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环保机构独立会议讲话

时间:2022-06-22 03:13:00

导语:环保局环保机构独立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保局环保机构独立会议讲话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国家环保机构独立设置20周年。新年伊始,我们召开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和全国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向会议致信,充分肯定了两年来环保工作成绩,对今后的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这次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分析当前的环境保护形势,总结过去两年来环保工作取得的新进展,研究部署今后三年特别是20*年的环保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来环保工作进展

两年来,在*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实现双下降,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可喜变化,环保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对新时期环保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环保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年,*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把环保工作推向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20*年,*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总理担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担任副组长;*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批转了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办、国办组成联合督查组,首次对环保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两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环境保护的批示多达846件。这些重大举措充分显示了*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特别是党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意志,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二)强化综合措施,污染减排出现重要转机。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20*年,我们将两项污染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了责任,加大了力度,两项污染物增加的趋势明显减缓。20*年初,面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我们充分发挥被动优势,将10%的目标量化为削减二氧化硫673万吨、化学需氧量571万吨,分别落实为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核算方法,克服了底数不清、基数不准的缺陷,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总量控制工作的难题。国家打出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出台了促进污染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等一系列政策,加强了责任考核。一些地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海、江苏等地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激励污染减排,山东潍坊、淄博通过发行债券筹措治污减排资金,山西通过停贷停电停运切断落后产能“生路”,河南、浙江两省所辖县城全部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形成了激励与约束并举、引导与推动同步的工作局面。

通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4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近60%。20*年,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人民日报把双下降评为20*年国内十大新闻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表明*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落实,“*”污染减排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必将得到根本扭转。

(三)加大污染防控力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我们把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确定的“气五条”、“水六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十几年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不科学、界限不明确、等级不清晰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项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情况,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70%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规范要求。四川、福建还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向农村延伸。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排污的问题,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取缔关闭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依法严厉打击了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针对“*”期间重点流域治理项目不落实、资金不到位、进展不顺利的突出问题,我们在“*”重点流域规划编制工作中,将治污项目与资金安排挂钩,为国家向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资金倾斜奠定了基础。目前,松花江流域、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污染防治规划已经*批复实施,“三河三湖”、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已编制完毕。针对*市空气质量保障问题,经*批准,*周边6省(区、市)与总局共同成立了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编制了《第29届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共同采取行动,为绿色奥运提供环境保障。去年10月,*奥运环保举措及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获得联合国的高度评价。针对一些地区长期积累、集中暴发的水污染问题,*总理、曾培炎副总理亲赴太湖蓝藻防控一线,分别召开会议,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先后召开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河流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明确了水环境治理的新思路、新对策,掀开了流域污染治理的新篇章。

(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遏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近两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两高一资”产能增幅偏高。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家把环境准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们抓住机遇,一方面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13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坚持“以新带老”、“上大压小”,否决了一批违法违规项目。仅总局就对总投资近1.5万亿元的377个项目作出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对全国9000多个新开工项目开展了环保专项清理检查,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1194个项目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同时,我们进一步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核查,去年仅总局就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申请,既抑制了“两高一资”产业扩张,又防范了股市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对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突出的行业和地区,果断采取“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措施,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我们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努力从经济发展的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针对典型行政区、重点行业和专项规划等开展的环评试点达100多个。一些地区通过规划环评,优化了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了发展质量。为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公开作出七项承诺,规范了环评审批行为,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我们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了新的平台。

(五)加大执法立法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近年来,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我们紧紧围绕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连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一方面进一步突出了执法重点,集中整治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以及涉铅和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环保后督察。两年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95万人次,检查企业172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5万件,挂牌督办1.1万件,追究责任人786名,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我们对松花江、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及太湖等6个流域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环境违法严重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限期整治。20*年*月,又集中开展造纸行业“抓整治、促减排”行动,关闭了2000多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为减轻环境污染对群众健康的危害,我们联合卫生等18个部门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制定了6项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判别标准,启动了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化工、石化行业沿江沿河环湖集中布局的特点,20*年对总投资达1万多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开展了环境风险大排查,对3794家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督促相关企业投资140亿元完善环境应急设施,消除了一批环境隐患。20*年11月1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事件得以顺利化解,保障了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健全预警机制,开展应急演练。面对平均每2天1起的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态势,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沉着应对、积极应战,/牛河污染、太湖蓝藻危机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发环境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

