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财政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06-05 09:43:00
导语:市领导财政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国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年我市财政工作,全面部署20**年我市财政各项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市直各部门一把手和财务负责人,各县(市)区主要领导、财政局长和财政相关处室负责人,市各新闻媒体的朋友。应该说,这么大规模的财政工作会议在我市财政工作史上尚不多见,充分说明了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特别是**目前的财政经济和发展状况,离不开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注、关心、理解、支持和配合。市委、市政府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财政局的汇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曲仁田同志亲临会议将作重要讲话。首先,我代表财政局党组传达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全市财政工作,部署20**年全市财政任务。
一、全国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于20**年11月在京召开,金人庆部长在会议上总结回顾了20**年全国财政主要工作,提出了深入研究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政措施,部署了20**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1.关于20**年全国财政主要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1)做大经济财政蛋糕,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11月全国财政收入36084亿元,增长24.7%,创历史新高。全国财政支出29611亿元,增长16.9%。收支相抵后,收入大于支出6472亿元。预计全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3.9万亿元。20**年财政收支状况是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好的反映,也进一步表明了财政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手段,财政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增强。一是较大幅度调整和完善了相关税收政策。主要包括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还调整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加征出口关税、降低进口关税,支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税制改革工作也稳步推进。二是调整了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并优化使用结构。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是规范了住房土地收支管理政策。将2005年实施的个人购房转手交易征免营业税期限由2年延长至5年,完善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和廉租房制度。四是初步建立了发展替代能源的财税政策体系,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提高了我国石油安全保障能力。
(3)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二是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三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长远发展。四是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五是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从机制和制度上支持缓解了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六是积极创造支农资金使用机制,开展整合支农资金试点。七是积极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4)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进展顺利。一是顺利实施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二是全面清理整顿了公务员津贴补贴。三是适当提高了部分社会保障对象收入水平。四是研究提出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5)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3.5%,在东北三省试点基础上,增加天津等8个省份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试点;全国财政预算安排教育支出增长15.9%,卫生支出增长15.4%,科技支出增长14.5%,文体广播支出增长11.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出也进一步加大。
(6)着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大"三奖一补"政策实施力度。补助规模比上年增加85亿元,全国财政困难县由791个减少到437个,拖欠国家统一规定工资这一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一般转移支付规模持续增长,比上年增加400亿元。三是完善了民族地区等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办法。
(7)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一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推进。二是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新进展。四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政府采购等改革不断深化。五是大力支持改革和发展。六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8)严格依法理财,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完善了财政法律制度体系。企业所得税法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财政行政法规草案已起草上报。调整了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二是加强了财政监督。重点关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支出使用情况,财政监督效率不断提高。三是强化了会计等基础工作。
(9)坚持内外统筹,财经外交领域持续扩大。
2.关于深入研究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财政措施
金人庆部长说,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既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要按照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思想、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财政部和各级财政部门的工作思路,服务大局、做大蛋糕、以人为本、主动埋单。公共财政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财政部门要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做大经济财政蛋糕,全面支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突出从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入手,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用改革的办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更加重视协调发展。财政政策尤其是支出政策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优化、实现协调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加大在"三农"、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加强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体现为四个倾斜:一是向教育事业发展倾斜。二是向卫生事业发展倾斜。三是向就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四是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倾斜。
(2)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突出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一是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二是适当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研究将非税收入纳入中央与地方共享范围。三是规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规范分配办法。四是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着力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减少财政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能。县乡新的财政管理体制框架,要切实体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力、以责任定财力、财力支出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切实加强乡镇政府的财政保障。
(3)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保障能力。一是调整国家财政投资结构和方向。努力实现国家财政投资重点的三个转变:由城市转向农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由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科学发展,重点支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项目。二是积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手段,将财政投入由"养人办事"向"办事养人"转变,着力创新财政投入办法,提高财政投入使用效益。三是引导社会投资投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要采取规范化的财政贴息、适当补助、税费减免等手段,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投入。
