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新农村建设瓶颈刻不容缓

时间:2022-01-05 04:19:00

导语:突破新农村建设瓶颈刻不容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突破新农村建设瓶颈刻不容缓

南充地处干旱走廊,十年九旱,干旱发生频繁、危害面积广、损失程度重。1912年——2000年的90年中,除1954年、1957年外几乎每年一遇,发生频率为96.3%。九县(市、区)都处于干旱易发地带,“三区”和南部、西充更是高发区。一年中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几旱同时发生,造成严重损失。据查证,1877年、1936年都因特大干旱而干死、饿死不少群众。1978年五旱相连,1997年长达180多天的干旱,降雨量比常年少90%以上,是南充有气象记载以来所没有过的。今年以来,全市又普遍出现近十年最为严重的夏、伏连旱,各地稻田开裂,河流干涸,农作物干死,群众生活用水极度困难。旱情给我市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制约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给我市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利设施现状

一、骨干工程较少,调控能力较差。全市水利工程43430处,其中水库609座。其余全部是山平塘、石河堰等小微水利工程。在水库中,大型水库只有1座,中型7座,小一型58座,小二型543座,水库的有效灌面仅占设计能力的56.37%。大型工程不仅数量少,而且区域布局不平衡。顺庆、嘉陵两个区没有一座中型水库,嘉陵全区的总蓄水只有732万方,不如一个中型水库的蓄水。全市有23个乡镇没有任何水库,灌溉全靠小微水利工程,一遇大旱就束手无策,没有任何办法,纯粹靠天吃饭。有固定提灌站2297处,装机4637台9278千瓦,引提水能力严重不足。全市蓄引提水总量21.9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3.45亿立方米,设计灌面485.14万亩,实际灌面270.8万亩,设计供水能力13.2亿立方米,实际供水7.56亿立方米。

二、工程年久失修,水毁病害严重。全市的水利工程大都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化水毁严重。2000年经省上专家鉴定,全市有318座水库是病险工程,272座属二类坝。几年来先后整治了303座,还有15座没有整治,险情加重,当初的二类坝经过几年的洪旱交错浸蚀,早已成为病害工程。顺庆区15座水库有10座是病险急需整治;蓬安县有43座病险水库,占水库的68.3%,10座小(一)型水库中有7座属于三类坝;南部县境内共有6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中型水库八尔滩经鉴定为三类坝,一旦失事将给下游东坝、梅家等4个场镇8.9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配套渠系老化,农渠、毛渠、溢洪道大都没有衬砌,水毁、垮塌、渗漏、淤塞十分严重。全市农渠、毛渠防渗率仅为48%,放出的水只有不到50%用于灌溉,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高坪区响水滩水库有隧洞78处,90%都有没有架拱,塌陷、淤积严重,老君镇群众先让干部签了安全责任书才进去清淤,因没人敢签,至今不少隧洞没有整治,无法正常使用。全市现有病害水库251处,病险水库36处,特别严重的24处,1342处电力提灌站带病运行,占总数的58%,有849处处于瘫痪状态,急需整治维修。小微水利工程病害更为严重,48%的山平塘、石河堰属病险工程,1028处山平塘成为干堰塘,不少蓄水池装不了水。

三、渠系配套不全,供水能力不足。水利渠系配套建设极不完善。各类水利干支渠设计长度为7983.3米,实际配套5112.93千米,防渗2969千米,仅占设计能力的59%,农渠、毛渠配套1683千米,只占设计的13.8%。蓬安县设计渠道1738.18公里,设计控灌面积36.1万亩,实际开通的渠道854.69公里,不到设计50%。七一水库蓄水431万方,渠道受地形地质条件制约投资巨大,国家没法立项,地方无钱投入,建成二十多年却未建渠道,灌溉全靠提灌,成本大幅增加,发挥效益极差,成为一个安全隐患。顺庆区是升钟水库的尾灌区,距升钟水库放水设施150余公里,放水需20-24天才能到达境内,分配的放水时间只有3-5天。放一次水很困难,经常错过生产季节。黄金乡共7个村55个社7155人,是升钟蓬安灌区梨树垭支渠的尾端,境内只有31口山平塘,统一分配放水时间为两天,由于囤蓄水工程太少,常在关键时却用不了水,错过春灌栽秧。

原因发人深省

一是历史欠帐太多。长期以来我市农业基础脆弱,水利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工程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设施较为落后,施工水平不高,工程质量较差,对渠系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不科学、不合理,致使欠帐较多,近几年各地虽然不同程度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但建设力度不够,进展不大。

二是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国家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市、县、区、乡镇匹配资金基本没有到位,甚至有的地方还在工程上揩油,致使本来就不多的建设资金更加捉襟见肘。该用于水利工程的公积金被挪作他用,市、县、区、乡镇已有多年没有从财政安排水利建设专项投资了。尤其是税费体制改革过后,又取消了“两工”,各地担心因水利建设投入而加重农民负担,对“一事一议”没有用好用活,投入更是难上加难。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劳力极度缺乏,有地方想搞建设却人力分散组织不起来。

三是管理机制不顺。对水利设施股份制改造中没有分清责、权、利,产权、使用权、管理权不明晰,有的地方只管包出去,不管建设,集体无力整、业主不愿整,致使工程险情不断扩大。部门利益冲突严重,中低产田造、水土保持、农机提灌、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分属农业、农机、水利、计委、以工代赈等多个部门,各有不同要求,难以协调和统筹,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突出。

四是工作落实不力。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对农田水利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抓水利见效周期长,政绩不突出,不象抓产业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每次全市大型水利建设活动就过应付,做表面文章,抓路边工程、面子工程,对偏远地方急需整治的工程不闻不问。在检查考核中也有地方走过场,没有深入实际,没有摸清真实情况。

治水兴农的建议

改善生产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十年九旱的现状将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首先必需切实加强以水利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多方筹资,统筹安排,建立综合投入机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地方预算和基本建设范畴,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资金安排上,重点要向水利建设倾斜,要安排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和资金安排,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共同建设,对各种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补助的项目进行统筹,使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推广、退耕还林工程、土地开发治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粮食安全综合示范区等规划与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把水利建设引向市场,争取各种民间资金投向水利建设。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处理好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建设投入的关系,用好用活“一事一议”,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起财政、社会、群众三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性投入机制。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立长效建设机制。农田水利建设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重点要抓好骨干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江河治理、防洪工程、水土保持等建设,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各级各地要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嘉陵江西岸以升钟配套为龙头,加快西充红旗水库、南部八尔滩水库渠系配套,立项新建顺庆永丰、嘉陵赵子河、西充九龙潭三座中型水库,东岸抓紧石滩、思德、大深沟等19座中型及小一型水库的建设,使我市水利工程布局更为科学合理。要以“李冰杯”水利建设为载体,广泛发动群众,妥善解决好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引导群众组建专业工程队,坚持投资和投劳相结合、骨干工程和小微水利相结合、主体工程与配套建设相结合、治水与改土相结合,建立起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机制。特建议全市于近期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夏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要求各级各地要切实制定好建设规划、落实好建设资金、组织好人员,狠抓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整治,要严格考核奖惩,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全市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三、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各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鼓励农民以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以及个体独资等多种方式自建、自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集体所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管理,增进效益。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四、目标管理,严格考评,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关系农业长远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定人、定点、定责,真正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精心研究、精心部署、精心安排、精心组织。对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在水利建设工作检查考评中一定要坚持深入现场,严格把关,切忌走过场,严格考核,逗硬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