环境法制工作取得新突破。两年来,先后颁布了《民用核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3部行政法规,出台了2件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了14件部门规章和200多项环保标准,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更趋完善。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审。修订草案首次明确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等法律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我们首次全面清理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废止12项、修改42项,重点解决了文件打架、要求不一等突出问题。我们联合监察部全面清理了各地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土政策”,破解了一批干扰环境执法的难题。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在建核设施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役核设施运行平稳,未发生二级及以上安全事件和事故。近年来,全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底数基本摸清,近4.4万家辐射工作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闲置废弃放射源得到及时收贮;辐射事故发生次数及影响大幅下降,辐射安全总体状况好转。目前,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已经形成,国家支持的31个省级放射性废物库和辐射监测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刚刚建成的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实现了对核电厂重要安全参数的实时监控,具备了对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快速响应能力,并在京区反恐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朝核试验后,我们紧急调集力量,开展了辐射应急监测和分析评价,为中央决策提供了依据,检验了能力,锻炼了队伍。

(六)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针对日益凸显的农村环境问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总局了《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确定了主要目标和任务。我们把土壤污染防治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突破口,首次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截至目前共采集农产品和土壤样品3.6万个,完成了3万多个样品的分析测试,获得近84万个有效调查数据,为从环保角度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奠定了基础。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地方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辽宁、湖南等地加强了县以下环保机构建设,河南省漯河市在乡镇设环保专干,在行政村设监督员,环境管理入乡进村,延伸了组织管理体系,农村环境保护正在出现喜人变化。

为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我们开展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为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奠定了基础。经*同意,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针、目标和基本任务。开展了生态监察试点,强化了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进行了评估。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15%以上,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七)加强地方环保年活动有声有色,“五大建设”深入开展。为解决环境监管能力不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以加强地方环保年活动为载体,以机关“五大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基层环保队伍和能力,努力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本领和水平。在环保能力建设方面,我们紧紧抓住中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去年年初,在*总理、曾培炎副总理的关怀下,中央财政设立了污染减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紧急启动了减排能力建设的四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加上其他方面的投入,中央对地方能力建设的投资共达32亿元,是20*年的4.2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环保能力建设投入。20*年山西省拿出10多亿元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监管能力建设,山东省级财政安排减排监测与执法体系建设资金比上年增加5倍多,四川财政并不宽裕,仍每年投入1亿多元。通过加大投资,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监管能力,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工作的难题,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但没有办成的事情,全国上下掀起了能力建设的新高潮。

同时,财政预算首次设立“211环境保护”科目,经费渠道日趋完善。20*年,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安排146亿元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央财政资金拿出23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重点工程。两年来,全国环保投入共556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24%。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公开选拔司处级领导干部的力度,使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减文减会方面,去年向地方部署工作的文件共137个,部署工作的全国性会议30个,严格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在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方面,撤销、合并各类项目27项,占总数的63%。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我们以思想作风整顿和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深入开展“五大建设”,认真查摆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亲和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八)启动环保三大工程,夯实环境保护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长期以来,环保工作家底不清、预见不够、科技不强,影响了环保事业发展的后劲。经过我们认真谋划、精心运作,*批准了污染源普查、宏观战略研究和水专项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这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决策。一是规格高。曾培炎副总理担任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徐匡迪副主席担任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主持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和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启动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听取水专项工作汇报。二是规模大。污染源普查调动了各级环保队伍,成立2400多个领导机构、2500多个工作机构,动员30多万人投身到这项宏大的环保基础工作中。三是力量强。参与三大工程的*有关部门多达十几个,汇集了上百名院士,上千名科学家联合攻关。

