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局环境执法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06-22 02:55:00
导语:监督局环境执法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我们迎来了环境保护工作站在新起点、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勇攀新高峰的又一个春天。前不久,*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组织保证,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环保系统和地方机构设置难题的重要机遇,是环保系统振奋精神、乘势而上的重要动力。相信大家同我一样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深刻体会党和国家的殷切厚望与嘱托,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肩负起全国人民赋予的重任。
环境保护部刚刚成立,党组决定召开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这是因为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是全面推进新时期环保工作的“突破口”,是有效推进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手段。“事危则志锐,情迫则思深”,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集中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者的经验与智慧,认真分析新形势,理顺新体制下环境执法监督的工作思路,部署“*”后三年的重点任务,全面开创环境执法工作新局面。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以来,全国环境执法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指导思想逐渐明确、执法方式持续改进、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环境监察队伍以迎接党的*胜利召开和深入贯彻党的*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按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把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始终围绕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始终围绕污染减排大局,切实履行职责,尽心尽力,认识上有新提高,政策上有新举措,实践上有新进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两年来,全国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600多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9万件,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的企业6000多家。通过集中整治1601家涉铅企业、关停280家涉铅企业,查处80万件群众环境投诉问题,挂牌督办11231个环境违法案件,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对造纸行业专项整治,取缔关闭造纸企业1120家,淘汰落后产能260万吨,削减COD60余万吨,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工作;通过“*”、“*”区域环境整治和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长江安徽段6市2县5区暂停新建项目环评审批,改善了部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通过联合监察部清理649件违规“土政策”,集中检查2250个工业园区,责令限期或停产整改3477家企业,改善了执法环境;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发改委、监察部、电监会等部门合作,完善了执法手段;通过妥善应对环境污染事故,仅总局直接调度处理的就达311起,平均两天一起,维护了环境安全。
今天下午力军同志还要对环境执法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部署,近期我们还要召开五年环保专项行动总结表彰会,对环境监察工作取得的更多成绩我就不多讲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支持的结果,是广大环境执法干部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国环境监察系统的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执法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苦干、实干,加班加点,甚至带病战斗在监管执法第一线,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适应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充分认识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党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意志、国家意志,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作为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作为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环保部门的立足之本。*领导对于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十分重视、非常关切。*总书记20*年先后3次做出明确批示,要求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强化依法管理;要求加大治理力度,加强督查,务见成效;要求有后续督察措施,对拒不执行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总理也指出,环境执法要像钢铁一样坚硬,不能像豆腐一样软弱,要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决不允许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者逍遥法外。这些批示充分表明了中央领导同志对环境执法监督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加强环境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反映了环境执法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环境监察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当好主干线的排头兵,做好主战场的生力军,唱好大舞台的主角色,用“铁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历史性转变。
在事业得到发展、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形势非常严峻。“*”期间是各种环境矛盾和冲突的显现期,历史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将因发展思路的转变和重大行动的实施而集中爆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与改善环境的长期性复杂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同时,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现状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不相适应,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任务十分繁重。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环境执法制度、机制、程序还不完善,执法能力相对薄弱,人员素质、队伍建设需要花大气力提高与加强。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和动摇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环境执法监督在环境保护整体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一)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历史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手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历史性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根本要求,是首先解决当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问题,而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无疑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制衡因素,有利于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有利于纠正“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不科学的发展观和错误的政绩观,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充实和完善综合管理手段。20*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关停并转、治理了一大批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出台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企业由1360多家减少到3*家,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年削减COD排放量50%以上。我们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发改委、监察部、电监会等部门合作,采取金融、外贸、产业、行政问责等综合手段,放大执法效应,着手推动从生产全过程解决影响环境保护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仅山西省金融部门通过掌握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限制违法企业信贷24亿元。推动了环境法制建设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
当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健康。近年来,人民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在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的情况下,环境问题却上升为信访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几年环境信访和群体事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上升。同时,中纪委二次会议把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案件和损害人民健康的案件首次列为重要的、优先查办的案件范围。法律的尊严、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都在环境保护领域受到挑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加以解决。两年来,全国对11231件群众反映强烈的和污染严重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解决了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云贵两省土法炼锌、湖南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天津北辰区小化工企业污染等一批“老大难”问题。环境执法工作直接面对基层、面向群众。通过现场环境执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对于体现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成效,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执法监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通过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环保部门参与宏观决策的依据、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
