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和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02 10:43:00
导语:农村党建和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为一名区县层面的党务工作者,能够参加今天的这个座谈会,既感到十分荣幸,又感到机会十分难得。借此机会,下面我把某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某区是某市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共有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15个行政村。区委直属党委(工委)24个,其中,8个街道党工委,1个直属机关党工委,15个系统党委。全区共有基层党支部(总支)508个,党员8810人。
一、农村党建工作
某区现有15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38人,总户数3,890户。共有15个党支部,党员274人,其中“两委会”班子成员102人,村党支部成员51人。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都市村庄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和社会稳定三大任务,以创建“五个好”基层组织为目标,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强都市村庄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了全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
我们从新形势下城区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实施意见》,落实了区委、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各行政村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全区构筑了区委宏观指导,区委组织部重点督导,区农村工作局党委具体实施,各涉农部门协调配合,各村党支部积极落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二是明确了区委书记、区农村工作局党委书记、各村党支部书记抓“三级联创”工作的三级责任人职责体系,进一步落实了各级领导干部村级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包片、原创:干部包村等各项制度,实现了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工作的认识、责任、措施、工作的“四到位”,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教育,强化培训,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制订了全区农村干部教育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机制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是学习方式上讲求多样性。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参观先进单位、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丰富政策理论学习的形式。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我们根据年度任务的不同,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近几年主要以“城中村”改造和思想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为重点内容对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大政方方针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论述,开展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和艰苦创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三是在教育效果上注重实效性。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和“实际、实用”的原则,先后组织农村“两委会”干部参加了城市规划法、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立项及审批实务等各方面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专题讲座,使大家在熟悉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程。
通过以“三级联创”为切入点的一系列党建载体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村各项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村两委会班子干部队伍整齐,关系协调;经济逐年稳步递增,15个村经济总收入均在3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基层干部以优良的为民服务行动,主动为民排忧解难,化解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使“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以“五个好”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村工作局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局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作风集中整顿、“论团结”、“论勤政”、“论廉政”和“创佳争先评差”等学习教育和研讨活动,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全体干部的头脑,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局党委组织优势。一是健全完善包村制度。重新制定了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目标任务,并抽调了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成立了驻村督导组,对“两委会”矛盾突出的村先后进行了两次集中整建,较好地扭转了后进村的面貌。二是培养典型,抓点带面。在北沙坡村和南关村开展“三级联创”试点工作,帮助该村先后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17项制度。同时,召开全区农村规范化建设现场会,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全区村级各项事务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创新制度,扩大民主,积极探索都市农村党建工作新途径
一是切实加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着眼于有效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研究制定了党支部书记主持下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和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进一步理顺了“两委会”的关系,实现了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二是加快农村基层民主进程。我们积极推行以“党内外推荐,上级党组织考察,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制度,不断改进党支部换届选举的方法和程序,扩大了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将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公认,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进班子。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我们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1+1双联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同时,严格规范程序,实行“公示制”,使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中出现的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权益保护等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根据市委组织部的指示,今年二季度,我们在组织全区8个街道党工委,深入地区非公企业、区内重点项目工地、大型建筑工地、大型综合市场及劳务市场,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就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区农民工群体及其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某区农民工群体基本情况
某区地处某市中心地带,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71万,辖区内商业网点、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较为集中,吸引了大批外来农民工。目前,流入我区的农民工总数约为14,356余人,其中男性占98.4%,农民工党员为149人,占1.0%,入党积极分子294人,占2.0%,年龄结构在21—40岁之间的占66.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0%,从事建筑、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占99.7%,平均月工资收入200—500元的占52.0%,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的占58.4%。
二、开展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就城区农民工总体状况而言,农民工群体具有文化素质较低、工作流动性大、党员比例明显偏低;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型集贸市场、建筑行业和劳务市场。基于这些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普遍具有难易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一)在农民工群体集中的领域建立党组织
1、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由于农民工主要集中于城市非公组织中,积极在非公组织组建党组织,加强非公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是做好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们在辖区内的71个非公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其中涉及农民工群体的组织达51家。
2、在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党组织。在许多商业市场中,存在着大量来自农村的商品经营者。随着城区大型商业集贸市场的不断建立,为在这一领域建立党组织,对市场中的党员经营者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我区先后建立了建设路“双拥市场”党支部,太乙路铁永坊市场党支部,这些市场党支部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城市拆迁改造等原因,这两个市场已不存在)。去年以来,我们又在文艺路地区的李家村服装城成立了市场党支部,为在集贸市场经营户的农民工党员中开展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