目前,三大工程顺利推进。*颁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我们组织编制了普查方案,对全国近3万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现场监测,开展了大规模的产排污系数测算工作,预计可制定产排污系数近3万个,在3市、11县(市)开展了试点示范,培训业务骨干5000多人次,在全国发放了35万份宣传手册、60万套招贴画,做好了各项“战前”准备。按照“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谋划未来”的方针,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的四大课题29个专题全面展开,一些专题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中国环保的宏伟蓝图呼之欲出。水专项是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重大科技支撑工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在九个民口重大专项中率先通过了综合论证和*常务会议审议。

(九)积极履行环保公约,国际环境合作取得重大突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保护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从战略高度运筹大国关系,积极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我们参加了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展了减排战略联合经济研究,深化了两国环境领域的经贸合作;我们充分利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环保合作的平台,实施联合监测,成立环保分委会并召开两次会议,加强沟通,增信释疑;我们利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参加了在*举行的首次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共识,落实两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合作的联合声明。通过强化中美、中俄、中日双边环保合作,为构筑稳固和谐的大国关系格局作出了积极努力。同时,我们着力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双边环境合作交流,大力推进中非中阿环境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东盟的区域环境实质性合作。我们积极参加多边环境谈判,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权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合作的精神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务。我国提前两年半完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一阶段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总局“特别贡献奖”。我们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内引外联,促成了一批项目。前不久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对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方面作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积极宣传历史性转变,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前年,我们利用国合会这个平台,把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推向了世界;去年,我们顺利地举办了新一届国合会年会,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实际、建议更加务实。十几年来,生机勃勃的国合会将中国环发领域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与当今世界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污染减排来看,一方面出现“拐点”难,巩固“拐点”、实现减排目标更难;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和投资冲动,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关闭企业死灰复燃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拐点”就很有可能反弹,减排目标必将化为泡影。

从全局来看,环境污染仍然严重。20*年,全国26.7%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劣于V类标准,30.2%的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突发环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去年太湖蓝藻突发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还要看到,环境问题极其复杂,即使污染减排出现了“拐点”,实现了目标,环境质量也难以全面改善,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绝不能盲目乐观。而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高,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环保部门能力不强,执法监管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环保队伍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工作能力还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总起来说,“*”以来环保工作成绩喜人、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科学发展看环保、和谐社会看民生的理念正在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大家普遍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认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对环保工作的推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力。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雄厚的财力。特别是*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参与环保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些有利条件为环保工作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迎来了环保事业发展的春天。

二、推进历史性转变的经验和体会

过去的两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这一主要任务,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性转变和为什么要实现历史性转变两个重大问题。同时,在环保工作实践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对怎样推进历史性转变又有了新的体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性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集中体现。两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历史性转变,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我们认识到,一部环境保护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史,离开经济谈环保就是缘木求鱼,不仅世界观错了,方法论也错了;我们认识到,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就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我们认识到,好的经济政策就是好的环境政策,研究经济问题必须首先研究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我们认识到,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史,既要开发利用自然,又要尊重爱护自然,既要考虑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其他生命生存发展需要,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经济价值,又要重视自然资源生态和社会价值。党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为宗旨,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内涵,引导全社会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探索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第二,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努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发展方式上寻根源、找办法、求出路。*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保护环境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找到了更加紧密的结合点。

