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

时间:2022-03-05 10:02:00

导语: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

关于农村基层

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摸清新形势下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按照市委组织部农村科的部署和要求,我区专题调研组于7月15-18日先后深入到松江、建国两乡6个村屯采取入户走访、深入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

一、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

1、“三级联创”基本情况

东风区现辖2个乡、20个行政村,面积194.8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169976人,其中农业人口29147人。全区20个村党(总)支部中,14个村党(总)支部达到“五个好支部”标准,其中3个村党(总)支部获市先进“五个好支部”称号,占总数的21%。松江乡党委获省“五个好先进乡镇党委”称号,占乡镇总数的50%。

2、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区共有19名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女书记2人。年龄结构为:36-45岁9人,46-55岁7人,56岁以上3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人,高中(中专)14人,大专学历的2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1人,占总数的5%;由乡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的1人。从考察的情况看,优秀等次的支部书记7人,称职的12人。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0人,其中男性84人,占76%;女性26人,占24%。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21人,36-45岁38人,46-55岁46人,56岁以上5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6人,高中(中专)64人,大专学历的10人。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4个,占70%;基本放心班子6个,占30%,不放心班子没有。

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区共有村级后备干部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67%、33%。35岁以下19人,占80%;36-45岁的5人,占20%。高中文化的18人,占75%;大专文化6人,占25%。

3、农村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2177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822人。党员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119名,36岁-45岁187名,46岁-50岁119名,50岁以上397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14%、23%、14%、49%。党员文化结构为:初中以下296名,高中(中专)380名,大专以上146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36%、46%、18%。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低文化的状态。

二、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1、开展“三级联创”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为重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区委高度重视“三级联创”活动,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同评比。为加强领导,区委建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委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各乡、村也都建立了“一把手”全面负责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自任务和分工,全区形成了“一把手”全面负责抓,班子成员明确分工抓,区、乡、村三级上下联动共同抓,上下协调,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区2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三级联创”活动联系点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以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全区调整和建立“三级联创”活动领导小组23个,落实相关部门任务和责任25项,召开专项推进会议、现场推进会议三次,有效推进了活动的开展。

以构建“五型”班子为重点,全力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区委以构建学习型、团结型、发展型、廉洁型、带动型等“五型”班子为目标,扎实组织推进。一是加强区乡村班子成员的管理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意识。定期邀请党校教授分别就领导科学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廉政建设、两个条例、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理论、农业实用技术、保持党员先进性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处级领导干部、各部门主要领导、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100余人。二是积极开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等各项活动。按照市委要求在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增强“三个意识”、争做“五个表率”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书记重点抓,主管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工作格局。深化创建“发展型班子”和“好班长”活动,引导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自觉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行重大问题决策定期报告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健全了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馈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实施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认真执行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重要干部任用由全委会审议表决制。四是调整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按照建设“付华廷、佘树德”式党组织书记的要求,对照政治标准和致富带头人标准,采取横调、下派、能人外返等办法,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结合“村村大学生”计划,把那些符合条件、有文化、有发展潜力的能人及时选拔到村干部中来。建立了一支素质高、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后备干部队伍。

以强化培训、教育、锻炼为重点,促进乡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突出抓好乡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一是强化村级培训。充分利用村级农民素质学校、党员之家、电教室等培训阵地定期对党员、干部及农民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农村现行政策法规、实用技术、法律常识等。几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辅导讲座班55个,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10000多人次。二是强化乡级培训。以乡为单位,每年对乡村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着重增强他们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决性,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每年培训在160人以上,培训面在98%以上。三是强化轮训工作。以区委党校为主要阵地,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三年培训规划,尤其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对乡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批轮训,每次轮训时间不等。通过轮训,全区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方法得到转变,适应新形势和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四是强化学历教育。通过创造便利条件,鼓励乡村在职党员干部以各种方式参加中专以上学历教育,不断促进在职干部“学力”和学历的提高,全区乡村干部中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85%以上。

