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0 03:47:00

导语: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遵照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省政府研究室的安排,我们省扶贫办调研组,于元月十七日赴××县,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了解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的现状与基础

××县是一个集老、山、库、边、贫于一体的县。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山林面积220万亩。全县辖7镇5乡4个国营林场,411个行政村,60万人。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3.7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同比增加157元。该县既是全国知名的老区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也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桑蚕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小水电百强县(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传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

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

(1)特色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按照“县抓经济带,乡抓万亩村,村抓千亩园,户抓万亩田”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已建成板栗、桑蚕、甜柿等多种经济基地102万亩。名贵药材生产形成气候,其中茯苓常年产量150万公斤。全县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00家,并引进了山东绿润、辽宁君澳、宁波佳佳等全国知名企业来县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全县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格局。以板栗、桑蚕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财政收入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2)县域工业初具规模。该县通过自主创业和开放引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丝棉织造、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建筑建材、小水电、汽车配件”六大系列为重点的地方工业体系。全县已建成2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12家上交税金过百万元的企业,培植和开发了一些当地的知名品牌和名特优产品。以民营化为取向的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全县139户国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的达98%,民营改革和招商引资增强了县域工业发展活力。

(3)旅游开发方兴未艾。该县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全省著名景区71个,被湖北省列为八大景区和十条黄金旅游路线之一。近五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效益初步显现。

(4)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出境公路等级化、主干公路黑色化、乡村公路普及化、景区公路网络化的目标。城镇化建设围绕“建设依山傍水的特色山城和生态农村”的思路实施,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全县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数字移动通讯、宽带,建成了邮政处理中心、大别山信息港,移动电话乡乡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5%。全县修建水库188座,总库容量达3.47亿立方米,修引水渠1600公里,旱涝保收面积达14.2万亩。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实用技术推广蓬勃发展。从1999年起,该县连续举办了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同步发展。人口出生率8.6‰,计划生育工作达标。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6)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通过“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调查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他们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以建设“生态文明垸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生态文明垸落”示范点50多个,正在建设的自然村落600多个,新修乡村公路280公里,新增电视和通信用户1万余门,开发小林园面积30万亩,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新路子。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邓道坤同志到××考察,看了这里的“生态文明垸落”后称赞说:“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形成创建共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县根据农民致富后求美求乐的愿望,提出了结合发展经济,建设“文明垸落”的思路,并付诸实施。进入新的世纪,他们更是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来抓,并在“文明垸落”前面增加了“生态”两个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根据全会精神和部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将“生态文明垸落”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接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十一五”规划,为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明确内涵,规范创建标准。他们把建设内容具体为“五个五”和“十无”。“五个五”:第一,突出抓治乱,进行“五改”:改猪圈、改牛栏、改厕所、改柴灶、改收捡屋。第二,重点抓配套,实施“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第三,长远抓开发,建设“五园”:在垸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实现户平一亩庭园经济,人平500元的庭园收入。第四,着力抓固本,开展“五治”: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全面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第五,努力抓服务,做到“五进家”: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十无”:无聚众上访,无刑事案件,无打架斗殴,无“五乱”现象,无大操大办,无封建迷信,无聚众赌博,无非法集会,无计划外生育,无车匪路霸。通过“文明垸落”的建设,从硬件上解决“五乱”问题,从观念和制度上解决“三风”问题,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新风貌。三是把握关键,落实创建举措。首先是健全组织领导。县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文明办、建设局、扶贫办等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确立了督促检查制度和考察机制。其次是科学规划。县组织专业人员到垸落考察,以现状为基础,因地制宜,原地改造,为文明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做到山水田园林路等一并考虑,不搞大改大建。再次是采取群众为主、国家扶持、社会筹集、乡村补贴的办法,保证文明村建设的必要投入。县财政、计划、扶贫、科技、农林等部门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文明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对建房的农民免收规费,对开展“五小”建设的农户,给予沼气补助500元。各乡村也采取多种途径对文明村建设进行投入。最后是部门参与。县发改局、扶贫办每年安排40万元农村“五小”建设扶持资金,县能源办近三年来为农户建成“五小”设施1500余处,县广播电视系统为农村接通有线电视11000多户,县文教卫部门围绕文明村建设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农村培训科技带头人500多人,向农村捐书2万多册,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创新方式,增强创建活力。主要是搞好“五个结合”,就是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与发展支柱产业、城镇化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五个结合,既涵盖了文明村建设的内容,又丰富了文明村建设的形式。以建设文明生态垸落为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规划了500个村,试点村200个,通过建设已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50个,占全县总村数的十分之一。这为下一步在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步的思路与打算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他们在总结“生态文明垸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个字的要求,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总的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个字的要求,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垸落、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健全新组织”五个重点,以“生态文明垸落”建设为载体,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协调配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建成文明垸落2000个左右,其中小康示范点500个左右(每个乡镇40个以上),普及点1500个左右,全县五分之一的村基本达到中央提出的要求,其余村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

