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制创新   促产业发展

时间:2022-01-04 06:00:00

导语:抓机制创新   促产业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抓机制创新   促产业发展

培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创新产业培育机制,探索农民增设致富新途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转变,带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新举措展现新亮点

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涉及顺庆、西充两个区、县的15个乡镇、43个村,近7万人口。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市场前景好、产业支撑强、科技含量高、机制体制活、综合效益好、群众致富快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业主。示范区坚持业总产值4以龙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出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有6个。龙头企.6亿元,专业大户1万多户。

建立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种养基地。围绕畜牧、蔬菜、优质粮油、花卉等产业,示范区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其中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标准大型奶牛养殖场4个、连片肉牛养殖小区1个、带动1000多户农民养殖奶牛肉牛近万头,年出栏肥猪30万头由万头DLY生猪养殖小区3个,年存栏30万只的蛋鸡养殖基地1个,成片建设食用菌小区3个,建标准食用菌大棚30万平方米。

发展了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成立了奶牛协会、兔业协会、果业协会、猪业协会、食用菌协会等35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区内80%以上的农户参加专合组织,协会内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00元以上。

创立了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坚持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拓展市场,培育注册了“天太”乳业、“果州绿宝”食用菌、“充国香桃”、“二荆条辣椒”、“广丰蔬菜”、“汉光绿豆”,“金福源”花生等20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牌。“金福源”花生出口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二荆条辣椒”是“西南唯一优质海椒”,顺庆韭苔王享有“绿色蔬菜”的美誉,并有“免检产品”的绿色通行证。

启动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在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坚持把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探索发展了“种草——养畜——处理粪便——沼气——发展优质果(蔬)”等循环经济项目。2005年示范区畜禽粪便处理率在70%以上,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45%,农业循环经济产值达4亿余元,示范区循环经济模式代表四川省参加“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成果展”,并受到高度评价。

建设了一批文明新村。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精神文明六民主法制”的要求,初步建成了杨家桥村、弯柏树村、鹤鸣庵村、朱崖庵村、西山井村、金龟寺村等10多个产业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新村。

新机制催生新活力

机制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示范区建设始终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龙头培育机制,招引业主带动产业。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既立足实际发展本地企业,更巧借开放之力招引龙头企业。立足发展奶牛、肉牛、小家禽、优质果品蔬菜、蘑菇等特色优势产业,结合“项目攻坚年”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环境、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主动出击,先后吸引了四川龙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充绿科禽业有限公司、国民地龙养殖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示范区。市、县联手开展了“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活动,将收费部门的收费标准、项目、依据进行全面清理,编印了《收费目录》发给业主,推进“一站式”服务,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加大查处工作不落实的人事,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了投资的“洼地”效应。李子园奶业有限公司有感于优良的投资环境,追加投资1300多万元进行技改扩能,扩大生产规模。在加强外引的同时,示范区采取节日召开“务工人员座谈会”,寄发邀请信函,举办“乡友恳谈会”等形式,吸引在外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发展。重庆三建司经理任大明被家乡人的热情所感动,毅然投资500万元建起大明科技园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业。一年多时间示范区吸引浙江、成都、重庆等地企业和业主200多人,投资1.2亿元。

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循环农业提升产业。在实践中主要探索出了三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以久明枇杷园为代表的“畜——沼——果”模式。久明生态科技园种植枇杷、桃树、柚子等优质果树150亩,利用树间空地种植优质牧草,养殖30头奶牛,粪便进了沼气池,沼气照明、煮饭,沼液浇灌果树。业主说,这种以沼气为主所形成的循环产业链,使环境卫生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沼液浇灌果树长出的果实个大、肉质甜美、上市早,每公斤多卖0.5元/左右,每年收入达20多万元。大百合农业科技园养殖羊2000只,年出栏DLY肉猪1万头,用沼液灌溉3000亩枇杷、梨、桃,在果树间种南瓜、饲草,年纯利300多万元。二是以稼康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分离牛粪——生产复合肥”的模式。采用牛粪分离技术,干牛粪用作生产食用菌培养基、尿液经沼气池处理后用来灌溉农作物,其它畜禽粪便混合农业秸杆等废弃物生产有机复合肥,每年生产多功能、环保型复合肥5万吨,产值达6500万元。三是以国民地龙公司为代表的“牛粪——养蚯蚓——养牛蛙——土壤养花种草”的模式。该公司租地200多亩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再用蚯蚓搞特种养殖,用过的土壤提供给当地农民种蔬菜、养花,不但解决了牛粪污染的问题,拉长了产业链,而且给企业每年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丰厚利润。示范区的乡镇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过去那种高污染换来的经济增长,不能再要了,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创新利益连接机制,组建协会壮大产业。积极引导创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化经营。一是“业主+农户”模式。业主以技术、市场为纽带,根据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联合一个或几个村的农户组成协会,农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业主负责产业发展、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收入按农户与业主7:3的比例分成,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有技术、市场缺乏资金的业主的发展问题,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这种协会目前有12个,经营总面积达7000多亩。二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四川李子园公司是从浙江引进的一家奶制品企业,公司建立起了20个奶牛生产基地,带动1000户奶农养殖奶牛5000多头。公司通过协会指导奶农养殖技术,并以2元/公斤的保护价格收购鲜奶,公司每天支付鲜奶款近10万元。南充绿宝菌业公司通过协会发展了10多个乡镇的蘑菇种植基地,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带动5000户农户年生产食品用菌1万吨,农户户均收入超过万元。三是“支部+协会”。鱼龙乡肉牛协会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协会为载体,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产业经营和农民增收。协会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牛舍,统一选购良种牛仔,协会统一贷款,统一养殖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成牛,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难题,该协会会员已达到756户,养殖肉牛5017头,形成了“肉牛养殖十里长廊”。

