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流动人口中妇女生存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31 10:35:00

导语:外来流动人口中妇女生存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外来流动人口中妇女生存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向我市迁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性,她们的存在对于我市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和城市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外来妇女在背井离乡、重新寻求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比男性更多的坎坷和困境,显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原创: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外来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引导她们真正融入社会成为城市的一员,市妇联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对公安、卫生、计生、城管等近10个部门进行走访座谈的形式,较为详实的了解了外来妇女在常的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外来妇女群体的主要特征

目前,我市登记外来人员已超过40万,比2002年同期增加12万,增幅达42%,其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从调查的情况看,外来流动妇女具有以下群体特征:一是外来妇女来常以家庭形式为主,家庭关系较为和谐稳定。63%的已婚外来妇女与丈夫一同来常,举家迁到常熟谋生成为她们流动的主要方式。当问及与丈夫的感情关系时,选择好的占了90.7%,选择一般的为8.8%,仅有0.5%选了差。在对待生育问题上,她们的观念正逐步发生变化,近300例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59%只有一个子女。二是外来妇女通过工作增加收入,具有较高的家庭地位。本次调查中,80%的外来妇女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64%的外来妇女认为自己工作赚钱后,在家庭中地位提高了,经济独立性增强了;更有15%的外来妇女选择了“家里我说了算”。在问及工作赚的钱如何花费时,71%的外来妇女与家人共同管理商量着花,24%选择了“自己做主,任意花费”。三是外来妇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就业层次不高。在外来妇女中,尽管中青年人群占大多数,但除少量外来投资者和知识型人才外,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来自苏北和中西部地区偏远贫穷的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行业成为她们就业的主渠道;还有的只能靠自己的苦力做点小生意,如:卖小菜、卖水果、摆地摊、擦皮鞋、收废品等,呈现出高就业率掩盖下的低职业结构。四是外来妇女对常熟这个城市有较强的认同感。66%的外来妇女认为常熟“政通人和、经济发达、是个好地方”;25%则认为“比我家乡好”,对我们这个城市有较强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外来妇女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维权能力不强。在调查中我们感到,部分外来妇女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签定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模糊而冷淡。据统计,分别有17-30%的人不知道《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有49%的人没有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35%左右的人表示不清楚单位是否与正处生育期的女工签定劳动合同、不清楚单位是否按照规定为女职工办理了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当问及“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时,有10%的人表示“能忍则忍”,10%表示“不知道找谁”,个别人竟选择了“找朋友报复”。调查同时显示,一些大型正规企业中外来人员的劳动保障各方面指标都相对乐观,而一些非公企业则凭借灵活的用工制度来逃避对职工应负的责任,劳动保护差强人意。

二是卫生保障较差。被调查外来妇女中,健康知识包括未婚青年人的性知识都很贫乏,有近20%的妇女完全凭自己的经验获取妇幼卫生保健知识,有30%的妇女近两年来没有做过妇女病普查,27%认为围产期保健服务没有必要,28%生病不上医院。上述数据的取得基本来自有固定工作的人群,事实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闲散外来妇女,她们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则带着三五个小孩,条件好一点的租住在农村角落、务工的小作坊里,差的住在猪棚里、桥洞下,随地大小便、随地扔垃圾,小病扛一扛,大病没法防,卫生保健成为有待探索的空白。再如招商城地区,一些外来人员白天干活,晚上睡在市场旁的马路上,3元钱一晚上租条被子盖,那些被子睡到穿洞也不洗,卫生状况可见一斑。另外屡有发生的非法接生、传染病、性病等,都严重影响了外来妇女的健康。

三是学习意识淡薄。外来妇女在不断寻求谋生方式的过程中,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她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争取、追求更大发展的意识初现。在调查的对象中,有一部分妇女希望通过通过培训、辅导提高自己,但绝大多数妇女对学习并不热心,在被调查者中,有将近60%的人选择了由于时间或经济条件等原因没有兴趣参加继续教育自我增值。

三、优化外来妇女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是管理与疏导结合,建立长效机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跨地区的人员流动将进一步加速。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了自上而下较为健全的外来人员管理网络,并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配备了协管员与信息员。为争取管理的最大实效,建议政府一方面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流动妇女儿童这一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原创:另一方面,要强化管理机制,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单项管理为双向管理。建立入出两地管理机构,公安、计生方面均实行“持证、验证”制度,必要时可实行准入制度,真正实现有序管理。二是变单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形成以政府牵头,公安、劳动、计生等职能部门为中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为配合,单位和业主为基础和依托的齐抓共管格局,“谁主管、谁用工、谁负责”,使外来妇女管理工作达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的效果。三是变突击管理为长效管理。要加快外来人员集宿化进程,建立遍布镇、村、街道、社区的外来妇女服务网络,外来人口协会、外来妇女联谊会等组织,并可推广大义月龙服饰有限公司在企业外来女工中建立月龙女子俱乐部等有效做法,积极探索一条外来妇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宣传与执法并重,维护妇女权益。首先要在外来妇女中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使她们清楚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加强对用工单位尤其是个私业主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增强他们用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完善劳务用工制度,尤其是劳务用工监察机构要加大管理检查力度,监督签订劳务合同,规范用工制度;要加大对非法劳务市场检查力度,真正使合法劳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外来妇女保障机制,将外来妇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依法纳入保险范围,提高外来妇女的生活质量。我们还提倡在非公企业中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妇联团体会员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作用,增强妇女组织在企业中的分量和影响,确保能听到女工的呼声,反映她们的意见,维护她们的权益。

三是教育与服务同步,提高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外来妇女“四有”、“四自”等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育,激发她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应为外来妇女创造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开展有利于提高外来妇女劳动和生产技能的各种培训活动,帮助她们成为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的竞争者,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共享”的原则,加强流动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针对流动妇女所处的环境和特殊需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将社区内流动人口纳入服务范围,为她们提供同样的服务;对特别困难的流动人口,建议政府提供救助资金,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平民公惠医院,使她们能享受低价或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

我们坚信,通过上述工作的深入开展,外来妇女的生活一定会更文明、更美好,她们必将成为“三年再造一个新常熟”热潮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