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时间:2022-10-30 11:24:00
导语: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以后,触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推动农村各项改革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改的是税费,动的是全身。其结果不单单从根本上治理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着重大的经济影响;同时也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有着重大的政治影响。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无疑对保证税费改革的实际成效、促进村级组织在税费改革后的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组织力量,对我区税费改革后的村级组织运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农村税费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既化解了民怨、密切了干群关系,也给村级组织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农民负担有所减轻。税费改革前,全区农民合同内负担××××万元,人均××.××元;合同外负担××××万元,人均××.××元。税改后,全区农民合同内负担××××万元,人均××.××元;合同外负担取消,共减少人均负担××.××元,减免率××.××%。全区还统一取消了镇统筹××*万元,取消了专门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万元,取消了屠宰税*万元。对农民承担的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采取逐年递减、*年过渡到位的办法,逐步取消。尤其是农村教育集资费的取消,更是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丹阳镇的每个农民减免教育集资费××元。我区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如章村、机场、古泉、锁石等村,过去农民的各项农业费用都是由村里支负。税改后,农民税费负担反而有所提升。这些村也及时采取措施,从集体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每亩每年补贴农民××元至××元不等,群众非常满意。
二是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农民合同内只负担农业税收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通过建立"农民负担卡"、下发“纳税通知书”等措施,规范了税费收缴行为,让广大农民清楚自己的负担,改变了过去税费不分、税费混征的现象。“交费”变成了“交税”,“任务”变成了“义务”。因而农民的纳税意识有了增强,纳税积极性有了提高。税改后,农业税收征收模式由以往“登百家门、收百家费”、“一年四季忙收钱”的催收催缴,变为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把基层干部逐步解脱出来,既避免了因收费同农民的磨擦和纠纷,又使基层干部能集中精力搞好服务工作,从而在机制上缓解了农村的干群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的稳定。
三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税费改革将村里生产、公益事业资金和用工交给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自主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民主权利的落实,促进了农民群众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税费改革使村务管理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变为“公开民主式”,对村干部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征税过程中,全区还普遍实行了“四个到户”,即计税面积核定到户、税收任务落实到户(上墙公布每一个农户的税额)、“纳税通知书”送达到户、税票开具到户(坚持“一税一户一票”,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有效地提高了纳税的公开度、透明度。
农村税费改革给村级组织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显现的,也有潜在的,两者都不能忽视.
1、村级收支矛盾突出,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面临困难。由于村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一些过去主要依靠村提留收入维持运转的经济薄弱村而言,新增的两税附加和财政转移支付的收入,与取消的村提留收入相比悬殊较大,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状况,给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困难。以铜井镇为例,税改前全镇村提留款共××万元,村均××万元;税改后,全镇两税附加共××万元,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万元,两项合计××万元,村均*万元。而事实上,该镇每个村每年的各项支出,包括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计划生育、行政办公经费等,至少需要××万元。一方面,收入来源减幅较大;另一方面,必要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的不平衡性日趋明显。就全区而言,两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新增税补助三项合计为××××万元,平均到××*个村,每村仅有*万多元。而且这××××万元也只是“帐面数字”,实际支付到村里的还会有所折扣。集体收入的减少,一些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其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难以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2、村级债务沉重,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村级债务问题本来与税改并无直接关系。但税改切断了以往村里逐步消化债务的一些渠道,使得村级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全区村级硬债约有*.*-*.*亿元,其中一半是金融债。铜井镇共有村级债务××*万元,平均每个村近××万元,其中合并的牧龙村仅应付私人款就达××*万元。陶吴镇村级债务为××*万元,负债最高的村为××*万元,最低的村为××万元。对多数村而言,两税附加和转移支付只能保吃饭,而无法化解债务。一些村干部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产生了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村级债务也给目前的税费征收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农户手中拿着集体打的欠条要求抵税,而按照有关规定,白条等债权凭证不能用于冲抵税款,从而增添了村干部的工作难度。
