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县乡经济财政蛋糕情况调研
时间:2022-11-05 04:58:00
导语:做大县乡经济财政蛋糕情况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市财政局安排,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们财政局对本县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县乡经济财政蛋糕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公共财政对县乡政府运转保障能力现状及分析
(一)、现状
1、公共财政仅能勉强维持县乡政府基本运转。今年我县预算收入58000万元,预算财力19000万元。个人工资部分安排14500万元;城市维护费、教育费附加等列收列支项目安排1800万元;科技三项费、计划生育等各项法定支出安排300万元,归还农村基金会贷款900万元、世界银行贷款400万元。县级政府能够安排的公用经费只有1100万元,而要维持县乡政府的正常运转至少需要4000万元,缺口达2900万元,现有财力仅能勉强维持县乡政府的基本运转。
2、公用部分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办公经费上,我们只能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予以安排,这远不能满足各单位的工作需求。一些单位如党史办、对台办、老龄委、县志办、团县委、县妇联等办公条件二十年不变,300元的人头办公费还是按编制核定,正常的办公经费无法保证,有的甚至连电话费也缴不起。
3、乡村两级债务沉重,有潜在风险。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再无收入来源,原有债务无力偿还。到2004年底,我县乡级债务5309万元,村级债务5344万元,乡村二级达1亿元以上,乡村债务风险已成为引发农村不稳定的一大因素。
(二)、分析
近年来,闻喜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进入经济强县行列,财政却陷入了“富县穷财政”的怪圈。其主要原因是中央、省、市集中财力比例过高,县级财力增长缓慢,转移支付资金甚少,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县级财政负担过重,形成了事实上的鞭打快牛政策,严重挫伤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埋下隐患。2005年,我县收入预算58000万元,比2004年预算5亿元增加8000万元,县级财力仅为19000万元,增加不到1000万元。作为全运城市仅次于河津的财政收入第二大县,至今我县的170元地方津贴仍无完全兑现,住房公积金、取暖费、省政府第二次出台的100元地方补贴等更是无从谈起,与我县经济强县、收入大县的地位形成极大反差,对此广大干部职工怨言不断,形成许多不安定因素。
二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情况及分析(一)财政投入资金情况
我县共有十三个乡镇,农业人口326431人。2004年共有农村五保户227人,享受低保3773人,342个村卫生室,489名乡村医生。
1、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情况:2004年我县积极筹措资金,投入资金28.8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其中:爱国卫生经费2.8万元,用于沼气富民工程“一池三改”建设900座,投资18万元农发基金,向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投入8万元专项补助。
2、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情况:2000年对农村五保户投入资金48280元;2001年年投入48240元;2002年投入108240元,其中:五保户48240元,农村低保6万元;2003年投入163240元,其中:五保户53240元,农村低保11万;2004年投入380590元,其中:五保户54480元,农村低保326110元。2003年对农村医疗救助投入5万元,2004年投入10万元。
(二)情况分析
1、县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增长缓慢。2000年至2004年平均投入增长率为10%,人均0.3元,低于国家医疗水平,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要求县级财政应按每年每人0.7元补助,全年应补助23万元,实际补助11万元。对乡村医疗卫生专干补助应给予每人每月60元的保障,需要25万元,实际县财政只安排每人每月20元,投入8万元。农村的厕改工作也因县财政困难只是在个别村试点进行。
2、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不到位。2004年农村低保3773人,应投入872220元,实际投入436100元,五保户227人,应投入454430元,实际投入399950元。农村医疗救助急需进行,但财力达不到。
三公共财政对县域义务教育保障能力现状
(一)现状
1、个人部分:2005年全县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共有教师3700余名,人头经费预算4000余万元。教师工资实行银行,财政承诺每月25日到达个人账户。个人应得的收入不能按政策足额兑现有1省先后出台地方人均270元的津贴,我县只执行了100元。2全县教师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没有到位。3取暖费,上级规定年均900元/人,我们仍执行24.5元/人。
2、公用经费:2005年,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生60989人。其中中学20564人,小学40425人。按晋财教[2004]91号文件规定,预算内拨付公用经费标准为农村中学142元/生,小学100元/生;县城中学225元/生,小学186元/生,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做到逐年增长。我县学校公用经费2005年上级转移支付中学54元/生,小学44元/生。受财力限制,县财政只拨付了609890元公用经费(按生均10元),与省定标准相比差距甚大,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分析
义务教育保障能力极度脆弱。如上所述,由于县级财政捉襟见肘,对县乡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极其有限。目前除了保障公教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外,地方津贴、取暖费标准、住房公积金制度因财政困难不能完全兑现或难以推行。对于教育公用经费,除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教育经费外,县财政只能按照每生10元的标准安排执行。
另外城区学校设施欠账多。根据县委、县政府“企业集中,农民进城”的发展战略,全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达8万余人,上学子女有3千余人,县城与集镇的学校规模小,数量少,班容量大,按照有关规定,中小学的班容量最多不能超过45—50人。目前,县城内6所公办中小学,班容量均达百人,超过规定容量一倍之多,而县财政对改变此现状是有心无力。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县域经济发展对财政贡献分析
闻喜县自2001年实施“十五”计划以来,财政总收入由2001年的1.71亿元,以年增亿元的速度快速增长,2002年完成2.65亿元,2003年完成4.24亿元,2004年完成5.27亿元,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二,跻身全省财政收入强县行列。
但我县的财政收入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历年来我县的县级财力增幅很小:2001年1.48亿元,2002年1.83亿元,2003年2.25亿元,2004年2.77亿元,县级财力的增幅与财政总收入的增幅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县级财力中除去上级补助收入后,我县的县级收入更是增长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几年我县第二产业发展很快,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总收入的增长,但来自第二产业的主要税源——增值税,其上解比例很大。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增值税中央集中75%,留给地方的25%又分别被省、市集中了8.75%和8%,县级仅留8.25%。上解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过大使我县财政收入步入“财政总收入增长快,可用财力增幅小”的怪圈。
(二)财政支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途径
1、财政困难是影响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现行财政体制缺陷是造成县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应调整现行财政体制,提高县级财政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通过调整税种和税收分享比例,提高县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对增值税的留成比例,建议地方留的25%中,县留15%,省、市留10%。增强县级政府对自有资金的控制能力。
2、上级应加大对经济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现行财政体制已对收入悬殊的各县(市)的财力进行了调节。转移支付就应一视同仁,而近几年不是这样,即通过财政体制调节了高收入县(市)的财力,又通过转移支付进一步削弱了高收入县的财力。所以上级应加大对经济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对我县财政支持力度,以促使我县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地发展。
- 上一篇:县财政工作会议简报
- 下一篇:财政局过错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