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两基地、一中心”的发展目标
时间:2022-01-04 04:55:00
导语:努力实现“两基地、一中心”的发展目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五”期间,我市茧丝绸行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已逐步走出低谷,生产经营得到了较快恢复和发展,茧丝绸生产地域分布、茧丝绸行业的投资主体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艺技术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市茧丝绸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迅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健全和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优化茧丝绸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我市茧丝绸生产的比较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一批以贸易为龙头、贸工农紧密结合的茧丝绸企业集团和企业,建设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茧丝绸出口生产基地;提高我市茧丝绸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不断满足国内外丝绸市场的需求,促进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巩固提升我市在全省同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加快“茧丝绸大市”向“茧丝绸强市”的转变,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基地、一中心”丝纺行业发展目标,把我市建成名副其实的“丝绸之都、服装之城”。
发展前景、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前景
茧丝绸作为“纤维皇后”和绿色产业,尚无其它纤维制品可以取代。目前,蚕丝已广泛应用于从航天航空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且具有显著的循环经济特色,随着高新技术更多地被应用于改造传统茧丝绸业,更多更好的茧丝绸新产品势必不断问世,茧丝绸产品蕴含着不断增长的消费潜力。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丝绸消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国际丝绸协会对世界丝绸消费的分析预测,未来五年将保持年递增5%左右的发展水平。
茧丝绸是我市传统骨干产业,当前全球纺织品配额逐步取消,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市茧丝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南充茧丝绸生产具有扎实的基础,南充人对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有难以割舍的感情,成为整个行业经久不衰的内在动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我市茧丝绸业大有可为。
二、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中国绸都”的品牌效应和全省丝绸工业“龙头”地位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品牌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丝绸企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和与丝绸企业联姻。重点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成为带动行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和骨干。进一步夯实蚕桑基础,着力培育蚕桑专重大户和基地乡镇,推进科技兴蚕和蚕业产业化进程,优化蚕桑产业结构。整合茧丝资源,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合作的优化布局。加大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力度,挖掘出口增长潜力,转变效益增长方式,推进我市由丝绸大市向丝绸强市转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我市茧丝绸产业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发展目标
我市茧丝绸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增”(蚕茧生产实现较大增长),“两快”(蚕农收入、出口创汇快速提高),“三优”(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人才队伍),“四化”(蚕桑基地化、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经营国际化),“五提高”(产业集聚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阶段目标是:至2010年,把南充丝绸产业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优质蚕茧原料基地,西部最大的丝绸(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西部茧丝绸集散交易中心。具体指标是:全市新栽桑树45万亩,桑园总量100万亩,发蚕种80万张,收购鲜茧2600万公斤,桑蚕丝产量3000吨,丝织品产量5000万米,印染加工量8000万米,服装(服饰)1000万件;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税金1亿元、利润8000万元,出口创汇15亿元。
发展举措
一、优化布局,加快蚕桑基地建设
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是确保茧丝绸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要抓好蚕桑基地。全市要重点抓好南部、西充、阆中、嘉陵、仪陇、蓬安、营山7个优质蚕桑基地县(市、区)和50个基地乡(镇)的建设。到2011年,南部、西充、阆中达到产茧15-25万担,嘉陵、蓬安、仪陇、营山达到产茧7-10万担,形成以国道212线为中心的蚕桑产业带。二是要大力发展贸蚕桑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推广南部绿神公司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及南部先锋蚕业生产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鼓励、支持本市丝绸企业和外地企业在我市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积极构建“公司(业主)+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链,建立起以利益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实现企业(业主)与蚕农的“双赢”,形成互动发展。三是狠抓科技兴蚕和配套技术的推广。要建立和完善市、县、乡镇三级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对基层和蚕农的技术培训,为蚕桑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大力实施良种良法工程,推广嘉陵20号和湘7920等新品种,全面推广先锋蚕业模式,促进科技养蚕水平和效益的提高。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型、观赏型蚕业和高科技蚕桑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广泛开展蚕桑综合开发,搞好副产物深加工,推动蚕桑业走向循环经济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抓住国家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发展机遇,制定好蚕桑发展规划,积极申报落实项目,力争在全市建成4-5个“国家级万亩生态蚕茧基地”,实现栽桑养蚕的规范化、规模化、基地化。
二、扶优扶强,提高产业聚集度
