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质量兴市战略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26 08:54:51
导语:全市质量兴市战略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质量兴省,加快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作为主管质量工作的职能部门,全省质监系统在推进质量兴省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省局党组要求全省质监系统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全面推进质量兴省工作,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质量兴省,怎么做?本文结合质监部门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质量兴市的必要性
当前,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策应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正处于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重要关口,实施质量兴市是形势所需,现实所迫,发展所求。
1.推进质量兴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当前仍属于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资金、劳动力和物质资源的投入来实现。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够高;工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力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结构不合理现象仍是阻碍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抓质量、抓标准、创名牌促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2.推进质量兴市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举措。今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涉及产品、工程、环境、服务等社会公共领域各个方面,涉及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如果某个行业或领域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对外形象和百姓安居乐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抓质量、守安全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要求。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就是不断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创业环境、一流的旅游环境、一流的信用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不断增强现代的综合实力。
二、推进质量兴市的主要优势
质量兴市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其中与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和政策条件等密切相关。从的区域条件和发展形势来看,推进质量兴市在以下三个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1.工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期末的85.3亿元增加到266.2亿元,年均增长32.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71户,主营业务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30户,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8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74.9%。其中光学、光伏产业规模分别列全省第一、第二位,有色金属产业聚集了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的20户工业企业中的14户,新型建材年产量达到1058万吨。主导产业及其一批规模企业的日益壮大,为加快推进质量兴市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必将进一步带动全市工业企业加强质量工作。
2.区位条件独特: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为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四省通衢要冲、江浙第一门户”之美誉。当前,在建的京福高速铁路与杭昌长客运专线以及上武、昌德和上德高速公路将在形成“双十字”构架,鄱阳港务区、三清山机场等水、空通道正在打通,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即将形成。天然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引进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带动和加快本地产业发展壮大并形成集聚优势;有利于本地企业更好更快地学习和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共成功引进浙、粤、闽等发达地区规模企业达300余家,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浙、粤、闽商投资城市。其中2006年引进的浙江代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完成利税10.8亿元,直接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飞跃发展。目前,新能源企业达到2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23%,产业规模列全省第2位。
3.政策措施有力: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质量振兴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办法》、《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质量工作指导性文件,成立了市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今年,按照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出台了质量兴市实施意见,历史第一次将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市有85%的县(市、区)以政府名义出台了质量兴县方案,将质量兴县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7个县(市、区)设立了县长质量奖或完善了质量奖励制度,6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开展了质量兴园活动,各县(市、区)共落实质量兴市相关经费67万元。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为全面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三、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2011年以来,认真按照质量振兴实施办法,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各级政府对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性认识逐步增强,对质量安全负总责的意识逐步增强,全市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升。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既有认识上的问题,又有管理上的问题,也存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推进不平衡。虽然大部分县(市、区)政府都将质量兴县工作纳入了重要议程,从政府层面高位推动,但截止目前仍有4个县(市、区)未开展,工作进展缓慢。即使已开展的县市也仅停留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层面,阶段性督导、评估、总结没有跟上,政府的指导监督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存在组织领导不够,政策措施不够,管理协调不够,经济保障不到位等。部分县(市、区)虽然有方案,但没有具体的质量奖励机制,没有真正把质量工作纳入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考评中,激励和问责作用不充分,大大削弱了文件执行力和效力。究其因,主要是少数地方政府满足于经济总量的扩大,热衷于招商引资,没有真正树立质量是地方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政绩观。其次是由于换届的影响,大部分县(市、区)领导变换也是影响质量兴市工作的重要因素。
2.部门联动不经常。质量兴市工作联系会议、督查通报、分析总结不经常,部门之间沟通少、信息闭塞,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动机制。分析原因,一是质监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存在等、靠思想,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工作创新性不够,没有很好发挥质量兴市办公室应有的综合、调和牵头负责作用。二是相关部门“大质量”意识缺乏,部分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受职能分工影响,片面认为质量工作是质监一个部门的职责,导致了质监部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尴尬局面。大质量工作机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
