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调查

时间:2022-09-02 11:01:16

导语: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调查

一、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从市情出发,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相继获得了“省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霍山、金寨、舒城分别获得“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称号。同时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霍山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行业)、舒城县循环经济园(园区)、霍山县盛隆竹业有限公司(农业)、华园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农业)共5家单位入选。我市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

1、农业循环经济初具形态。我市是农业大市,畜牧业规模较大,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在华园乳业、海洋羽毛、亿牛乳业、天润乳业等公司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循环链。循环链以一定规模的畜牧养殖为基础,利用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用沼气池处理后,沼气液用作肥料,用于农田浇灌等,沼渣则作为有机肥原料生产有机肥,用作农田或种植牧草。同时沼渣还可以用于菇菌培养料,生产双孢菇等,菌柄和培养料也可用作有机肥。在农副产品加工上,也可利用废水、下脚料等进行无害化发酵,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2、工业循环经济开始起步。工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工业发展工程中,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对工业产业循环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能源循环链初具雏形。电是工业企业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之一,传统方法为燃煤发电,产生二氧化硫等,增加环境压力,我市友勇米业、皖能生物质发电等企业研发成功生物质发电技术,利用农林废弃物秸秆、稻壳等生物质原料发电,发电后的废灰可以用作生产钾肥的原材料,也可用作保温材料,同时也是炼钢企业所需氧化硅的原料;若使用稻壳发电,副产品糠炭(稻壳灰)在深加工后还可得到高质量的活性炭和水玻璃,也可作强酸性黑水泥,继而制成硬质防潮免烧砖等,循环链大大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也减轻了环境压力。二是企业逐步探索小循环。各级政府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建设生态、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对工业企业影响较大,特别是国家和省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后,产生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企业也逐步开展小循环的探索。霍山世林公司是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公司共有10台玻璃窑炉,生产易于成型的玻璃液,为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减少排放,企业技术人员通过长期实践和摸索,自主研发出了“MHS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并对5台原窑炉进行了“MHS节能、环保”改造,年节约原煤21626.3吨,价值1000多万元,并通过出售煤渣、玻璃下脚料回炉再熔化、余热锅炉再利用等产生效益230多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加强资源废弃物再利用。考虑到收益等因素,资源废弃物再利用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并实施,既减少了废弃物,避免了污染,又产生了经济效益。霍山县盛隆公司也是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依托现有的实用新型专利—竹箨拖鞋生产技术,生产可降解的、替代塑料的竹箨系列拖鞋和旅游帽,将农村大量废弃的竹笋壳资源与当地剩余劳动力相结合,延伸毛竹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龙华公司利用小口径杂竹和木材加工剩余物生产木地板、天禾公司利用废油脚料生产生物柴油、皋新建材及华祥公司利用工业废渣生产保温建材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消耗了废弃物,具有示范作用。

4、推进循环园区建设。舒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该园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用循环经济思想优化改造工业产业链条,注重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着力研究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园区内昌龙水泥有限公司利用合肥、等周边城市热电厂的粉煤灰作原材料生产水泥,节能降耗,在全省同行业中最早成功地实现了清洁生产,现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年实现税收500多万元;三立饲料有限公司利用油脂下脚料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制取植物油酸的项目已竣工投产,填补了此类技术运用在我省的空白,届时将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利税600余万元。在农业循环经济园建设上,寿县认真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安丰建设企业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在迎河建成分户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承包、典型引路等,使农民接受新科技,掌握新科技,通过循环示范效应加快推广步伐,扩大农业循环经济范围。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我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循环经济发展利益补偿问题没有解决;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四是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数量少、规模小,产生的示范效应有限。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差距和不足,采取得力措施,妥善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型城市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快速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广泛共识;二是运用环保、电价、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手段,继续加大对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和优先发展的项目,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四是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向社会定期公布企业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的供求信息。五是支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发展壮大,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不断开创循环经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