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区情,确定了以调结构、强民营、促增收为重点,以发展绿色水稻、无公害蔬菜、畜牧业三大专业基地为主攻方向全力组织推进。一是规范“特色党小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建设“融入型”党组织的要求,按行业相同,地域相近,发挥作用的原则,规范和完善“特色党小组”和“党员致富区”,建立示范服务基地40个,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和带动4500多农户转换了生产项目。二是全面实施“四培养工程”,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体。按照《方案》要求全力组织推进,通过党小组带动、“捆绑式”帮扶、实用技术技能传授以及树立典型扶持等形式进行培养,一年来,举办四种培养人培训班22期。对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把17名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225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45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或后备干部,把25名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三是实施“十百千”科技富民工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组织全区200名科技及乡土人才开展“百人进百村联千户”活动,完成科技对接项目25项,传授专业技术21项,确立市级示范项目2个,区、乡示范服务项目13个,种养殖科技示范户250户。通过开展农村科技党员包扶一个贫困户帮助5户调整经济结构,带动10户群众学科技的“扶一帮五带十”活动,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的转化,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四是开展“走进农村、服务农民”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结合先进性教育开展的“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讨论活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机关干部大下基层”活动,发放“两补”、走访贫困户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难点问题。全区干部走访农户7100多户,召开民情恳谈会35次,为群众协调解决生产贷款3650万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25个,办实事135件。包扶干部通过走访活动,帮助各村确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三年发展规划,118名区乡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一帮一”包扶对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也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

以提高基层组织决策程序和运行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一是健全完善村“两委”工作制度。围绕构建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行了“两委”交叉任职制度,规范了“两推一选”工作程序,建立了党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监督、批评和惩处制度,“两委”联系制度,定期沟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制定了《村级土地承包合同的有关规定》、《村级“三重一大”报告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村级“两公开”工作暂行规定》等多项制度,对稳定农村、稳定基层,理顺农村“两委”关系,提高基层执政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明确“三级联创”工作目标为重点,切实加强乡、村两级组织建设。乡党委以争创“五个好”党委为目标,发挥乡党委龙头带动作用。两乡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学习谷文昌,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村干部中开展“争做群众满意的好干部”活动,实行了乡务公开、工作首问责任制、民情日记制、工作汇报评比制等制度。村党(总)支部以“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选人、用人机制,坚持“用人导向”选拔农村基层干部,使农村“双带”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达7人,占总数的37%,改善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结构,加快了富民兴村的步伐。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制定村级后备干部管理意见,注重把优秀致富能手选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涉农部门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切入点,深化“党员先锋工程”,争创“五个好”涉农部门,促进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畜牧局党支部“抓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农委党支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办实事、办好事活动,经常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区委组织部及时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和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以点带面,促进了涉农部门创建水平的整体提高。

2、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区、乡两级党委树立了“党要管党”的思想,能够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整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成立了区乡两级组织机构,分别由书记任组长,分工书记任副组长,坚持“以乡带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方针,实行书记负总责、副书记划片分工负责制,乡党委与各村党支部、各部门分别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分解落实。特别是认真调整落实了机关干部包村制度。根据各村实际和部门特点,合理确定包保部门和责任人。对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选派审计、经管部门干部包村;对土地承包、宅基地问题突出的,选派建设部门干部包村;对不协调的,选派组织、民政部门干部包村,做到了合理搭配,优化组合。

狠抓组织整顿,精心选配党支部班子。区、乡两级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每年都由乡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行全面的村级班子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建设的情况,找症结,定重点,并确定了“以后进村整顿为突破口,促强、帮弱、带中间,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后进班子调配。在抓好思想整顿的基础上,采取四种方式,抓组织整顿:一是内选。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大力选拔作风过硬、年富力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回请。对那些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村,把本村在外工作的有能力的同志请回村任职。三是求贤。对于有经济意识、群众威信高、农村经验丰富,但因发展个体经济等原因而不愿进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党委派专人登门做其工作来担任支部书记。四是下派。对本村确没有合适人选的,选派机关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村任职,在一段时期内有效化解了内部矛盾,促进了后备干部成长。

