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稿
时间:2022-06-02 10:19:00
导语:县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这次全县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是继20*年全县德育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专题会议。在党的*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召开这次全县德育工作会议,目的是深入践行“*”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教育质量增长方式,全面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了一批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会上有部分学校总结交流了近年来深入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和发扬。县教育局对今后一段时间德育工作的新重点和新举措,作出了明确的安排,希望各学校加强研究,认真落实。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体性、实效性和整体性,努力把全县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德育工作,我讲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改革开放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对教育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影响着青少年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现代网络信息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心理负担加重,特殊家庭的增多给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德育首位的观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统一的原则,以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德育内容体系为重点,以德育的基础建设为保障,以德育的现代化、特色化、社区化为基础策略,努力开创全县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德育工作始终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的学校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四有”新人中,“三有”主要靠德育工作来完成。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认真落实按德育为首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要牢固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才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必须把以生为本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作为德育工作的归宿,还青少年以天性,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有利于创造和展示个性的教育氛围,在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以平等、宽容、充满亲情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身心自由地表现和发展,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使其思想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品质得到纯洁。以生为本,还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决不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党和政府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只是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要全面发展。面对所有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后进生,要让他们感觉到“我能行”。“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更应该理解这个道理。
三是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体性、实效性和整体性。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就是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针对德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研究德育工作,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就是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并让这种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的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出来,让青少年亲身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敢于进行道德体验的勇气、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制能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关键要改变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贯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共性和个性,长期性和关键性、基础性和方向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有机结合起来,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实践。增强德育的整体性就是要在校内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网络,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工作,校园环境处处体现育人氛围,同时我们还必须建立与学生家庭、生活社区的深入联系,开拓德育领域,营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整体效果。
二、突出重点,抓好五大教育,进一步丰富、充实德育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报告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德育工作仍然要坚持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以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为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丰富和更新德育内容。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推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正在崛起。在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极有力的战略抓手。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既要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结合,与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更要与我们身边的事例和学生熟知的事实相结合。在学生中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其明确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继承和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水准。革命传统是中华传统美德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扬光大,是对传统美德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优秀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以这些学生熟知的事实,坚定他们的信念、鼓舞他们的斗志,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另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既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它民族长处,紧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进步的新趋势,顺应世界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的新要求,研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鼓舞中小学生。
2、加强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普遍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素养,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主要内容,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抓手,开展以创建诚信校园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制度建设、典型宣传等关键环节,把我们诚信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特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教育内容。近几年来,学生厌学、逃学,迷恋网络、沉溺虚拟世界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的动不动就离校、离家出走,甚至有学生因一些挫折而自杀,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不很健康和心理素质低下。各学校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全面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德育工作要坚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生道德素养最直接的体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尤其是我们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坚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地抓好规范教育,持之以恒,逐步落实。要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着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重视文明行为的反复训练,要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学生养成在不同场合应具备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只有在长期的反复训练中,才能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5、加强法制教育。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司法部等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明确“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学习宣传的内容、方式和保证措施,抓好师生的普法学法工作。要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要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要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不断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以“四项建设”为基础,完善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基地、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只有夯实了德育基础,才能给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是一项战略任务。各学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每一位教师都要牢固地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每位教师都是德育教师,都要为人师表。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方面。班主任是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操作者,要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要严格班主任的任职条件,精心挑选和培养班主任,对班主任进行规范管理,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和工作技能,同时,要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鼓励班主任敬业、乐业、开拓创新,通过班主任的建设推动德育工作上水平。教育局和学校要加强德育干部的培训,积极为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社会考察的条件。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各学校要认真总结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特点、国家新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要重视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德育内容的优化、德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特别是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点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每周要安排1课时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政策和相关的专题教育,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
3、加强德育制度建设。各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不断改善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一要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二是要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三是健全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特别是德育督导评估,要纳入整体教育工作的督导,同时还开展德育工作的专项督导,通过督导手段,促进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地位的落实。
4、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秭归资源丰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亲始于昭君、革命家夏明翰等前辈均诞生秭归。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当地德育资源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等,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以净化学生心灵;组织学生调查了解本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地方的历史文化,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德育教育基础,开拓德育空间,提高德育效果。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
四、加强德育研究,创新德育方法,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引进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方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拓展了德育工作空间,为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也要看到,网络的迅猛发展,也给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强力冲击,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建立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德育目标体系、管理评价体系,创新德育方式和手段。各学校,在建立校园网的同时,要使学校德育同步进入网络,建立好中小学德育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中建立中小学德育网站和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领域。要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执行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同时,我们的德育工作队伍,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律,也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推进中小学德育进网络提供保障。
2、努力创建学校德育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学校德育工作在明确德育工作总体要求的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状况,在德育工作的模式和德育内容的侧重上要有所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德育工作特色。各学校可以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选准突破口,加强研究,也可以在道德体验、养成教育、心理辅导、集体教育、主题教育、自我教育等教育模式方面进行探索,通过突破一点,带动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适合本校特色的较为完整的做法,逐步形成独有的个性特色。
3、推进德育管理社区化。德育管理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区化的德育管理网络,把德育工作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德育队伍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及时沟通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校外时空中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我们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共同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积极支持宣传、广播影视、文化、出版等部门做好宣传报道,配合综合治理、公安、文化、出版、工商、信息产业、司法等部门净化社会文化市场,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有经营性娱乐场所,各地网吧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去,对违规和违法行为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形成育人合力,产生育人效果。
同志们,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开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再接再厉,共同努力。
- 上一篇:全新主义理论研究论文
- 下一篇:哲学公共活动领域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