积极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是确保茧丝绸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是提升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要以六合、依格尔、美亚等丝绸骨干企业为重点,依靠技术、人才、研发、信息、营销、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出口服装、绸缎、床上用品及丝绸旅游制品等主导产品,以新立新、绿神、信达、天薪等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的丝绸企业为重点,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整合蚕桑资源,发展优质白厂丝和坯绸生产。二是要着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集中力量着力打造高坪、嘉陵、阆中三大丝织品、丝绸服装、丝绸饰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使之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同时,规划建设好都京坝丝绸工业园区,嘉陵城南、城东丝纺服装工业园区,形成生丝、织绸、印染、服装、丝绸机械的产业集群,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良载体。三是要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确定一批产品开发能力强、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增加工业发展流动资金的注入,使新产品尽快形成规模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将龙头、骨干丝绸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对生产和经营所需的资金予以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茧丝绸产业。通过政策倾斜,促使资源向优势龙头、骨干企业集中,加快实现“缫丝自动化,织绸无梭化,产品特色化,市场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做强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品牌、质量和特色是构成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是把传统丝绸产品做优做精,占领高端市场。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和强化管理,使产品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白厂丝品质力求达到4A-5A级以上,丝织品成品绸一等品率达99%,丝织品出口合格率达80%。力争我市丝、绢、印染、绸缎、服装等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是要把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做新做特,促进丝绸消费。加快蛹蛋白、丝胶丝素、桑椹、桑枝条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汽车和室内装饰、床上用品等耗丝量较大的丝绸产品开发,开发真丝与各种天然纤维交织、混纺新产品,提高丝绸后处理技术水平,加快茧丝绸技术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省蚕桑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开展产、学、研相结合,重点研发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促进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把拳头产品做大做强,打造知名品牌。重点发展“六合”丝绸服装及丝绸高档面料、“美亚”真丝睡衣、“爱肤尔”蚕丝被、“依格尔”床上用品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主导产品,促进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鼓励发展服装产业,引进外资和外地企业,全面促进丝绸服装行业的发展。积极申报争取我市丝绸产品获得国家高档丝绸标志使用权,争创2-3个“中国名牌”。四是要把丝绸旅游产品做好做优,满足市场需求。大力研发丝绸旅游产品,生产出有特色受消费者喜爱的丝绸方巾、旅游帽(鞋)、服饰及工艺品等产品,支持保健蛹蛋白食品、丝素面膜护肤品、蚕丝被、桑椹饮料等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产品投入生产,同时要全面发展服装用绸、装饰用绸、工业用绸、保健用绸产品,形成南充丝绸产业特色,做好“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积聚”文章,促进旅游消费发展。
四、建设市场,打造丝绸集散交易中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搞活产品流通是做大丝绸产业的重要前提。要依托光彩大市场,建立2万平方米的南充丝绸期货交易市场和丝绸纺织服装批发专业市场,丝纺机、器材及辅材料交易市场,着力将我市打造成为辐射整个中西部地区的茧丝绸产品集散地和丝绸交易中心,形成市场集聚效应。同时,要积极实施现代营销战略,加快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系,构建现代营销网络,创建“终端销售”新模式,大力培育现代营销人才队伍,为我市丝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寻求欧美、日韩、中东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实现成品和半成品出口占总额的90%。
五、培育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项目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实现技术、装备和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换代。改进蚕茧收烘设备,制丝企业自动缫比例达到100%,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丝织企业进一步推广使用大卷装备设备和无梭织机、电子提花机,无梭织机比例达30%以上。印染企业要推广使用电子调色装置,加快丝绸产业信息化改造步伐,推广先进、实用的污水处理、噪声治理、减少“三废”、节能降耗的技术。二是加快生产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升级。六合集团投资8000万元进行天然交织纤维面料开发和新增2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到2010年,形成年产丝纺服装1000万件(套)、绸2000万米、练整1500万米的生产规模,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依格尔公司实施总投资2260万元的特宽幅、高密度、大提花织物生产线技改项目,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云禾印染公司引进浙江企业合作,投资1500万元新建年产1500万米中高档园网印花生产线,使练印染能力达到6500万米,新建年产50万件的配套服装厂,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绿神公司投资6000万元新上桑皮纤维生产项目;实施重组扩能,新增15组自动缫,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新立新公司投资3500万元购进先进设备,改造落后工艺。
六、政策激励,落实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促进茧丝绸产业发展的保障。一是要大力营造加快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尽快出台鼓励发展茧丝绸产业、培育蚕桑基地的配套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二是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创新茧丝绸管理体制,加强对茧丝绸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预警、调控,及时组织市场信息引导、、交流、统计工作。积极规范和完善市茧丝绸行业协(商)会组织形式和功能,发挥整体优势,加强行业协作和自律。三是丝绸企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四是要继续深化和完善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坚持丝绸企业生产经营资格核准和蚕茧收购市场准入制,蚕种生产经营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规范收购主体经营行为,加强对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和监督执法,确保蚕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六是要弘扬茧丝绸文化,努力打造城市“名片”。加大“中国绸都”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加快培训人才步伐,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蚕业生产、丝绸加工、服装设计、对外贸易的专业人才,打造蚕桑丝绸旅游观光景点,争取建立丝绸博物馆,丝绸文化研究中心,规划仿古丝绸一条街,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绸都”·南充丝绸文化节,争取承办西部茧丝绸交易博览会,营造出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 上一篇:关于加强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 下一篇: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