注重综合治理,加强后进村集中整顿。在抓好面上整顿的基础上,对少数遗留问题多、各类矛盾突出的老大难村,采取派驻联合工作组的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手段,下大气力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集中审计,及时公开,存在问题的,依法处理;对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问题突出的,集中清理,依法对合同进行公证;对干部作风不实或软弱无力的,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切实选好配强。

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对奉献意识差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对思想保守、畏难发愁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解放思想的教育,通过与先进村结对子,启发引导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百折不挠的精神,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对守摊子、吃老本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干事创业精神的教育,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找差距、换脑筋,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对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实用科技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致富本领。

3、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实行动态管理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管理机制。严格党员组织关系和管理。实行党员和党组织接转组织关系责任追究制。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完善流动党员转移手续,要求基层党组织适时向支部大会通报外流党员情况。建立老、弱、病、残、贫党员档案,每年均划拨专项经费开展慰问、帮扶工作,做到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建立和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将党建工作列入各部门(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优秀党员给予表彰,对不合格党员进行教育转化或组织处理。

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工作重心前移,在全区着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强化统筹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好每个发展党员“三年规划”和“年度规划”,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并且,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失察失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发展党员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基层单位每年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人员比例一般要达到5:1,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党组织负责人实行专项督查限期整改。

以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推进学习型党员建设,要求每位党员每年都要重点阅读1—2本理论著作,同时,完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区委、各部门、各乡、办事处均成立中心学习组,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并落实“”制度,推进党员经常性学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测试机制,进行学习考核,规定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测试。

以增强理想信念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党领导下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新业绩教育党员。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不断培育优秀党员典型。区委坚持每两年从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等不同领域评选出并表彰100名左右的优秀共产党员,并要求各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实施党员帮扶工作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实行党员帮扶制度,要求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人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户或一名以上的后进党员,使党员在帮扶、带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觉悟和素质。建立了党建扶贫制度,要求扶贫单位与帮扶点签订《党建扶贫目标协议书》,建立党建扶贫目标责任制。还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每位区处级领导各联系一个乡、一个规模企业、一个困难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党建联系点和一个扶贫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点两次,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户以上困难企业职工或农村贫困户;要求乡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一户困难户,基层站所包村;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4、组织、工作、制度创新的主要做法经验

把握政策,在落实中创新。每年,我区基层党组织都能够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适合本地、本部门的发展规划,并采取了有效的工作举措,把组织工作各项任务,创造性地落到实处。

适应形势,在发展中创新。改革的逐步深入,开放的逐渐扩大,给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围绕跨越式发展这个中心,我区在各项组织工作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针对在农村经济社会日益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更好地应对入世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我区在大量的调查研究、认真的理性思考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党员合作社这一新型党员合作经济组织的构想。这些党员合作社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致富能人为主体,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以民主管理为基础,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为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借鉴经验,在结合中创新。调查中我们感到,吸收外地的先进成功经验,将其与当地实际工作科学结合起来,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一条好方法、好途径。为了找到一条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干部教育途径,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经过反复研究,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在教育载体上进行了创新。活动开展以来,我区注意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特点和每名干部的不同职责提出不同要求,让干部在活动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群众呼声,体验群众疾苦,并一直坚持到现在,目前这项活动已被我区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固定下来,并将持之以恒、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以此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党政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相结合的模式,得益于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大胆突破,在改革中创新。面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我区结合实际,积极改进或变革旧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升华。在建立党员合作社的同时,各个合作社同步建立了党组织,这样就改变了按行政区域设立、划分党组织的传统模式,使党内活动与党员群众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活动有了实质性内容,更容易为党员群众所接受,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在干部选拔工作上,我区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选拔干部工作流程图,并与各个实际操作步骤和流程相配套,制定和完善了10项制度和规定,使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步入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三、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党组织成员思想解放不够,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不适应。从调查的情况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占90%以上,他们自身虽具有很多优势,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较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敢闯敢试意识,“老守田园、求稳怕乱”思想严重,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一免两补”后,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较慢,显得力不从心或明显的不适应。