(4)调整完善相关财税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一是完善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二是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3.关于20**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1)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结构。初步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450亿元,比20**年减少3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安排1304亿元,比20**年增加150亿元。其中,国债项目资金规模减少100亿元,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增加250亿元。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2)强化各项支农惠农的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增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20**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和比重比20**年有所增加和提高。二是加大"三补贴"和综合直补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粮食直补规模要在现有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根据石油、化肥价格改革等进展情况,加大农资综合直补力度。努力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良种,运用贴息、补助等综合政策措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认真清理化解乡村债务,优先化解举办农村义务教育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五是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做好扶贫贷款贴息改革等工作。六是深化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总结经验,扩大范围,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的工作协调机制。七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3)以支持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全国1.48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落实免除学杂费政策,所需经费要全部纳入预算,足额安排。二是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2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的县(市、区),地方财政补助标准要全部提高到每人20元。研究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大支持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继续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实施免费防治重大传染病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全面实现无线覆盖,着力支持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四是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全国范围推动初级农村低保制度试点。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五是认真落实司法经费保障制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司法经费保障制度,尽快将司法机关履行职能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证,省级财政还要增加对基层的专项补助。妥善研究解决诉讼收费办法改革后的法院经费保障问题。六是继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及调整相关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有关政策规定,切实防止出现新的拖欠。
(4)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一是完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稳步推进其他税制改革。抓紧研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具体方案及配套措施。力争完成并实施新的耕地占用税、车船税条例。研究开征物业税的实施方案,争取在部分地区试点。调整和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出台实施新的资源税制度。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完善印花税政策。各地要严格按规定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同时,大力支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妥善安置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继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金融体制改革。
(5)实施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法治化水平。一是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预算。二是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三是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纳入定员定额试点范围,实现资产、实物费用定额与定员定额之间的有效衔接。四是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研究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五是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六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
(6)完善财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稳步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建立比较完整的鼓励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体系。二是支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税收扶持措施,整合现行资金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业投资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推进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机制。拓展政府采购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功能等。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评审制度,逐步建立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制度。四是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
(7)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20**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将增加。地方财政也要增加对辖区内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二是发展和扩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成果。20**年安排奖补资金比20**年增加130亿元。抓紧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改革。三是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控制新专款项目的设立,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改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逐步将专项转移支付列入各级地方预算,同时,加快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拨款进度。
(8)狠抓增收节支,坚持勤俭节约。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稳步推进税式支出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坚决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的非税收入项目,重点研究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源有偿出让制度及制定《政府性基金管理办法》等。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部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强化土地出让收支监督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纳入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逐步实现个人收入与单位掌握的行政权力和管理的国有资产彻底脱钩。积极建立完善政策监督、以票管收、收缴分离、单一账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以及非税收入统计报告制度,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切实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和"两个务必"的要求,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改革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严格差旅费和会议费管理。
**部长在总结讲话时强调:一是各级财政要统一思
想,充分认识财政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是要狠抓落实,确保
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要科学管理,更好地为广大人
民群众造福;四是要加强建设,培养高素质财政干部人才。
(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于20**年1月7日在沈阳召开,财政厅长**同志作了题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讲话,总结回顾了20**年全省财政工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总体思路和战略任务,并就20**年全省财政工作进行了部署。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厅长讲话主要精神:
1.关于20**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
