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组织系统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时间:2022-05-23 03:47:00

导语:市组织系统演讲比赛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组织系统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实施“*”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把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工程进一步推向前进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我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全面部署今后五年三个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市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第二届市委任期的五年,是*市发展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市委坚持解放思想抓机遇,立足市情打基础,深化改革促发展,集中精力调结构,千方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构建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框架。并审时度势,提出了“农业稳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举措,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市委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加快发展。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GDP达到1.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7亿元,年均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72亿元,年均增长27.8%,其中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年均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年均增长1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408元,年均增长8.5%;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1210元,年均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9亿元,年均增长16.6%。特别是20*年,GDP的增幅达15.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近3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2亿元,超过了前四年到位资金的总量。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求实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逐步统一起来,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43:27:30调整到37:36:27,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棉花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稳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经济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长足发展,建成了番茄、淀粉、棉纺、粮油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农牧业生产的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更加科学,一批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逐步增强,传统服务业得到提升,现代服务业得到发展,服务业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一批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过去的五年,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的五年。五年中,我们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93亿元,年均增长16.6%。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达2.45亿元,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水利设施更加完善,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农网改造投资1.61亿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满足;新修市乡公路220公里,沙石路200公里,改造重要农村公路98.5公里,改造一般农村公路214公里;牧民定居达到252户;农田林网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项目承载和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0项,投入资金7亿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增棉纺能力10万锭;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引进资金17.28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97个,投入建设资金8.91亿元。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石化工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培育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化建设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现代通信、居民住宅建设、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2.7亿元的集中供热、天然气入户、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污水处理、城市供排水扩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同步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五年。五年中,*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初级卫生达标县等称号,连续三届荣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称号,哈图布呼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我们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用科学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卫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卫生资源配置渐趋合理,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全面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努力推进“平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切实维护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高的五年。我们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从严抓好党的思想、组织、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492个党组织,8639名党员参加了教育活动,真正让干部受到了教育,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建成地区级五好乡镇党委15个,市级五好村队党支部160个,五年投资250万元加强了基层阵地建设,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五年新发展党员1243名,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明显提高,结构日趋合理;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培养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选拔了20名县级拔尖人才;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及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五年不同寻常的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核心作用,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县级市来说,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实现后来居上;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我们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主动,有效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第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在实践中丰富和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时调整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形成了“围绕一个主题、发挥两大优势、力争三大突破、推进四个进程”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口号,从而凝聚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实践证明,只要通过解放思想,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对群众负责和对上级负责的一致性,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广泛惠及人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各族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五,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兼顾,推动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三个文明建设共同进步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的现实需要,符合*实际,顺应发展大势,充分反映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

创业异常艰辛,成就来之不易。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的发展每取得一个进步,事业每取得一项成果,工作每取得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都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都离不开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支持,都凝聚着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都倾注着21万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十分感动和欣慰的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困难矛盾,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风雨同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顽强拼搏,人人都为*的跨越发展献计出力,人人都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二届市委,向全市共产党员、各族干部群众,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市单位和周边友邻,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过去的五年,我市的改革和发展成绩是巨大的,但这些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在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潜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优势资源转换步伐较慢,工业的拉动作用不大,缺少支撑和拉动经济全局的龙头企业;第三产业结构单一,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较小,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负债较重,财政收支不平衡,刚性支出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大;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更趋多样化、复杂化,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领导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等。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我们既要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还要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正视差距,迎难而上,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魄力,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未来的五年,正值“*”规划时期,是*加速向全面小康社会冲刺的关键时期。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以新理念、新思路精心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培植市级财源和建设和谐社会三大主题,以招商引资为着力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抢抓机遇,务实创新,把*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在全疆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强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7.8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年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1亿元,年均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GDP达到2.3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6亿元,年均增长16%。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从20*年的37:36:27调整到22∶53∶25;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地区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加速推进。巩固企业改革改制成果,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的市场体系、合理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9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87.3亿元,年均增长17.1%;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力争全市五年累计实际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人民生活比较宽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8.1%;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7850元,年均增长9.7%;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8.66亿元,年均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面均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5%以上。

——城乡面貌较大改观。基本完成新区规划和旧城改造任务,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全面加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新城镇。