3、在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在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我们明确要求各街道社区建立“八个一”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其中之一就是在各社区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这一机构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党员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据统计,有40余名农民工党员曾经到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进行过登记和过组织生活。
(二)加强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在不断扩大非公党建工作覆盖面的同时,我们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较为集中的非公企业和集贸市场,着力巩固党的阵地,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大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力度。我区非公企业陕西亚鑫餐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目前有党员19名,入党积极分子约50名,其中农民工党员有12名,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45名。公司党组织在开展党组织生活中,通过支部学习和丰富多采的支部文化生活,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员工在提高政治理论和文化素质同时,也为企业的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公司支部为了调动农民工党员的入党积极性,采取对纳新农民工党员后,给其输出地党组织和本人家庭发放喜报的方式,极大地鼓舞和触动了入党的农民工和其他员工,为企业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政治氛围。文艺路街道党工委在李家村服装城农民工党员经营户中开展争做“模范党员经营户”活动,为讲诚信、守信誉的党员经营户颁发“模范党员经营户”牌匾,为市场党员经营户办实事、解难题,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地增强了党组织、党员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吸引了一批积极靠拢党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许多原来不愿暴露身份的农民工经营户主动向党组织亮明了身份。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培养非公企业和市场中的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80余人,10余人加入了党组织。
(三)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增强党的感召力。
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是农民工群体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实际困难,是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有力切入点。
1、开展文明市民教育进工地活动。农民工群体大量存在于城市建筑工地,据统计,我区目前现有施工工地54个,外来农民工5千余人。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文明市民教育活动,有助于农民工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寻找并发挥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我区精神文明办公室通过指导全区各
街道建立文明市民总校和社区文明市民分校开展教育活动把农民工纳入文明市民教育范畴,得到了农民工的普遍欢迎。今年6月中旬,我区长乐坊街道办事处邀请市委讲师团
对地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文明、道德、遵法讲座,发放《文明市民教育读本》3000余份。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文明市民学校组织的360余次各类讲座、授课中,参与活动的建筑工地农民工达1000余人次。
2、关心农民工群体业余文化生活。长期以来,远离家乡的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乏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文艺演出、纳凉晚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教育农民工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我区柏树林、长乐坊街道党工委通过为骡马市等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举办了“夏日电影专场”、“走近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真情献给农民工”等文艺晚会,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的政策宣传和教育管理工作。在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驻地单位、农民工代表同台演出,同唱革命歌曲,不仅教育了农民工,而且使农民工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
三、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目前,由于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基层组织建设在我区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城市劳务市场中建立党组织尚属空白。目前,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依托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等组织载体进行,对农民工的教育、管理、权益保障无法实现专门化和集中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仅限于“搭车”之列,这就影响了社会及用工单位对他们的重视程度,阻碍了党员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区或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专门负责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应是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中党员数量极少,而且比较分散,党员流动性大等客观原因,加之许多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用工单位负责人功利观念较强,主观上不愿意成立党组织,给在这一群体中建立党组织设置了重重障碍。
2、农民工党员身份无法确认和证明,存在着农民工不愿暴露身份问题。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党组织在这一群体中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政治舆论宣传和社会氛围,从而使农民工群体感受不到党组织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农民工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思想意识淡薄,政治上不积极要求进步的恶性循环。二是从农民工外出务工原因来看,他们主要是为了谋生、挣钱,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物质需求,根本顾不上精神上的追求和政治上的进步。三是受现行党员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如何证明农民工党员的身份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
3、许多农民工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党员权利与义务无法履行,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本人不愿意暴露党员身份,另一方面是流动党员的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党组织不健全、工作不力,无法正常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输出地党组织由于距离远,对流出的党员疏于管理,输入地党组织怕增加负担,不愿意接收,致使许多农民工党员处于游离状态,作用难以发挥。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农民工群体及基层党组织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宣传力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对农民工群体及党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农民工所在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站要经常深入这一群体,与其沟通交流,促膝谈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其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原创: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促使其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法。针对农民工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建议中组部明确农民工输入地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建立农民工流动党员联络站,加强与农民工所在企业或社区党支部的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有关农民工及党员的有关情况,确保农民工党员全部接转组织关系,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从而加强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改革创新党员身份认定的方法与手段。农民工党员身份的不确认,很难使他们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确认农民工党员身份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由农民工输出地党组织签发的《党员证》。《党员证》作用在于:一是方便党组织认定党员身份;二是方便党员凭此证在工作地党组织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建议中组部在全国尽快建立并实行《党员证》制度,使农民工党员凭《党员证》接受工作所在地党组织的服务、教育和管理,从而形成“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
3、加大对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政策研究和支持力度。鉴于目前各地对做好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含糊,工作任务难以落实,社会氛围不浓厚等现状,建议中组部在调查研究,摸清状况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有关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相关文件,加强农民工党员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的双向联系,解决部分党员不愿意暴露身份和找不到党组织的问题,进一步明晰这项工作承载主体、输出与输入地相关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以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贯通,左右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这项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
- 上一篇: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思考与实践
- 下一篇:关于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