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汇报
时间:2022-11-22 03:34:36
导语: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产生技术突破,实现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推进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工业强区的主要途径。
2011年,区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共申请专利26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5件;组织省级新产品鉴定3个,市级以上科研成果鉴定10项;组织申报市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企业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呈现以下特点:
1.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投入总量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为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将更多的人力、资金、设备投入到科技研发活动中去。2011年,全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1.4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项目43项,比上年增加4项,增长10.26%;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4122.2万元,比上年增长9.80%。
2.企业自主创新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人才总量增长较快。
科技活动人员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区政府和企业十分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努力创造适合高技术人才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积极吸引人才进企业。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人员307人,比上年增加32人,增长11.64%。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85人,比上年增加6人,增长7.34%,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企业自主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加大。
3.项目质量稳步提高,自主创新成分不断提升。
科技项目是企业开发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申请科技项目,专门针对企业薄弱环节立项研究,力求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通过科技项目攻关,真正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发明专利7件,比上年增加1件,增长16.67%。尤其是杰克机床有限公司完成新产品研制15款,填补省内空白。其中有5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中国机械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国产数控机床产品最高奖——“春燕奖”,并获得“创业十佳自主创新单位”。
4.自主创新成果丰硕,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36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22%,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2994.5万元,比上年增长19.55%。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南健实业有限公司、市天利电声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注册了著名商标;堆花酒业有限公司、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两个企业的主打产品获“名牌”产品称号。
二.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仍显单一
从全区来看,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为补充的科技创新资金筹集和投入体系。但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结构亟待优化。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18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7.06%,其中1482.2万元为企业自筹,占80.11%,比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分别占18.53%和1.36%。这说明企业自主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仍然是企业资金,而来自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资金仍占少数。缺乏必要的科研经费是部分企业不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原因。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在较低水平徘徊
近几年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人员、资金、物力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总量持续增长,但自主创新水平较低。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1%(在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发达国家,技术开发费占其销售收入的3%左右,高技术企业对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占其销售额的5%以上),虽比上年增长0.09个百分点,但仍在较低水平徘徊。低水平的技术开发投入强度,使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升级的需要。
3.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饮料制造、纺织、医药制造等19个行业,仅有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2个行业开展了科技研发活动。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发展模式的依赖性仍然较强,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企业的普通行为。大多数企业只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和科技引导的创新意识,为未来市场储备技术资源的危机感不强。
4.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匮乏
一定规模和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调查显示:全区大多数企业主希望科技人员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又担心他们跳槽,留不住人,投入的钱白扔,弄不好可能带走技术和相关商业秘密,到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反应在对待科技人员身上,既不敢怠慢他们,又不愿大力培养。企业主与科技人员间的这种信任度缺失,严重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之,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基础条件尚不尽如人意,所以,企业创新人才匮乏。
三、加快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1.加快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元化投入的创新投入体系。
切实落实国家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投入的增长幅度,引导企业自身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健全金融政策,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自主创新基础建设和自主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科技创新贷款,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高新科技研发保险险种。
建立健全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实行低利率政策和产业融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引进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允许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提取风险准备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技术产业。
2.加快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创新科技进步体制和机制,充分运用产业政策,资源配置、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建立健全反映市场需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形成市场对创新的“倒逼”机制。
支持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产权结构,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出资和参与收入分配政策,推进知识资本化,推动企业建立自觉开展创新的“自逼”机制。
强化政策研究,围绕市场需求确定科研方向的重点,引导企业参与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科技项目的工作机制,加强引导和服务,逐步建立政府的“善逼”机制。
3.加快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企业内部要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完善对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重点要做好研发人才的激励,激发人才自我发展和流向具有挑战性的创新岗位。
4.加快建立企业研发机构
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共建等方式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政府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注重研究开发、持续增加科研经费、与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聘请优秀研究人员等,从而使全区工业类科研条件有明显改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 上一篇:广电局计划生育工作方案
- 下一篇:统计局部门工作思路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