——社会政治安定和谐。政治清明廉洁,文化繁荣发展,科教事业兴旺,道德风尚良好,生活方式健康,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救助体系比较完善,社会预警应急系统比较健全;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顺天时,应地利,倚人和,迎挑战,破难题。“*”时期,既有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国家政策看,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措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整个农村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为我们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提供了政策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投入不断增加,这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发达地区正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因能源和资源制约加快向西部转移,这是我们顺应新一轮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对外开放的扩大,为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我们自身看,区位和资源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大干快上的氛围日益浓厚,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然而,我们面临的是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局面,全市上下既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更要有一种寝食难安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正确应对各种挑战,在新一轮发展中再创新高,在新一轮竞争中再争主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促进农业转型。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的原则进行,站位要高,思路要宽,方法要活。2010年,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总播面积120万亩(复播5万亩),粮、经、饲比重达到17:72:11。

要精心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重点在提高品质、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和发展深加工增值上狠下功夫,打造*优质棉品牌,从根本上实现棉花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使棉花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适度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单产和复播指数,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要依托龙头企业扩大玉米、番茄、水稻、中草药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着力解决生产经营分散、销售渠道不畅、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使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优质水果种植,以高档次、标准化生产开拓区内外市场,实现农牧民收入多元化。

要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畜牧业上联种植业,下联加工业,既能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又能延伸到二三产业,实现多环节、多层次的增值增收,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能否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事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局。要紧紧围绕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加大传统畜牧业改造力度,着力解决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草原生态退化、经营理念落后、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到2010年,牲畜出栏率达到72%,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

要十分注重乡(场)镇依托优势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结合小城镇建设,以方便农民,搞活经济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做强龙头,带动基地,加快农业升级。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把农牧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链接点、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始终,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带动农业,拉动商贸流通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要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两三个主导产业,集中突破,抓好产业化项目开发。

要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供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围绕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基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还贷、吸纳农民土地入股、进行技术培训等有效办法,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关系。

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和企业牵动共促发展的联结机制。坚持项目带动,突出棉纺、番茄、淀粉等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坚持走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的路子,小项目要坚持走特色型的路子;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农业产业化倾斜,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切实让产业化的龙头舞起来,基地壮起来,市场活起来,带动农民富起来。

普及科技,提高素质,拓宽增收渠道。要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棉花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良种推广等技术,实现农产品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要推广科学饲养、胚胎移植、牲畜冷配、疫病防治等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要认真落实国家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政策,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农机装备水平;要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使每个农业劳动者都能够掌握一项致富技术,通过培训项目和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全面开展;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超前规划,典型示范,改善农村面貌。要立足实际,抓紧制定乡村建设规划,把小城镇建设、抗震安居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要进一步加快哈图布呼、车排子、皇宫等中心镇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小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继续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形式主义,采取政府引导、规划指导、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的方法,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围绕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四大产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工业布局,建好工业园区,全力打造能够支撑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实现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4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化率达到35%以上。