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政策激励推动产业。市、县在增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现金直补”的方式,撬动民间资金投入示范区产业发展。切实改变过去支农资金“撒胡椒面”的作法,把以工代赈、沼气建设、农村村道公路建设、扶贫资金等项目资金集中起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先后整合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基地建设,完善路、渠、塘等各种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市、县以500多万元的财政资金作“引子”,支持企业主动增加投入。南充天太乳业出资419万收购益智力集团并投入280万元新建5条生产线,日处理生乳能力达到200吨,产值到7000万元,销售收入7600万元,名列全省乳制品业第四位。大力推进“四权”模式实行民主管村,大事让农民说了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共兴镇元坝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发展DLY优质肉猪,12户农户共筹资金380万,用于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年出栏肉猪超万头,产值达600多万元。

创新技术服务机制,科技支撑扶持产业。在实践中主要探索了三种科技兴农方式。一是龙头企业开展“院企合作”。南充绿宝菌业公司与四川省农科院、西华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姻,利用西华师大的专利技术,建成了全省第一家牛粪加工厂,通过牛粪干稀分离技术将牛粪分离,干牛粪作为食用菌增效素,每袋食用菌降低成本0.2元,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企业也跃升为拥有资产近1000万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专重大户实行"科技承包"。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县乡13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与1000多户种养大户结为对子,实行岗位目标制,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并定期抽查,视科技帮扶的效果补助工作经费。同时鼓励科技人员承包土地进行科技示范。三是种养农户推行科技型企业带动。在示范区大力推行科技型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的模式,广丰科技股份公司、希野、龙兴、大百合农业科技园等科技示范型企业,辐射带动30多个乡镇,7万多农户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特别是新宇腾绿色蔬菜科技公司以250亩优质母本园为基地,在10多个乡镇推广嫁接优质蔬菜2500亩,并与当地农民签订最低价收购合同,目前已有杂交丝瓜、苦瓜、嫁接甜椒等20多个品种在示范区农民的土地里生根开花。

新探索引发新思考

示范区坚持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做法,为深入实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

必须坚持“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的理念。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产业作支撑,产业发展必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顺—西优质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发展就有李子园奶业公司、天太乳业公司、绿宝菌业公司、广丰农业有限公司、大百合农业科技园等一批龙头企业,并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集聚优势,建立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基地,从而带动发展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产业专业村、特色村。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示范区所在各地积极研究国家及省上的产业投资方向,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先后落实了中低产田造、小流域治理、生态家园建设和“顺庆韭苔王”、“金福源”花生、“绿宝菌业”、“川北草兔”等特色产品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项目的建设和申报工作,为示范区农业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用抓工业的方式抓农业”的理念。坚持用抓工业招商的理念,搞好示范区的招商引资,先后引进菌业、乳业、畜禽肉食、水果业、花生业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用抓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充分利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等,走出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农产品营销之路。用抓工业规模效益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重点建设了大百合农业科技园区、杨家桥食用菌基地、石元坝生猪养殖小区、鱼龙肉牛养殖基地等产业园区,促使示范区农副产品扩量上档。用抓工业品牌理念,推进了农产品品牌经营,打造“果州绿宝”菌业、“同仁土鸡”、“金福源”花生、“顺庆韭苔王”、“天太”乳业、“香帅”梨、“川北草兔”等品牌,促进示范区农副产品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化。

必须坚持“开放、开放、再开放”的理念。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不仅要靠自身的积累,还要善用政策之力,开放之力,外来之力,加速资本的积聚和资源开发。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把开放作为示范区建设要素聚集的重要渠道,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作为市场拓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提供优惠政策,积极引人、引资、引智,引导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示范区,重点在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创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发挥示范区的“磁场”效应。深化借力发展观念,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覆盖率高的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加快示范区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最大限度地显化土地资产,引进业主规模发展种养殖业。坚持“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农贸促销,积极推介特优项目,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