3、“一事一议”的推行,给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新的课题。税费政策明确,在三年内逐年减少直至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今后村级兴办水利、改造低产田、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实行一事一议,群众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多数农民的小农意识较强,议事决策水平不高,缺乏集体观念和长远观念,思想难统一,资金难筹集。特别是有的农民对一些公益事业受益不平衡斤斤计较,使得这些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给村级组织为民办实事带来不利影响。
4、税收方式发生转变,村组干部的工作方法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税改政策明确规定,两税及其附加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但目前财政部门的工作力量难以适应地域广、农户多、征收难度大的工作现状。全区应征税农户有××.××万户,而财政系统的干部只有××*多名。其结果是,本应发挥协税、护税作用的村干部仍然是征收主力军,仍然处于矛盾的焦点。征管主体的不明确,使村干部事权不清,难以真正从繁重的征收任务中抽的出身。加之在实施村组合并中,各镇普遍对镇管村干部进行了精简,但“减人未减事、减人未减要求”,每个村干部只得身兼数职。湖熟镇湖熟村在合并后有××××多人口,精简前村干部有*人,精简后只有*人。面对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任务的繁杂,不少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在发展思路、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上有所欠缺。
5、待遇落实不到位,村组干部的稳定问题亟待解决。一直以来,村干部待遇偏低、后顾之忧无保障是较为普遍而又没能切实得以根治的难题。其中尤以村干部报酬拖欠问题最为突出。税改后,收费断路带来了村级收入的锐减,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截止今年5月,全区共拖欠村干部报酬达××××多万元,拖欠时间最长的达××年以上,拖欠额最高的达*万多元。在解决后顾之忧上,尽管有的镇实行了村干部养老金保险制度,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保险金底数较低,铜井镇的村干部退休后每月只能拿××*-××*元,并不能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另外,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和乡镇机构改革在即,原有的村干部分流渠道基本被堵死。经济上没有“盼头”、政治上没有“奔头”,直接导致了为数不少的村干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另外,精简后的村干部还面临着“下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如得不到妥善安置,很有可能成为影响一方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村干部队伍,是各级党组织的当务之急。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既要应对税改,也要跳出税改,必须用综合治理的办法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
---在加强班子建设上出新招,切实做到“有人管事”。"牛牵鼻子马抓鬃",坚持以班子建设为重点,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一是“选”,即广推慎选,增强责任。通过外部引进、机关下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等途径,进一步拓宽村干部的选拔渠道,尽量扩大民主,选贤任能。继续推行村党组织“两推一选制”、村委会“直选制”、其他村干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等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这有利于调动新任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丹阳镇从改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党员业主中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激”,即深化改革,政策激励。在政治上,要结合税改,积极探索村支部书记“公职化”管理的路子,把村支部书记列入公务员行列,由乡镇财政发放工资。对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为农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村支部书记,能提拔的尽量提拔使用。在经济上,尽可能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原则上其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要鼓励实行规模效益工资制,多劳多得。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养老金保险制度,采取个人拿一点、村集体补一点、乡镇财政贴一点的办法,不断增加投保标准、扩大投保范围。三是“惩”,即完善监督,重奖严惩。大力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年初,乡镇党委制定出明确的年度工作目标,与村支部书记签订责任状,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一律公示,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未完成任务的予以处罚。
---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上寻良策,切实做到“有钱办事”。村级集体经济是“富民经济”、“兴农经济”,是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唯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服务功能增强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党组织也才能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一要妥善处理村级债务。在摸清实情、建立详细台帐的基础上,本着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着力解决债务问题。对以村名义为企业借款的,把债务划转给企业,实现债务划转减债;对停产倒闭企业的厂房、设备等资产,按规定程序公开拍卖或租赁,实现拍卖还债;对各种往来欠款及历年税费拖欠,实行清收还债;对土地、山水资源实行综合开发,增加发包收入,实现增效还债。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二要积极盘活现有存量。紧紧抓住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契机,在现有资源上做文章,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尤其要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出让或租赁办法,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合理收取土地级差地租,增加集体收入。同时要加大农机、水利设施使用权和受益权的出售、转让力度,转换小农场、小林茶场、小渔场经营机制,努力提高营运效益。三要大力培植区域规模。要改变过去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做法,实施区域开发、规模开发,从一村一品入手,走一村连几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同时,对产品进行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实行统购统销,避免单打独斗或压价竞销,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效益;逐步将产品由粗加工转向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的含金量。要抓住工业经济的“二次创业”契机,大力发展工业园,全面规划、短期实施、滚动开发,再创工业经济新高潮。四要切实做好经济薄弱村的帮扶。继续采取党政领导帮、政府部门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具体措施,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进一步强化责任制,不脱贫就不脱钩。同时,要逐步实现从送钱送物向送科技、送服务的转变,从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的转变。如东山镇实行了开发式互惠、有偿帮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帮扶单位的积极性。