(1)财政"蛋糕"继续做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财政收支规模实现了新突破。20**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6.9亿元,突破了8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连续3年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18.6亿元,增长17.8%。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中,农业支出增长16.8%;教育支出增长16.1%;科技支出增长23.7%。三项法定支出合计占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20.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省财政用于"民生工程"支出达102.5亿元,支出结构的逐步优化,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突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2)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一是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将省对县共享税收增量返还政策扩展到涉农区,并延长了政策执行期限。增加省对县和郊区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并将此政策扩展到城区。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落实"三个高于"的农业投入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发放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13.6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支持县城及其工业园区建设。五是启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由于财政连续四年的大力支持,全省县域经济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20**年县域GDP预计增长20%,高于省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长2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50元,增长8%。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文章"已取得丰硕成果。
(3)增加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支持教育事业。提前一年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260万农村学生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省投入资金8.9亿元,对1**所农村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和4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进行了建设改造。省财政安排资金0.8亿元,重点支持了职业院校提高基础办学能力。二是支持公共卫生事业。省财政投入2.8亿元,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投入3.2亿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三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确保了养老金、失业救济金、低保金和优抚对象抚恤金按时发放。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22.5亿元,帮助3.5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实现实名制就业再就业120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40%。投入资金21.6亿元,重点支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解决贫困群体冬季取暖、大病医疗、子女就学等生活困难问题。四是支持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五是继续支持开发式扶贫和移民扶贫。解决了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六是支持文化体育事业。重点支持了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物保护和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七是支持公安司法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共筹措资金3.05亿元,重点支持了贫困地区政法部门办案、装备和基础设施维修等。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2亿元,重点保障了贫困县公安机关的公用经费。同时,各级财政部门筹措资金3.5亿元,支持了监狱体制改革。八是落实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政策。
(4)支持科技创新和企业改革发展,促进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一是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制定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重点支持了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等项目。二是运用贴息担保手段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省财政投入技改贴息资金7亿元,安排中小企业担保资金7.6亿元。三是积极落实老工业基地财税优惠政策。全年共完成增值税转型退税27.7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38.3亿元。四是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五是支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研究制定了财税扶持政策,从税收返还、收费减免、融资担保、财政贴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支持了"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开发建设。
(5)积极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一是全面清理津贴补贴。二是制定了规范津贴补贴方案。三是大力筹措资金确保增资兑现。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努力争取中央补助,全省筹措资金90亿元,其中,省财政筹措资金61亿元,对市县补助52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低保和优抚对象增加补助、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增加工资以及离退休费的及时足额发放。
(6)整合政府财力资源,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广了建平经验,全面部署了整合财力资源工作。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已在各县区形成共识、逐步推进。二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省财政调剂部分专项资金存量,有效解决了专项资金使用分散问题。三是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结合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支持一般竞争领域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为筹集国有企业改革成本奠定了基础。四是开展财政绩效评价。
(7)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有效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一是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二是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省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已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并向基层预算单位延伸。全省14个市本级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17个县进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试点。四是推进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全省基本取消了执收单位的过渡性账户,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五是提升政府采购水平。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政府采购项目监管,有效开展了政府采购领域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六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七是加强财政监督。八是强化会计诚信建设。
(8)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素质
邴志刚厅长在总结20**年财政工作时说,总的看20**年我省财政运行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地区间收入增长不均衡,一些市县财政紧张状况尚未根本好转,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二是财政"越位"、"缺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三是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四是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总体思路与战略任务
(1)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一是调整现行财政支出结构。重点突出"六个倾斜",即财政支出向基础教育倾斜,向公共卫生倾斜,向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向科技创新倾斜,向政权运转倾斜。二是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和方向。实现财政投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由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科学发展。三是整合政府财力资源。整合政府预算内外资金,确保政府财力的完整性;整合经营性国有资产,加快国有资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整合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发挥专项支出的"合力"作用;整合财政供养范围,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2)完善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在国家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科学界定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和事权范围。二是在国家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完善省、市、县财政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县级政府的财政自给能力。三是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构建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四是以"乡财县管"等改革为重点,推进政府财政管理的"扁平化",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3)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一是按照中央要求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适当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水平,推进公职人员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逐步解决对干部职工的政策性欠账。二是根据中央部署推进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改革。三是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合理确定管理者与职工的收入比例,调控过高收入。
