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动员会讲话
时间:2022-05-27 04:48:00
导语:企业发展动员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这次全市“察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忧、为企业服务、助企业发展”活动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开展“四企”活动进行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以“四企”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下面,我就深入开展好“四企”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四企”活动的重大意义
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帮助企业解困、渡过难关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确定今年为“优化发展环境年”,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去年“四民”活动的经验做法,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察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忧、为企业服务、助企业发展”专项活动。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的重大举措,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第一,要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加快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和最硬的任务。加快经济发展要靠壮大企业、加大投资、建设项目。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企业加快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吸引外来投资的先决条件。经济发展,依靠环境;区域竞争,在于环境;环境优劣,决定成败。在当前区域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优化发展环境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因此,打造优良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开展“四企”活动,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四企”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作为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千方百计保企业、保增长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活动,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识,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本领,努力为企业创造称心的服务环境、顺心的办事环境、安心的投资环境和舒心的创业环境,力争把打造成全省最佳企业投资城市。
第二,要清醒认识我市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以贯之,强力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有力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从近期开展的问卷调查和去年的政风行风评议情况看,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还不高,我市在发展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慢、难、乱。一是慢。表现为行政效率不高,办事节奏慢;审批事项多、环节多,手续繁。二是难。表现为服务不到位,落实政策难。三是乱。表现为行政执法不规范,涉企管理混乱。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延缓发展进程。开展“四企”活动,就是要以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为重点,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协调联动,调动全社会力量,关爱、关注、支持企业,消除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力求在转变职能上有新举措,在服务能力上有新提高,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改进,在优化环境上有新突破。
第三,要切实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紧迫感。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市虽然地处内陆,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相对滞后,目前总体经济运行还比较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市场需求不足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逐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共渡难关,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抗风险能力,顺利渡过难关,加速发展壮大。因此,深入开展“四企”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事关我市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事关“三大战略”顺利推进和“双千亿、双翻番”奋斗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全市开展“四企”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崛起的需要,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有效应对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四企”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收到预期效果。
二、开展“四企”活动要突出重点,解决问题
深入开展“四企”活动,关键是要集中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四企”活动《意见》的要求,主动深入察企业所想,千方百计解企业所忧,尽职尽责为企业服务,完善机制助企业发展。
一要主动深入察企业所想。各级党委、政府和涉企部门、单位都要把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需求,发挥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出台帮助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要通过设计、发放综合调查问卷,切实了解企业的愿望和需求。要开展好“千名干部进千企”等系列主题活动,由市四大班子领导牵头联系企业,深入企业查企情,排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梳理归纳,建立台账。市直各部门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方案,主动到企业了解困难和呼声,听取意见和建议。要建立部门联系企业制度,每个市直涉企部门至少要联系1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家规模以下企业,主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二要千方百计解企业所忧。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立足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制约企业发展、损害企业利益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涉企职能部门,都要切实强化效率意识,从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抓起,做到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快节奏,千方百计提高服务效率。要优化工作流程。各部门要立足于为企业提供便捷优质服务,认真研究和修订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的内容,对服务范围、办事制度、办事程序等,作出更具操作性的规定,能简则简、能优则优,从根本上解决环节多、程序繁琐的问题。要强化协调配合。企业的一些请办事项,有些涉及多个部门,要靠各部门相互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凡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积极主动、义不容辞地办理;涉及几个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要及时加强衔接、及时办理。部门之间无法协调处理的,要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决不能久拖不办、推诿扯皮。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要大力推进行政审批进中心、招投标进中心,坚决做到“三服务三到位一监督”,即对进驻我市的企业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服务,实现审批项目进中心、办理人员进窗口、职能部门授权三个到位,加强对行政审批全过程的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要下决心整合内部审批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深度改革,加强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协调,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要高度重视窗口建设,按照要求和审批需要配足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切实提高现场限时办结率。二是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全面清理涉企行政收费,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由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财政局、物价局等有关职能部门配合,对全市的收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出台的有关降低收费和取消收费项目的文件精神,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审核清理。要合理确定并规范涉企收费标准。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级明确规定有浮动范围的,要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布,切实规范收费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对各类上路执法行为、进企执法行为、涉企执收执罚行为,要严格实行申报制度,必须报经批准,对于没有批准的检查和收费行为,企业有权拒绝。三是要严肃查处涉企违法违规案件。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大效能监察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各部门工作效能进行监督检查。要创新机关效能评估机制,探索建立针对不同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扩大社会参与面,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和效能提高。要认真办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对服务态度差、服务不到位、工作效率低、执法不规范等有碍发展环境的行为坚决查处;对涉及“三乱”和“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违法违纪人员要严肃查办;对顶风违纪、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一查到底,公开曝光,决不姑息。