---在实现规范管理上花力气,切实做到“有章理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以实行依法治村、村民自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一要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的各项制度,使之与税费改革相适应。要在总结近几年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适应税费改革和配套改革要求,特别是结合村组撤并、区划调整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党支部党内活动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党支部生活制度和村务管理,使村里的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对敏感的村级支出问题,可实行集体审批制。二要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农村工作水平。村干部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首先要考虑有无法律依据,是否违法。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有关岗位专业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要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推进村级民主建设。村干部要带头遵守和模范执行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做出榜样。要继续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坚决防止和杜绝搞"两本帐"等各种形式的假公开。每一次村务公开后,要认其听取和收集群众的反映和意见,适时向群众反馈。
---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有能办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顺民心、聚民力、带民富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使得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与税费改革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是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按照“发展生产力、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和改造广大村干部的思想,树立奋发有为的竞争观、迎难而上的创业观、善于发展的创新观。教育要本着小型、灵活、务实的原则,坚持理论灌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典型引导与普遍提高相结合,知识更新与实践提升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党校阵地,采取办短训班、专题讲课、送出去培训等形式,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经济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着力培植一批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二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干部老龄化、后继乏人的状况,要抓紧落实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计划,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抓培养,提高素质;抓锻炼,提高能力;抓特长,定向培养;抓考察,动态管理;抓滚动,保持一池活水。要实行推荐、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制度化,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区在学教期间推行的选派经济薄弱村的村级后备干部到经济强村挂职锻炼的做法,促使其早日成熟。三是抓好村干部的监督。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离任审计等制度,实行对村干部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在强化作风建设上抓深入,切实做到“有心做事”。村干部的工作直接面对农民,其一言一行往往更能代表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作风硬带来工作“硬”,有“心”做事才能做成事、做大事。一是增强群众观念,倾注一个“情”字。要彻底根除“思想上淡漠群众、心理上疏远群众、行动上背离群众”的错误做法,学会运用说明教育、示范带动、指导服务和民主协商等方法和农民“打交道”,切实做到以心换心,以情报情,拆掉干群之间的“隔心墙”,这样才能交上群众朋友、听到群众心声、掌握真实情况,才能办好群众满意的事,赢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二是树立服务意识,融入一个“优”字。为群众谋利益,最基本的工作就是为群众搞好服务。村干部要在发展生产、结构调整、技术推广等方面给农民以帮助和指导,在致富农民上多想一些办法,多找一些门路,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要通过大力开展“支部办实事、小组解难事、党员做好事”等各种载体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量释放。三是改进工作作风,突出一个“实”字。要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村税费改革的具体规定向农民讲深讲透,力戒方法简单、粗暴。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力戒强迫命令,瞎指挥。要把“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的“进村住户”等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经常深入田头、户头,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怨忧,努力在想问题、办事情上与群众所思、所盼相一致,“办群众想办的事,作群众满意的官”。
- 上一篇:派出所改革情况综述
- 下一篇: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