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19 05:48:00

导语:关于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根据地委领导的指示,为了全面掌握我区产业、产品、所有制结构及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找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使我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确保生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地委政研室于今年上半年对我区经济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两会”精神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继续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发展特色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7.3%,连续20个月保持了7%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按新的产业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完成0.76亿元,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经济格局有进一步的转变,三次产业比重为34.7:20.8:44.5。

(一)林产工业稳步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林产工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3.8%。通过产业产品结构我区林产调整,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优化资本结构等措施,林产工业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林产工业企业已开发出了以集成材、拼版、细木工板、建筑模板、家俱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和名优产品。我区林产工业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加强,林产工业企业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培育出了一批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形成产业“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二)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我区各地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继续加大企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作物种值面积为8777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58576公顷,同比增长6.8%;经济作物28414公顷,下降24.6%;饲料作物780公顷,下降3.3%。粮、经、饲作物比重由上年的58.8:40.4:0.8调整为66.7:32.4:0.9。

(三)绿色食品业迅速崛起。全区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绿色产业。2003绿色食品标准监控种植面积58.3万亩,同比增长2.6%。1—5月份主要绿色产品销售收入为3168.1万元,增长43.3%。全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加,在北芪神、丽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具有市场的占有率、辐射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档次高的产品在绿色食品资源的开发,如图强公司矿泉水、都柿、亚格达等本地山特产品为原料绿色产品的龙头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种类等方式,使企业效益稳步攀升。

(四)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我区特色养殖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上半年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1.21亿元。一是重点蓄种存栏大幅度增长羊、牛、鹿的数量分别达到7.8万只、2.3万头和1823头,同比分别增长77%、23%和127%。貂、狐、兔、鹅等也正在积极扩大规模。二是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措施得力。今年地区将发展特色养殖业列为今年十大专题推进重点工作之一,层层落实领导责任,狠抓落实。各地也都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如呼玛县筹集100万元资金,采取1:2的形式匹配用于再购进绒山羊1万只,同时采取招商引资办法,扩大养殖规模,年末可达到4.1万只。塔河县筹集特色养殖业贷款贴息额100万元,为群众贴息贷款。呼中区采取三个1/3的办法(养殖户1/3、包扶单位1/3、工会借款1/3)筹集资金60万元用于发展养羊等.图强公司按照“山上特色养殖建基地,山下招商引资搞加工”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扩大珍贵皮毛动物养殖基地规模,大力发展獭兔、鹅等特色养殖。

(五)对俄境外采伐步伐加快。今年我区把境外采伐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境外采伐的规模逐步扩大,木材采伐量逐年增大。今年上半年完成采伐任务11.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3.3%。从2000年到今年4月已累计完成木材采伐量33.9万立方米。目前全区已有8个林业局实施了境外采伐项目,其余2个局也在积极筹备。各林业局精心组织深入实地调研,考察寻找合作伙伴。利用地缘和地域优势,通过直接与俄罗斯合作、林业局与外地公司合作、劳务输出等形式发展境外采伐业务。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对俄采伐的新突破。

(七)、个私经济稳步发展。在全区非国有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下,全区上下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发展个私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个体私经济实现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税收3066万元,增长37.9%,占全区总税收的19.4%。自营经济产值达6.8亿元,实现增加值3.38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全区从事自营经济的已达46153户、71642人,累计安置企业富余人员达2万人,使7000户贫困职工脱贫。各地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切实加大服务力度。以实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不断加大在政策、项目、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如把职工自营经济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真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营经济工作领导体系,做到分工明确,包片负责,层层落实责任,积极扶持引导广大职工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我区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近几年的发展动态分析,经济结构调整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县、区、局对结构认识程度不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受“独木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县、区、局还是围绕着以发展林产工业为主的思路,把农业和畜牧业放在次要位置。受旧体制观念的影响,市场观念不强,市场经营意识较淡泊,仍处在自我发展及分散。有些地方想发展畜牧业又担心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不干发展畜牧业。

(二)县、区、局在发展非国有经济受招商引资奖励不活积极性不高。

由于几年来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时,不按政策规定确定资金承担单位,致命基层领导怕承担奖金,不愿上报招商引资成果。导致个私经济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技术素质差。一些县区局受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陈腐观念影响。地委、行署先后制定出台了一些鼓励、培育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但有的地方在执行有关政策时,措施不到位,导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

(三)林产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大,后续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非木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各地已形成一批具有名优产品、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林产工业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独木经济”的经济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新兴产业项目少,替代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大项目库建设还在建设中,缺乏大项目支撑,导致发展缓慢。

(四)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个私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单位的领导在观念上很落后,在招商引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重视不够。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的县、区、局成立了经济环境投诉机构和服务机构。各地执法部门执法不公和执法水平不高还很严重。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差在办理业务时“吃拿卡要”和“三乱”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招商引资奖励兑现难。强管理、轻服务,制约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使县、区(局)的个私经济出现参差不齐现象。

