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自评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30 03:26:00
导语:社会发展自评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全面掌握、客观分析和科学评价我区年度社会发展状况,根据市发改委“关于开展本市各区(县)年社会发展水平分析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结合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相关数据进行料收集整理,并对我区年度社会发展水平分析自评如下。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就业情况以及主要特点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年我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9214个,其中区属单位6798个,无主管部门23362个(私营企业10136个,股份制934个,独资2544个,其他9748个),自由职业819个,非正规就业8223个,个体工商户12个。全区就业形式更加灵活,私营、个体经济、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城镇登记失业6966人,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促进就业工作的做法多样、有效。一是大力推进职业指导进村;二是探索举办农村劳动力市场招聘会;三是规范有效运作公共招聘网;四是加强万千人就业项目综合管理,促进劳动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截至年12月,我区万千人项目15个,非正规劳动组织190个,从业人员11526人。
(二)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区城镇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27834元,同比增长10.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8546元,同比增长9.9%,其中工资性收入6402元,同比增长10.9%;家庭经营收入2049元,同比增长5.7%;财产性收入343元,与去年持平;转移性收入924元,同比增长32.2%。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2平方米。
(三)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情况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至年底,全区参加镇保人数达24.8万人;参加农保人数达13.87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6535万元,投保人数达到13.87万人,为29391名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支付金额共计3612万元;参加综合保险人数达12.26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指标完成率达139.1%,完成增幅列全市第一。
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现有各类困难对象10万余人,共支出各类救助金6568万余元。其中,救助城镇低保对象1.3万人次,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359余万元;农村低保对象4.5万人,累计支出救助资金2877万元;实施医疗救助0.8万人次,累计支出救助金768余万元;实施教育救助4608人次,支出救助金101余万元;传统民政救济对象3272人(含城镇重残无业人员3001名),累计支出救助金704余万元。
(四)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情况
教育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及教职工人均年收入都得到明显提高。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增长迅速,初中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生均事业经费支出分别为10836.05元和8539.5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2%和26.01%;初中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为4098.62元和2277.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4%和106.85%。教职工人均年收入为58956.31元,比上年增长16.65%。
师资队伍建设凸现成效。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全区共有54名优秀骨干教师和8名骨干校长参加培养工程。启动教育人才储备培养工作,年,我区共引进34名“211”师范高校储备人才。推行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新举措,初步形成人员流动择优录用的公开竞聘机制,开展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工作。
通过农民工子女学校和公办(民办)学校吸纳农民工子女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年,我区共有18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分布在全区11个镇。在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1574名农民工子女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同时公办(民办)学校广泛吸纳农民工子女就读,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共有9599名农民工子女就读于公办(民办)学校,占总数的45.3%。
(五)文化事业发展和改革情况
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了“区有中心、镇有场馆、村有场所”的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数224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为169581平方米。其中,区级公共图书馆面积为4828平方米,公共文化馆面积为9165平方米,镇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面积为45526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面积为29350平方米,博物馆、美术馆面积为7010平方米,居委(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为69490平方米。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年举办的群众文艺创作节目汇演上,共有43个作品参加演出,涌现了一批锣鼓书《万绿丛中一点红》、舞蹈《滚灯》等一批“三贴近”的好作品。“桃花节”民间文艺行街展演、“平安”消防文艺汇演、“展夕阳风采”老年人文体展示、“蓝天下至爱”慈善募捐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和“书香飘万家”家庭读书活动以及广场天天演、周周演等主题文化活动呈出不穷。
文化市场发展迅速。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化市场已呈现相对繁荣之势。目前全区共有出版物销售点120家左右,歌舞娱乐场所100家左右,网吧55家。
(六)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情况
抓紧落实区域卫生规划。卫生“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架,即形成东、中、西3个区域医疗中心。中部的区医疗卫生中心项目已于2005年正式启动建设,西部的周浦医院将在2007年启动建设,东部的临港医院也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快。区医疗卫生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周浦医院迁建、临港医疗机构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几年的建设,全面完成了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年完成了30所村卫生所的标准化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不断进步。进一步拓展“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加全科团队服务”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全区14个镇50%的村进行了推广。
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年内启动了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设置了卫生应急办公室,制定并完善各项应急制度和卫生应急方案。在全市率先组建一支1000余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员队伍,巩固了基层防病网络。基本完成医院HIS系统建设,并启动了数字化医院试点建设工作。
稳步推进卫生改革。积极研究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新举措。积极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方案。探索推进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合作的机制,8月份,完成了区卫生局与市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周浦医院的签约,顺利实现了周浦医院和第九人民医院的集团化组合。
(七)民政事业发展情况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年全区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为131218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8.03%,比上一年上升0.65个百分点。其中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87名,占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15%,百岁老人53名。
