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减免农业税看乡级财政的难处

时间:2022-11-05 12:09:00

导语:从减免农业税看乡级财政的难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减免农业税看乡级财政的难处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一直被作为重中之重在狠抓落实。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为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羽翼。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从今年起,除烟叶税外,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个百分点以上,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政策。笔者对这项政策十分赞同,但对于随后传出的消息就感到不可理解了,多家媒体都刊出了这样的报道:《中国省份宣布免征农业税,全面取消将提前实现》。在这里,笔者再次看到了中国人盲目的争强好胜和急功近利。

全面免除农业税对乡级财政的波及简直可说是负面影响,这是很难处理好,也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非农经济发达的江浙沿海地区,免征农业税还不会引起较大冲击,但是对河南、安徽这样欠发达农业大省来说,咬下这块硬骨头本就不容易,现在还要一口吞下个胖子,实在是做得太过陡然了。此外,是否减免农业税,就会如有些媒体说的那样,“农民自然增收,效果也会立竿见影”,还有待事实来说话。

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穷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农村太落后,基础建设太差了。一个农民,就算种地种成了百万富翁,如果还是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走“村口那条村里人祖祖辈辈都从那里走过”的泥泞小路,财富又有何意义?

这些设施建设要靠谁来做?当然是乡镇政府。然而,“中央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摇摇晃晃,县级财政哭爹叫娘,乡级财政集体逃荒。”当前我国各级政府财政状况的真实写照可是这样的呀!

“集体逃荒”,可想而知乡级财政是怎样惨不忍睹的状况。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多数乡镇都盲目上马了一批乡镇企业,到头来赔本的十有八九,乡级财政由此背负上了沉重的外债,只有靠贷款还债,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有些债务迄今尚未还清。此外,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制度,各种税收指标是层层下达的。省里完成不了就加到市里,市里完成不了就加到县里,但是加到乡镇的时候,已经到底了,再往后退就是农民群众,总不能将税收指标加到老百姓头上去吧?而此时乡镇承担的是超额的税收任务,完不成的话只好举债,用贷款来交税。

举债渡日,几乎是目前我国近半乡镇赖以运转的方式。

就说想修条路吧,首先要求爹爹告奶奶的到处批条子,土地局、公路局……吃吃请请,请请吃吃,谁也漏不得。好容易获得权限了,又得到处筹集资金。上级财政那儿好不容易讨来点,下面村里掏钱解决点,农民群众觉悟高再赞助点,余下的缺口就只有靠贷款了。

在我国,农业税是农业大省财政的主要来源。安徽霍邱县××年全县财政收入的来自农业税收。在部分乡镇,这个比例高达。仅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减免农业税对县乡财政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安徽省决定从××年起全面停征农业税,就好像在财政上突然砍出一个巨大的缺口,用什么来弥补呢?虽然全省从去年初就开始了财政体制改革,但是收效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必然会被省、市、县层层截流,最后真正划归到乡级财政的,又有谁能说清究竟还剩多少?前些天听说有专家提出,中央对农业税补助的转移支付应绕开省、市和县,直接面对乡镇,笔者认为是个不错的提议,虽然操作起来未必简单,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每分钱都用到了必要的地方。

说到此处,笔者不得不提一个不吐不快的问题。这些年媒体报道的侧重点都放在了农民身上,对直接面对农民的乡镇政权都采取了敌对的态度,张口闭口就是“老百姓如何如何,干部如何如何”,好像乡镇工作者都不是老百姓,而是旧中国的地主似的。他们是多大的干部吗?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也要养家糊口。他们在基层苦干个七八年,才能升到小小的科干。只是因为他们站在了政府接触农民的前沿,于是所有的矛盾都汇集在了他们的身上。

笔者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任乡长拖欠债务年》这样的报道,无一例外提出的都只有指责。试问这些媒体对实际问题到底进行了多深入的调查?欠债还钱固然天经地义,但在财政连政府的正常运转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让乡镇拿什么来还债?难不成要把职工都赶到大街上然后卖了办公楼?又或者集体卖血?!在笔者比较熟悉的安徽省某乡,乡政府仅能保证职工的基本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至于其余的三成左右,只能到年终时向企业借贷来发放。

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待遇低下,乡镇工作者本身就是个人心特别容易动摇的群体,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他们的问题,基层政权一旦动摇,于我国而言,无异于大厦将倾。如果能对乡镇机构进行适当精简,将部分工作者调离基层,安排到社会建设需要的其它岗位上,不但能省下大笔开支,使紧崩的乡级财政松口气,也将有利于乡镇政权的稳定。

说到底,处理“三农”问题要求的是“治本”的法子。而现行的很多政策,如农业补助,就是个很浪费的治标之法。多发几十块钱对于农民改善生活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还不如将这笔资金集中起来,做几件造福一方的好事。对于农村,要取得经济上的发展,不是将更多的人留在黄土地上劳作就能达到的。对于农民,要提高他们种粮的积极性,不是给他们省下几百元钱就能解决的。对于农业,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仅靠“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