(五)项目建设上存在问题,缺少高科技含量项目。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的项目少、深度浅,对区域经济有拉动力的项目少。项目谈判人员在事业心、国际惯例、谈判技巧、专业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新项目规模能力不够,对经济的贡献率小,虽有所发展,但实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二、对下一步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近几年来,我区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做了不少新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当前的形势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实施天保工程、享受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有利时机,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高起点地发展特色经济,实现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发县(区、局)域经济,积极谋划结构调整。

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我区的资源,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建设“龙头”,突出重点,全面发展。调整存量资产,整合企业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明确我区下一步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发展项目工作不能盲目,要以转产、技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林产工业上规模,上档次。在确保现有企业达产增效的同时,尽快建立起符合林区实际的多元经济支撑体系和与市场经济、生态林区建设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集中资金建设和改造一批对林区经济发展起拉动作用的大中型骨干项目。按规划和布局进行有序调整、调控、杜绝一哄而起,在岭南地区可以发展以绒山羊为主,科学规划,超常规养殖,迅速形成规模。北部县区局,可从自身气候特点出发,选准项目,既发展狐、貂等珍贵毛皮动物,积极探索走出自己的路子。重点把漠河的旅游业做强做大,把漠河和加格达奇旅游景区建设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下大力气打造加漠精品旅游线,搞好漠河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可研报告,为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做好准备。呼中、新林、塔河、十八站的林工业基础好,要大力发展林产工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花大气力搞好木材精深加工业。我区林产工业具备一定的基础,立足我区的资源现状,借助于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积极谋划改造建设一至两个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本区产业有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对我区现有林产工业企业和项目,要加大资产重组、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界限,整合资产、设备、技术和人才,按市场经济要求,筹建专业性集团,实现集团化运作。对市场前景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加大扶持和技术改造力度,限期达产达标。

(二)发挥我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业、林产工业、畜牧业、北药开发业和生态旅游业。一是突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响兴安绿色牌。我区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结合当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实际。要做大产品的深精加工,创知名品牌,闯国内国际市场,联系农户和自营经济户上下功夫,争取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较大的绿色食品的开发加工基地和绿色食品种植基地。要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依托北奇神、林田、丽雪公司等知名公司和知名名牌,通过集团组建实现“六个统一”,形成整体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集中资金,共同打好大兴安岭的“绿色牌”,拓宽国内外市场。二是大力开展北药开发业。以北药资源开发为依托,带动全区中草药的综合开发。在选择上要做到高起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走中药西制的道路。要以野生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对重点药材进行科学认定,在中草药种植、收购、销售和药品开发做文章,力求有所突破。三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大冰雪、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北极光等旅游资源,努力促进旅游业尽快上规模、上水平。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大兴安岭经济的突破口来抓,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净化环境、优化服务,努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在发展特色养殖业上要有新突破。根据我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按照我省提出把我省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总体要求,确定我区以发展牛、羊、鹅、兔为主要的食草型畜牧业;以狐、貂、鹿为主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充分利用岭南、呼玛两个开发区农户经营土地面积大,周边紧靠山林、草原和水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牧业。根据畜牧业发展先进地市,发挥养殖、屠宰、精深加工项目拉动作用,筹建我区畜牧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组织农户建立广泛的家庭养殖。四是发展外向经济大力发展对俄采伐。发挥地缘优势和森工采运企业优势,向俄罗斯市场进军,大力推进对俄采代。要搞好规划,树立长期发展思想,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调动各林业局的积极性,吸引多方力量把境外采伐做大。继续把境外采伐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中以推进,优化推进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林业局。

(三)所有制结构

要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wto规则的、长期稳定和明晰的林业产权制度。在结构调整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系统在新时期的体制创新,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和家庭林场。对我区的现有国有小企业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退出国有资本,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进一步改革对企业的科技分配机制,积极鼓励以技术、智力、才能等要素入股参与分配;要通过及时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既有利于人才流动、人尽其才,又能吸引人才的管理体制。要努力进行管理体制的组织形式创新。对我的森林资源增长、企业振兴、职工致富为目的,采取职工分户承包、集体承包等形式实施有效管护,。要进营林组织形式创新。

(四)企业组织结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加快公司制改造步伐。重点是逐步完善林业局和各类直属国有企业经营运作机制,强化市场导向,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剥离各类社会职能。在有条件即产权可以多元化的前提下,对林业局进行有限公司制改造。继续加大林场、贮木场撤并的力度,加大人员分流和再就业的力度,实现林场自立。针对部门和行政区域分割的状况,进行资产、企业、产业和产品的整合。打破县区局和部门的界限,进行资产和企业的重组。建立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实行产业化经营,从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在岭南开发区及沿江一带,组建一些中小企业国工农产品、畜牧产品,做为绿色食品业和旅游记念品的生产基地。