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此次国务院机构调整的推力。撤销国家环保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加强了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职能。我们必须看到,环保部门的立足之本就是环境执法监督。环保部门履行宏观决策职责的依据来自环境执法监督。调控经济社会关系的环保政策,制定经济活动的环境准入条件,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环境执法给予信息反馈。环境法律、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依赖于通过环境执法的实践提供依据;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就是执法监督。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各项环境管理政策、制度、标准的落实要通过环境执法活动来实现。没有全面的环境执法就不能保障国家环境法律、政策的有效实施,环境执法工作是环保部门基础性的工作,是环境管理与宏观决策的支撑与依靠。同时,环保部门的权威也来自于执法监督,环保部门的“威”是靠严格执法“打”出来的,“信”是靠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立”起来的。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得到严惩,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埋单的情况,必然影响环境管理的权威性、公信力,严重损害政府依法科学执政的形象。并且环境执法人员战斗在环保工作的第一线,环境执法队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环保部门的形象,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地位重要而特殊。
(四)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是切实履行国际环境义务、树立负责任环境大国形象的重要保障
环境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从反面看,国外关于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观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在没有经过定量分析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将邻国一些环境问题的责任推给我国。从正面看,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对我国环境保护机构变化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了他们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之高。从“国合会”第五次年会开幕式到昨天的中国经济高层论坛,都普遍反映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无可挑剔,而他们的疑问在于这些措施到底能不能在各地方得到落实。我们要通过统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问责体系、考核体系等的推行来消除他们的疑虑。落实这些措施的重要工作就是执法监督。所以,处在执法监督一线的同志是环境保护工作最基层的中流砥柱,环境监督执法人员和环境监测人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中流砥柱。要从执法监督做起,树立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权威和形象。环境问题成为关乎全球的国际问题,已上升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政治问题。国际社会在普遍强化本国环境执法监督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执法工作提出要求。当前我国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挑战都要严峻,面临的环境执法监督压力也很大。国际履约、跨界污染纠纷等再次证明了全球和区域性环境合作已对我国环境执法监督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强化国家环境执法监督能力,提升环境执法效能,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公众参与,正成为世界环境执法发展的趋势。巨大的国际压力和国际环境执法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学习和借鉴国际环境执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适应国际环境执法发展趋势,建设符合国情、体现时代要求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通过公平正义的环境执法监督,承担起负责任环境大国的责任与义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加快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努力开创环境执法监督工作新局面
大家都知道,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和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是我们重点突破工作思路的两件大事之一。*对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寄予厚望。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总理明确要求“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环境执法、改善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体制、新机制,我们必须在精神上保持创新的活力,在思想上保持创新的锐气,在工作上保持创新的动力,努力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既要立足于解决当前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要放眼全局和长远,逐步解决影响环境执法监督效能的根本问题,体现前瞻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适应并推动“三个转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如果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保部门就无法预防和遏制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就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环境问题,环境管理就难以发挥保护和发展环境的功能,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四区”战略、历史性的“三个转变”和环保目标就会落空,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应对严峻环境执法监督形势、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繁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未来十五年又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环境压力巨大的时期,如果环境执法软弱无力,监督管理就会严重失控,再好的愿望也会化为乌有。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实现环境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精确化的重要保障。既关系到能否持续提升环境管理的权威性,也关系到能否永葆环保事业生命之树常青,如果环境执法监督不到位、依据不科学,则粗放型的模式只能导致环境管理走进“死循环”,权威性、公信力将会下降甚至丧失,这将导致政府、单位和公民对环保部门的不信任、不认同,环保部门将难有作为,“综合管理和服务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是履行中国国际环境义务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中国就难以履行已参加或者缔结的多种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承诺就难以兑现、就会变成谎言,环境问题就可能演变为政治问题,影响到中国的外交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这次机构改革有两个重点:一是宏观决策、宏观管理,包括节能减排;二是执法监督。这两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怎么加强都不为过,怎么加强呢?就是要加快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我们首先要准确理解体系的丰富内涵。这个体系是指,为了全面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标准等,顺利完成环境执法监督管理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符合国情的、又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执法监督的法规制度、执法机构、业务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保障体系。其主要要素包括执法监督理念、法制、体制、机制、能力和人才等。其中,理念是灵魂、法制是基础、体制是保障、机制是支撑、能力是依托、人才是根本,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形成有机整体。我们既要重视和发挥每个要素的独立作用,更要重视各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转,形成最佳整体功能。