(4)推进依法理财,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运行机制。一是依法构建"阳光财政"。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等各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统一、完整的公共财政预算,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二是合理构建公共财权制约机制。采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评价、跟踪反馈等多种监督方法,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新格局。完善人大、审计等专门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实现"透明"理财。三是科学构建绩效评价机制。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原则,以开展专项资金和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
3.关于全省20**年各项财政工作
20**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9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12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为确保今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政府财力稳定增长。通过对我省经济形势的分析和近年来的财政增长"惯性"的判断,20**年我省一般预算收入有希望超过去年21%的增幅,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强组织收入的信心,确保财政收入增幅超过上年。一是落实好收入计划。年初我省一般预算收入安排增长12%,是留有很大余地的。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在预算执行中合理确定收入增幅,明确奋斗目标,确保各级政府财力的稳定增长。二是加强税收收入征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强化重点税源和零散税种的监管,严格税收减免,堵塞税收漏洞,挖掘征收潜力,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重点抓好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管理。同时,加大社保费的征收力度,确保社保基金收入的稳定增长。
(2)继续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对县和涉农区共享税收增量返还、"三奖一补"等重激励、促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年将省对县市的转移支付政策扩展到所有城区。继续实施县(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励和财政综合绩效评价以奖代补政策。二是大力支持县城及其工业园区建设。省财政拟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推进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同时,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落实好扶贫开发财政扶持政策。继续支持以整村推进为主的开发式扶贫。支持农业防病改水工程和农村基本饮水井建设,切实解决我省农村中、重病区防病改水问题。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继续推进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和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农场生产发展、经营有序和社会稳定。
(3)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建设。一是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财税政策。增加就业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农民工就业培训,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目标。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市低保对象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筹措资金支持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解决城市困难群体、困难企业职工医疗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救助制度。增加投入支持各级各类教育扶困助学体系建设,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教育公平问题。三是支持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增加投入保证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建立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省、市、县按比例共同负担的保障责任机制。统筹布局调整和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启动实施高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支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加投入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农村文化建设、农村计划生育、体育事业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四是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增加投入支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确保参合率达到90%以上。五是继续支持棚户区改造。通过财政安排、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等,重点支持5万平方米以下连片棚户区改造。六是支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4)支持产业升级,促进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一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好企业技改贴息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技改项目。利用好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重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瓶颈。落实好增值税转型等财税优惠政策。二是筹措国企改革成本。积极推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监缴制度,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方法和审批程序,努力筹措企业改革成本。继续做好厂办大集体试点和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问题。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保障粮食宏观调控职能的顺利发挥。四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支持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提高其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贡献水平。
(5)支持沿海经济带建设,促进扩大对外开放。一是落实"五点一线"税收返还等财税政策,研究制定税收增量返还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返还资金足额到位。二是支持"五点一线"新建企业发展壮大。省财政安排3亿元,建立"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三是调整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奖励资金的使用方向,重点用于"五点一线"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奖励。四是用好振兴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等专项资金,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加大对自有品牌产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6)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基本支出管理,适度提高公用经费定额,保障政权的基本运转。规范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差旅费、会议费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切实提高年初项目预算分配的到位率。全面推进县区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二是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实施范围。省市财政要逐步将基层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县区要全面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制度和办法,提高支付效率和质量。三是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严禁通过银行贷款、向上级借款等方式进行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防止财政风险。通过清理财政专户、再造国库业务流程、建立动态监控、实施财银联网、完善内部岗位制衡机制等综合措施,从源头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四是做好税制改革相关准备工作。五是全面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加强县级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账户设置、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票据管理等方面对乡镇财政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乡镇资金使用。六是继续深化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和政府收支分类等项改革,不断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财政运行新机制。