我们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和解决结构性污染的重要手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淘汰落后产能,既大幅度减少了污染,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质量的提升。我们联合发改委实施1.5分的燃煤脱硫机组发电加价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电力企业脱硫的积极性。我们配合有关部门六批次调减或取消了30多个大类“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污染减排出现“拐点”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联合金融部门了绿色信贷的指导意见,将1.8万家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既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又防范了金融风险。我们联合保监会开展绿色保险试点,选择高危行业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提高企业防范环境风险能力。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政策的各个方面,努力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科学发展,在和谐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努力建立全方位的污染防控体系。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是经济运行过程的四大环节。*要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环保“*”规划,将环境保护的政策延伸到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拓展到对外贸易,在建立全方位污染防控体系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在生产领域,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了18个“两高一资”行业的准入条件。在流通领域,我们适时提高了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既降低了汽车尾气排放,又促进了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针对高污染产品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们联合商务部加强出口企业环境监管,努力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上升势头。在分配领域,我们了生态补偿试点指导性文件,开展了重点流域、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各地涌现出异地开发区建设补偿、饮用水源地保护补偿等新模式。在消费方面,我们配合财政部出台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绿色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拉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统筹兼顾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的环境保护,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研究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系统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第四,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顽症需用猛药医,重污要靠铁腕治。休养生息借鉴了我国历史上安邦兴国的重要经验,是给予水环境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积重难返的环境污染面前,必须实施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在治理松花江水污染中,我们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战略措施。一年来,从大江到大河,从湖泊到海洋,我们对休养生息的认识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完善,措施不断加强。实行休养生息,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促进环境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坚决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用人文关怀治水治污,唤起群众珍爱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伟大觉醒。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南省通过关闭234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洞庭湖局部水质由V类、劣V类好转至Ⅲ类,更加坚定了我们实施休养生息的决心。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大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严格环境准入,严禁向水体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步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让江河湖海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五,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中央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环境污染危害群众健康,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复合体”,我国的环境问题更加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特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如不及时整治,就会错失良机,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用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两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污染防治,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力量狠抓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带动了许多“老大难”问题的破解,环境意识有了新提高,环境政策有了新突破,环境科技有了大发展,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能力显著增强,环保的地位迅速提升。同时,农村和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展开,环保工作呈现出千军上阵、万马奔腾的新气象。有的同志形象地说,我们真正抓住了“牛鼻子”,才牵住了“整头牛”。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对相互分割的“板块”优化组合,对“各自为战”的力量战略重组,建造强大的环保“航空母舰”,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第六,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开展“五大建设”,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队伍建设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能力建设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通过全面推进“五大建设”,思想更加统一,协调更加有力,步调更加一致,作风更加扎实。在松花江血与火的洗礼中凝炼成的中国环保精神,激励着16万环保人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在推进历史性转变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成立了由近30个部门领导、100多位院士和300多名环境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共同谋划我国环境与发展大计,为推进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通过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夯实了推进历史性转变的社会基础。实践证明,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加强“五大建设”,弘扬中国环保精神,提高环保部门的能力和水平,构建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三、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20*年的工作安排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环保“*”规划确定到2010年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今后三年是实施环保“*”规划的关键时期。一要突出抓好污染减排,全面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政策减排的各项措施,坚决实现10%的减排目标。二要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三要突出抓好环境准入,落实好主体功能区的环保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区域限批”效能,从源头防范环境问题。四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价格、信贷、投资、财税、贸易等经济政策,促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五要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实施环保十大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快治理,形成稳定可靠的污染减排工程技术能力。六要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防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20*年是实施“*”环保任务的攻坚年,今年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赢得主动,否则“*”环保目标就难以实现。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大舞台、抓住主干线、进入主战场,在全面理顺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全面实施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积极筹划“*”环保工作;继续开展机关“五大建设”,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环保队伍,全力推进历史性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确保污染减排取得重大进展。今年的污染减排工作,既要巩固出现“拐点”的已有成果,更要力争实现两项污染物排放量更大幅度下降,为实现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确保2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年下降6%和5%,需要削减二氧化硫230万吨、化学需氧量130万吨。

着力推进结构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发展质量和缓解结构性污染的根本性措施。今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落后产能,以及1*.5万吨造纸、44.4万吨酒精、8.7万吨酿造、1.9万吨柠檬酸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将关停淘汰工作落实到位。

着力推进工程减排。治污工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保障。一要促进度。今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200万吨,形成60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今明两年36个大中城市要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形成20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新建燃煤电厂要同步建设脱硫设施,现有燃煤电厂完成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脱硫设施安装工程,完成10台规模1000平方米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形成150万吨二氧化硫削减能力。二要重质量。督促电力企业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建设脱硫设施,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督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做到管网配套,尽快形成污水处理能力,坚决杜绝城镇污水处理厂“晒太阳”。三要保运行。要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其他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系统联网工作。加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环境监察力度,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发挥减排效益。

着力推进管理减排。细节决定成败,管理产生效益。一要加强环境监管。依法加强对企业现场检查,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达标运行,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整治直至关闭。二要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对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以及其他超过污染排放标准、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产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要积极引导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逐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通过管理减排,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万吨。

