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

时间:2022-11-01 06:03:00

导语: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一1850年),清末政治家。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尽力修治黄河。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同年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10月受诬陷,被革职。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后被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廉吏有三个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是不贪不占,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淡泊高洁;第二个层次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层次当是视个人的荣华富贵如粪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刚正不阿,不怕“犯上”。虽然要做到第一、第二层次已属不易,然而,这只是廉吏的基本条件。第三层次才是更高层次的廉吏,要做到这一点,可谓难上加难。而林则徐则是明知“廉吏不可为……廉吏不可为而非为”(林则徐《云左山房诗抄·卷三》)的人。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这种信念和决心。

早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的时候,该地就因连年水灾,民不聊生,灾民“鸠形鹄面,扶老携幼,流浪四处,亦恐不被逼而倒毙,而流窃,而造乱……窘迫之状,已致极端矣”,为此,林则徐认为只有上奏皇上缓征漕赋、拨发赈银,才能“以苏民困,解燃眉之急”。但是,对漕政只有部分议事权的林则徐不能为此事单独上奏,需与两江总督陶澍一起才可。

林则徐便上门与陶澍商量此事。陶澍说:“例行报告秋灾、请缓征赋已超过时限,即是急奏,亦大为迟矣。”林则徐说:“迟也当奏必奏,此事实在是不可不奏之急务也!”陶澍又说:“如此硬是不可奏而硬奏,必将上千圣怒,以至获罪……”林则徐说:“既是获罪,自由徐一人当之!”

正在两人商讨的时候,传来了皇上的圣旨。道光在谕旨中说“朕闻近来江苏等省几于无岁不缓,无年不赈,国家经费有常,岂容以展缓旷典,年复一年,视为相沿成例”,道光在谕旨中还指责“该都巡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

这一道谕旨让林则徐想奏请缓征漕赋、拨银发赈的希望,一下成了泡影。

然而,想到风雨飘摇、百姓饥号的凄惨景象,林则徐“终夜辗转不能已”,至卯时,夜不能眠的林则徐终于躺不住了,对夫人说道:“事关民之生死,即便丢官获罪,徐某也将孤注一掷,为民争命矣!”

林则徐不仅破格单衔上奏、公然与道光的谕旨对抗,而且在上奏之后,不等批复,又上了一份奏章,请求朝廷对常州府所属各县一律普缓。

道光帝对林则徐的上奏果然大为不悦,即刻下旨,密令两江总督陶澍秘密调查林则徐奏请一事。幸亏陶澍在复奏中借“奉旨密查之所见”,侧面地支持了他,才幸免于难。林则徐顶着道光帝的压力,坚持以民生为国之本,实事求是,铮而不屈,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护,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廉吏的忠心义胆。

后人对林则徐的敬仰自然更多地出于他在禁烟运动中的丰功伟绩。

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这就是说,把林则徐禁烟抗英事业作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则徐为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无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禁烟抗英斗争经历的艰难曲折、惊涛骇浪真是难以想象。也正是这场大义凛然、将自己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充分显示了林则徐的廉吏本色。

马克思曾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1834年(道光十四年)“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由于东印度公司从商务机关改组为纯粹的行政机关,对华贸易就完全转到了英国私人企业手里,他们干得非常起劲,以致不顾天朝的拚命抵制,在1837年就已将价值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三万九千箱鸦片顺利地偷运人中国。”

英国鸦片贩子通过鸦片贸易从中国掠走大量的白银,很快就扭转了贸易逆差。从1833年起,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无须向中国输入白银,便可以买得大量茶叶,转售国内和欧洲各国,牟取巨额暴利。鸦片带给中国的却是无穷的祸害,它戕害人的健康,麻痹人的智力和意志,败坏道德和社会风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萎缩,而且,由于在鸦片走私贩卖过程中的大肆行贿受贿,极大地加重了清朝政府的吏治败坏,国家民族由此面临财匮兵弱、存亡续绝的严重问题。这样,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便在鸦片流毒问题上日益明显化和尖锐化,禁烟与否,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瞩目的中心了。在清政府的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严禁派”和“驰禁派”的激烈交锋。

一向在“严禁派”和“驰禁派”中动摇不定的道光帝,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舍去鸦片利益(关税收入),以求得清朝的长治久安,这才下了决心,倾向于严禁派,并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

