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市场建设和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4-17 04:23:00
导语:关于**市市场建设和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市经济规范持续、科学和谐地快速发展,根据市政府的指示和要求,最近,我们抽调专人,对全市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市场培育发展的一系列思考。
一、我市市场目前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崭新商城”的战略构想以来,市场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全市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和“统一规划、政府决策、社会共建、工商监管”的市场建设原则,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市场,出现了各方面投资,多条腿走路的市场建设新局面,整体推进了我市市场的建设步伐,我市商品交易市场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时期。目前,全市共有市场180处,其中,农村传统集市146处,专业批发市场23处,全市市场的总面积已达到平方米,市场的年成交额达到亿元,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达到处,其中,***干杂海货市场、**市蔬菜批发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副食品批发中心。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培育建设,我市城乡集贸市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市场主体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日趋发展。现在的市场已基本脱尽了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初级市场的胎迹,已经发展成为多种成分共同参与、同场竞争、公平有序的商品性市场。
在市场类型上,以零售市场为主向着专业批发和批零结合的方向发展。目前,商品的批发额已占成交额的68%。随着“双高一优”农业的发展,继工业品市场之后,农副产品的批发量已开始占有相当的数额,东郭、界河、龙阳等基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展示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潜力和趋势,同时,也预示了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交易形式上,由地产地销、产销直接见面的区域性市场朝着生产贩运、跨地区、远辐射、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的方向发展,打破了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弊端。
在市场结构上,由设施简陋、就地摆摊的临时性市场向着建筑形式多样化、多功能、永久性的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集贸市场棚台化、专业市场一体化、批发市场楼房化的建筑格局。过去那种马路集、坑塘集、街道集已逐步消失,晴天日头晒,雨天地泥泞,风来货卷走,雪天封市场的现象已成为历史。
各类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我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全都设有系列配套的服务设施。***干杂海货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还分别与全国各大市场实行了信息联网。同时,市场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国家级文明市场处,省级规范化管理达标市场处,枣庄市级处。从整体上说,我市的市场已经跨越了以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为主,以小规模和为本地区服务为重点的初级阶段,形成了副食、蔬菜、建材三大龙头带动,多业并举、百舸争流的市场发展格局,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市市场培育建设的几点启示
从1993年到2004年的11年间,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个领域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虽然,市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但从其整体功能上来说,发展过程还是相当缓慢的。市场交易额比11年前仅增长了10亿元,不仅远远地低于国民生产总值成倍增长的发展水平,而且,与周边地区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构筑多元化市场格局的整体过程,我们认为,应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地制宜,着眼发展,是市场培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实施市场开发战略,必须走因地制宜地建市、兴市、活市的发展之路,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综合因素,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前景,不能作为“政绩工程”急功近利,草率拍板,以致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市***市场和**商城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市场从原来杏坛路的30多户开始,于93年搬迁至**路北以后,不仅规模扩大,条件改善,而且由于占据着极为便利的区位优势,经营户迅速聚集到500余户,很快成为全国重要的干杂海货集散地、干杂海货信息中心、调剂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2004年,年交易额达到12亿元。而**商城(最早称***市场)也曾是我市改革开放后较早建起的一处大型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在省内外、市内外占尽了商机之先,一时间,生意极为红火,西门里也随之成了服装城的同义词。当时,群众中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是聚宝盆,不知肥了多少人;服装城是摇钱树,不知富了多少户。”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长远规划,该市场从1985年至2003年的18年间三建三搬,现临时在解放路经营,造成了市场的全面萎缩,原来市场所具有的自身优势,已基本丧失殆尽。
(二)遵循规律,科学论证,是市场培育建设的前提条件。
