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主任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6-12 11:12:00

导语:办公室主任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办公室主任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各位来宾:

大家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参加“第四届全国友好城市地税局办公室主任会”。我今天主要想和大家交流三个问题,一是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二是*地税信息化建设实践,三是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体会。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26岁复员到*之后的20年一直在*区工作,可以说,是*区这片*市知识含量最高的土地给予了我对新生事物的关切和创新的力量。19*年,我到香港一家英资公司参观时,发现会议室墙上挂了一幅超薄大型电视屏幕,一问才知是该公司与英国总部开电视会议时用的,这种异地会议当时对我的触动很大。毫无疑问,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信息技术越来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使我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浪潮,作为一位公务员,尤其是一名管理者,不能置身事外,不能被动接受,只能积极投身其中。只有掌握了信息化的优势才拥有了改革的优势、发展的优势、竞争的优势,才掌握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工具。

一、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我们认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一个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确实使各级政府能够更好地向公众服务,使公众参与政府决策,从而促进民主化进程。信息化在使政府更快、更好地完成自身职责的同时,也对现有的政府形态提出了挑战。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需求和技术经济环境相适应,已经存在了二百年以上。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模式也由金字塔的垂直结构向扁平的网状结构转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层级,政府的组织形态也向着一个开放、互动,面向全体公众的方向发展。

这种平等、开放的理念逐渐统治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要明确电子政务建设要以谁的需求为中心,谈到需求,我想起前一时期网上和报纸的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透视中国电子政务:电子无病政务有恙》,其内容是说我国大多数的政府网站还停留在信息的阶段,甚至许多网站是多年“沉睡不醒”,是有“电子”之名,而无“政务”之实,电子政务的实现度很低,离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开展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进行双向互动是当前大多数学者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的较高级的阶段。同时,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也显示,在电子政务实现的早期阶段,各个政府部门的网站都是按照政府的组织结构来设计的,以满足自身工作需要为出发点,所构建的内部的、较为封闭的信息管理系统。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要真正为公众服务好,必须以公众为中心,按照用户的意向来设计政府的信息管理系统。新加坡政府的电子公民网站就是按照一个居民由出生到入殓的生命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可能遇到的、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全部问题来设计的,是一个完全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网站。所以,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一个开放的、横向扁平的、面向全体公民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模式的信息系统在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同时,还可以解决政府中部门、地区分割、暗箱操作、推诿扯皮、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等许多政治家、领导人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内部“顽疾”。实际上就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固定行政行为,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减少交互层次,减少往来,以避免公务人员“寻租”的可能。

电子政务一定要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建设,才能体现电子政务的本质,才能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地税的“电子税务”——“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一)*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回顾和存在的问题

*地税成立于1*4年,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即从19*年至1*9年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主要侧重内部系统建设,初步建立了市局、区局、税务所三级广域网,实现了以税收征管系统为主,以行政综合办公及市局综合业务为辅的三大应用系统,并于1*9年实现了全市联网运行。从当时看,*地税信息化建设的起点高、投资大,培养了一大批既懂税收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但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能逾越和解决的问题,其中数据不集中是最大的问题。信息数据分散地存放于各个税务所、区县分局,在一定时间后再集中于市局。一期建立了24个数据点存储全系统的数据,这24个数据点下面又有200个税务所,每一个税务所都有服务器。另外,网络的租赁费用比较高,因为有200多个点,一年的租费四五百万,仅次于新浪、搜狐。受当时技术和业务的局限,老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税收工作发展的需要,数据冗余、不能共享、缺乏通讯平台等,对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已成为必然之举。

20*年8月,我从*市工商局调到地税局工作,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思考,我先后提出了*地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方略和具体方针。由此,*地税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地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建设。要在网上解决纳税人一切需要税务局办理的事项,要按照纳税人的纳税程序来设计流程,要尽可能地便捷、安全、快速地处理涉税事宜,要把纳税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