要加快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我们必须以先进的环境执法监督理念为指导,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树立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目标。一要树立先进的环境执法监督理念。要与*保持高度一致,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环境执法工作放到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群众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整体中去,找准位置,明确方向,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就是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政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全面履行环境执法监督职能,在认真搞好执法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环境守法引导与援助,服务好监管对象和人民群众,通过打击环境违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公信力。要从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生态要素的关联性出发,合理划分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职责,整合环境执法监督资源,逐步实现国家环境执法监督职能的完整、综合和统一,将生态执法领域拓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工作等。要树立“成本—收益”观念,围绕提高执法监督效率和效益,着力增强执行力,努力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二要始终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按照“坚持立足国情,广泛借鉴;着眼实践,注重创新;依法行政,责权一致;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软硬兼顾,整体提升”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执法监督的特点和规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既立足于解决当前环境执法监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逐步解决影响环境执法监督效能的根本问题;统一行政执法权力与责任,逐步实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强化国家环境监察职能、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执法监督效能等紧迫而关键的问题。三要树立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争取到2010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使环境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国家级环境执法监督网络基本形成,国家监察能力明显提升;环境执法监督制度基本建立,内部工作关系有序顺畅;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源实现自动在线监控。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争取建立一套先进的、完整的、符合国情的、适应时展的环境执法监督的法规制度、执法机构、业务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保障体系,满足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将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作为环保工作的两件大事之一来抓,作为环保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推进,并着重做好以下几项事情:
(一)建立起一套使执法能像“钢铁一样硬”的体制
环境执法监督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要争取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国家监察的管理体制。二要适应环境综合管理的要求,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法规执法权限,逐步整合优化环境执法资源。实现环境规划权、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与执法监督权的相对分离,整合环保部门内各职能部门的现场执法监督权并由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统一行使。三要理顺环境执法监督层级权限。国家事权重点在宏观执法监督权,监督检查对象主要是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中央企业。省级事权兼顾宏观与微观,执法监督对象主要是省级有关部门,市、县政府,国家和省重点排污单位及建设项目。市级及以下事权主要是微观执法监督权,执法监督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这次机构改革要将权力下放,能下放给地方的要尽量下放到地方。要增加凝聚力,上下齐心、协力一致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四要建设规范权威的环境执法监督机构。权威首先要靠一流的工作来争取。要做强、做大国家级环境执法监督机构,建立和完善国家环境执法监督网络,调整充实现有六大区域派出机构,增强“国家监察”能力。各级环保部门都要设置规范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五要拓展环境执法监督领域。转移执法重心,突出事前和事中执法监督,促进执法监督关口前移,变被动的末端执法为主动的全过程执法监督。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入手,将环境执法监督从生产环节逐步向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延伸。从侧重于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督向整个生态系统拓展,积极探索非污染型建设项目、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农村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保护等领域环境执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二)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环境执法监督机制
要以统一、协调、高效为原则,积极摸索规律,创新工作机制。一要内部执法监督协调有序。突出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二要加强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建立和完善巡查、直查、稽查、后督察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强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司法机关配合与协作,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优势互补,放大执法效果。三要健全区域流域协作机制。实现“定期会晤、联合执法、共同监测、信息共享”,遏制发生跨省界、跨辖区污染事件。四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形成专业执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五要引导企业自律,重点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制度和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鼓励企业树立预防污染、自主守法的理念,架构环保部门与企业、公众与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
(三)打造攻坚克难的环境执法监督能力
要从两个方面来加强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监督能力。一是从执法监督的实践中提高能力,从典型案例的警示中提高能力;二是从持续不断的培训中提高能力,从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提高能力。要使环保法律法规落实到位,环境执法监督就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法制、政策、投入、管理、科技、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一是从环境法制中要能力。环保部将尽快制定出台《环境执法监督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和《环保后督察办法》,确立环境监察队伍的法律地位,强化执法手段。二是从环境经济政策中要能力。通过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贸易,提高违法成本,激励企业守法。三是从投入中要能力。加大中央支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力度,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和环境应急指挥系统,提高环境执法装备水平。四是从队伍建设中要能力。严格把好环境执法监督人员进口关、考核关,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环境执法监督队伍。五是从社会中要能力。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培育法律援助机构、污染损害评估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对环境执法的服务作用。
三、当前监督执法,要重点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今年节能减排的10项目标任务,要求加强执法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明确指出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环境保护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环境保护部成立以后的工作思路,就是认真履行*的工作部署,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为工作重点,举全局之力,推进历史性转变。环境执法监督的工作重点是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在20*年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已经做了全面的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
在当前严峻的环境执法形势下,环保专项集中整治是解决重点行业和地区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管用的好形式,可以在短期内形成日常监督手段难以达到的强大威慑力量,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老大难问题和敏感问题。《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开展专项行动有明确要求,今后一段时期还要继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一定要突出重点。要有整体规划和整体布局,每年要突出一个主题,集中整治2-3个领域。今年重点就是要持续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问题,要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集中执法检查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化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专项行动要注重实效,对群众反映强烈、挂牌督办的案件要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对整治不力的,要严格依法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借助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公开查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组织新闻媒体深度报道,达到查处一家、震慑一方、影响一片的效果。五年来的实践表明,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这是环保主干线上的新路,既稳妥又解决问题。国务院7部委将开会进行总结和表彰,总结前五年、安排部署后五年的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同时表彰奖励前5年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本次会议结束后,同志们要仔细考虑一下、好好安排一下,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该怎么开展。
(二)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监管工作