(7)大力整合政府财力资源,缓解构建和谐社会的资金矛盾。一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在保持资金使用权和使用主体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归并各类专项资金,优化支出范围,着力解决"要小钱"、"分小钱"、"部门所有"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二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上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要通过清理核查摸清"家底",查找管理漏洞,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同时大力推进县区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整合。三是整合土地、矿产等资源性资产。进一步规范资源性资产经营行为,对经营权和使用权转让实行公开竞标和挂牌拍卖,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四是合理界定财政供给范围。支持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对能够依法通过市场运作解决经费来源的事业单位,要退出财政供给范围。五是切实抓好清收政府债权工作。
(8)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规范津贴补贴政策。一是落实资金。初步测算,20**年全省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共需资金200亿元,这些资金除中央补助外,大部分要由全省各级财政承担。为此,各市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财力资源整合力度,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完善方案。要按照全省规范津贴补贴方案的总体要求,抓紧完善本地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充分吸纳人事、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意见,使津贴补贴标准既符合中央和省的政策要求,又兼顾本地区的财力可能。要妥善处理好市本级与县乡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关系,协调好各类人员的收入水平。各市方案要尽快上报省政府备案或审批。三是稳步推进。方案一经批准,要抓紧组织实施,认真做好规范津贴补贴与预算编制、财政工资专户集中统一发放的衔接工作。同时,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省政府还将拟定全省各级机关所属驻外地工作人员津贴补贴规范政策和改革性补贴的规范政策等,各市要认真贯彻。四是严肃纪律。各市在规范津贴补贴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规范津贴补贴的各项政策,对违反政策规定以任何形式增加津贴补贴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9)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积极构建财政监督机制。认真贯彻《监督法》和《**省财政监督条例》,加强对财政收支预算的监督。二是积极推进"阳光财政"建设。依法界定财政决策权限,完善决策规则、程序,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三是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应用支撑平台的试点及组织实施,尽快实现标准统一、业务规范、信息畅通。四是建立健全理财过错惩戒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施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范围、追究程序、追究方式,确保理财行为的权责统一。五是完善财政绩效考评机制。以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预算编制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举债行为,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政府债务资金。控制和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做好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管理工作。七是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积极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会计诚信氛围。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依法惩治会计违法行为。强化会计内控机制建设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努力提高会计的社会公信力。
(10)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始终把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团结协作,增强全局意识;倡导主动买单,增强服务意识;倡导精细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倡导马上就办,增强效率意识;倡导开拓创新,增强进取意识。二是强化廉洁自律。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三是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四是加强班子建设。把好"入口关",切实将那些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岗位,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理财能力和水平。
**常务副省长讲话精神:
**副省长在总结20**年全省财政工作时说,全省财政工作成效显著,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20**年在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主要财政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并已连续三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幅;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4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7.8%。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大好,各级财税部门和各有关部门都功不可没。**副省长认为,20**年全省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生财有道,不断做大财政蛋糕,基本实现了全省经济财政的协调发展。二是聚财有方,实现各种财源应收尽收,初步形成了财政稳定增长机制。三是用财有效,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他说,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加强监督的结果,也是财政部大力支持和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全省财税系统和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锐意改革、呕心沥血的结果。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是满意的。
在谈到20**年全省财政工作时,他要求要认清全省财政经济新形势,坚定信心,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各级政府必须对当前我省财政经济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我省总体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从而在大的宏观环境中准确定位本职工作,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努力抓好财政收入,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作用。
他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蕴藏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要想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我省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总量上,与东部省份相比仍显偏低;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尚未达到科学合理的地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任重而道远;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工业重点行业效益下滑明显;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因此,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还面临着不少困难,还需要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一是从重点地区入手,保证各地区收入均衡增长。沈阳、大连两个市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保持收入的快速增长;铁岭、朝阳、**等市要继续保持上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对低增幅收入地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二是从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入手,挖掘收入增长点。要加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动态分析管理;对商业零售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以及零申报企业增值税等情况实施重点检查,完善规范福利企业的退税管理,杜绝税款跑冒滴漏;要加强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制定所得税预缴办法。同时,还要强化税务稽查和税收核算工作。
最后,**副省长就20**年全省财政工作强调了四点意见:
1.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继续做大财政蛋糕。一是以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为载体,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用好用足各项扶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确保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体制政策的连续性,加大省对县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重点县优先发展、欠发达县加快发展,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县(市)财源工程建设,巩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财政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着眼建立支农资金稳定的增长机制,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开发式扶贫、农业科技、农民培训等重点项目,完善和落实好"三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管理体制改革两项配套改革,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运用好财政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继续落实好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并发挥好财政贴息和担保的导向作用,在促进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要切实减轻企业历史负担,认真做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相关基础工作,积极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要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科学合理支付企业改革成本。三是按照建设新兴产业基地要求,支持以"五点一线"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对外开放。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是我省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在全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全面振兴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切实增强沿海意识,进一步落实税收返还、财政贴息等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不断促进我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出口名牌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以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果推动国家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四是加强各项收入的征管,确保20**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不低于去年,收入总量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2.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公平正义。一是准确定位财政的公共服务领域。要向"三农"倾斜,重点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要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构建贫困助学体系;要向公共卫生倾斜,建立公共卫生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要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向基层司法能力建设倾斜,促进平安**建设。二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筹集资金,落实政策,要重点保证城乡特困群体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就业再就业、开发式扶贫、困难群体冬季取暖、农村防病改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事关弱势群体基本利益的支出需要。三是继续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保证基层有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收入来源。市级财政要切实履行管县的职责,在财税体制上要向县和涉农区倾斜,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要继续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同时,要激励县级政府精简机构,逐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口,降低行政成本,建立基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做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相关工作。此项工作涉及各方群体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各地区、各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及调整相关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有关政策规定,密切跟踪掌握有关进展情况和各方反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中央和省出台的有关政策落实到位。
3.加强财政管理,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是加大节支工作力度。各地、各部门都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反对铺张浪费。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严把支出关,坚决控制财政性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和非公益性城市建设,大力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公务用车和出国考察经费等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财政工作不单单是财政部门自己的工作,也是政府的工作,要做到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二是强化监督环节,推进"阳光"理财。政府的理财工作要按规定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切实规范政府财权。大力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大胆尝试借助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公开政府理财行为,细化公开内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整合政府财力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省县级政府财力资源丰富,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府财力资源整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力争在提高财力资源配置效率上取得实效。四是深化财政改革,推进依法理财。要做到通过深化改革谋求发展,通过依法行政实现科学管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要有新举措,并做好税制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要认真贯彻《**省财政监督条例》,切实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置监督于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五是加强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级政府的债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管理办法》,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主动化解财政风险,建立市级政府领导下的县级政府负责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县、乡政府债务问题。同时,要切实做好棚户区改造项目软贷款的到期偿还工作,不给下届政府留下"包袱"。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队伍,为公共财政建设提供思想、组织和人才保障。一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泛听取主管部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努力做到财政工作紧贴实际;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坚决摒弃"财老大"的错误思想,该由财政部门做的事要提前介入、主动"埋单",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财政队伍廉洁自律水平。要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三是严格把好财政财务干部队伍的选人和进人关。要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财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严格审查财政财务干部的岗位资格和质量,加强财政领导班子建设。今年正值政府换届,人事变动频繁时期,各地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主管部门也要对本部门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进行严格把关,杜绝无岗位资格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财政队伍素质。五是提高会计队伍职业道德素养,推进会计诚信建设。
二、关于20**年我市财政工作的回顾
20**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全地区全口径收入完成519213万元,完成预算的116.1%,超收72057万元,同比增长32.7%,增收12797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8725万元,完成预算的112.1%,超收23692万元,同比增长30.1%,增收50562万元。
市本级全口径收入完成176557万元,完成预算的138.5%,超收49045万元,同比增长52.8%,增收6101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632万元,完成预算的122.0%,超收12928万元,同比增长32.4%,增收17521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5695万元,完成预算的93.6%,同比增长22.4%,增加87120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5670万元,完成预算的89.7%,同比增长13.6%,增加19819万元。
截至20**年末,全市累计预算赤字9472万元,其中,当年预算赤字3002万元。市本级累计预算赤字32384万元。其中,当年预算赤字4265万元。
从全年预算执行情况看,我市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财政实力稳步增强,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财政困难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特别是市本级收支矛盾依然非常突出。为了保证全年预算的顺利执行,我们一方面不断依法强化各项收入征管,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国税、地税和财政非税收入增幅均创分税制以来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在严格控制和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基础上,优化整合政府财力,确保了政权运转、法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重点支出以及必需的社会发展支出需要;同时执行中全方位、多层次地争取了上级财政对我市的理解和支持,较大程度缓解了我市财政困难状况。