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石化产业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境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和石化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独山子大炼油、大乙烯项目的建设,以及新疆独克石化工业园*化工园的规划建设,我市发展石化产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要按照“积极支持上游、努力介入中游、大力发展下游”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和相关企业集团的沟通,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力度,力争新上一批石油化工项目,形成石化产业群、产业链,使石化产业成为我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支柱产业。近期,要重点抓好30万吨电石项目的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做大做强棉花产业。棉花资源是我市最大的可再生资源。但是,这一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我们的农民和棉花加工企业仍然是靠出售原字号产品或进行初加工获取微薄的利润,而且市场风险大,发展后劲不足。扎花企业的过剩发展,不但造成了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也使棉花生产的规模优势,经过个体老板的收购和初加工大大分散,在一定程度上肢解和弱化了我市棉花资源的优势。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对棉花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加工,进一步挖掘棉花产业的潜力,实现多元化的开发增值。当前,全疆各地都在做棉花文章,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发展。因此,进一步整合棉花资源,建立棉花生产、棉纺与销售协调发展机制和各环节利益分配机制,既是长远大计,也是一项当务之急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在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建立棉花生产、加工、纺织与销售协调发展的机制;要抓好现有棉纺项目、油脂项目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见效;要下大力气引进规模大、档次高的棉纺项目,力争到2010年达到50万锭的棉纺能力;要积极发展纺织和印染业,开发特色棉纺产品;要在棉蛋白、棉浆粕等项目上取得新进展,开拓棉花产业的新领域,在延伸棉花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发展煤电产业。*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开发利用煤层气,鼓励煤电联营。国家把新疆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列入“*”规划,自治区也制定了把矿产资源补偿费全部用于勘探项目贴息的优惠政策。再加之当前内地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这为我市加快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要加大煤炭和石灰岩的资源勘探力度,切实掌握资源底数,使煤炭资源的后发优势尽快转换为能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进一步加强煤矿的整合,并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行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10年煤炭总产量达到350万吨,矿井采掘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5%,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75%;要把发展煤化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认真研究,在煤变油、煤变气等项目上找准切入点,做好前期工作;要积极促进中电投集团公司2×30万千瓦火电项目尽快落地;要利用水资源建设水电项目,营造成本低、质量高、容量大的新优势,主动承接内地高载能产业转移;不断扩大水泥、电石等高载能企业的规模,提高产品产量,走出一条“煤—电—高载能产业”一体化的路子。到2010年,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7.5万千瓦,发电总量达到16.8亿千瓦时,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层次。要充分发挥我市大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粮食、畜禽、乳制品、蔬菜、鲜果加工为重点,以绿色无公害为标准,构筑生态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向新型制造业的转变。到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增加值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10%。要做大基地,挖掘森林、草场、水土光热等资源优势,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逐步建成50万亩优质棉花基地、1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10万亩玉米基地、5万亩番茄基地、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60万头(只)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要做精产品,抓住群众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示范种植、天然放养、舍饲养殖等方式,培育一批品质优良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创农畜产品品牌。要做强龙头,进一步壮大粮油、番茄、淀粉等企业,引进畜禽肉奶深加工企业。要做活市场,立足疆内市场,放眼国内外市场,把发展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经纪人队伍理直气壮地依法搞好营销活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搭建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桥梁,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还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优化发展环境,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无论是工业化建设还是招商引资,环境问题至关重要,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思想。以落实政策为核心,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地区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抓好我市现行优惠政策的落实。以服务为核心,创造优质廉洁的服务环境,对所有投资企业和客商,实行首办负责,全程服务,限时办结。以诚信为核心,创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努力打造信用政府、营造信用社会,用良好的信用获得更大的信贷支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创造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和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加大执法力度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破坏投资与发展环境事件的查处力度,为投资者营造公平有序、宽松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创造安全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宣传发动为重点,对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事例广泛宣传,让他们在事业上得到支持,在政治上得到荣誉,在社会上得到地位,营造鼓舞人心的舆论环境。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当前,投资增长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并且这种格局将会长期保持。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国债投资规模下降、银行信贷从紧的形势下,扩大招商引资是化解资金瓶颈的现实途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招商引资仍然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务实性和有效性,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拿出全部优势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真正转变观念,全方位地开展招商引资;要进一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把*置身于全疆经济发展中考虑,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地筛选项目,建立科学、规范、完备的项目储备库,提高可行性,增强吸引力;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四大产业”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宽领域和渠道,重点引进一批对我市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率大的项目;要继续完善党政主要领导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和项目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更新观念,拿出一批最有吸引力、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资源、优势地段,积极组织招商;要积极适应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变化,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走出去”,主动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以会招商、以节招商、以友招商,不断增强招商的主动性;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以商招商工作力度,使已投资客商成为对外宣传我市投资重点、开发前景、市场潜力、优惠政策的窗口,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要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创新运作机制,从促进产业聚集的角度,合理布局,形成特色。园区发展要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通过园区的规模化聚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促使分散的、低层次的企业结构向聚集的、高技术的企业结构迈进,以实现部分产业的跨越发展。要充分发挥石化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协调服务上的职能作用,让投资者从最低门槛进入,用最低成本经营,真正把园区建成运转高效、服务优良、发展快速的经济区。乡镇企业要向工业园区转移,新上项目也应向园区集中,民营企业都可共享园区水电等公共设施。在我们受资金限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园区市场化、企业化、公司化运作,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使工业园区不但成为工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成为富有特色的城市新区。

(三)全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经济发展新领域

要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浓、潜力大的特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精品旅游线,以点带面,提升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品位,形成优势互补和多品种组合;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我市旅游市场,鼓励区内外企业以购买、租赁、兼并联合等形式经营旅游项目,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以“梭梭林”、“泥火山”、“温泉”和民俗风情旅游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旅游品牌;引导和支持一批企业集团参与我市旅游业的开发,发展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田园景观旅游、城市休闲旅游,拓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要积极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提升传统服务业,对商贸、餐饮、公共事业等行业进行改造,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形式的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多层次激活三产发展潜力。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法律援助和中介服务业,逐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加快发展商贸流通,进一步活跃城乡经济。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和地缘优势,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和服务企业,促进农产品和工业消费品的双向流通。加快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城乡交易市场,形成农产品的汇集中心,促进农产品更快、更具规模、更有效益地进入市场。

非公有制经济不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非公经济,不论哪种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业主来源,有作为就行,要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政策,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让更多的人通过直接掌握生产资料来创造财富,使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和繁荣经济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现代城市新形象

城市是生产力的载体、社会文明的标志、区域竞争的龙头。要按照“打好基础,拉开框架”的思路和“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的要求,在3-5年内进一步改变城市面貌。