着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面对价格上涨的压力,国家决定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基础工作,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标准,研究设立环境税。协同财政部在江苏开展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并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污染减排。制定高污染产品目录,为出台出口退税政策提供依据。今年国家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要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深化绿色信贷,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切断污染企业财源,推动污染成本内部化,防范金融风险。

着力加强三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污染减排“三个办法”,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减排工作格局。抓紧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监督、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努力提高污染减排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制,今年5月底以前完成对各地20*年度污染减排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经*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并交干部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第二,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认真贯彻*“三湖”污染治理座谈会精神,落实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六条措施”。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要全力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今年年底要实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城市自来水厂现有工艺可以去除的指标除外)的目标,总局将尽快下发文件,对这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都要率先进行水质全分析监测,每年要公布结果;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加强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防范;开展全国乡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及评估,根据供水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方式,采取保护措施。

加强重点流域、湖泊、海域水污染防治。要按照“*”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落实跨界水质目标责任制,将跨界水质目标和污染减排指标挂钩,以水质状况校验污染减排成效。督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落实,争取资金及时到位,项目及时开工,尽早发挥效益。在太湖、巢湖、滇池等9个重点湖库区开展生态安全评估,提出“一湖一策”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在全流域停批增加氮磷排放总量的工业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深化城市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城市是人口高度集聚的地方,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在美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显得日益重要。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集中整治市区和周边地区大气、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调动了许多地方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积极性,应继续培育城市环境保护典型,充分发挥环保模范城市的示范作用。要抓紧完善指标体系,淡化GDP指标,强化环境指标,突出污染减排实效,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考核力度,全面反映环境质量,让模范城市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标兵。对已经命名的模范城市,要严格复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摘牌。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将举办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办好绿色奥运盛会,是对*市和环保部门的严峻考验。保障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需要*、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市)通力协作。要充分发挥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完善区域联防机制,坚决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要严控施工场地扬尘,减少道路交通扬尘。二要严格执行新车排放标准,提高油品质量;加大在用车路检和改造力度,按期完成污染严重车辆的淘汰和治理;奥运期间要坚决执行机动车限行规定。三要落实工业污染重点治理项目,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已列入名单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停产、限产限排。四要加强燃煤污染治理,督促列入名单的燃煤污染治理项目按时开工按时投运。五要抓好油气回收、封闭作业、废气净化以及餐饮业油烟净化。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市要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工作。

要以*绿色奥运为契机,继续深化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控制氮氧化物,将其纳入污染源监测和统计范围,为实施总量控制创造条件。推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努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第四,强化执法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严格环境执法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一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监管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化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严厉打击危及群众饮水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污泥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严格防范重金属污染。二要积极开展后督察工作。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后督察。要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三要做好信访案件办理和行政复议工作。逐步理顺接案、转案、查案、结案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诉求。四要大力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重点行业和环境敏感地区的风险隐患排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有效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工业污染物成分杂、毒性高、危害大,对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各级环保部门要把工业企业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一要联合发改委召开第三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二要配合法制办加快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加大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三要摸清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选择先进企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逐步提高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四要严把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环保核查关口,指导上市公司做好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

第五,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把好环境准入这道关口。一要严格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污染减排的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大力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停止审批向河流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抓好“三同时”验收,尽快扭转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评价轻事后评估和不审批就开工、不验收就投产的被动局面。二要尽快实现“区域限批”的制度化、法制化,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三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要求,研究提出环境准入配套政策,推动环境管理向“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方向发展。四要加快推进规划环评试点,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各地各部门规划环评的主动性。启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要全面落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努力改变农村环境保护严重滞后的局面。一要以编制实施规划为龙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二要加强农村工业污染防治,严控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三要完成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做好数据分析、成果集成工作,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调查任务。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制度,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

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必须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修复功能,努力遏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趋势。要进一步完善年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决策依据。要大力推进全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类型,指导生态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评估和检查工作,督促自然保护区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大生态监察力度,遏制不合理的矿产、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物种流失和外来物种入侵。