2、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动能力不强,致富本领差。统计表明,在全区20个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中,按照市场规律手段,带头致富的不足62%,带领农民致富的不足10%,其余的在领导农村工作和带领农民致富中,往往是老办法,客观上导致增收渠道不宽。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从事规模经营、产业化生产方面,办法不多,步子不大,效果不明显。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只满足于自己发财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缺乏信心和责任感,个别党员自身致富能力差,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3、村级党组织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成为引导农村新思维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的一大难题。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3岁左右,50岁以上的占60%;原始学历偏低,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5%,工作中的惰性和被动性以及思想的封闭性,影响了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发挥,消磨了年轻干部的进取心和工作锐气。一些有为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个别村剩下一些年老体弱和无作为的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可见一斑。

4、村级财力下降,债务矛盾突出,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调查的村情况看,税费改革后至今,村级合法收入锐减,可支配财力明显弱化,尤其是国家明令暂停收缴农民拖欠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欠缴税费户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欠”,使一些老实的农民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感觉,给一些照章纳税户起了反面作用,尤其是农村40%的农户有能力缴纳而故意逃避义务,形成了村级60%的债务,而现行政策、法律又缺乏有效地处罚和制裁手段,乡、村、农户及第四者之间历史遗留的债务链一时难以解开,债务矛盾十分突出。从调查的村情况看,村村有债务,最多的村达130多万元,最少的也在20多万元以上,农村基层干部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办事的可信度下降,威信降低,控制力下降。个别村为偿还债务变卖集体资产,出现了一些“空壳”村、无村办公室村,党建工作投入不足。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矛盾趋于表面化。

5、公益事业难度加大,“一事一议”很难进行,“无钱办事”问题仍成为制约村级党组织办事能力的“瓶颈”。村级合法收入减少,许多公益事业如村屯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治理、自来水工程、有线电视网络铺装、田间水利工程、学校投入、防汛、防火、治安执勤、护秋保收、村办公室广播室的水电煤、五保户供养、贫困户救济以及村与其他当事人的诉讼费用等等,因资金投入不足而有时无法进行。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搞公益事业,在经济不很发达、农民素质和思想觉悟不高的农村,往往很难进行,从调查的情况看,开展“一事一议”,村民意见很难统一,往往是少数人意见占多数人意见的上风,议而不决的多,议不了的多,村干部普遍反映:在农村搞“一事一议”暂时行不通,特别是需要农民出钱的事,不议还减少许多麻烦,一议各种矛盾都暴露出来,非“黄”不可,个别村诸如选贫困户、救灾物资发放的事都议不成,一些农村党组织负责人也很委屈,有心办事,无钱干事,不办老百姓又说他无作为,可谓“进退两难”。

6、村级党组织成员工资收入减少,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前,农村“老三位”每年工资收入10000元左右,税改后,为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规定“老三位”年工资收入为4500元,其它误工补工人员年工资不超过3000元,前后收入的对比,加之今年种地效益的增加,使村干部有干工作不如多包点儿地实惠的想法,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7、因村级财力紧张,村级老干部补助费没有解决渠道,兑付难度加大。调查中,村干部们普遍反映农村干部补助费兑现难问题。1999年,市委组织部为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下发了20号文件,规定农村党支部书记连续工作10年以上,累计工作15年以上,离任后,享受现任支部书记工资额60%的待遇(上述说法是调查中反映的,主要精神以文件为准)。从调查的情况看,只有2个村兑现了农村老干部补助费,但兑现额度不够,其它4个村因财力所限没有兑现,老干部反映强烈,时有上访,给基层党组织也带来了一定困难。