要明确城市定位,抓好城市规划。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区位环境分析,*市应该建设成为一个由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石化工业、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城市。要着眼于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编制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城市特色的规划,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建设相协调,突出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特别是市场中心的功能,使其创造出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城市规划按法定程序审批后就具有法定效力,要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要突出城市特色,抓好城市建设。牢固树立扩张城镇就是扩张经济的观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完善老区,开发新区,强化功能,扩大规模。要把城市新区建设同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突出现代工业城市特色,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支撑工业发展。城市老区建设要以“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提高文化品位,规范管理,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要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方式,在条件基本成熟、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规模适度、功能齐全、品位较高的城市广场,以满足政治活动、经济发展和群众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小城镇建设方面,要和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发挥乡镇企业对聚集生产要素、形成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注重城乡协调发展,要通过城市经济带动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要打破城乡分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共同发展。

要提升城市经营水平。把城镇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发展,最大的资本来经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来培植。坚持把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撑点,使城市建设的过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把城市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城市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有机格局。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推向市场,盘活土地资源,运用市场化经营手段,为城市建设管理开辟新渠道,注入新活力。同时,要从户籍制度、就学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降低农民进城门槛,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使更多外地人落户*,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提高城市人气。

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树立现代城市理念和城市品牌意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城市治理和执法力度。交通管理、市容保洁、绿化管护、广告管理、社区管理等都要按照建设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要求,实施人性化管理,确保秩序井然,市容整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五)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撑

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是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因素之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以建设骨干水利工程为依托,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加快三大流域综合治理,通过重点河流开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协调的水资源有效供给、环境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三大防护体系。改造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奎屯河、车排子灌区干渠80公里,推广高新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加快堤防和控制性工程建设,确保防洪安全,在五年内新建城市防洪工程和四棵树河防洪工程,完成西海子水库、马场湖一二库的除险加固,建30年一遇防洪坝195公里。

加强城市道路和县乡公路建设。以实现干线通畅和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程度为重点,实施“通达计划”和“村村通工程”,提高现有县乡道路、乡村道路的密度和等级。力争完成*市北京东路至奎屯市北京西路9公里区间道路及跨河大桥一座,新建改建县乡三级公路450公里,新建改建乡村四级路586公里。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力争完成人工育林8.6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加强“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牧业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有效规避、减轻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草场承包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好发展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届党委任职的时期,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清醒认识当前对敌斗争的严峻形势,始终坚持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科学论断,贯彻“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积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努力创建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加强对各族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坚持按政策办事,坚持依法办事,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认真落实《信访条例》,依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大信访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党管武装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国防教育,充分发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人大和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加强统战、民族宗教、侨务和工商联工作。要广泛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和“双拥”活动,继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坚持走集中办学的路子,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高中阶段和幼儿学前教育的规模,满足城镇居民子女就学需要。围绕经济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挖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建设学习型社会。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事业。继续巩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市成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产业管理、经营新格局,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发挥网站的对外宣传作用。全面启动数字发展规划,2010年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形成广播、电视、网络并举,规模、效益、速度并重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新格局,让广大群众共享数字化发展的新成果。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2‰以内。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有关优惠政策,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力争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个左右,每年净增就业人数1000人左右。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关心关爱老年人,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注重社会公平,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围绕中心,强化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当前,我们面临着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艰巨任务,越是任务繁重,越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越要改进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建设一支本领过硬、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严格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坚持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加强和改进各党委(组)中心组学习,充分发挥基层党校、政校和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等主阵地的作用,全面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通过干部培训轮训和农村党员冬训等多种形式,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等问题。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敢于为基层创新担风险,为率先发展尽责任,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善待挫折、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面对经济社会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领导干部要善于立足新的实践,自觉把握时代特点,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改革开放的新突破、经济的快发展、社会的大进步。

坚持强基固本,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围绕推进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居民,继续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先进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建设和谐社区夯实组织基础。围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一如既往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五年发展党员1400名。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提高素质、增强活力为重点,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用民主、竞争、群众公认的办法,选拔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大胆启用综合素质好、开拓精神强、创新锐气足的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经济主战场经受锻炼和考验。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为事业聚人才,完善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实践锻炼、末位调整等制度,促进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重视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一起抓,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坚持民主集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力求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发展党内民主、严明政治纪律、强化制约监督、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机关工作人员从政行为,不断提高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围绕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进一步健全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联系群众以及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等制度,完善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常怀为民之心,常思益民之策,常兴富民之举,常办利民之事,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努力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执政能力建设,围绕发展中的全局问题、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重实践,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切实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着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未来五年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全市21万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的发展充满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