林则徐赴粤禁烟,真是阻力重重。这种阻力首先来自内部。那时,广州有十三家中国“洋行”,即由官方批准并授权的官商,他们垄断着对外贸易,利用职权,与外商相互勾结大肆走私贩卖鸦片,家家俱得暴利,聚得白银均超过几千万两。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大肆行贿,寻求保护伞。利用包庇走私贪污中饱私囊的人,上至朝廷,下至吏胥、兵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包庇怂恿鸦片贩卖并从中受贿的集团。连负责缉私的海关官员、保卫海防的水师(海军)官兵也是直接的受贿者。据《英国蓝皮书》记载,英国商人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信件中就这样描述道:“在中国方面,高级官吏与政府人员,对于鸦片走私公开默许,过去和现在的巡抚,都从中取利,听说北京的军机处,也秘密地允许……”在这种贿赂公行的情况下,道光帝一次又一次的禁烟命令自然只有中途夭折了。

为此,林则徐在赴粤途中,就秘密地派遣自己的亲信先行广东,暗中调查,摸清子一批与英国鸦片毒枭勾结的汉奸。2月24日,林则徐立即密令广东布政司、按察司加以缉捕。经连夜突击,先后捕获贩毒、吸毒人员2000余名。禁烟派的另一代表人物两广总督邓廷桢也立即展开行动,破获私开窑口(转售鸦片的包买户)141起,获人犯345名,烟枪10158杆。钦差还没到,广州官府就大张旗鼓地行动起来厂,广州市民群情激奋,2月26日,广州府十三行商馆广场上人头攒动,“严惩鸦片贩子!”、“不许外国人运鸦片进来!”、“把外国鸦片贩子赶出去!”的口号声震天动地。在人们激愤的呼喊声中,本地烟贩冯安刚被押进广场,施以绞刑。外国鸦片贩子们被吓得龟缩在商馆里,气急败坏地降下商馆广场前的国旗,以示“抗议”。此前,在接到内线之人的通风报信,英国大鸦片贩子查顿已逃回英国,而另一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也躲藏起来。22只英、美鸦片趸船也从零丁洋开到丫洲洋停泊躲避。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珠江两岸万民观睹,两江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粤海关监督豫坤等文武官员在接官亭迎接。

林则徐一到广州,就和邓廷桢、怡良、关天培、豫坤在寓所日夜商议禁烟大计。林则徐提出了禁烟“先以断绝鸦片来源为首务”的方针,一面暗中派人包围夷馆(洋人商馆),不允许夷商有一人逃脱,一面传见十三洋行行主。十三行的行主们,历来暗中帮助外商贩卖鸦片,走漏白银,勾通幕佐,刺探消息,从中得赃致富。接到钦差大臣的传讯,顿觉大祸临头,个个胆战心惊。行主之首伍敦元愿以五千万银元保命,林则徐道:“尔等之罪,按律皆当诛杀不贷,本大臣且先将尔等之头暂寄项上,以观后效。”林则徐让他们拿着勒令夷商缴烟、具结的谕帖立即去商馆传谕,限夷商3日之内取结禀复。林则徐在给夷商的谕帖中明确规定,一是夷商必须立即缴出在趸船上的全部鸦片,二是必须书面具结“永不再在货物中夹带鸦片来大清国”的合同书。

听了十三行主转达的谕帖,夷商们没有一个肯缴出鸦片的,英商颠地甚至摔杯子大骂:“这简直是公然的抢劫,我要向英王告你们公开抢劫英王子民的货物!”

林则徐得到洋行行主的报告,顿时大怒,让粤海关监督豫坤以海关名义发出告示,暂停一切外商请牌人港,暂停一切货物交易。这下,夷商们才感到大祸临头。经过反复试探,明白林则徐真的不受贿赂,不给情面,拖延抵赖无济于事,颠地等英国烟商们这才决定先凑1037箱鸦片上缴,以此蒙混过关,在缴单上竟还附了一封信,向钦差大臣表示“抗议”。所带烟土最多的英商颠地还在暗中阻挠愿意多缴鸦片的美国商人。

