一帮扶,把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头。帮扶单位和个人要对村级小学、卫生站和图书室进行有效改造,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切实帮农民解决上学、看病、养老等实际问题;帮助农民规划、改厨改厕、改圈舍。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利益,也让农民群众明白了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当的角色,从而自觉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006年,全区有10个村被纳入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区委、区政府通过“竞争立项”确定了10个村作为首批示范建设村。这10个村的支部书记主动向区委立下了“军令状”。区委将“军令状”复制印发全区,将有示范村建设任务的乡镇、区级部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每月挂牌公示,跟踪督查,年终逗硬奖惩。目前,这1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展迅速,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育好“领头雁”,加快建设步伐

建设新农村仅仅是农民有了建设的激情还不够,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一个好的“领头雁”,发展较快的青林村、白山沟村、北斗坪村等无一不是靠一个好的班子和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因此,区委、区政府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全区363个村全面推行村支部书记公推直选,着重选用乡土专家、致富能手,下派区、乡两级优秀年轻干部122人到村任职,分期分批对全区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使他们既掌握1门以上的农业实用技术,又能懂政治、会经营、讲奉献,真正担负起“领头雁”的责任。全国扶贫办主任会现场会的主办地之一的永安镇青林村,村支书带领村“两委”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和群众沟通,两个多月即实现自来水、天然气、小灵通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三通”。同时,成立党员义务服务队,帮助解决老人、弱劳力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轮流开展夜间巡逻等,以实际行动体现出立党为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狠抓“四建五改”和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果业经济,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成功举办了“青林橙花节”和“乡村旅游节”。2005年实现人均纯收入4250元,增收450元,为实现南充第一产业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状况,高坪区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设立科技岗、创业岗等“五岗”,发挥无职党员特长,让群众以身边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为榜样,让无职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小佛乡棺木岭村无职党员严宗富是村里有名的养鸡专业户,年出栏土鸡3000只,收入达到3万余元。在受任“科技服务岗”后,他意识到“一家富不是富,共同富才是富”,主动将自己的养鸡场作为乡亲们学习参观基地,免费向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在他的带动下,32户村民加入了养鸡行列,户平增收1600元以上,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鸡养殖示范村。二家乡封门垭村无职党员蒲元奇是养兔大户,在党支部给他确定为“创业发展岗”后,变压力为动力,主动与该村3户贫困农民结成帮扶对子,帮其制定兔业发展和增收规划,并从技术、资金、信息、销售等方面予以扶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推进产业化,夯实建设基础

新农村建设必须靠发展产业来支撑,村民收入得不到增长,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就不会高。高坪区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统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育龙头,建基地,强基础,创品牌,以产业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青林村、北斗坪村等百姓富裕、村风文明的新村43个,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个产业,一村一个品牌”的产业发展格局,2005实现人均纯收入2950元,比上年增加230元。

1、抓好生产结构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全区坚持以区域化布局为出发点,立足规模化、效益化,形成了八大产业带。在南新线、东新线等乡镇发展优质蔬菜业,逐步形成了特色蔬菜产业;在东观、走马、天峰等乡镇发展优质粮油业,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在永安、溪头、石圭、胜观等乡镇集中成片发展优质水果业和优质竹业;依托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以“三杂”猪繁育、种草养畜、溪河养鸭、城郊养鸡为重点,着力打造以会龙、长乐为重点的优质肉猪和螺溪河土鸭、东观辣子鸡、“二家山”肉兔等优质畜牧业,全区建立了蔬菜、水果、竹业、畜牧等八大产业基地,打造出“黄溪贡米”、“二家山兔”、“烟山冬菜”等品牌35个。

2、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区已有年产值上100万元的龙头企业40余家,其中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14家,发展势头良好。富达竹业有限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发展竹编加工点136个,带动农户12000户增收232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截止目前,全区已有各类专合组织90多个,包括专业协会、专业村社、股份合作、企业带动等类型,高坪竹业协会、长乐鸭业协会已分别列入全省重点专业协会20强和百强。

3、壮大劳务输出产业,促进农民务工增收。切实搞好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努力做好政策、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实现了劳务输出人员数量和收入的同步增长。2006年,全区计划实现劳务输出3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回引创业2000人。

4、依法推进土地流转,扩大土地集约经营规模。按照“自愿、合理、有偿”的原则,采取承包、转租、股份经营等多种方式,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培养新农民,提高建设能力

针对大多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经营水平、创业能力不强的现状,高坪区不断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各项文化事业。一方面,以区委党校、川北成人技校、兴华职业技术学校、东观职高等为平台,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打造产业农民队伍和务工农民队伍。另一方面,结合各村特色产业,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今年的大春生产中,高坪区抽派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党员政策宣讲队”、“党员技术服务队”、“党员法律援助队”和“党员助耕队”等1127个,参与党员达15620人次,深入到农户家中,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书籍、资料12810册(份),提供良种、化肥等农用物资9320公斤,扶持资金52370元,传授种养植技术。通过外派培训、短训提高、开放引进等途径,培养和引进各类农业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分专业地进行大规模劳务输出,提高农民致富和就业能力,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