3.企业参与质量兴企活动主动性不强。目前,的工业企业85%以上都属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质量水平低、竞争能力弱,自觉开展质量兴企的积极性不高,加强质量管理非常被动。其原因主要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由于受传统经济的影响,对质量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多数企业注重总量的扩张,忽视质量的管理,甚至不惜降低成本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质管机构、人员以及检验设备的投入非常有限甚至没有。
4.社会关注度不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质量意识逐步增强,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百姓质量意识还相当薄弱,对生活、产品的品质要求不高,全社会尚未形成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的良好氛围。究其原因,一是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相对低下;二是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新闻媒体对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关注偏多,对如何发挥品牌、标准的带动引导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宣传不够,对质量法律法规宣传不够。
5.工业基础不实。目前,工业年均增加值虽然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但与浙江周边县市比,仍有不少差距。从经济结构上看,产业层次低,规模带动作用不明显。全市小型企业和个体加工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88.71%,支柱产业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链未形成,规模以上或龙头企业不多。从质量层面看。一是自主品牌少,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占全省8.7%,“名牌”产品29个,占全省名牌数的7.4%。品牌数量在全省均属中下水平。二是标准水平低,采标率不高。当前,全市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为83.5%,仍有423个产品无标生产,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仅有55个,占产品总数2.14%,而我国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平均采标率都达到40%以上,企业普遍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标准,缺乏标准的主导权、话语权。
四、深入推进质量兴市之对策
基于上述现状和困难之分析,笔者认为破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推动力。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对质量工作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兴市工作在政府领导下高位推进、规范运行。一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199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河北省政府出台了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全国先后有13个省份将质量安全指标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要借鉴以上做法,把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和评价,特别是要把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年度工作管理考核目标,通过目标考核,促进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市政府设立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兴市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县区政府、职能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各级名牌产品、发明专利,参与上级标准制定,在质量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个人予以奖励。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以质量兴市(县、区)领导小组负总责,政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质量兴市活动中的任务责任,对工作不落实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2.要进一步提升部门合作力。地方政府要积极完善职能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质量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和通报制度,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质监部门要主动、全力、全心投入,既要当好主角,又要当好配角,认真履行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定期牵头各成员单位召开质量兴市联席会议,研究探讨相关质量工作、协调具体事务,联合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打假治劣活动、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等,增强质量安全工作的整体合力。二要加强督查汇报。定期总结推广质量兴市先进工作经验、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时向政府汇报,赢得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三要整合资源。要根据全市产业现状,建议政府整合检疫、药品、工商等部门的现有检测资源,建设综合性的产品检测中心,为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提供技术支撑。
3.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是质量兴市的重要基础。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自觉、主动参与质量兴企活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机构,加强自主品牌和质量体系建设。今年按照“示范带动,分批实施”的工作思路,围绕有色金属、机电光学、建材、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首先选择了一批质量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作为第一批质量兴企工作试点,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原料加工、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缺陷召回等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加强标准、计量、检测等质量基础管理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第一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全市企业按照不同类别分成不同层次,分批实施,持续开展,推动质量兴企活动向纵深发展。
4.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支持力。社会是质量工作的深厚土壤,质量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坚强支持。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通过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媒体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广泛宣传质量兴市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质量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参与度,引导全社会准确判断质量形势,增强质量信心,共推质量发展。二要加强舆论监督。建议宣传管理部门建立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打造质量投诉绿色通道,切实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让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有地方诉说,对质量工作有平台交流。同时对重视质量、支持质量的要大力支持,对忽视质量、漠视质量要敢于曝光、无情揭露。
5.要进一步提升工业贡献力。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关键在工业。各地要充分借助质量兴市活动,不断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真正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子,全面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既要做大做强做优规模企业,又要发展培育中小企业。要注重依托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发挥标准、计量、质量对品牌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制造的市场话语权。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供销社作风整治方案
- 下一篇:全市质监事业发展调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