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移风易俗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19 04:44:57

导语:农村移风易俗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移风易俗调查报告

近年来,街道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村规民俗整体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个别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保持同步。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就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解农村移风易俗现状,摸清群众心态,狠刹铺张浪费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专门安排部署,分街道督查室、文化站人员两个调研组,赴10个社区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现将街道在农村移风易俗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验与做法:

街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文化培育、村规制约、干部带动等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传统观念。街道通过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同时,注重典型示范引领,东辛村组织开展了四届“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道德模范评选,通过发挥模范榜样的导向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大部分群众,转变群众传统观念,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街道76个村的“四德”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并在等4个村打造了“孝德广场”、“廉政广场”、“四德广场”、“计生广场”,广场以图形式生动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宣扬真善美的主阵地。

完善村规民约,促进群众移风易俗。街道坚持把完善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抓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入户宣传等形式,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各村居(社区)村规民约,引导带动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不断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习俗。同时,积极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等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了良好村风民风。如有些村庄针对喜事丧事人情重的特点,有组织、有内容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比如,生小孩送一本培育婴儿的新书;老人过世可以写一副挽联或送一束寄托哀思的鲜花等,从而树立良好的村邻关系。

推动典型示范,引领社会新风尚。街道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村创建范围,结合卫生文明家庭评选工作,开展移风易俗先进示范家庭创建活动,对移风易俗先进家庭进行表彰。同时,推动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所有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积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培养成移风易俗示范家庭、培养成移风易俗的带领者,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身作则引领社会新风尚。目前,农村党员干部喜事宴请基本控制在至亲好友范围之内,杜绝了大摆宴席;丧事严格控制规模,一天之内完成,杜绝了修豪华墓、请吹鼓手、扎“重头”彩等陋习。

二、存在的问题

价值观念偏差。部分经济比较宽裕的农民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少村民认为婚礼大操大办才有面子,丧葬仪式样样齐全才显得对长辈有孝心,其他村民则纷纷仿效,否则就会被村里人瞧不起。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不惜借债操办,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宣传教育手段单一。

宣传教育缺少。一方面,宣传方式因循守旧,一般只采用发资料、开会、张贴标语口号等方式传递信息,农民群众只能被动接受,缺乏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农民群众喜欢看电视、电影、图书、报纸,但是有的村党报党刊要在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能收到,新闻已变成旧闻。村民了解知识、信息的渠道还比较狭窄。

基层党员干部认识上不足。乡村干部普遍对开展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有的还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措施。

三、意见建议

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勤俭办理婚丧事的自觉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强大的宣传声势,大力宣传《婚姻法》关于实行婚姻自主、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规定,县政府关于丧葬改革的有关规定,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树文明新风光荣,搞陈规陋习可耻的舆论环境。要注意抓好典型,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要给予曝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破除封建落后意识,深刻认识勤俭办理婚丧事的重要意义和铺张浪费的危害,自觉同各种陈规陋俗、丑恶现象作斗争,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整顿和加强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这次调研,大部分村都建有红白理事会,这是农村移风易俗的骨干力量。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指导。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健全起来;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要认真进行整顿,把有较高威信、有能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充实进去。可以乡镇为单位,对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理事会职责范围和各项制度,使理事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党团员和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团员、干部要带头或教育子女不送、不要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搞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要坚决制止公车结婚和公款送礼现象;要敢于同落后封建旧俗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

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级党组织要把革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摆上议事日程,提出明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定,并在每年元旦前后开展一次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村、县直各部门,都要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各级团组织、妇联、工会要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带技术出嫁、集体婚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民政部门要严把丧葬改革关,像抓火化一样抓好骨灰的安置工作,坚决制止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大力提倡建立骨灰堂和公墓;可借鉴外地经验,废除花圈商店,在殡仪馆内开办花圈租赁业务。工商、政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坚决取缔从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业户,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宣传、新闻单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并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