*地税信息化工作目标是“用信息化统领、覆盖、服务、支撑*地税的各项工作”。这个八字目标是落实中央“十五”计划中提出的“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的具体体现。覆盖:是指信息化要由局部的一项工作转变为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要渗透于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统领:是指信息化要由附属地位转变为战略性的主导地位,要用信息化规划、引导、提升税收各项工作;服务:是指信息化要由单纯地服务于内部管理转变为全方位、立体式服务于内外两个系统,体现在内部管理的简洁高效和外部纳税服务的优质快捷;支撑:是指信息化要在技术层面的支持、依托作用基础上,拓展为在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用信息化改造、优化现有的工作基础、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全局上下围绕这个目标,统筹、规划各项工作,举全局之力进行信息化建设。

*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略就是“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四网包括:内部业务网、tax861外网、发票税控闭环管理网、政府间协同工作网;一库是指各种数据集中、共享、存放和管理的核心数据库;安全是指数据安全、身份安全和网络安全;防风险是指建设同城异地的容灾备份中心。

*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针是“重应用,重需求,重规范,重管理”。重应用是要提高电子政务的实现度;重需求是要满足纳税人和税务干部的双方需要;重规范是要规范开发框架、规范系统平台、规范数据结构、规范技术标准,同时兼顾前瞻性和可移植性;重管理就是要创新管理方式,保证系统顺畅运行。

(二)*地税“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情况

*地税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的架构以三层为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流程设计为主的二层架构体系,可以随时进行功能模块的调整和修改,真正实现了“随需而变”。第一层是基于客户端的服务层,是开放的,用来处理各种信息和浏览;第二层是应用层,网上办税的功能均放在此层;第三层是数据层。根据业务和需求的变化,只调整和修改应用层就可以了,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和可移植性。

1.内部业务网。内部业务网包括两部分,一是税收业务,一是办公自动化。内部业务网在设计上首先在应用方面考虑到必须适合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这套系统在需求方面是按照纳税人以及征管业务流程开发的,以税务登记号作为纳税人唯一标识。通过业务网络建设,解决信息分割、多级重复储存、流程不顺畅、申报缴纳脱节、手工重复录入等问题,实现电子税收征管流程的优化,提高办公效率。

其中的税收核心征管业务系统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成功上线运行,它集中了全部征管业务工作,增强了欠税管理工作,完善了退税管理工作,统一了税务检查工作。实现了税库行联网,使纳税人缴税象缴电话费一样方便,大大降低了纳税成本,提高了税款征收率。内网中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不断的升级改造完善中。

2.tax861外网。tax861网站是*地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建设初衷就是形成真正的“网上税务局”,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实现五个功能,即政务公开、信息互动、网上办税、网上监管和网上互联互通。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纳税服务区、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奥运区。纳税服务区充分体现了“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可以为纳税人提供网上可解决的一切涉税事宜,包括纳税指南、网上下载、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举报等。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查询税务机关的地址、税源分布、土地级次分布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服务奥运区是为20*年第29届*奥运会专门开设的栏目,内容包括政务公开、网上服务、奥运经济、奥运论坛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可以在此办理奥运涉税事宜。

网站自20*年5月23日正式开通,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版,截止今年8月份,网站的累计访问量已达到1945万人次。目前,网站主页已具备了12个功能区共计82个栏目,全市19个区县税务局、15个机关处室、11个直属分局都有了自己的网站,并全部实现网上办公。经过两年的努力,tax861网站已具备比较全面的功能,在20*年、20*年度*市组织的,有100余个部委参加的政府网站评比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在去年12月份由“首都之窗”组织的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一。

此外,我们还单独开发了依托于外网的个人所得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是最大的税种,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是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的必由之路,个人所得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与纳税人、纳税机构的信息交互,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申报全过程,使纳税成本明显降低。此外,个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开具完税证明奠定了基础。有过国外纳税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发达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有完税证明作为纳税凭证的,而我国还没有一个地区能够根据纳税人的需求随时开具完税证明。我们的信息系统要求采用实名制进行详细申报,并为每一个纳税人按照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识别号建立税务档案,使为未来所有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成为可能。同时,完税证明也是个人信誉情况的重要证明,这一系统的开发建设也为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提供了突破口。