8、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身份确认难,活动组织难。有的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认为我是不是党员与你们有什么关系;有的认为现在工作都没有了,还什么党员不党员的;还有的虽然承认自己是党员,已与单位多年没有了联系,也不过组织生活,成了“挂名党员”;组织从原单位移出后,一直在手里没落,成了“口袋党员”。有些军转党员年龄小,党性知识淡薄,手续转过来后,不明白组织程序,将档案放在手里,不及时与组织联系。流动下岗职工党员个别流动党员只顾个人做生意、找工作,对参加组织活动热情不高。辖区内有些下岗党员因关系不在辖区党委,不接受办党委管理,但也不参加原单位组织生活。处于无组织、无活动状态。

9、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比例偏低。在推行交叉兼职方面,工作力度不够,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1人,仅占总数的5%,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有些村发挥不明显,个别村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10、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由于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庸才干不了、能人不愿干,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秀干部提拔、挂职的情况也没有了,政治前途渺茫,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很多村干部由村里家族大、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有些老干部又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全乡在册的共24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2人,有个村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

四、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1、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解决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强问题。各级党的领导要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大局,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把当前的农村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抓住问题的要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对策。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从组织上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生命活力。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从乡企骨干、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技术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挑选,把那些思想作风好、品行端正、工作负责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二要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根据不同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调整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按照作用相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积极探索依托各类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功能作用等,因地制宜,重新设置农村党组织或党小组。改进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和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的生活制度,围绕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原则,制定出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切实保障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要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学教”活动,及时总结新经验、新做法,促进“学教”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同时,要结合农村党员的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党校及“科技之冬”培训机制,使每一名农村党员成为学科技、用科技、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三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严肃党纪,从纪律上保证党的基层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首先要解决农村党员“自律”问题,要按照“党章”规定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按各项纪律规定去做;其次是解决农村党员“他律”问题,真正建立和健全监督、批评和惩处制度,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大民主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力度。

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党组织的物质基础,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物质保障。村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当作大事来抓。一要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带头人群体。要以“四培养工程”、“十百千富民工程”等有效载体强力拉动,把好选人用人关口,抓好培训提高,全面提升能力,有针对性的解决致富能力差、带动能力弱的问题,确保带头人树得出,立得住,叫得响,数量足。二要因地制宜,不断拓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要突出解决“有钱办事”问题。围绕村机动地发包、闲置房屋、厂房的租赁承包等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获取收入;围绕开发本地沙、石、土、剩余劳动力等资源办企、办厂增加收入;围绕地缘优势发展路边、江边经济,发展经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搞房地产开发等二、三产业搞好创收;围绕环境、服务、政策等优势,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增加税收。三要强化监督,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品质。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落实村级政务、财务“两公开”制度。强化行政和群众监督,优化村级财务支出结构,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针对我区农村存在的“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难的问题,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在坚持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大家议事、决事与行事的积极性,把群众反映强烈、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摆在“一事一议”的首位,形成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办的氛围;另一方面村“两委”提出的议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对大多数群众不认同、不接受的事情,不要硬办,最大限度地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对一些非办不可,但又有一部分村民反对的事,要善于做思想工作,讲清成破利害,善于统一村民的思想和意志,尽最大努力将村民的意见与村“两委”的意见统一起来。同时,对“一事一议”的项目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公开,特别是村中大事,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强对贫困村的扶贫攻坚,完善村级生产设施,增加其“造血”功能。利用今后一个时期大宗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国家尽快出台清缴农业税费的保全措施和政策,有效化解农村不良债务,并防止和减少村级新不良债务的形成。积极稳妥地探索村级集体资本的运营渠道和形式,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增加积累。

