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综合科学考察总结会讲话

时间:2022-06-05 11:55:00

导语:水利局综合科学考察总结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利局综合科学考察总结会讲话

尊敬的钱副主席,各位院士和专家,同志们:

历时近三年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天,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召开总结大会,回顾科考工作,交流科考成果,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非常重要,十分必要。钱正英副主席高度重视,亲自主持会议并传达了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旭日干副院长宣读了表彰通报,鄂竟平副部长代表科考领导小组做了总结报告,孙鸿烈、沈国舫和丁仲礼副院长讲了非常好的意见。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为这次综合科学考察活动付出巨大心血的钱正英副主席、孙鸿烈、沈国舫副院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受到通报表扬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各相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这次科考活动的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这次科学考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一次水土流失科学考察活动

这次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保持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行动。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考察活动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在考察活动正式启动不久就做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这次考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精心组织,充分依靠有关各方面专家,合力调研论证,提出高质量的科考成果"。以钱副主席为组长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倾注了大量心血,发挥了关键和核心作用。钱副主席先后四次主持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对科考工作思路、总体工作方案、科考重点内容、以及科考成果汇总提炼等关键环节、重大问题、重要观点进行了严格把关,并亲自指导了"水土保持水资源和水环境效应"专题研究工作;孙鸿烈副院长和沈国舫副院长多次深入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对科考的阶段性成果审查把关,亲自主持汇报稿的编写和修订。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许多院士、专家先后参与了实地考察,对总报告以及各考察组和专题研究组的报告进行认真审核,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作为这次考察活动的联合主持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科考活动的顺利开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环境部等中央有关部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各流域管理机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积极参加,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给予了密切配合。

与以往历次水土流失科学考察相比,这次考察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全局性与区域性统筹。这次考察将生产部门、科研部门、宏观决策部门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央政策研究部门、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部门、大专院校、流域机构、地方部门等各方面的优势,在从国家和战略层面研究我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考察和研究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是专业性与社会性兼顾。这次考察不仅从自然科学角度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生产实践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及代表先进科技水平、符合客观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路线,而且从社会科学视角探索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搞好水土保持的政策建议。三是知名专家学者与基层技术人员互动。这次科考受到我国知名科学家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得到基层水利工作者的热情响应,共有86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28位院士、223位教授和研究员,以及各流域机构、各有关省(区、市)、地、县水利部门的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考察。广大科考人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知名专家与基层技术人员并肩作战、良性互动。四是科学考察与宣传普及结合。科考人员及时与基层部门、单位交换意见,注意倾听当地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的反映和要求。同时,大力宣传水土保持基本国策,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唤起全社会对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搭建公众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的平台。

总之,这次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是一次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行动,是一次全面系统深入考察、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的大型科研过程,必将载入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光辉史册,发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二、这次科学考察成果为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次考察重点对黄土高原、长江上游、东北黑土、北方土石山、南方红壤、西南岩溶和北方农牧交错等7个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区总面积519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2.5亿左右,范围广泛,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一是准确摸清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在第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基础上,这次科考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重点实地考察和核对,进一步摸清了全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强度、成因和危害。二是全面总结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的成效进行了科学评价,对我国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三是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经济建设中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坡耕地和侵蚀沟等水土流失主要策源地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措施、投入、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摸清了问题,找准了症结。四是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和建议。在各考察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我国近期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建设布局、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这些考察和研究成果既是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土保持工作者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院士、专家们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特别是这次考察根据自然地理情况分为七个区域进行,各区域内又进行了细分,工作扎实深入,研究问题和提出的对策符合当地实际,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总报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注重反映各片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国家生态治理与保护的宏观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对我国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长期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把水土保持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次科学考察活动,是对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一次全面会诊,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水土保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坚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科学考察成果的应用,总理对这次科学考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对于坡耕地水土整治和扶贫开发工作,也有现实意义"。今年7月份,在《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一书出版前,回良玉副总理专门为此书作序,对这次科考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充分运用好这些成果,发挥科技在防治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科学防治水平"。我们要按照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大力宣传、积极应用科考成果作为水土保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科考成果的重要作用,把科考成果转化为谋划水土保持工作的正确思路、促进水土保持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要主动向各级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状况,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要积极争取把科考成果报告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专题讲座,让各级党政干部了解水土保持,关心水土保持,支持水土保持。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向全社会宣传的力度,通过宣传科考成果,增强全社会的水土流失忧患意识、防治责任意识,使全社会更加重视保护水土资源,更加主动参与水土流失防治。

二要科学谋划发展。这次科学考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和采纳这些建议,尽快修订中长期水土保持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尤其要结合正在进行的《水土保持法》修订和即将开展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把科考成果作为制定水土保持发展规划、制定法律政策、进行水土保持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促进科考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要突出治理重点。这次科学考察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头,同时,也是耕地的潜在资源。将坡耕地改造为基本农田,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山丘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这些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基本条件,而且也可以为国家增加宝贵的耕地。专家们建议尽快启动坡耕地与侵蚀沟水土综合整治工程,我们要把坡耕地与侵蚀沟水土综合整治作为当前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抓紧开展工作,争取资金支持,早日启动实施。

四要加快建设步伐。我们要抓住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水利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机遇,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结合科考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议,着力做好有关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规划工作,大力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开展重大水土保持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工作。

五要强化科技攻关。要根据本次科考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支持下,组织广大科技人员,紧紧围绕黄河中游、长江上游、东北黑土地保护、石漠化治理、南方崩岗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水土保持理论和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以满足水土保持发展的需要。

六要完善合作机制。这次科学考察工作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与水土保持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实现了上下联动,形成了整体合力。今后我们要把这种合作关系保持下来,建立水保部门、科研部门和决策部门的长期合作机制,形成水土保持科技协作网络,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院士、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希望广大院士、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继续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保障,把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主战场。希望水土保持部门主动为科学家、专家创造试验、研究和示范的条件,把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的科学防治水平。

同志们,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已经胜利落下了帷幕,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扎实工作,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