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的思考
时间:2022-01-14 10:52:45
导语:国税系统干部帮扶机制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离退休人员队伍现状
县国税局全系统现有离退休人员46人,平均年龄69岁,其中,离休干部7人,平均年龄83岁;退休干部职工39人,平均年龄66岁。离退休人员占全县国税系统人员比例达到31.5%,提前40年达到30%的警戒线。造成离退休人员比例偏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实行公务员由国家统一招录后,县级进人渠道收紧;二是部分税务人员集中性地濒临退休,如1980年到1983年全国大规模招进的几批税务工作人员将陆续退休;三是近年所招录的公务以外地居多,往往工作时间达到约定年限后就纷纷调离。
笔者通过调查走访,统计出46名离退休人员中经常生病住院或长期服药的人员有26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56%;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有7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5%。“空巢”独居人员有10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22%;没有住房依靠租住或寄住的有5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1%;居住在外地和边远农村的有6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3%;子女下岗无业“啃老”者有11人,占离退休人员的比例为24%。
(二)主要困难表现
1、“双高期”生理突出,大病重病高发。高龄期、高发病期是致困的主要原因,我局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超过83岁,整体进入了高龄和高发病期,离休干部年住院率达100%,年住院两次以上者达57%;退休干部职工年门诊就医率100%,年住院率达30%。
2、“空巢”现象增多,精神空虚寂寞。养老模式的改变,导致“空巢”、独居老干部增多,他们起居不便,精神寂寞,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失落感增强,急切需要加大社会关注力度,增强亲情关心和人文关怀。
3、离退休时间较早,子女及配偶没有工作。调查显示,多数人员离退休较早,工资收入不高,有19%的人员配偶没有工作,有24%的人员子女子女下岗、失业没有工作,由于开支大,收入少,有限的离退休费扣除看病就医、抚养子女等等,所剩无几,大都处于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困窘状态。
4、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质量较低。就有部分老干部居住农村,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相对滞后,生病后就医不便,生活水平较差。部分老干部住房条件较差,有的与子女居住,有的甚至与孙子合住在十分陈旧且面积较小的房子里。
根据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精神,尽管不断完善了“三个机制”(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退休干部的增多和离休干部“双高期”的到来,老干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上级机关的重视不够,帮扶工作还停留在建立“三个机制”和清欠“两费”上,对离退休人员在生活上出现的特殊困难和实际问题考虑欠缺,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单位人员认为国家给老干部的各项待遇政策的标准都很高,且各项待遇均已落实到位,不存在什么特殊困难,也不需要什么帮扶,甚至认为是单位的一大“包袱”,一种负担同,平时口头上总是把老干部作为宝贵财富来高眼看待,一旦老同志遇到实际困难需要帮助时就“手低”,不去主动帮助,存在“等、靠、要”思想。
(二)帮扶保障不够完善。一是制度缺失。由于自上到下未出台相应的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解困办法,导致各地各部门对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解困缺乏广泛稳固的资金来源,难以形成帮扶工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二是程序不当。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老干部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作认真分析,对困难老干部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没有及时将困难人员信息报送到上级局、地方政府、财政、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三是人员缺位。例如国税系统虽设置有“离退休干部科”来专职管理老干部工作,但是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国税局并没有设置此部门,一般由人教部门人员兼职此项工作,而且工作人员还要身兼数职。如我局人教科仅有3名工作人员,日常干部教育、文明创建、党务、工会等工作就比较繁杂,加之我局老干部队伍庞大,造成了人员配置与日益繁重的管理服务任务不平衡现象。
(三)帮扶资金投入不足。首先是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尽管近年来我县在这方面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但整体来说,是全国的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比重大,在帮扶资金投入上,还是显得不足。例如我县财政每年对离休干部实行定额管理,对垂直单位离休人员没有考虑,我局每年仅支付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就达10万多元。其次是投入的资金渠道不宽。基层国税部门经费来源于上级拨付,并实行预算包干,地方财政基本没有投入,有限的经费本就难以维持基本工资发放和日常办公的正常运转。2009年以前,市局拨付的专项经费是84万元,自2010年起拨付的专用经费是86万元,每年经费缺口约50万元。再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主要是指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困难老干部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其他经常性帮扶开展的较少。
(四)帮扶服务不够灵活。一是缺少精神关怀。高龄空巢的老干部缺少的并不是经济上的资金助,而是需要给予更多的精神慰藉,往往平时只注重形式上的节假日、生病等走访慰问,忽视了深层次的关怀。二是缺少部门联动。现实中的各单位往往是各自为政,没有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帮扶对象的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维权难等问题,没有形成联动互补的帮扶格局。三是方式不够灵活。没有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老同志、感情上贴近老同志、行动上深入老同志,充分体现服务细致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亲情化。