他们按照这个总体思路,2006年打算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观念上促转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广大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广大干部群众得知后,无不欢心鼓舞,跃跃欲试,都说农村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但在人心沸腾之时也不乏有些杂音干扰。有的片面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大拆大并建新村;有的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是好,我们没有实力建不了;有的认为要我建新村,上面给资金;甚至有的认为拆并建新村,风水破坏尽,有财发不了,谁来负责任,等等。县委、县政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村,统一思想要先行。他们打算,在全县继续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实际,认真开展讨论,做到“四克服四树立”:克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片面认识,树立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思想;克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大拆大建的错误思想,树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求实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念;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通过“四克服四树立”,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在“新”字上做文章,把要求具体到建设的内容上来。县委、县政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房、修街道。不能只把眼光盯在“村”上,而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包容了“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的实际,把20个字的要求落到实处?他们在这个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构想。概括起来为10个“新”字:

1、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发展新产业。只有农民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要继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来源。该县三里畈镇,是全省“百镇千村建设”试点镇之一。他们打算立足本镇特色和现有基础,在发展壮大以板栗、甜柿、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今年还大力发展竹笋和特色养殖业,尽快引进和扶持一至两家新的农业型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2、以在建的“生态文明垸落”为基础,建设新村镇。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从××的实际出发,按照“建设依山傍水的特色山城和生态农村”的总体构想,在已经进行的“生态文明垸落”建设的基础上,再高质量地抓好300个自然村文明示范点建设。三里畈镇计划两年内修编完成所有的村镇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还比较贫困的胜利镇,今年打算进一步抓好全镇“一心(一个中心镇)七点(七个重点村落)”建设和20个300户文明示范点建设,以此推动扶贫开发再上新台阶。

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容,展现新面貌。继续抓好“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群众生产更方便、生活更丰富、信息更灵通。努力搞好“五改”,即改猪圈、改牛栏、改厕所、改柴灶、改收捡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五通、五改,使广大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健康水平。采取大规模训、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形式,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建设”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地开发和转移就业的能力。

5、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要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市场主体意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产业化建设的实惠。

6、以文明创建活动为先导,弘扬新风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文明村”、“文明乡镇”等创建活动,做到农村政策宣传到户,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普及到户,乡规民约签定到户,法律法规宣传到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7、以“两公开”、“一直选”为载体,实施新管理。进一步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直选村官的制度,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把民主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8、以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为目标,构建新和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暂时的发展。切实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积极防治环境污染,切实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村镇。

9、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抓手,健全新机制。高度重视免征农业税后农业农村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征地制度、农村信用社、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公益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各具特点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10、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建好新班子。今年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按照黄冈市委“五个基本”的要求,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在统筹上下功夫,把力量整合到目标的实现上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协调一致,才能把工作做好。他们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规划管总。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村落建设具体设计。然后经过法律程序固定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农户,都要按照规划实施自己的行动。

2、政策调控。拟制定财政投入,建设用地,农村能源,交通、水利、通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发展,农业开发,金融、税务、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和调节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

3、资金捆绑。经调查了解,目前可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涉及到10多个部门和单位。为了集中使用,提高效益,拟由政府牵头,按照“投向不变,渠道不乱,根据规划,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各个渠道来的可用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投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上,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整体效益。

4、市场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离不开市场的运作。因此,他们在统筹工作中,一方面抓公共财政的支持,一方面抓市场运作的促动。通过双赢机制,把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吸引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以进一步加大推进这项工作的力度。