养老服务水平不继提升。年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老人3500名,服务人员845名,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老人34724人次,列支补贴经费672余万元。截止到年底,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6家,其中,政府办15家,社会力量办21家;养老床位5002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8张。
(八)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体育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已建成启用5片社区公共运动场,健身苑点29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简易篮球场)13个,健身器材完好率达到93.1%。全区拥有的体育场馆面积为185万m2,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含场馆)2.55m2。
各类运动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社区、学校、公共体育场地开放服务逐步管理到位。区体育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招标委托一家民营公司对区体育中心游泳馆、乒乓馆和羽毛球馆等部分场馆进行营运管理。
(九)食品、药品抽检和监督管理情况
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较高。年,开展食品监督抽检11703件,合格率95.05%;化妆品监督抽检49件,合格率100%;药品抽样834件,合格率为95.29%。
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强。食品监管方面,组织开展14多次专项检查、7次紧急排查及1次化妆品专项检查;全年立案690件,没收销毁不洁食品7.5吨,罚没款110.57万元;全年未发生一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病。药品监管方面,组织开展了12次专项整治行动,查获假劣药械74批次,立案68起,罚没款126.37万余元,取缔非法经营户6家。
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发展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社会发展阶段性目标和重要任务,社会事业领域的各项专业规划也确立了相关领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但是,一方面,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有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社会发展规划也需要不断与区域发展规划相适应;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也需要与总体发展状况相衔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些目标和任务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还会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如社区建设等),需要研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
(二)社会事业投入相对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区经济实力相对偏弱,但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区财力对社会事业投入逐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底子薄,历史欠账相对较多,短期内限于财力有限,难以有更大的投入,我区社会事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我区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村与城镇之间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在办学水平和文化设施方面城乡差距明显。惠南、周浦两镇学校质量和医疗水平相对较高,学校班额严重超标、医院人满为患;而部分偏远乡镇则资源闲置浪费、利用率不高。
(四)人才明显缺乏
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建设,但是区的人才仍然相对缺乏,人才的集聚能力还比较有限。教育方面,全区拥有的特级教师数量比不上市区一所重点中学(示范性高中)的特级教师拥有量。卫生方面,全科医师还是相当缺少。
(五)人口快速导入引起的社会事业建设资金短缺
随着中心城区人口转移加快(特别是四高小区的建设)和临港新城的建设,人口将出现快速增长。不断增长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大社会事业配套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一些社会事业配套项目需要陆续启动,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骤增。
三、今年本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基本思路
未来几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2007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推进之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
1、以城市化建设为契机,抓紧推进重点区域的社会事业项目布局和建设。抓好临港新城、“四高”小区等城市化发展重点区域的社会事业项目配套建设。按照“落实、聚焦、突破”和“决战临港”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临港地区社会事业布局和配置的力度,加快临港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年内启动临港高中、临港初中、临港小学等项目的建设,并着手准备临港医院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四高”小区的社会事业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人口导入速度和现实需求,加紧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社区服务等公益设施建设。
2、以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临港新城主城区等地区的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公共卫生经费提高到每万人50万元。继续推进区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启动周浦医院迁建项目。继续加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发展城乡体育事业,承办好世界特奥会柔道比赛及全国摩托艇锦标赛。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切实加大文明城区创建力度,不断提高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年内,新建幼儿园10所、村卫生所40所、镇文化活动中心4个、居委社区文化中心9个、社区公共运动场4处、农民健身家园16处,2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
3、以社会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为目标,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二期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区中心医院与市区三级医院的合作共建机制,推进二级医院与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安排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探索加强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提高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
4、健全和完善就业管理机制,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积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紧紧围绕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二大目标任务,以职业指导进村、创业带动就业和千百人项目开发为工作重点,全力落实促进就业服务政策,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切实改善创业环境,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和质量。
5、深化“分类施保”,完善社会救助措施。根据社会救助“一口上下”原则,按照“分类施保”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各项救助的政策措施,健全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两大体系,确保社会救助广覆盖;巩固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和提高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报销范围和额度,实施特大病、特重病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救助网络,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募集人道救助基金,增强救助力度。
- 上一篇:工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 下一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