第二天,林则徐当机立断,发出谕令,饬拿贩烟惯犯颠地。是日下午,林则徐在邓廷桢、怡良等的支持下,正式发出将夷船全部封舱、限时缴烟具结的谕帖。对此,对禁烟并不积极的粤海关监督豫坤急忙给反对禁烟的头目清王朝军机处首臣穆彰阿写了一封密信,备述林则徐乱施职权,擅作主张,封舱闭市,甚至越俎代庖,篡夺海关缉私之权。而就在广州府遵谕令四处捉拿颠地的同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澳门接到钦差大臣谕帖的抄本。他立即命令所有停泊在洋面上的英国船只,开到香港去,挂上英国国旗,置于英国军舰的保护之下,一面具禀给邓廷桢,攻击林则徐的谕帖“纵然不是公开的战争行为,至少也是战争迫近和不可避免的前奏”,表示要从广州撤退全体英商,对抗林则徐的禁烟命令。随后,义律又从澳门赶来广州,企图保护颠地等英国烟贩脱逃,在商馆周围防范的中国工人闻讯后立即将商馆周围所有的通道戒严。慑于广州人民同仇敌忾的声威,义律、颠地等人复又惶惶然躲进商馆公所。当晚九时,商馆里的所有中国买办、工役,奉林则徐的命令全部撤走。过惯了“绅士”生活的烟贩们,一下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义律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不得不具禀林则徐:“即将英吉利人所有之鸦片……共有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恭候明示查收。”第二天,林则徐又收到了各国商人‘‘永不再将鸦片带来中国,缘此出结为凭”的联名具禀。缴烟事务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然而,狡猾的义律,出尔反尔,在具体缴烟的过程中,又百般作梗,挑起种种事端,一再拖延,直到5月18日,才将全部鸦片缴出。

5月23日,英国鸦片贩子颠地等16人在奉命具结后,立即被驱逐出境。

5月24日,义律带着居住在商馆内的所有英国人,灰溜溜地离开广州,奔往澳门。

至此,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政府,与以义律为代表的英国鸦片贩卖集团之间的这场缴烟与反缴烟的斗争,以英国侵略者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1839年6月3日,经奏请道光帝同意,并经过严密的准备,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接到会同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起监督和观看首次销烟通知的粤海关监督豫坤,尽管先前认为林则徐“篡夺海关缉私之权”而心怀不满,此刻也不仅感叹:“近日以来,我日思夜想,纵观横觑,身为朝廷命官,凡尚存一丝报国忧民之心者,无不应为林则徐所言所行,大为感动矣。”“林则徐,真廉吏也,真君子也!”

义律也接到了可以前往虎门观看销烟的通知。他从缴烟的那一刻起,就不相信林则徐真的会销毁鸦片。但得悉通知内容,一下目瞪口呆、耷拉下了脑袋。

继续了整整20天的虎门销烟,把中国人民抵制外国鸦片的斗争推到了顶点。但是,英国资产阶级是不甘心失败的,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了于1840年4月间发动侵华战争的决定。

1840年1月15日起英舰封锁广州海岸和珠江口。与此同时,北京的反禁烟派官僚也加紧了破坏禁烟抗英斗争的活动。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利用道光帝急于禁烟收场的心理,奏请调邓廷桢为两江总督,砍去林则徐的臂膀,调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倘查拿不能净绝根株,惟林是问”,对林则徐施加巨大压力。

1840年1月16日,英国女王在国会发表演说,正式宣布侵华战争。5月28日,随着侵华远征军的到达,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

由于林则徐的严密防守,英国侵略军在广东无计可施,继而北上,7月攻占浙江定海。

定海失陷的消息传来,沿海督抚害怕失事受斥,群起攻击林则徐的“起衅”,共同合唱起“议和”论调。

8月11日,英军进泊天津大沽口。直隶总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琦善生怕得罪英军,答应将英国公文上奏进呈。

害怕战争的道光帝,这时一下变脸,完全采纳主和派的意见。20日即决定用重治林则徐以换取英军退兵。

9月28日,道光下旨,任命琦善为两广总督,主持和英方的议和谈判。10月3日,道光帝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下旨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林则徐并没有被英军的炮舰所打败,却被主和派的谗言打倒了。

1841年5月,林则徐被贬往浙江镇海军营。到了镇海的第二天,就不顾旅途劳顿,登上招宝山,观察山海形势和新旧炮位。他还和炮局局员一起研究西方铸炮的技术,以尽快铸成能够抗击英军炮舰的大炮。他在镇海只停留了33天,一再表示“无意权柄,惟求做事”,与裕谦商讨海防事务,为抗英斗争做了许多实事。无奈,在投降派的诬陷下,道光帝于6月28日下旨,终于将林则徐流放伊犁。即使被作为“罪臣”流放边疆,又重病在身,林则徐也忍辱负重,一边遍勘西陲,建功河务,一边关注着前方的抗英斗争,一再给内地的友人写信,提出自己的海防拒敌策略,以供参考。林则徐的爱国救时之心一刻也没有泯灭!

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位让后人敬仰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劲吏、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