(四)在责任上抓落实,把工作提升到重要的日程上来。推进工作搞不搞得好,关键在领导。县委、县政府明确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全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落实到位。

1、成立工作专班。县乡都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简称“新农村建设办”),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工作经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成立专班专门抓”的工作局面。

2、落实部门帮扶。县领导定点联系示范村,县、乡两级部门对口帮扶所在示范村。建立帮扶班子,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村挂职或定点联系。班子成员挂联和部门对口帮扶关系一定三年不变,所挂联和帮扶的村推进工作验收不过关,帮扶的责任领导不能变,挂联的班子成员不能换,帮扶的单位不能撤。

3、严格考核奖惩。把分工明确的推进工作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绩”、“职”联挂和责任追究制。对实绩显著的县、乡党政领导和部门优秀帮村人员,要予以表彰。

三、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工作,目前还处在学习、宣传、思考和尝试阶段。虽然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决心大、劲头足,但面临的挑战还很严峻,深层次矛盾还很突出,存在的困难还相当多。为了赢得挑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切实做好推进工作,除了自身克难奋进、艰苦努力外,他们迫切希望省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尽快作出部署,能够召开一次会议,下发一个决定,制定一套政策,形成一个氛围,为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反映的困难和提出的建议如下:

1、任务艰巨,投入不足。××县是一个还没有摘掉贫困帽子的山区县,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税改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面貌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现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规划有11000多个村落,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加以改造和完善。如果农民属自已所有的设施自已投资,仅公共设施由公共财政和其它渠道投资,若平均一个村落投入10万元,总共需要11亿元。从目前情况看,10万元是绝对不够的。××现在还是一个需要上面转移支付过日子的财政穷县,没有能力支付以上这项投入,这势必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他们建议省里制定投入政策,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并区别对待,重点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

2、农民增收,难度很大。农民收入不增加,新农村建设是空话;富余劳力不转移,新农村建设难破题。但目前由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政策驱动的后劲不足,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很低,使农民产业开发增收和转移就业增收受到严重制约,因而无法进行资本积累用于新农村建设。他们建议省里制定激励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增收的政策。在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子女就学、医疗保险、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债务沉重,化解艰难。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为1.18亿元,村平27万元。其中,负债额10万元以下的村84个,10万至50万元的村63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4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8个,负债最多的村达300多万元,全县没有债务的村仅有20个。长期债务缠身,哪有精力建设新农村。他们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工作中的村级债务问题,制定和出台好的政策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好村级债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创造好的环境。首先是要严格按照两个办公厅的文件规定,合理计算村级贷款利息,解决村级不合理债务;其次是将原锁定的债务实行解冻,进行分期分批清收化债;再次是对村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办企业借债,应争取国家政策,特别是对“普九达标”形成的债务应给予政策扶持,对银行、信用社贷款应出台政策挂帐停息或予以豁免,不然很难偿还原借款。

4、社会救助,急需解决。特困群体不采取救助措施,很难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做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目前的问题:一是农村特困救助的覆盖不够。首先是救助面过小。全县年纯收入低于600元的特困对象有2.1万人,而实际救助的人数不到一半;其次是救助标准偏低。月平仅10元,每年120元,只能买100斤大米;再次是整个救助资金偏紧。二是农村五保“福星工程”的配套政策不够。最主要的是福利院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难以解决。三是农村五保转移支付资金不够。全县五保实际人数为6180人,而实际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只有2942人。四是大病救助无着落。于是“小病忍,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他们建议省里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救助体系,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同时在转移支付政策上,对贫困地区予以倾斜。并要求尽早将××县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5、基层班子,有待加强。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从目前全县411个行政村的情况看,班子强、发展好、已具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有50个,占12.2%;一般的251个,占61.1%;较差的110个,占26.7%。较差村的班子情况,一是文化素质低点、思想观念旧点、奋斗精神差点。二是干部的报酬待遇难兑现。我们去调查的胜利镇方家坳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上面拨给村的1.3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因过去欠债多,那边扣这边抵,所剩无几。村干部的工资几年没有兑现,已经退下来的老干部更谈不上给点生活补助,严重影响到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三是有的村条件差,困难大,债务重,干部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工作很难有大的起色。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也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他们建议省里适当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的力度,探索解决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稳定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