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03 12:02:00
导语: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县内有丰富的水电、煤炭、板石资源,也有中药材、茶叶、魔芋等多种农副特产资源。特别是中药材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素有“天然药库”、“中国黄莲之乡”之美称,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何利用好我县丰富的药材资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我县药材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政策引导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县药材产业发展的力度显然不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一是产业链尚未形成,组织化程度不高,各个环节过于分散,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产业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闲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影响了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药农种植技术传统落后,药材品质差,不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我县中药材规范种植起步晚、基础差,药农种植技术传统落后,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药材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尚不成熟,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过多过杂,无强有力的主导优势品种,药材品质良秀不齐,很难大面积推广种植。三是较低的产业效益。目前我县的中药材产业,既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又没有专业的药农协会组织,药农药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无序竞争,导致整体效益不高,产业优势没有得到正常发挥。四是发展机制不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药材产业的引导上力度显然不足,基本处于原生状态,严重制约着我县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五是药材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售的中药材产品一般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多,深、精加工
产品少,加工增值一片空白,大大降低了药材附加值,药农收入得不到保障,药材种植无积极性。
我县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针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我认为我县的中药材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富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延长产业链,逆向抓产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过去药农“种植”——“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强调控力度,扶持药材加工企业,同时引导药材加工企业依托本地能生产的药材原产品加工增值,让企业的生产带动药农的规模种植,引导药农以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品种,逆向抓产业,加强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新药、功能食品、生物农药等终端产品的开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壮大产业实体,使我县中药产业向着产业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争取资金支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上级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安排适度的中药材产品研发资金和生产扶持资金,对重点产地、重点品种予以扶持,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中药加工企业,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使我县的中药材上品种、上档次,提升附加值,打造我县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主导产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
三是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生产。发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水平,推进中药材科技进步和产业现代化进程。
四是因势利导,建立中药材中介服务网络。组建涉及中药材产、供、销各环节的中介服务组织,使农户、企业、相关技术部门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形成组织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现代化发展格局,提高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促进产业各环节的和谐发展。
五是成立药农协会,保护药农权益。组织专业协会,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将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户牢牢地团结在协会周围。通过协会,不断地向广大药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与咨询,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药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通过协会和企业签订订单,减少风险,让药农放心种植,无后顾之忧。
- 上一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腐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 下一篇:某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发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