第七,调集各方力量,力争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今年是污染源普查和战略研究的冲刺年,也是水专项的启动年。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今年要完成数据收集、分析汇总等关键任务。目前,一些地方普查经费和机构人员尚未到位,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抓紧落实。2~4月份是污染源普查的数据采集期,成败在此一举,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把污染源普查作为阶段性的中心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集中力量完成入户调查任务。要认真查清、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要注重数据质量,开发应用好普查成果,为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科学的环境基础信息。要以这次普查为契机,深化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改革,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务必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抓紧推进各项专题研究,综合集成阶段性成果,争取尽快向*领导专题汇报。要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拿出有分量的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战略,明确国家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目标、方针、任务和措施。要边研究,边筹划,争取以中央的名义加强环境保护的文件,指导“*”乃至更长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启动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根据水专项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攻关技术方案,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支撑条件,积极协调各参与部门,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河流水污染控制、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水环境管理与政策等重点任务,全力组织实施好有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努力抓好环境科技、法制、宣传和国际合作工作。要做好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申报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做好环境卫星发射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升空。提高重点流域污水处理的国家标准,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加快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要加强环境立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抓紧制定规划环评条例、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监管条例。要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大力宣传历史性转变,推动全社会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国际环境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内容,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务实的行动、负责的形象,创新观念和思路,创新政策和措施,继续做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环境合作,推动解决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走出去、引进来”,把历史性转变全面推向世界,提高中国环境保护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第八,继续开展“五大建设”,全面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能力。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必须深入开展“五大建设”,明确新目标,突出新重点,落实新要求,努力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本领和水平。

加强思想建设。党的*报告,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今年思想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做理论学习的先锋,做工作实践的表率,做学以致用的模范。广大干部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与新时期环保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作风建设。实践表明,越是克难攻坚的时候,越要把改进作风摆上突出位置。完成今年工作的各项任务,关键是狠抓落实。要转变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善于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今年要大力转变会风,着重开好三种类型的会议,一是对有开拓创新的召开经验交流会,二是对存在困难的召开现场办公会,三是对有问题的召开专题研讨会;要增强全局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环保系统要坚决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组织建设。今年,政府即将换届。要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环保体制机制。加强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能干事的人以舞台,干成事的人以荣誉,不干事的人以危机。充分发挥双管体制的作用,加强各级环保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环保系统组织体系,探索乡镇环境管理模式。

加强业务建设。设备配了,仪器有了,关键要管好用好,加强人员培训尤为重要。今年业务建设的重点是搞好培训。总局将拿出3000万元专门用于业务培训,重点抓好环境监测、监察、统计人员培训,对地市级所有监测监察人员轮训一遍,在全国掀起一个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的热潮。

加强制度建设。蒸蒸日上的环保事业,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要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根据事业发展和形势变化,通过“立、改、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趋于缜密、与时俱进,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矩。要强化行政监督,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责、权、利有机统一起来,落实问责制。要坚持依法办事,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要认真学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廉政责任制建设为龙头,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宽从源头防止腐败的领域。要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警示干部,教育干部倍加珍惜政治生命,倍加珍惜平凡生活,倍加珍惜家庭亲情,倍加珍惜荣誉名声。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核与辐射安全问题。核与辐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事故,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对此高度重视,我们要时刻绷紧核安全这根弦,确保万无一失。一要加强各类核设施的安全监管,保证核设施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特别是面对核电快速发展,要把握节奏、积极稳妥、严格审评、保证质量,促使核电事业健康稳步科学发展。二要进一步依法规范核安全设备的资格许可证管理和监督检查,提高监管水平,保证核设备制造质量。三要进一步加强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今年要全面完成全国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查和发放,安全收贮废弃放射源,进一步完善放射源安全监管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减少辐射事故发生率。四要加强事故应急及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加快各省放废库和实验室建设,提高环境辐射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监测水平,完善国控辐射监测网络。五要提高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水平,加强电磁辐射环评,规范电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同志们,在*精神指引下,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航道已经开通,航帆已经扬起,航船已经出发。时代赋予了我们环保人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既要立足当前,做好20*年工作,又要着眼长远,谋划好新一届政府五年的环保工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加压拧扣,务求实效,努力实现“*”环保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