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建市、兴市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的规律性。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明确指出,每地区的集贸市场必须掌握在约万人左右建设一处;同一地区不可同时建设两处或多处同类的专业批发市场。90年代以来,我市曾多次出现过“一哄而起”、“重复建设”的市场热,而且开办者之间相互较劲,恶性竞争,弄得经营者无所适从,不能安心地在一个地方全身心地投入经营和发展,造成了许多“空壳市场”。因此,市场主办者应把满腔的工作热情同脚踏实地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方论证,制定规划,坚决克服那种主观盲目的思维方式,才能确保市尽其能,场尽其用,避免有场无市,有房无人,真正起到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
(三)立足优势,以业兴市,是市场建设的必要条件。
产业是市场的基地,市场是产业的依托。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市场为龙头,实施市场带动战略,使农业围着市场变,工业围着市场转,产业围着市场办,大力构筑增值型产品”的市场开发格局,把我市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品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了市场优势。实践证明,那种“先筑巢,再引凤”的做法,往往会事与愿违,90年代一些空壳市场的出现,就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特别是那种“争相筑巢,抢鸟夺凤”的“窝里斗”,名曰:市场竞争,实为:赌气拼杀,更是市场建设的大忌。
(四)加强管理,优化服务,是市场繁荣的有力保障。
市场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执法执纪部门,必须转变工作职能,积极围绕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切实抓住部门职能与市场的连接点,形成培育引导和管理服务的多项功能,才能确保市场的正常发育。工商、税务、公安、城建等政府职能部门,要针对不同经济成分的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扶持措施,开展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促使各种经济成分相互协调,全面发展,努力为市场的培育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的开拓能力,确保市场的繁荣与活跃。
三、我市市场培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们工商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关,在长期市场监管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市场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完善,必须紧紧地把握住市场培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确立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才能引导和促进我市的市场格局不断向多元化的较高层次持续迈进,有效地带动和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经济隆起地带。
(一)超市化改造,积极进行各类市场的业态升级。
交易形式的超市化,已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现在对于市场的任何举措,都应该具备超市化的时念。
1、综合改造,向超市化过渡。和其他地区一样,我市的许多市场,大都始建于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投建的棚台设施,由于长年失修,不少已经破旧损毁。特别是随着各类商业街道的开辟,许多市场经营者转向了门头经营,余下的生、鲜、活农副产品又因居民的需要而保留了下来,但市场主办者因其场地规模小,经营项目少,而不再投入。设施老化,场地脏乱,不仅影响了城镇和市容的整体形象,而且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加快对市场进行综合性的升级改造步伐,市场主办单位应从超市经营中受到启发,看到市场的发展前景。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排列,文明优质的销售服务,诚实信用的厂场连结和公开公正的明码标价,日益成为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购物场所。
为顺应这一销售方式的变换,我们应积极引导他们把市场综合改造的重心转移到超市化的思维上来,针对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特别是针对厂矿企业密集的区域特点,以“超加农”的方式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档次建设。一方面,日用百货完全超市化;另一方面,农贸市场钢瓦棚台化,两者或呈上下结构,或呈左右阵容,紧密相连,相依相接,把市场与市容的矛盾转化为市场与市容的和谐统一,不仅成为相互补充的购物场所,而且成为互为点缀的区域景观。在建设资金上,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资,多措并举;在建设方式上,调整市场布局,用市场方式置换、合并同类市场,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推动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在培育方式上,看准一个,扶持一个,成熟一个,改造一个,逐步实现综合市场向“超加农”的顺利过渡。
2、规模扩张,向超市化发展。小市场逐步地发展成为大市场,低档次逐步地转换成为高档次,既有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开发建设的过程。1980年***市场建成开业之后,由于引领商机之先,区位优越方便,管理规范有序等多种因素,迅速发展成为“吞吐九州干货,云集八方客商”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名列全国五大同类市场之首。虽经连续七次拓展开发,仍无法满足经营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多次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论证,决定抓住**被列为全国十大老市场改造县的机遇,进一步扩展整体规模,提升市场档次。最后,**街道办事处与**客商签订了投资建设合同,建设起了一处多功能、高档次、有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新建成的***干杂海货大型超市,占地总面积达54891平方米,栋栋楼房依序排列,纵横成行,个个门头紧密相连,户户分明;车行道、人行道,道道分开,干货区、调味区,区区划片;三面环大路,交通便利;四处摆货位,四通八达。仓储车库,一应俱全;各种服务,应有尽有。新市场投入运营以来,已有660余家经营业户入市经营,从业人员达1.5万人,日交易额300余万元,年交易额达10亿多元,利税4000多万元,成为当地政府的龙头企业和骨干税源。
3、新区建市,以超市化定位。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居民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特别是城区的扩张延伸,不断地改变着周边乡镇市场的布局。因此,新区建市即成为市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地发挥市场在物资流通和群众消费中的纽带作用,避免过去市场建设中出现的重复建设、交叉经营和无序竞争等现象,要结合城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按照市场发展超市化的基本思路,以超市化定位的建设方案,根据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基本特点和整体概貌的业态要求,确定“超加农”的商贸城建设方案。