3.发票税控闭环管理网络*地税于20*年8月率先全国省级税务部门进行了发票改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20*年税收增长的1/4都来自于发票改革,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假”票泛滥、真票假开、不开发票和真伪难辨等困扰税务机关多年的问题。这次发票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我们开发了发票税控闭环管理网络,解决了每年10亿张以上各类发票的计划、印刷、布奖、发售、查询、缴销问题以及管理好密码盒加密的数以十万计的税控机。尤其值得一提的,我们把税控产品的安全性放到了设计理念的第一位,既依靠开发公司,又不完全依赖他,将税控安全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中,分清开发公司、税务机关、纳税人三者在生产、销售、使用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对发票改革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网虽然设在内网上,但是它的功能、用途都是独立的,由布奖及印刷监控系统、发票管理系统和税控装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使税务局能够严格控制发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从而彻底掌握了纳税人的经营状况,达到“以票控税”的最终目的。在安全产品的设计上,我们积极引入先进的智力资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税控密码盒的技术改进工作,并最终通过了国家密码委的技术鉴定,认为该系统属国内首创,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办法,解决了仅依靠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进行有奖发票的二次开奖和对初始化安装、授权期限的要求。总结发票税控系统成功的经验,就是将理论研究、专家意见和地税工作实际相结合,将行政管理和企业化运作相结合,将高科技手段与非技术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合力,直至成功。

4.政府间协作网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最大的制约因素莫过于“一体化”的问题,由于职责的划分和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实现部门间的协调共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是发达国家,在中央政府比较弱势的情况下,也很难实现电子政务一体化,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只能由各自部门协调解决。在数据、技术、安全还没有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前,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有职责进行数据的交换(当然,涉及国家机密的除外)。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核心部门,依法纳税的信息是衡量单位或个人信用情况的最重要的信息。同时,税务部门也需要来自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信息的帮助支持,新征管法已明确政府各部门有义务向税务机关公开涉税信息。所以,建立双方的数据网络交换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经过两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实现了与*市工商局、*市技术监督局和*市交通管理局的数据交换,实现了政府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于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不良纳税行为的协查,加强了对税源的控管,提高了征管水平。

5.容灾备份中心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灾患,对现代政府管理水平的考核评价已经不单是日常的经济、社会管理,危机预见和防范水平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分量。为确保新系统顺利平稳运行,特别是为防御有可能发生的天灾、人为和一切突发性事件对计算机系统和业务营运的影响,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今年1月,经过专家论证,*地税信息系统容灾中心项目开始建设。容灾中心是一项创新设计,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备份中心,同时它也是一个可以承担部分业务的生产中心。平时的业务可以分别在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同时进行。当任何一个系统发生问题时,另外一个系统可以接管所有的业务。这样的设计大大缩减了建设投资,增加了设备利用率,这种双生产的容灾系统设计在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尚属首例。

三、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体会

*地税的“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从调研到立项,从建设到完善凝聚了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和全体税务干部的心血,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纳税人的理解使我们在困难时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总结经验,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树立了一个中心,实现了三个转变,做到了四个创新。

一个中心就是在系统设计、建设、完善过程中,始终要以满足纳税人的需求为中心,随需而变、随需应变,将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和倡导税收服务观,用有没有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来衡量和检验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当然包括涉及信息化工作的部门和单位。提出一切妨碍服务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服务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服务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随时满足纳税人合理需要的现代化公共服务部门。

