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巴林石节播音词

时间:2022-11-01 06:41:00

导语:第五届巴林石节播音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欢迎您走进美丽的巴林右旗;欢迎您来到‘2004’中国巴林石节的主会场。

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段至湍湍流淌的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千里沃土,便是举世闻名的巴林草原;这片广袤无比大草原的核心地域,便是美丽的巴林右旗。

巴林右旗总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全旗处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势起伏雄浑磅礴。山地则崇山峻岭,耸入云天;丘陵则缓坡阔谷,溪流纵横;平原则坦荡无限,水绿天蓝。

巴林右旗的土地面积90%以上是森林和草原。这里的生态景观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森林草原的缩影,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针叶林的过渡地带,是联系华北植物区系和兴安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因此这里有着极其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国家级保护的动植物:有胡桃楸等植物12种,金鸨、大鸨、天鹅等鸟类29种,马鹿、青羊、猞猁哺乳动物3种。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27种150多个矿床和矿点,其中主要有铅、锌、银、铜、煤、巴林石等。

巴林右旗有16个苏木乡镇,17万人口,主体民族为蒙古族。历史上这里一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远在六七千年以前巴林草原就有古代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被称为人类第一道曙光“红山文化”类型之一的那日斯台文化。此后这里曾是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和蒙古族居地。唐代是契丹族的发祥地。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蒙古巴林部驻牧于此,建立了巴林右旗,迄今350多年。

改革开放20多年,巴林右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旗委、旗政府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有利时机,大力发挥作为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中介区的区位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全旗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使各类生产要素由小型分散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产业集中,从而加速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整合了地上和地下两种资源,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为了加速地区经济发展,旗委、旗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失时机地提出“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小城镇建设、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并且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克服困难,积极动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生态立旗战略的实施使全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转变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进一步巩固了农牧业基础地位。多年来,全旗上下坚持不懈地实施了沙源治理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生态经济沟工程、牧场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建设绿化杯先进单位”奖励,“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奖励。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扎实推进。由东雪公司、富达公司、草原兴发、罕山白绒山羊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所带动的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能源、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对全旗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交通、通讯、电力建设不断加强,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已成为赤峰市北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电力枢纽。集通铁路贯穿全旗,大板至呼和浩特特别快车开通。国家西部大开发公路建设规划中的省际大通道在旗内70余公里,从大板镇区穿过。省道205线,国道303、305线贯穿全旗。赤大白铁路、赤大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这些道路与全旗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微波、电缆、光缆相结合的通讯网络已经形成,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旗大部分地区,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改革开放带来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巩固“两基”达标的基础上,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的奖励。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的先进旗。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旗乌兰牧骑、旗文博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获得国家奖励。民族团结事业大发展,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板镇作为赤峰市北部次中心城市,不断明确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十佳文明示范城关镇”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城”。

新世纪,新目标,新发展。旗委、旗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工作,努力促进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牢牢把握自己的特点,大力加快内外联系,不失时机地打出自己独具特色而又有影响力的品牌。

——“借天边一抹红霞,铸就血染的风采”,以鸡血石为代表的中国顶极、世界精品巴林石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现象珍稀而独特,有着得天独厚的“物华天宝”之美称,获得“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之盛誉。旗委、旗政府将巴林石不但作为巴林右旗的名片,而且作为内蒙古的名片大力弘扬。为了将巴林石文化推向海内外,多年来,巴林右旗通过多次举办巴林石节,在京开办巴林石展览,参加国石评选等活动,扩大了巴林石的声誉,提高了巴林右旗的知名度。如今精美绝伦的巴林石已经成为国石候选石,右旗被评为“中国石文化”先进单位。巴林石雕件多次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各国元首和政要。

——“松漠古风,马背豪情,古塔名刹,尽现民族传统文化”。巴林右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珍贵而奇特,古老而神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代文化遗产。其中有以那日斯古新时器时代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有以辽庆州庆陵白塔为代表的契丹辽文化,有以巴林蒙古族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别值得弘扬的是巴林蒙古族文化。她源远流长,从公元10世纪古老的巴林部落开始迄今1000余年,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蒙古巴林部迁徙到巴林草原以后,成为岭南文化的集中地和内蒙古东中部文化的交汇地。清乾隆以来的200多年中,每年一度的东蒙古最大的大板六月庙会,融合了众多的先进文化因素,产生了别具一格影响巨大的巴林民族文化现象。如今,这里有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辽代帝陵,有古塔珍品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有塞外第一帝宫清康熙行宫,有佛教名刹荟福寺,有作为民族团结象征的清固伦淑慧公主陵,还有6000余件历代文物珍藏在巴林右旗博物馆。

——“民族的海洋,舞蹈的故乡”,这是人们对巴林右旗民间文艺的赞誉。巴林右旗正是以其独具魅力的民间歌舞、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间曲艺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首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在巴林右旗举办。旗乌兰牧骑多次代表自治区赴昆明世博园等地演出,扩大了巴林民族艺术的影响。

——“美丽的赛汗乌拉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考察赛汗乌拉自然保护区的赠言。巴林右旗风景独特、美丽如画。旗北部以赛汗乌拉为代表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旗中部以巴彦汉为代表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旗南部西拉沐沦草原水域风光构成了巴林右旗三大风光版块。深层次的生态游、高品位的风光游、多内涵的民俗游,100余处景点,10余处景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瞻,从而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美丽而神奇的巴林草原,是一颗璀灿的草原明珠,是一块撒满珍珠的沃土,是一座历史文化的丰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之瑰宝巴林石都,民族文化旅游胜地。目前,全旗各族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胆识、智慧和气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美丽如画的巴林草原,热情的巴林右旗各族人民欢迎您来这里指导、考察、观光和兴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