3、切实理顺“两委”关系,构建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委”关系的协调顺畅,而解决和处理好“两委”关系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一要把握一个源头,构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导机制。要大力构筑农村“两委”交叉任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领导体制,进一步规范“两推一选”方式,扩大党内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要依法对党组织和村委会候选人条件提出要求,从严把好“入口”关。二要抓住一个根本,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农村干部一“法”、一“条例”的宣传教育,使“两委”班子成员明确各自的地位、职责和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农村干部长效培训机制,提高他们强村富民,维护稳定的本领。三要落实一个机制,即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必须在照章办事,落实制度上狠下功夫,要建立“两委”工作和决策程序三项制度。1、“两委”联系制度。凡是需要决策的村务,如村集体经济立项、机动地发包、大笔财务支出、干部选拔任用等,都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按照村党支部讨论-“两委”会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程序进行决策。2、定期沟通制度。村书记、主任每月至少联系、沟通2次,重大问题的研究决定随时沟通。3、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对村“两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村级财务支出由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同签字,村委会每两个月向支部汇报一次工作,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汇报。改革村级工作考核办法,将党建、经济、精神文明及村级组织自身建设等工作捆绑到一起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挂钩。

4、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的成效解决实际问题,赢得民心,提高村级党组织威望。解决我区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最根本的就是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尽快富裕。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用发展的成绩、功效来衡量党建的工作成效。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要引领党员群众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从长远和战略需要出发,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培育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经济和支柱产业。应集中力量,集中资金,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基地规模,拉大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让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专业合作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大力推行品牌战略,扩大名优农产品的市场份额,确保农产品卖出去,卖好价,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二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办工业,利用我区农村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使工业经济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园区建设,以优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务吸引各类企业,形成产业和企业集群,吸纳农民就近就业,繁荣城乡经济。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使小城镇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平台。立足长远,集中力量上马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镇经济,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地。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和服务业,努力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务工经商,扩大就业,拓宽增收渠道。三要研究用活利于农民增收的优惠政策。做好土地文章,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使用的原则,放宽土地使用权,允许以土地资产入股、租赁、转让,实现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走以土地生财的路子。利用好国家的财税政策,贯彻执行好“一免两补”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走减负增收的路子。利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倾斜政策,抓好项目建设,走投资拉动增收的路子。利用好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走产业开发增收的路子。利用好国家大开发扶持政策,走加快发展增收的路子。