4、基地市场,仿超市化风格。超市化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商场化。市场的超市化是指借鉴和吸收超市经销所具有的经营理念,如商品的分区归类,公开的明码标价、购销的方便快捷和优质的销售服务等。为把超市化的这一经营理念普及道各类市场,对农产品基地市场亦宜进行仿超市化风格的改造,把超市化的经营理念直接地推向“三农”的最前沿,使之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二)多样化培育,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的发展已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认为,目前我市市场的培育发展,要实行以下几种方式:
1、块状发展,滚动扩张市场的整体规模。我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滚动式发展过程。**副食品批发市场块状开发的做法,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1988年1月,**副食品市场开业后,生意红火,交易兴旺,经常出现暴市现象。根据这种客商多、交易旺、势头好的发展趋势,市政府把该市场的规模开发列入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每年都有计划地腾置场地,一块一块地加以改造,使市场逐步地向周边扩展。这种逐年块状开发的方式,建设周期短,工程造价低,投资回收快,因而,使场地和投资两大难题更加易于解决。
2、连片开发,形成专业批发的市场群落。一处市场为龙头,带动一批市场的起步和发展,这是我市市场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1988年,我市副食品批发市场建成后,很快形成了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中心。在尝试进行块状开发的同时,在广泛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还逐步开展了以大带小、连片开发的市场建设工作,在副食品批发市场周围相继建起了小商品批发市场、荆西农贸市场、百货、金道、汽车交易、工业品、煤炭交易等专业市场,特别是装饰大世界、名酒城、汽车配件城的先后建成,进一步扩大了荆西市场城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态势,成为**地区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群落,带动了交通运输、金融、邮电、饮食服务、房地产开发等产业的蓬勃兴起,给荆西一带的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们应把这一成功做法,逐步地引入到城区的周边地区,以现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规模化、专业化为基础,以块状滚动和连片开发的方式,建设起**粮油、水产、干杂海货,**的废旧钢材、机器设备、汽车、建材、家具、建筑陶瓷,**的工业品等连片发展的市场群落,做大做强市场品牌,进一步强化**市商品交易向周边辐射的强磁场。
3、因地制宜,同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产业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农业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但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市场化。因此,我们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积极培育建设以农副产品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市场。首先,因地制宜,围绕基地建市场,在一些有规模连片开发前景的区域,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基地市场。如****大桥地段,处在**、**、**三镇中间,紧靠104国道、北环路和**火车站,交通十分方便。近年来,该三镇已经形成了我市土豆、黄姜的集中产区,拥有了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已具备了建设基地大市场的基本条件。其次,还可以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建设市场兴基地。在尚未形成基地,但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区域,建立基地市场,走建市场——抓产品——兴市场的发展路子,以培植名优稀特产品,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但是,这个方法必须建立在充分论证、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
(三)园区化设置,全面治理整顿城区摊点群。
城区摊点群是城市规划和市场发展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现在城区经营的摊点群,星罗棋布,摊摊相连,主要是经营饮食和日用百货。有在时间和地点上相对固定的全天候经营者,也有一早一晚出摊的长期业户,还有农民进城经营时鲜水果的非固定人员等,遍布各居民区域。诸如此类的摊点群,经营无序,挤占道路,影响交通;烧烤煎炸,油渍乱喷,浓味熏天;菜叶乱扔,垃圾狼藉,污染环境。实践证明,对于城区摊点群,仅靠集中治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为使个体经营者既能充分发展,又能便利经营,更能优化城市环境,我们认为,应采取园区化的方式,对城区各类摊点群进行全面的治理整顿。首先,统一规划,定点设置。要按照“聚散为群,凝小为大,划行归市,经营入室”的管理思路,将他们统一集中,实行园区化经营。在园区的设置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力求布局合理;二是与城区主干道的畅通相结合,避免造成拥挤;三是与居民社区服务相结合,方便群众生活;四是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改善园区的软硬环境。这样,既注重了对经营者的管理,又兼顾了开放型滕州商城的整体需要。其次,在对园区进行培育建设的过程中,可沿用市场发展的做法,除作出硬性规定外,注重加强宏观引导,实施一系列配套激励政策,主要是放宽经营政策、落实优惠政策、完善管理政策、实施保护政策;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服务措施,如:经营中的帮扶服务、党政机关的承诺服务、管理部门的职能服务等,引导那些零星摊点自觉自愿地进园入室,集约经营。园区作为市场发展的一种延伸,在工业发展中已成为一种时新的经济现象,它对于城区摊点群的发展,也带有明显的启示性和方向性。
- 上一篇:关于机关效能监察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
- 下一篇:关于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建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