三、建立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帮扶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以“爱老、敬老、为老、利老”为原则,针对离退休干部在生活、行动、看病、住房、等方面出的困难和问题,尽快的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确保老干部出现的特殊困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一)以人为本,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税务系统要从总局到县局,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人员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帮扶工作放在部门、单位的全局工作中,做到同考虑、同部署、同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及遗属帮扶工作,主动与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及遗属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对帮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协调解决。二是继续巩固和完善“三个机制”。继续加强“三个机制”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采取切实措施,使“三个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加强与医疗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协调解决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就医过程中的问题,努力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优质化。积极协调争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各项费用按时足额发放。三是逐步建立困难离退休人员帮扶和改革成果共享机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建立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特殊困难帮扶机制,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给予关爱和救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和完善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生活待遇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改革发展成果共享长效机制。
(二)分类建库,实行动态化管理。一是明确帮扶对象。建议将老领导、老军人、高龄“空巢”(可暂定为70周岁以上鳏寡孤独人员)、重症(身患癌症、危重症、瘫痪、精神障碍等情况)、困难遗属(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灾难(火灾、水灾、车祸、地震等)人员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立“知情台帐”。组织相关部门逐人入户排查摸底,准确、全面地采集信息,建立包括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健康状况、服务项目、联系电话等内容的特困离退休干部基本信息库。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特困离退休干部不断发生变化的特征,要一年一核实,对经济状况改观的进行调整,将新增的特困对象纳入帮扶范围,通过实行动态管理,为实施特困离退休干部分类帮扶提供翔实依据。四是广泛接受监督。给予经济帮助的,通过一定的形式向老干部公布,可以向困难老干部所在党支部征求意见,或者在办内网站上公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三)因需施策,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是构建饮食起居关照体系。及时将国税系统内的离退休困难人员情况及时报送到地方扶贫办、民政局、居委会,尽可能纳入地方统筹管理;对有房产、有财产但无子女的,凡其他亲属具有扶助能力,又愿意义务承担扶助的,要通过当地组织与双方协商,签订亲属扶助协议书,并经司法公证,在被扶助对象百年归山后,由承担扶助义务的当事人继承遗产。二是构建党员结对帮扶体系。将帮扶工作与文明创建、“双争双创”、“两结对三互动”等工作结合起来,实行一名在职党员联系一名离退休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电话问候、上门探望、沟通思想、交流情况、提供咨询、反馈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构建优惠政策扶助机制。对离退休干部家庭儿女具有就业意向和就业能力的,要积极牵线搭桥,做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就业培训、优先推荐上岗、优先扶持创业;对特困离退休干部家庭孙辈上学按规定优先享受基础教育免费入学,对考上大学的优先给予贷款助学、民政救助、结对帮扶。
(四)提升质量,推行专业化介入。一是倡导机构养老。对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便或根本无亲属照料,且个人又愿意过集体生活的,要资助他们入住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社区养老机构,通过实行长托、短托和日托等形式的专业托养,从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实行社区养老。现在社区服务越来越规范,条件允许的社区,通过多方协调,能够保证特困离退休干部“吃饭不做饭,有病上门看,重活有人干,购物不出院。”三是推行家政服务。对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入住养老机构,或受限养老机构条件难以入住,却愿意接受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而居家生活的,可通过家政公司、钟点工等方式坚持每天定时上门提供安全陪护和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整合资源,开展社会化互助。一是建立“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基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以解决离退休干部的特殊困难,是构建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资金来源应有以下渠道:希望财政支持,将困难离休干部帮扶补助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可提高“特需费”标准,从中提取一部分建立基金;可以从党费中提取一点,党内捐赠一点、工会困难补助资金中列支一点等办法筹集。二是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畴。对离退休时间早、经济收入低,符合低保条件而没享受低保的,要将他们的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家庭人均收入虽高于城镇最低生活标准,但因本人及其亲属长期患病就医、家庭突发事故等天灾人祸导致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同类市民或家庭的,要适当提供经济援助;收入虽能保障基本生活,但因行为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长期请人照料而造成生活贫困的,每年要酌情给予生活补贴。三是号召志愿者为困难离退休干部服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的类似于无偿献血的“时间储蓄”制度,即号召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困难老人支援服务,并将其服务时间记入本人的“社会服务帐户”中。当前全国范围内各级均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笔者所在的县城同样有庞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只要协调得力,组织有方,完全能够通过青年志愿者为困难离退休干部提供支援服务。四是积极引入商业养老服务和保险服务。针对日渐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国内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服务市场却极不对称。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下下棋、玩玩牌,而是迫切追求情趣更高,融娱乐性、知识性与自身美化为一体的文化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商业养老服务和保险服务,可以满足老人精神需求、愉悦老人心灵。
- 上一篇:刍议高校网球课小场地教学计策
-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