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时间:2022-11-08 09:57:00

导语:塑造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塑造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塑造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邓小平同志讲过:“我们的国家与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可以说这里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而决不是知识丰富,思想,能力上贫乏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在蓬勃地向闪发展,社会和务个方面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俣教育的发展却落后于其它产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也越不越显现:一味的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必然会导致过重的学业负担和畸形的片面发展。浙江省高二的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的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母亲,这是触目惊心的,他缺少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曾经显赫一时的博士生何阳以其特有的才华发展了点子公司,但困贪图钱财而走向了犯罪,他缺少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天资,但应聘时带着父母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他缺少的是能力。看来应试教育只能创造出许许多多呆读死记、高分低能的模仿型人才,创造出许多片面发展的人才。照葫芦画瓢,人云义亦云的能力绰绰有余,品德高尚、独立思考、发明创造的功力却远远不足。看来,我们需要也必须推行素质教育,我们需要对教育体制、教学方式进行,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否则我们会在新一次竞争中落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之所以要塑造全面的创造型人才,是因为在21世纪的竞争中世界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创造型人才;我们之所以要塑造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是因为在未来,各个领域将出现空前的交流,渗透与交流,仅具有单方面的才能很难适应这个社会。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发展教育就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其整个思想理论中也有很多处体现了这一点。总书记则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全面发展的人才,呼唤着创造性思维人才的涌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美国英才教育委员会尖锐指出: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辈在威胁着国家和民族未来,一流之才与三流之才的分水岭在于没有创造性。放眼于当前的人才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学历的同时,更多的需要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在某一方面有过硬的高精尖的技术本领,而且知识要横阔各个领域,要会灵活多变,要有创造力,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但在目前条件下,这样的人凤毛麟角。由此看来,全民族创造力的培养,全国家的发展,寄希望于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替速度是令人吃惊的:个人不更新知识将难以谋生,企业不采用新技术便会破产,国家不发展高新技术将处于被动。如此种种挑战也是对教育的挑战。知识的创新,只靠我们在课本上那些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在创新中探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知识学习与转化能力。所以,教育要培养创造者,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是为了“减负而减负”,我们所做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有更充实的时间掌握以科学知识为主的一切知识,增强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在我国,直到如今,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依然存在,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当薄弱,重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考试为目的,压抑的学习环境,使知识变得枯燥无味,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操作与创造思维的能力。所以,每当学生对某个作文、论文提出独特的构思,或用独到的方式解决一道数学题,或以独特的想象力绘制了一幅图画时,我们对他们应该少一份压抑,多一份鼓励,因为在他们构思与联想间蕴含着创造的能力与成分,而且可能会构成对未来取得重大发现或发明的基础,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的教育为了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现在就应特别需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培养多元化发展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教养有良好身心素质的人才,这也必然的对目前的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育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普通高校中,“两课”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而毋庸置疑两课的中心思想与先进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在教学方式上不恰当,教师照本宣科,大讲理论,少与身边的现实相联系,使得课堂上沉闷,枯燥无味,许多教师也只是讲一些要考试的内容,学生更多的是在临考前背背笔记、大纲就万事大吉了,从而使“两课”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最近欣喜地发现一些学校对此有所调整,课上教师与学生互相讨论,课堂活跃而不失庄重,课下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讲演竞赛,在活动与交往中加深了对理论的辩证看法,而考试也改为以论文形式出现,或以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观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创新思维。而我校近日进行了大专辩论会,提出了诸如“机遇与勤奋谁更重要”,“上网的利与弊”,“大学生打工的利与弊”,“加入WTO适时吗”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进行讨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不仅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口才,思辩能力,创造能力,还使同学在准备比赛中广泛搜寻各方面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无形中在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质上也有了提高,这才是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改变教学内容与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活泼地学习,有助于各种感官和大脑的活动、理解、记忆等心理活动同已有的知识潜能相结合,以求得开发人的创造潜力的最佳效果。而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求全责备的方式只会助长平庸之辈,抹杀卓越。

如果我们在合格的基础上鼓励优秀,在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拔尖,多一些全面发展的空间,多一点创造思维,少一些填鸭,少一点偏激,那么那种有由压力赞成的杀母的悲剧也许不会发生,那么那个高知何阳还会由于道德素质不过硬而犯罪吗?那么也许不会再发生大学生应聘时带着父母了吧?但愿如此。

路漫漫,其上下而求索。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塑造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道路并不平坦.毕竟,应试教育在我们这个国度中已根深蒂固,甚至仍夹杂着许多封建的落后思想,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闭塞观念更强化了应试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鲤鱼跳龙门”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也阻碍了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为了国家的强盛,我们必须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无论它有多难,无论他有多么多的荆棘。我们希望培养出有保尔的精神,有着比尔.盖茨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批人才,也许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要全社会人共同努力,只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把自己的责任落到实处,只要为素质教育拓展空间,我们坚信这会实现的。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但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