20**年从财力保障上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在全面落实振兴老工业基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安排1347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到位省以上工业项目资金8373万元,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投入资金12300万元,对我市部分大型重点企业厂区外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了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财政担保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达到3500万元。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整合财力资源和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等方式积极筹措农业资金,全年下拨资金45200万元,比上年增加6300万元,用于农村税费改革、打造特色农业基地、种粮农民综合直接补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小城镇建设、农村进城劳动力培训、文明村屯建设、农村防病改水工程、扶贫开发、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三是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安排和争取省社会保障补助资金94830万元,比上年增加23748万元,保证了失业金、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及时足额发放;筹集就业资金17742万元,比上年增加10151万元,保证了全地区就业资金的需求;筹措资金760万元解决了社会特殊和特困群体生活补助和冬季取暖费缴纳困难问题;筹措资金3038万元用于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安排和争取补助资金2600多万元,保证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资金需求;在上年争取省资金5.2亿元基础上,新增筹措资金3300万元,用于城市18片棚户区集中改造配套收尾工程;投入700万元启动了城市应急供水工程,保障了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四是完善城市功能和形象,创造"人居佳地"环境。投入资金5328万元支持**临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100万元,重点对支路、街巷路等56条道路进行改造,城市道路状况得以较大改善;争取到位资金4.4亿元,保证了中朝边境路工程、桃源立交桥、二号桥、漫水桥、锦山铁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93万元,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工程、垃圾袋装化工程、防汛、水毁、集中供热、综合治理、公共消防安全等其他重点项目投入。五是法定支出得到了保障。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均达到了法定的增长要求。
三、关于20**年我市财政工作任务
20**年是奠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是我市的"项目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同时党的**也将胜利召开,因此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年我市财政工作总的指导原则是要全面贯彻全国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努力增收节支,为市政府确定的各项中心工作完成全力提供财力保障。
综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20**年全市全口径收入安排58.4亿元,比上年快报增长12.5%。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5.5亿元,比上年快报增长16.6%,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安排18.1亿元,增长18.9%,非税收入安排7.6亿元,增长11.0%。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1.4亿元,增长24.2%,其中:农业支出安排1.7亿元,增长22.7%,教育支出安排8.9亿元,增长20.5%,科技支出安排1.1亿元,增长14.3%。
市本级全口径收入安排17.9亿元,比上年快报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3亿元,比上年快报增长16.0%,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安排5.4亿元,增长17.7%,非税收入安排3.1亿元,增长12.0%。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3.8亿元,增长19.1%,其中:农业支出安排0.4亿元,增长13.8%,教育支出安排1.4亿元,增长12.7%,科技支出安排0.3亿元,增长13.5%。
为确保今年预算任务的完成,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做大财力规模
20**年我市经济预期增长目标是16%,从总的经济形势看,今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存在诸多的有利因素:第一,增加津补贴等会带来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个人所得税将会增加;第二,国家实施扩大消费政策,将促进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会带来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增收;第三,振兴老工业基地投资的大幅增长,将促进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第四,蒲石河电站、三湾水利枢纽、**至通化和海城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项目将进入实施和推进阶段,必将拉动税收快速增长;第五,以**临港产业园区为重点的全市工业园区建设、临港经济发展等重要增长极有望在今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所有这些,为我市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保证。因此,我们要在确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收入预算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以上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既考虑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形势,也体现了省政府的要求。一是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加快金税工程建设,以税源监控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整顿税收秩序,改善纳税环境,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二是依法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强化费源管理、计划编制、收支执行以及票据监管,增加政府统筹财力,重点抓好国有资本收益、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管理。三是依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管,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加大征缴力度,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自我平衡能力。四是要注重改善财政收入质量,在促进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对财政收入贡献率。
(二)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促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现
一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专利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骨干企业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二是精心筛选一批工业招商引资大项目,加大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力度,专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贴息,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三是加大财政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力度。充分利用省担保中心的信贷优势,争取市与省联合开展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并努力做大联合担保贷款额;对市本级所辖三区增加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指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四是深化国企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妥善处理好转制、破产和关闭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五是继续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等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
(三)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市本级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专项用于市级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二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县域工业化、城镇进程化,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用于县城工业园区建设,确保小城镇建设投入稳定增长。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扩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实现年内有10%的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的目标;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用于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缓解淡季蔬菜供应不足问题。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大用于水土保持、防病改水、造林绿化和能源生态建设的资金筹措力度。五是完善粮食综合直补政策,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六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深化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和管理体制改革,补助资金要全部到位。
(四)支持外经贸经济发展,促进我市对外开放