三要尽职尽责为企业服务。各地各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要加大重点帮扶力度。认真开展企业帮扶行动,深入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实行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工具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企业减负、技术改造等方面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解决在市场销售、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利用好财政贴息、项目补助、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二是要落实优惠政策。去年以来,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中央、省、市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企业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归类,向社会公布,把政策交给企业。相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抓好政策落实,使政策利益直接惠及企业。要对帮扶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落实到位。三是要引导银企加强合作。要加快实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加快金融生态县区建设,为扩大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引导银行、企业树立兴衰与共、休戚相关的强烈意识,加强协调,努力扩大有效信贷投入,实现合作共赢。同时,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努力在科技、培训、信息、法律、市场等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四要完善机制助企业发展。要通过这次“四企”活动,重点建立健全“一个平台、三个体系”。一是要建立企业热线平台。建立企业热线平台,就是要在有效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以市纪委监察局和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在政府网站设立企业服务热线,建立企情反映平台,将各种汇集企业声音的途径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的渠道,形成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促进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得到及时调处和解决,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促使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着力解决好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委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建立项目落地服务体系。对落户我市的企业和项目,要按照及时、快捷、有效的要求,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到建设、投产的全部流程,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重点项目,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和保障措施,全程跟踪服务,有序高效推进,促成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成、建成项目快投产,真正实现项目提速的要求。三是要建立企业投诉受理体系。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落实投诉办理责任,针对企业投诉内容,进行分类处理,组织督促相关部门,做好企业投诉问题的办理、转交、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投诉按时办结率要达到100%。对涉及违纪的投诉,市纪委监察局要迅速开展调查取证,对违纪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四是要逐步建立行业企业商会体系。要创造条件尽快成立各类行业企业商会组织,使行业企业商会成为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反映意见和建议的窗口,沟通党委、政府与企业联系的纽带。要推动行业组织内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初步建立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行业企业商会体系。
三、切实加强对“四企”活动的领导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委、市政府对开展这次活动高度重视,成立了市“四企”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和效能建设、作风建设、政策落实三个专项工作组。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根据各自分工及联系县区,牵头抓好分管部门、各县区“四企”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根据各自分工,牵头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联系协调工作。各牵头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协作单位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形成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的强大合力。各地各部门要把“四企”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四企”活动的领导力量,建立工作制度,完善领导机制,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要制定方案,完善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四企”活动《意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活动的各阶段任务进一步细化,逐项分解,做到每一项任务都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要建立定期报告通报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把活动开展情况定期向市“四企”活动领导小组报告,市“四企”活动领导小组定期通报活动开展情况。要建立重大问题调度协调制度,对活动开展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协调有关方面集中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重大问题,要成立专门工作组,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真正形成市、县区、市经济开发区及市直各部门协调配合、条块结合、多管齐下的活动推进机制。
三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活动的浓厚氛围。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组要对“四企”活动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专题宣传方案,具体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开展“四企”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引导广大企业和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要创新报道形式,拓展报道空间,丰富报道内容,大力推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好的经验做法,深度报道活动动态和活动成效。要加大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对损害企业利益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对认识不高、行动不快、梳理解决问题走形式的部门单位,要予以公开曝光。
四要强化督查,严格考核。要加强自上而下的督促检查。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督查组要对“四企”活动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专题方案,进行专项督查。对活动的每个阶段都要认真开展督查,对存在问题突出、工作成效不明显、没有完成阶段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及时督促整改。各县区也要参照市里做法,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评议。要把为企业服务的质量、解决问题的成效、企业的满意度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的效果作为检验“四企”活动开展成效和检验政府各部门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接受群众、企业和媒体舆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使“四企”活动始终处于群众、企业和媒体舆论的监督之下。
五要统筹兼顾,务求实效。各地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做好日常工作与开展“四企”活动的关系,把“四企”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与开展巩固深化“四民”活动成果、招商突破行动和项目提速行动等其他3个专项活动结合起来,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坚决避免走过场、搞形式,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在金融危机面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选择这个时期开展“四企”活动,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希望各级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四企”活动,认真梳理影响和制约生产经营的问题,对涉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要及时反馈,以利于迅速有效地整改。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对活动的开展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企业自身更要坚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苦练内功,加强管理,推动创新,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变挑战为机遇,多上项目,加快技改,开拓市场,加快发展,善于从危机中把握商机,抢抓机遇,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 上一篇:医疗保险制度管理分析论文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情况及当前存问题