三个转变包括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由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变、由独立建设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转变。第一个转变是指数据、应用、资金和智力资源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我们旧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数据不集中,分散存放于全市200多个税务所,不仅投资费用大,维护成本高,而且修改起来难度很大。我们的“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和应用大集中,适应和电子政务由物理集中向数据集中和流程集中的大趋势,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我们已经做到了“三网合一”,即电视会议、IP电话和计算机网的合一,“三个平台合一”即视频平台、通讯平台和网络平台,极大节约了资源。同时,在系统建设中,将资金和智力资源集中起来统筹管理和使用,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二个转变是由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变。传统行政学理念认为,政府机关就是要对社会事物进行管理,随着对政府职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地税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致力于为广大纳税人提供最完善的信息服务,因为在信息社会中,加强信息供给,优化信息服务是政府应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我们的“四网一库加安全防风险”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税务人员、纳税人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开放服务、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处理服务,而这三类服务正是政府信息服务中最主要的三种类型。信息开放服务,即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外部信息互通,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提高行政效率;信息查询服务,即利用核心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等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信息处理服务,即税务人员可以在网上办理信息受理、加工、反馈和交互服务,纳税人可以在网上完成登记、变更、申报、缴纳、咨询、举报等。我们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开放信息为手段,以降低信息利用成本,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为目的,实现了税务机关、纳税人、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在信息使用、服务上的“多赢”。第三个转变是由独立建设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转变。信息化建设绝不仅仅是硬件的配备和软件的开发,而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具备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传统的电子政务建设大多是依靠一两家公司来完成,这样做的直接影响是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政府部门处于劣势。特别是相关知识产权价格的确定上,有很大的难度。所以电子政务的建设应该走一条依靠一家最好的技术公司,花钱买服务的外包、分包的路子。同时尽可能发掘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内部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沟通和维护。

四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政府IT建设项目管理创新模式、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创新和双生产容灾系统创新设计。这也是我们的项目合作方IBM公司对我们的评价。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了架构体系的创新,成功运用多种新技术,如率先实现全市范围的征管系统数据和应用全面集中,完全基于B/S结构的系统架构设计和建设、高可靠性的网络和计算机基础建设等,真正成为“随需应变”的综合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传统模式一般是由两方合作完成,我们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成功,引入了应用开发项目监理的概念,IBM公司的咨询服务部门承担项目管理和监理,与我们共同管理十多家参与公司。这一政府IT建设的创新方式开创了高质量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模式。在业务与信息结合创新上,我们的业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以及开发单位密切配合,使系统功能在最大程度上贴近用户——纳税人的需求,并在征管工作中取得了实效。双生产的容灾系统是一项创新设计,即使是世界上最领先的IT技术公司也无法单独承担这一工程,在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也属首例。

总之,我们把创新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将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三者牢牢绑在一起,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信息化前进。为了使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更有生命力,我们将信息中心一分为三,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中心承担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战略研究等工作,运行维护中心承担具体的运维工作,安全管理中心负责系统安全管理和灾备中心的建设。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对税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我们于今年成立了网上管理学院,致力于对*地税,乃至全国税务系统的网上培训,这也是政府第一家网络大学。

从我19*年对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开始关注起,到在*市工商局工作的8年从事的“网上工商局”的建设,再到地税进行的“网上地税局”的构建,确实有很多感想和切身体会,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首先,电子政务的发展,与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不一样,更是一件不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美国2000年所有的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中,就预算、功能及按时完成三个指标衡量,大约只有28%算是成功的,23%的项目被撤消,其余的项目只能说是部分成功。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率不高,是因为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给了钱,给了人,事情就可以办成。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政治领导,而不是技术领导。因为,电子政务是一场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场革命。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无法触动,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电子政务在整体上不可能成功。与国外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相比,他们大多设有“首席信息官”,其“位高权重”,而我们没有,所以,电子政务建设要想成功,就必然是“一把手”工程。这就需要“一把手”既有胆识,又要务实,既要敏锐,又要冷静,还要坚定不移。

其次,电子政务建设是“三分政务、三分技术、四分协调”。电子政务的领导者要熟悉政务、了解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协调力,打破条块分割,打破部门封锁。在确定好的总体架构的规划下,科学合理地建设。总体架构的设计尤为重要,要充分考虑包容度、绩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电子政务是一项困难与挑战并存的事业,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汗水和几代人努力的事业,但愿这一事业能在我们这辈人手中发扬光大,泽及后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