一是加大对临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充分落实省"五点一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20**年市本级除将产业园区内合作区和振兴区的土地出让金50%返还产业园区外,另外50%在扣除农发资金和土地出让业务费后,作为市本级借款先期返还产业园区,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二是积极争取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我市自有品牌产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出口。三是努力争取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提高我市外经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市外贸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加大争取省奖励资金力度,提高对我市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工作的奖励规模。
(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一是加强棚户区改造资金的筹集。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省补助资金,确保我市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多方位筹措资金确保一号干线、临江后街、城市应急供水、城市亮化、绿化工程及51条城市道路大修等13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开展。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支持我市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加大对我市城市品位的宣传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央电视台宣传**专题片的制作和播放。
(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工资制度改革,落实规范津补贴政策。初步测算,20**年我市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共需资金7.9亿元,其中,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3.1亿元,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5亿元,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0.5亿元,规范津补贴0.8亿元。上述资金需求,除上级财政补助3.5亿元外,需要我市各级财政承担4.4亿元,压力相当大。这项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群体切身利益,因此各级财政必须高度重视,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改革资金需求。二是筹措资金保证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着力推进"零就业家庭"、困难家庭和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稳定就业。三是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力度,总额要比上年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养老、失业、低保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五是筹措资金解决城市特殊和特困群体冬季取暖问题。六是建立与公共卫生相适应的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七)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在确保完成20**年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教育目标责任状》基础上,重点抓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两免一补"等工作,所需资金要足额保障。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市本级安排一定的财力,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维修、改造以及市直学校校舍维修。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重点抓好四中异地新建工作,四中总的投资估算1.1亿元,20**年市财政已经先期投入征地资金2180万元,今年3月开工,年底前将投入使用,今年将继续筹措资金用于四中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年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比上年有一定的增长。二是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保证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陈列馆改造所需资金,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投入资金改善**图书馆软硬环境,使之真正成为"敞开的大学,公民的学校"。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配套,促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更快发展。保证我市春节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的资金需求,丰富人民生活。三是支持体育广播等事业发展。筹措资金保证市航海学校回迁工作,扭转我市沙河以东地区缺少公共体育设施局面。筹措资金用于青少年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努力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面,筹集资金确保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积极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稳定全地区低生育水平。
(八)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继续完善和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市本级20**年部门预算安排176799万元,比上年增加22351万元,增长14.5%。其中,基本支出68142万元,比上年增加8777万元,增长14.8%;项目支出104868万元,比上年增加13119万元,增长14.3%,项目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障类支出。去年12月份,市本级部门预算经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次会议将全部批复下去。市本级编制20**年部门预算工作,在总结近年来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又在完善基本支出预算,建立三年项目库滚动管理机制,加大财政统筹、统一非税收入管理政策,开展资产清查,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努力缩小预决算差距等方面做了重点推进,市人大财经委在审查报告中给予了"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评价。但是改革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门观念转变慢,支出"基数"较难打破;预算外资金管理偏软,综合预算较难实现;财力保障水平低,科学的公用定额标准尚未建立;项目预算编制细化程度不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约束意识淡薄,支出事项调整频繁;重分配轻管理、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绩效评价还没有完全建立。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完善的基础上,加大预算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预算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有无虚报预算数据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项目支出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非税收入有无虚报或瞒报的现象;对非税收入是否按政策执行了政府统筹,工本性支出是否真实;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项目的到位率,支出调整是否符合规定;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全部纳入采购预算,有无脱离采购监管的行为。20**年各县(市)区要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并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市本级逐步将基层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县(市)区要全面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制度和办法,提高支付率和质量。三是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严禁通过银行贷款、向上级借款等方式进行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防止财政风险。继续清理财政专户,完善业务流程,建立动态监控,实施财银联网,从源头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九)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
财政队伍建设是关系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抓好财政队伍建设责任重大。一是要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工作中要广泛和虚心听取主管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该由财政做的事情要提前借入,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加强廉政建设。各级财政干部必须真正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权利观、地位观,真正经得住各种考验,真正做到依法理财,清正廉洁。管好钱的关键是首先要管好自己。三是要加强班子建设。特别要强化一把手带队伍的能力,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问题很多也很难,没有一支好的财政队伍是不行的,而管好队伍的关键在于班子,更重要的是在于一把手,队伍建设一把手必须全面抓、亲自抓,经常抓,一把手带队伍能力不强,队伍就会乱,就会出问题。四是搞好财政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目前我市财政干部队伍的业务理论水平参差不一,部分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财政工作需要,因此必须有的放矢的进行财政理论业务的培训,切实提高财政队伍整体水平。
同志们,20**年我市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压力也比较巨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在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努力下,勤奋求实,努力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 上一篇: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 下一篇:干部交流工作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