三、保证措施

(一)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从国际国内的形势看,经济结构调整迅猛展开,经济全球化的步子加快,科技进步突飞猛进,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新产品层出不穷,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在各国之间竞相追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林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低价林木产品大量涌入,带来巨大冲击,使国内林木产品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从我区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森工采运业由于可采资源衰竭已开始萎缩,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虽已有一定规模,但尚不足以支撑林区的经济和社会。我区所有制结构单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导致经济发展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区实际出发,顺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新审视结构调整的现状,科学地规划和预测未来,整体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实施。要真抓实干,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对结构调整的论证、决策、实施、经营过程中出现人为失误,造成损失的,应予追究责任;对调整结构消极应付、迟迟不见成效的,应予调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结构调整必须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在统一规划、科学调控之下有序进行。一是请专家论证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对产业调整的方向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宣传等事项,请国内、国际资质较高的咨询机构或经济专家予以分析论证,以准确定位。适时调整、充实、完善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和某项产业发展规划,如对发展绿色食品业、林产工业、畜牧业、旅游业和北药开发业等规划,都应这样论证。吉林森工集团请德国的罗兰、贝克公司、河南安阳机床厂请经济学家钟朋荣等9位专家的论证,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科学制定、调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切实可行、措施要具体得力。特别是一些大项目的建设,必须在全面、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杜绝临时拼凑,几个人捏点子,致使可研报告仅具可批性,而无可行性。从而既避免投资分散,乱上项目,又防止投资无回报,甚至上一个项目背一个包袱。三是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上,应从各地资源、人才、技术、基础等条件出发,合理布局。各县区局应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开发独具特色的产业、产品,形成自己的支柱,避免雷同。如加格达奇应以绿色食品等为重点,呼中应以林产工业为重点,塔河应以畜牧业(产加销中心)为重点;漠河应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等等。这些重点应辐射周边,周边为之配套生产、提供原料、零部件、半成品等。四是实施科学有力的调控。按规划和布局进行有序调整、调控、杜绝一哄而起,打乱仗;重点谋划、实施好几个大项目,集全区之力予以实施。建立松散型的咨询研究机构。由经济研究、综合、执法、专业部门和企业的领导、专家参加,不定期地研究产业、产品调整、项目论证、市场开发等问题。尤其对新上项目的论证,应综合、集中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防止单个部门、单位的偏颇、狭隘或有意造假。五是搞好项目储备。虽然对一些项目有些人说得头头是道,但到关键的时候却往往拿不出可研论证。因此,应加大项目可研论证工作,凡有条件、有资源、市场有前景、开发有效益的项目,都要搞好前期论证。对重点储备项目地区应组织进行重新论证。各地、各部门应设必要的前期工作费用,以开展此项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三)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我区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和必然选择。通过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引进应用高新技术和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为重点,以新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企业、政府和社会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新体制及风险投资机制。二是大力提高新产业、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新产业、新产品,如绿色食品业、北药开发业等,应积极引进使用高新技术,以产品的高起点、高性能、高技术含量赢得市场、赢得效益。三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区人造板生产设备、大多技术落后、工艺老化,应切实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不断提高其技术、工艺水平。

(四)创建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结合学习浙闽经验,营造最优、最佳的调整和发展环境,提供最好、最高的优质服务。各行政执法、经济综合、杠杆部门和政法部门,应结合新形势,制定真正优惠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开发新产业、新产品,兴办新项目、新企业,以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吸引外来客商经商办企业和从事城市建设改造等方面,都要全面放开搞活,简化审批程序,坚持“一站式”办公,突出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坚持特事特办,善于变通。有关经济结构调整的新产品、新项目、新企业等问题,要确保各方服务到位,一路绿灯放行,凡有阻碍、一律追究责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营造有利于加快结构调整的宽松环境。要突出加大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对特色养殖、职工自营经济等,既要充分发挥储金会资金的作用,又要积极寻求有关专项贷款及金融机构贷款的支持;如对颇有前景的养鹿业,可采取贷款给养鹿大户,由大户对小户以“放母还犊、还茸”、小户首付10-20%购物款的形式,推动养鹿业发展。对特色养殖业有关管理、饲养、防疫、治病等知识培训和技术服务以及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化服务必须到位。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抓住实施“天保”工程和享受西部开发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大项目的可研与开发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努力使更多的项目列入西部开发范围,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省财源建设项目之中,以此推动结构调整;抓住我区被列入生态保护示范区的机遇,争取有关政策、项目和实行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和层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围绕调整重点筛选一批项目,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参与我区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

(五)制定政策,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各县区局要不拘一格选拔能人来抓好畜牧业,对于这方面有特长的可以在分配、职级等方面坚持从优,为我区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加对财税体制的创新,增强财税活力。负责组织县域内的各项税收,凡是上缴地区性财税的收入可以按比例留给县区局使用,调动各县区局的各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