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了关于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湖泊污染防治和松花江污染防治工作的文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将这些污染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执法监督部门肩负着别的行业、别的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对环境监察队伍怎么加强都是应该的。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七湖区(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丹江口库区、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和洱海)等重点湖泊相关地区,以及国家确定的淮河、辽河、海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电力、钢铁、建材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污染防控是执法监督的重点。既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污染底数,又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促进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和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及时反馈执法信息,推动各地修订制定环境标准和出台更有效的环保政策,确保这些重点任务落实。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地区,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流域限批”、“行业限批”。有效地遏制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的趋势,努力改善其环境质量。
(三)加强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工作
工业污染防治仍然是环保工作的重点,要紧紧抓住这项重点工作不动摇。一要对工业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建成投产等环节进行执法检查,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全过程环境执法监督制度。环评和环境监察既要密切配合,又要有明确的职责。二要强化针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要加强排污收费和排污申报管理,加快污染源自动化监控建设进程,实现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全时段监管,逐步与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环境应急预警预测工作结合起来。四要进一步推动综合手段的完善,推进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出口、投资、信贷、财税、价格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五要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制与机制,增强自律能力。
(四)加强城镇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监管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综合整治力度的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监管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一些治理设施却成为了集中排污设施。要进一步查清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炉等城镇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的基本情况,建立环境监管档案,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污泥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严格防范二次污染。要探索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废弃污染场地环境监管的途径与方法,降低土地再利用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五)加强农村、农业及生态环境监管工作
当前,农村、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按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要把一定的执法精力、能力放在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上,放在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上,放在防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上。要加强农用土壤环境监管,对违反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要继续积极稳妥地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加大重点生态领域执法力度,加大对矿山、自然保护区、畜禽养殖及国家重点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等方面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六)加强环保后督察工作
环保后督察是胡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性要求,是环保部门抓落实、出成效、树权威的重要手段。对环境违法案件,既要有调查,又要有处理,更要跟踪督办,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也要一抓到底,直到人民群众满意为止。要建立和完善后督察制度,积极探索长效机制,要规范后督察工作程序,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近期各地要集中时间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事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环保后督察。远期要将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纳入后督察对象,后督察内容包括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重要的环保工作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重点和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等。要建立后督察的保障制度,强化责任追究。
(七)加强环境应急处置工作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切实加紧做好环境应急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动态档案管理制度,防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二是尽快制定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及部门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督促企业也要结合各自情况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形成相互响应的应急预案系统。要使预案更符合本地预警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需要。完善环境管理中环境应急的技术规范,建立应急标准体系,加强基础性工作。三是建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功能全面、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系统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应急机构、队伍、车辆、物资、设备的状况。要加强环境应急值守、预警和响应工作。事件发生后,各级环保部门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开展环境监测,第一时间准确信息。四是针对不同对象组织多元化应急培训,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要认真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环境应急演习,演练预案、培养队伍、磨合机制,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
(八)加强《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即将于*月*日生效实施,这将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许多难题的解决。要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开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水污染防治法》在监管制度方面有多处创新和亮点。一是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从两方面完善了政府的责任机制:规定了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提出了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二是明确规定超标即违法,禁止超标排污,违者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处罚款。三是建立水环境信息统一制度,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总量控制指标的下级行政区予以公布,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予以公布,并统一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四是完善了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规定了饮用水保护区划、禁设排污口、禁止或者限制含磷洗涤剂等措施,加重了对危害饮用水行为的处罚,加强了对饮用水的法律保护,将“保护饮用水安全”放在了首位。五是强化了法律责任,将“区域限批”由行政管理措施上升为强制实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了违法排污行为处罚力度。
环境执法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环境执法工作,要为环境监察部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遮风挡雨。广大环境执法监察人员特别是市县环境监察机构的同志,常年奋战在执法第一线,亲身参与事故处置,环境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很大。各级领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要想方设法为勇于执法、敢于执法的同志撑腰,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解决好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同志们,我们所从事的环境执法监督事业光荣而神圣,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生正逢时,应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用实际行动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无愧于人生,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历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智能化配电系统分析论文
- 下一篇:电力负荷灰色组合分析论文
精品范文
10监督检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