5、大力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活动场所的问题。由于我区一些地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在贫困地区财力比较困难,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村民议事无场所、党员学习无阵地、干部办公无设施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全区现有20个村,个村无办公场所,个村无活动场所,个村需要改建或扩建。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按照有关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加大基层组织建设资金争取力度,严肃申报和审批程序,严格资金和资产管理,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6、大力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强的问题。一是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继续选派部分优秀机关干部到基层组织战斗力较弱的村担任书记,切实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充分利用乡领导班子换届契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改进选拔任用方式,扩大识人选人视野,推行“两推一选”和交叉任职,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及时选拔到乡领导班子中来。二是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把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分级培训责任制,抓好乡干部和村干部培训,把党章、新农村建设、农村适用技术等作为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努力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7、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创建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按照“三级联创”活动的原则和目标要求,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推进措施,实现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提高。领导干部建立活动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指导。进一步完善区乡部门联村、领导干部联系户制度,大力开展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和好事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充分发挥乡党委承上启下作用。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乡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以外,还要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和场所的创建活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营造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上来。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转变职能、转变领导方式方法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鼓舞乡村干部斗志、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工作能力上,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规划,健全教育培训分级负责工作责任制。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各类培训基地、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注重培养发展一批党员科技示范户、党员文化中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把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进一步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大力营造良好环境,为乡土人才提供创业舞台。二是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大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知识青年、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加大35岁以下年轻党员发展力度,凡是在近二、三年来,没有发展35岁以下农村青年党员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每个村都有1至2名35岁以下的党员。做好女党员发展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女青年从家务中走出来,让他们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中一展身手。同时,进一步组织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注重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培养村干部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流动党员外出创业、回乡创业,大力实施双创双富工程,让党员能人为建设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三是不断深化“双建双带”“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对农村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建立起无职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长效机制,本着因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选岗、责任到人的原则,根据情况设定政策法律宣传岗、治安民事调解岗、党务村务监督岗、劳务输出引导岗、扶贫脱困帮带岗、科技致富示范岗、民情民愿收集岗、文明新风示范岗、信息咨询服务岗,让党员根据个人特长和能力素质实际,认领自己合适的岗位,并承诺每年做几件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事情,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对那些“双带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要进一步组织引导他们深入开展“双建双带”活动,进行分类积分管理,加大对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处置不合格党员。四是突破难点,确保流动、下岗职工党员纳入管理体系。抓好谈心教育。针对流动、下岗职工党员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以说服教育为主,耐心细致地作好思想疏导工作,经常谈心,到家中多次做工作,讲解党员义务和责任,消除思想顾虑。抓好感化教育。下岗党员的情况与流动党员有所不同,由于下岗党员思想比较消极,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施感化教育,让他们感到党组织还在关爱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感到党组织的温暖,推动流动下岗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9、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方式。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的活动范围发生深刻的变化,党组织需要改变原有的行政区划设置模式,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调动来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打破地域习惯,合并原自然村党支部,设立村党总支。同时,要根据新的农村经济组织的特点,充分体现党员的行业和岗位,创新实践“把党支部建在产业协会上、把党小组建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上、让党员的作用发挥在前沿阵地上”的设置模式,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二是加强党对弱化组织空间的工作覆盖。一些基层干部借口农村不再征收税费而懒于下基层,使党组织减少了联系群众的渠道,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功能相对弱化。同时,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方方面面显得缺乏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一些家族势力、宗教势力等有所抬头并迅速填补了弱化留下的组织空间,给新农村建设提出严峻挑战。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依靠在家的老年、妇女等群体,以他们中的党员为骨干,建立各种志愿性、群众性的社会文化组织,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进村等活动以及邻里互助、纠纷调解等工作,在党和群众之间搭起工作和沟通的桥梁,统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实现党对弱化组织空间的工作覆盖。三是选准配强基层领导班子领头雁。新形势下,“能人”当村官、“能人”治村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共识和着力点。基层党组织要针对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以及村级组织当家人难选的情况,深入推进“精乡强村”战略工程,配强基层领导班子领头雁,增强班子战斗力。选派的机关干部要做到处事公平、公正,真心带领群众抓发展,为群众办实事,把党员先进性和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四是搭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创新载体,搭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确保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要抓住“能人经济”这个农村经济的核心,大力实施以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工程;以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将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后配干部、将村干部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新农村带头人的“四个培养”工程等,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党员目标量化考核、“党员家庭”创评、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定责等活动,使不同类型的党员都能找到发挥作用的角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展示党员的良好形象。

10、农村两委“一肩挑”运作模式,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正确面对和妥善解决运作程序上的难题。一是必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提倡“一肩挑”,有一个挑得起、挑不起的问题。一定要视村情区别对待,宜兼则兼、宜分则分,不可强求一律、搞一刀切,决不能不顾各个乡农村的实际而简单地以“一肩挑”完成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乡村干部的执政能力。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长期有效、切实可行的监督约束机制。突出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理念,切实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防止因“一肩挑”而出现权力过分集中、“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和蔓延。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村委会(党支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质询制度等,同时切实抓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进一步完善村财务乡代管制度,要在防止“三公开”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上下功夫,以切实加强对“一肩挑”村两委的监督,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三是妥善处理好选举的后续工作,科学设置“一肩挑”的职能。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势必退下来的村干部要比以往的多。因此,要做好退下来的两委干部的安抚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新当选的两委成员的培训工作,以适应“一肩挑”两担的新要求。此外,“一肩挑”的减员减负作用应该肯定,但“一肩挑”不能是为了简化手续而简化民主,应该科学地设置“一肩挑”的职责范围,完善“一肩挑‘制度相关的监督制度和严格的罢免制度,把”一肩挑“中的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严格区分出来,不能把村里的党务和政务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